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46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六.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六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显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是

A.顺应自然

B.结构精巧

C.综合性强

D.造福千秋

2.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哪一次历史战役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官渡之战

3.后人写诗“始知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A.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D.撰写了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4.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主张最接近()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

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A.商鞅

B.李冰

C.秦穆公

D.晋文公

6.下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7.《战国策》指出: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表述与商鞅变法内容相符的是

A.奖励军功

B.废除贵族特权

C.严明法度

D.建立县制

8.点赞起源于各大社交网站的“赞”功能。

网民对网络上一个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的内容表示赞同、欣赏、支持或声援。

下列事件中值得点赞的()

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北约与华约成立D.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9.据《史记》记载:

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买卖

C.奖励耕织

D.规定按军功授爵

10.以下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有()

A.百发百中B.朝秦暮楚C.完璧归赵D.纸上谈兵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8级大地震的考验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

(1)材料一中这项水利工程的是什么?

这项水利下程的设计建造者是谁?

材料二: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2)材料二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是谁?

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1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识图答题:

(1)图1是哪个远古人类制作的,这说明他们掌握了什么技术?

(2)河姆渡人遗址中出土了图2中的生产工具。

当时的人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3)请写出图3文物的名称。

哪个时期青铜器的种类最丰富?

(4)从图4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5)这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都江堰从战国到2019年灌溉土地数目不断上升,反映了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造福千秋的特点。

D符合题意,ABC项图表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直接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魏军从赵国撤军回国。

从而解了邯郸之围。

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桂陵之战中。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题关键是掌握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相关基础知识。

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4.D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商鞅的话的意思就是主张改革,这是法家的主张,同时商鞅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D符合题意;儒家、道家和墨家均不主张变法和改革,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支持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A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排除B;秦穆公、晋文公在春秋争霸中,夏侯称霸中原。

排除CD。

故选择A。

【点睛】

“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是解题的关键,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就最大。

6.A

【解析】

【详解】

由图中的“鱼嘴”“飞沙堰”可判断此水利工程为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在成都西北,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分为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

分水堤的前端像鱼嘴,后人称为都江鱼嘴。

分水堤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在分水堤和宝瓶口之间斜垒飞沙堰。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7.C

【解析】

【详解】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反映了商映变法中的严明法度。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选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根据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理解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推崇法家思想,严明法度。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

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顺应时代潮流,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值得点赞,故A符合题意。

焚书坑儒反映了秦始皇的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进步,故B不符合题意。

北约与华约成立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不利于世界和平,故C不符合题意。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改革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辅助秦孝公的十年间,贵族都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他主持的变法规定按军功大小授爵位,军功越大,爵位越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损害了这些宗室贵戚的利益,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徐苏掌握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贵族怨恨商鞅的原因是商鞅变法触及到贵族的根本利益,由此可知,四个选项里只有第四个选项符合题意。

10.ABC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百发百中出自《战国策•西周策》,发生在战国时期;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政策的反映;完璧归赵与蔺相如有关,发生在战国时期,纸上谈兵与赵括有关,发生战国时期。

所以ABCD符合题意,故选择ABC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重点掌握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题

11.

(1)都江堰;李冰;

(2)曹操;措施: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

(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由题干“屯川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可知,诗中反映的历史人物是曹操。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为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点睛】

本题主要要求识记都江堰水利工程与曹操的相关史实。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为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2.

(1)山顶洞人;说明他们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2)水稻。

(3)司母戊鼎;商周时期。

(4)当时社会中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共同作用是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骨针和穿孔饰物,这是山顶洞人制作的;这说明他们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2)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遗址中出土了图2中的生产工具是骨耜,当时的人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3)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3文物的名称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中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多。

巨大的司母戊鼎就是商朝的著名青铜器。

(4)依据图四信息“牛尊和铁器”分析可知,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社会中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依据所学可知,这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