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719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

这种限定会随着凸起物的增高而增强,同理,“凹入”地面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

②特点:

凸起的性质是“显露”的,显示地位或权势的高大,可增强或烘托建筑的气势。

凹入则与凸起刚好相反,它是“隐藏性”的有安全感,两者刚好是一露一藏。

凸起多用于纪念性建筑当中,如纪念碑前的台子……和大型公共建筑前的平台;

凹入多用于地下通道、城市人防工程、下沉式广场等。

(4)设立

①形成:

这种空间形式是意象性的,而且空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设立和围着好是相反的情形,如果一种叫做正空间(positive),则另一种叫负空间(negative)。

与围对应,围是物体包围或限定空间,而设立则是空间包围着限定物,而且空间的边界模糊,

多用于纪念性空间、城市广场的雕塑、景观柱廊、建筑物室内雕塑空间等

(5)架起

把建筑空间架起在天空中,是凸起和覆盖之间的又一种限定方式。

比如,过街楼、人行天桥……,这种限定是对空间的增值。

架起空间的下部也是可使用空间,并且当下部空间和“架起”肩部距离不太大时,则下部空间也可形成“覆盖”空间。

(6)肌理

这是由地面的不同材料或特殊的颜色或花纹的方式来限定空间,这完全是意象性的,它的界定完全靠人的识读和理解。

这种空间一般较抽象,富有情趣,它在物质功能上的强度较弱。

比如城市广场,园林当中利用不同材料、颜色或花纹来划分出不同的空间……;

比如道路空间、休闲小路、休息椅等……,富于变化和情趣。

③应用:

大多用于外部空间如城市广场、花园及某些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建筑内部

6.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建筑的艺术性.

7.建筑方案设计的构思顺序是:

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

8.建筑构成的基本要求:

适用、坚固、经济、美观。

建筑提供人们生活活动的空间,安全是第一重要的。

所以在建筑的物质构成中,坚固性是十分重要的。

9.简述我国当今建筑设计的基本方针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建筑设计的基本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

其中,适用是首要要求,是建筑房屋的主要目的。

当然它包括了“坚固”的要求,因为坚固的标准首先要按适用的要求而定。

(经济是一个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为最大多数人取得最大限度的适用及美观的问题。

美观必须以适用为前提,应在合理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用较少的投资建造美观、简洁、朴素、大方的建筑。

在实践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运用时应视建筑的性质、建筑环境、地方特色、审美要求以及投资标准而定,决不能过分的强调某一方面,使三者关系失调。

10.民用建筑的分类与分等

(1)按使用功能分为两大类:

一是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两大类(会对具体的建筑做出分类判断)二是公共建筑

(2)按层数分类(略)

(3)等级划分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耐久性,二是耐火等级

11.建筑设计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1.基本定义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他的使用功能要求,对他的精神及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环境、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的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2.基本特征

(1)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与图示表达互动的过程(详略)

(2)建筑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空间环境的建构过程(详略)

(3)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生活的过程(详略)

(4)建筑设计没有唯一解(详略)

12.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有两类:

图式表达和模型表达。

其中建筑模型是进行方案分析的最佳手段

13.建筑红线与建筑控制线

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间的分界线,或是与道路红线共同的分界线.

建筑控制线范围比红线范围略小。

基地上可建建筑的范围称建筑范围控制线,红线以内、建筑范围控制线地界以外的用地属土地所有者,只能作道路、绿化、停车场所用。

14.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一般指导思想和创作准则

概括为:

以人为本,结合国情,结合当地情况,满足环境、功能、技术、艺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诸要求等,这是建筑方案设计应考虑与满足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环境要求

建筑环境是指建筑用地范围及其所处城市对所设计的建筑具有影响的诸因素。

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已经存在和计划建设的各因素。

(2)功能要求

是指人们对建筑内外空间的各种使用要求及安全要求,这是建筑的主要目的。

(3)艺术:

是指人们对建筑实内外空间的精神要求。

(4)技术

是指建筑方案应满足有关专业的主要技术要求,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材料及设备能确保施工。

(5)经济

经济是指营造本建筑项目的投资条件。

经济既含建造时的投资,也包括投入使用后在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是否经济。

(6)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一要求包括的范围很广,仅就一般单体建筑设计而言,应注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城镇的未来发展,妥善保护文物古迹,有效利用土地并为远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5.影响建筑朝向和间距的因素主要有日照和当地主导风向

16.风向频率图的概念

即风玫瑰图,是根据某一地区各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

一般多用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表示,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

17.建筑设计的入手方法有哪些?

