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48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

收集相关资料,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科学奥秘的说明文(板书)7.《神奇的克隆》。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面所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或放在学习课文时讲解。

 3、指明说说什么是克隆?

  4、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

 1、过渡: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师生共同总结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克隆的相关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3、搜集相关资料做手抄报。

(选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过渡:

克隆究竟神起在哪?

我们一同细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

什么是克隆?

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

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

 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

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师相机介绍“压条”和“嫁接”。

  4、低等生物也能克隆。

生自读了解。

  5、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生交流

   6、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教师引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7、齐读第九自然段:

   8、发散思维:

克隆技术会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克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小组讨论交流)

  三、总结课文  

   任何一项发明都闪烁着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就能够更多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的思考如下:

  一、课前查找资料,活学活用

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科普性质的文章,除了文本的学习之外,我们还应该由此激发出孩子热爱科学,热爱探索的精神。

初读课文《神奇的克隆》,说实话自己对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开始在网上不断搜索有关克隆的资料,恶补这方面的知识。

在学生这方面,我布置他们在预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参考书,鼓励他们可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什么是压条,什么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上课时,我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在介绍中,及时加上图片展示。

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无穷。

  二、感悟“神奇”,理解文本

课文按“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实验——克隆技术给人类的造福”的顺序,逐层深入、步步推进来介绍克隆。

课文最后以“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我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去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

神奇之一:

《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神奇之二:

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

神奇之三:

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

上述“神奇”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神奇”,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神奇用途。

所以我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课堂练话。

  三、大胆想象,展望诱人前景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克隆”技术的神奇、发展以及成就。

教学第八自然段,末尾的“……”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我让学生大胆想象:

假如我会克隆,我想克隆(          )。

借此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克隆的神奇。

学生对于“克隆”这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

小王同学说得令人动容:

“假如我会克隆,我想克隆出我亲爱的妈妈,让她永远活下去,不离开我。

”、小高同学说“我很喜欢恐龙!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它的真面目,假如我会克隆,我想克隆‘恐龙’。

”……

  我提醒学生克隆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想一下,克隆有什么坏处呢?

由于时间有限,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小练笔:

《假如我会克隆》,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课堂总是有许多缺憾的!

感悟和读书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处理好。

虽然也知道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但是一到课堂上,要么缺少读书,要么感悟不深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其情感因素不是特别强,所以更加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孩子们的感情朗读有待不断训练,从而得到提高。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