画出幼儿园建筑的功能分析图并阐述功能分析及其方法步骤

(1)入手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功能分析法,地形分析法,单元设计法,造型切入法。

(2)幼儿园关系简图

音体

入口

隔离

医务

行政

服务

杂物

厨房

衣帽

盥厕

储藏

餐食

次入口

(3)功能分析的概念

就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从分析各个使用部分的功能关系入手,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通常要借助于功能分析图来进行,功能分析图是用来表示建筑物各个使用部分以及相互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的分析图,一般用方框或圆圈来表示房间,用短线的粗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程度.

(4)功能关系图向建筑平面图的转化

每一类建筑类型,因其功能系统关系不同,故其系统图式各异。

功能关系系统图不等于建筑设计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种逻辑关系转化为建筑的形象要指(平面布局),转化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关系图是由非面积关系转化为面积关系;

②关系图是由非位置关系转化为位置关系;

③套上结构上的合理性、可行性,主要是可能的门和通道的设置,都要相对的反映出来;

④调整基本功能(如采光、通风、楼梯、走道、室内外关系等)及空间的秩序。

⑤在平面关系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把建筑“立”起来,这时,一要设计剖面,二要设计屋顶,然后再考虑立面;

⑥综合考虑功能、美观、经济问题进行最后调整。

18建筑方案设计的性质、任务及设计文件。

(1)方案阶段的性质

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是技术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方案阶段是建筑工程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基础阶段。

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建成以后的环境、功能、美观、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济的效果,而且这些效果的优劣可影响数十年甚至百年,可影响几代人的使用与观赏,影响远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基地的发展。

(2)方案设计阶段的任务

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提出最佳建筑方案。

具体来讲,就是在该项目的具体环境、要求、投资条件下,设计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要求的最佳建设方案及选用最合理、最经济的主要技术和设备,并达到合理的分配投资,使工程造价控制在指定范围内。

(3)方案设计文件

建筑方案设计文件包括图和文字两大部分,主要内容有:

①设计说明书,内容主要包括: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总平面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等(详细内容略)

②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各项图纸,包括建筑各层平、剖、立面图的绘制。

(详细内容略)

③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19.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在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下的地区,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影响较小,9度以上地区,由于地震过于强烈,一般尽可能避免在这些地区建设,抗震设防的重点是对7、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

20.建筑模数制及模数的分类

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我国采用的模数分三种:

基本模数(M=100mm)、分模数、扩大模数。

21.建筑群体布局方式

建筑布局就是在总平面中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其相互之间建立有机的内部联系,协调运作,发挥综合功能效应,同时构建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其布局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及空间组合的特征,可把它们划分为一定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集中式、分散式、单元组合式及混合式四种类型。

分别为:

一.集中式布局

集中式布局是把几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组合在一幢建筑物内,因此,建筑单体的平面及空间组合就比较复杂。

一般有两种形式:

(1)形式

①在垂直方向按不同功能分层布置,即把建筑物不同功能部分布置在不同层次上,组成一幢体型较简单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物

②把建筑物各不相同的部分布置在水平方向几个不同的区域中,组成一幢体型较复杂、层数不高的建筑物。

此外,也可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处理,集中式布局是一种最紧凑的方法,为各类公共建筑所广泛采用。

有以下优点:

(2)优点

①内部各部分联系方便,容易满足功能要求,缩短交通距离。

避免露天交通联系及运输的困难。

②用地经济、辅助面积少、节约设备管网及公用设施的投资,比较经济。

③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建筑体量,加强艺术表现力,有利于丰富城市面貌。

(3)适用范围

集中式布局一般使用与气候寒冷地区和人口稠密、用地较紧张的城市。

二.分散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是把公共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建成多幢单独的建筑物,分散布置。

(1)优点

①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之间干扰少,不知较灵活,能适应与复杂的地形,容易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

②可以保证各部都有良好的朝向、通风、景象和绿化条件,便于分期建造。

(2)缺点

占地面积大,用地不经济;

在使用上互相联系不便,交通辅助面积和设备及公用设施的投资较大。

(3使用范围

适应与地形有起伏的地区建设。

建筑类型多为疗养院、医院、旅游度假村或单元连排式居住小区等等。

三.单元组合式布局

单元组合式布局是把公共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布置在各个独立的单元中,各单元之间用廊子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它是介于集中式和分散式之间的一种布局方式。

(1)优点

①可依据功能和具体条件采用灵活组合方式;

②在使用上比分散式方便,且能减少集中式布局易于产生的相互干扰现象。

③它既能保证各个部分由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较便捷的联系;

④各部分之间用走廊连接的方法,便于分期建造;

⑤在使用上,经济上或在结合地形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由于增加了走廊建筑投资比分散式高,不过它比分散式节约用地。

(3)应用

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学校建筑、医院建筑等等。

四混合式布局

混合式布局是以上几种布局的相互综合,一般最常见的混合式有两种:

(1)混合布局类型

①分散式与集中式混合。

这种混合,一般主要建筑物按集中式方式布局,次要建筑物按分散式方式布局。

②分散式与单元组合式的混合。

这种混合,一般主要建筑物按单元组合式原则布局,次要建筑物按分散式方式布局。

(2)混合布局的优点

混合式布局是既集中又分散,而以集中为主,兼有集中式与分散式的优点,使用于建筑规模较大,功能要求较复杂的建筑群体设计。

22.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

日照标准:

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规模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

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要求建筑物都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低限度日照时数,日照标准是确定日照间距的依据。

日照间距主要是满足后排房屋(南向)不受前排房屋(北向)的遮挡,并保证后排房屋底层南向房间不少于日照标准日所规定日照时间所需的最小距离。

23.日照间距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具体的计算

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根据当地日照标准计算日太阳的高度角为依据,日照间距的计算式为:

L=h/tga

式中L——房屋的日照间距;

h——前排房屋檐口与后排房屋底层窗台(寒冷地区为墙角)的垂直高度;

α——日照标准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在实际的设计中,通常用系数法来计算间距。

即L=h£,£为间距系数。

24.建筑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略)

25.建筑物的总体设计

建筑物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建筑总体环境布局中的最基本要素,对基地各项要素的布局起着支配作用。

建筑物通常位于总体布局中重要而明显的位置,其他各设施则应依据建筑物的总体设计加以布置。

一般公共建筑的总体设计包括主要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两部分。

1主要建筑物在总体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1)主要建筑物是最主要的使用部分,在总体设计中应具有最好的朝向,自然通风及交通、绿化等条件。

(2)除上述要求外,还应保证主要建筑之间以及它们与附属建筑物之间有方便的联系。

(3)某些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主要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中还应考虑适当的观赏距离,观赏面以及建筑群体造型的尺度和比例等。

2.附属建筑物在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1)附属建筑物是为主要建筑物服务的辅助性和功能性建筑,在总体设计中通常置于较次要的地位,不能妨碍主要建筑物的使用和群体造型的美观。

(2)同时,还要保证它与外界交通和主要建筑物都有方便的联系,通常要设置单独出入口,一些有排放污染的建筑要布置在主要建筑物的下风向

26建筑室外场地的类型及设计要点

一般总体设计中的室外场地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建筑物前的开敞场地(集散场地)

2.活动场地

3.停车场

4.服务院落

设计要点(略)

27.建筑群体空间组合的概念、原则及方法

1.群体组合的概念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主要是指如何将若干栋有一定关系的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即将各个分散单体按一定功能顺序和结构关系,按场地与城市的实际条件,遵循一定的组合方法和艺术处理原则、集零为整的过程。

2.群体组合的原则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时必须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

有机统一是一种自然的而非强求的统一,他主要表现为局部地适度变化和整体的调和默契。

3.群体组合的方法

(1)单元组团组合(详略)

(2)辐射式组合(详略)

(3)网格法组合(详略)

(4)轴线对位(对称或空间组合)(详略)

(5)廊院组合与庭院空间(详略)

28.场地规划

场地规划的概念

场地规划是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前提。

场地规划设计是对建设项目诸多内容的总体统筹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场地的建筑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合理性等因素,对总图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与环境设施的布置,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

使之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取得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全过程

29.建筑物从组成平面的各部分的使用性质上可划分三大部分

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以归纳为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并通过交通联系空间部分将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使用空间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0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三大部分

1、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等;

2、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3、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31.楼梯的组成和斜度

楼梯一般由楼梯平台及楼梯段、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楼梯平台按其所处位置可分为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

楼梯斜度,30°

~45°

之间

楼梯段踏步数3~18级之间

常用的楼梯踏步高度、宽度的尺寸

32.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数量和位置,是建筑平面设计中较为关键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物中人流交通的组织是否畅通安全,建筑面积的利用是否经济合理。

33.楼梯段尺度的确定

梯段尺度主要指梯宽和梯长。

梯宽:

应按防火规范和通行人数的多少来确定,防火要求梯段宽度的具体尺寸和走道的宽度一样,应按防火要求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

梯长:

即为踏面宽度的总和,用L表示其值为,L=(N/2-1)b

其中,b为踏面水平投影步宽,N为梯段踏步数。

N=H/h(H为建筑层高,h为楼梯踏步高。

34.楼梯设计的主要内容:

(1)楼梯形式的选择

(2)楼梯段踏步高、宽尺度的确定;

楼梯段梯长、梯宽的确定

(3)楼梯间开间和进深的确定

(4)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和数量的确定。

35.建筑平面组合的三大基本要素是

1、主要使用部分

2、辅助使用部分

3、交通联系部分

36.建筑功能组织的一般原则有

1、使用程序,功能组织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满足合理使用程序的要求。

2、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既是一种方法,同时又是做好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功能分区的原则有:

主辅分区、内外分区、动静分区、清污分区。

3、流线组织

流线组织的合理与否是评判平面布局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的形式。

流线组织关系到空间组合是否合理、有效,空间利用是否紧凑、经济。

合理的流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联系的便捷又要使不同流线间避免交叉干扰。

37.交通流线组织的基本要求

“主要人流路线”是建筑空间组织的“主导线”,对于一些有多种使用人流的建筑,在设计中,在明确主导流线的基本前提下,交通流线组织应具体考虑下列几点要求:

①结合使用要求,不同性质的流线明确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严格区分主次关系、进出关系、顺序关系、人货关系、人车关系,保障主要流线就近、简捷、方便和引导性强

②流线组织与使用程序相一致;

③流线组织应有灵活性,以创造一定的变通使用要求;

④流线组织应与出入口设置,与室外道路密切结合,不可分割。

38.疏散设计的概念及分类

是指建筑物内与外交通联系方式的设计.疏散设计可保证聚集在厅堂里的大量人流在发生紧急情况是能安全迅速的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

.疏散设计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正常疏散,即在正常情况下大量人流的退场过程.其二是紧急疏散,当发生火灾时或其他意外事件时,人流紧急退出建筑室内的过程.

39.房间平面的形状和尺寸,主要由那些因素决定

①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家具的布置方式以及采光、通风、室内空间的观感,②整个建筑的平面形状,③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三个方面要求决定或影响的。

40.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如何?

建筑平面组合是在根据建筑使用性质、使用程序、功能分析、功能分区、流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地条件和周边环境,对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功能组合,从而使整个建筑达到功能联系方便,使用合理,并能保证必要的联系和分隔而进行的组合。

平面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根据组成建筑的各部分与交通联系部分的关系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走道式(详略)

(2)单元式(详略)

(3)大厅式(详略)

(4)穿套式(详略)

(5)庭院式(详略)

以上各种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具体详见书本

41.房间层高与净高

层高:

是指建筑物的层间高度及本层楼面或地面至上一层楼面或地面的高度。

净高:

是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或梁底的高度。

层高等于净高加上结构层厚度。

建筑总高度:

是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房间的净高与室内使用人数的多少、房间面积的大小、人体活动尺度和家具布置等因素有关。

42.一般民用建筑的采光方式有哪些?

1.普通侧窗采光2.高侧窗采光3.天窗采光4.落地窗采光

43.一般民用建筑室内外高差取值范围为300-600mm。

44.错层、跃层的概念及区别,及在建筑剖面设计中如何解决建筑错层问题

错层:

主要是由于房间层高不同或由于坡地建筑而形成错层。

错层剖面组合通常是在建筑物纵向或横向剖面中,建筑几部分之间的楼地面、高低错开。

处理办法有三种形式∶

1)对于坡地建筑

一般情况可通过在室外设坡道、台阶来解决层间高差或地形高差。

2)对于层间高差较小,且层高一致,高差一致的建筑

错层组合通常是在体部衔接处设置高差,并用踏步来解决层间高差。

3)用楼梯来解决错层层间高差

跃层:

是指室内净空高度跨越两层以上的空间形式,一般空间高度在5.7米以上称为跃层。

常做成上下两层,通过室内楼梯联系

45.造型设计的重要地位及造型设计的三个重要层次

造型设计既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又是建筑设计的难点.造型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体型、立面和细部处理三个层次。

46.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

点、线、面、体。

47.建筑造型构成要素有:

形状、色彩、质感、虚实、方向、位置。

48.建筑造型方法有:

主体加法、主题减法、母题重复、穿插、错位、旋转、变异。

49.建筑造型的美学规律有哪些?

一、统一与变化二、均衡与稳定三、对比与微差四韵律与节奏五比例与尺度

理解每种概念并会评价具体的而建筑形象用了哪些美学规律

50.建筑造型中的对此与微差及比例与尺度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