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881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山地质实习报告文档格式.docx

1).滑坡防治的排水工程

2).滑坡减载压脚工程

3).抗滑挡土墙工程

4).抗滑桩工程

5.对滑坡体的综合介绍:

四.七一水库溢洪道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性评价

1.溢洪坝简介

2.工程地质描述及综合评价

3.溢洪道下游500米处

4.白垩纪与石炭纪交界处

5.溢洪道闸门处

6.溢洪道

五.七一水库主坝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性评价

1.七一水库简介(主要由管理局局长讲解)

(1).地理环境

(2).建设过程

(3).功能

2.七一水库主坝的分析

(1).主坝概况

(2).主坝工程地质问题

3.七一水库右岸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1)第一处页岩边坡

(2)右闸门上顺沿山公路旁第二处边坡

4.七一水库下游河流交汇处地质条件分析

5.对坝的稳定性评价

六.七一水库副坝的分析(老师让我们自己去)

1.地质条件(查阅资料)

2.副坝简介(查阅资料)

七.引水隧洞

八.对七一水库左肩上游处开裂房屋的工程地质评价

1.建筑物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地形地貌:

2.建筑物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

3.建筑物地层岩性条件:

4.建筑物地质构造:

5.建筑物的特征:

6.对建筑物分析评价:

7.处理措施:

九.七一水库左岸石灰岩风化带

十.溶洞的分析与综合性评价

1.典型地的描述与分析

1).好运通天溶洞

2).石林

3).龙涎,黄龙洞,隐瀑洞

4).乌龙洞

5).灵霄天桥

6).状元洞

2.综合性分析与评价

3.溶洞的成因

十一.实习总结

1、实习时间:

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4月30日

2、实习地点: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

3、实习人员:

唐老师、杨老师及12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全体成员

4、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1.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

5、实习准备工作:

(一)、思想方面

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

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

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

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

在实习队指导下,各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设小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

各班设学习、生活、宣传、卫生、文体、保密安全干事若干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二)、学习方面

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

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

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

(三)、实习备品

自备:

蚊帐,雨具,饭盒(或碗具),草帽,书包,教材,书夹,记录本,电筒,三角板,半圆仪,铅笔,小刀,橡皮,胶布,方格纸,作业纸等。

向地质实验室借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等。

6、实习地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邻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1)山脉

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

怀玉山脉:

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障。

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

三清山:

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

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

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

大桥头岭:

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

凰岗岭:

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

葛仙公山:

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

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干坑,仓坂村。

太甲山:

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

余公里:

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

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

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

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

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

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

(2)水系

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

金沙溪:

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

流域位置:

县城东北,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

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

支流:

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

冰山洞水:

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

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

贵人坑水:

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

柘坑水:

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

仓坂水:

源出有三;

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

南源小葛岭北麓,经田坑源水。

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

干坑水:

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

注入库中。

凤叶水:

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

洞岩水:

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

张源水:

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

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

球川水:

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

竹枧水:

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

樟木水:

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

大岭脚水:

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

大塘水:

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

流向:

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

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

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

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

特征:

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

该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

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

7、实习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8、实习内容

(1)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2)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

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3)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

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4)物理地质现象:

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5)水文地质:

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

(6)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

9、实习方式

(1).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

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

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

内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2).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

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

1)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

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2)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3)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4)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

5)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

二.七一水库西干渠的分析与综合综合性评价

1、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又称“袖珍经纬仪”,是野外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

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

可用于识别方向、确定位置、测量地质体产状及草测地形图等。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我们这次实习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制的圆盆内组成。

首先对于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

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

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水准器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其中圆水准泡用于衡量测方位时罗盘是否水平。

对罗盘有了个大致认识后,唐老师就开始叫我们使用罗盘了,先是用罗盘测量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方位范围是0~360度。

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在镜子里找到目标物,使目标物的中轴线与镜子的中缝线以及长照准合页的中缝线实现三线合一,同时使圆水准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读出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此目标物的方位。

而罗盘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即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罗盘在野外工作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再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

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

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

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

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

,(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图1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

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之后唐老师又和我们讲解了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的记录方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罪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2、典型点的工程地质分析

(一)No1、村桥

工程地质描述:

第一天早上出发从田埂上到水泥地马上到了村桥头,唐老师指着对面的高山与山下的围椅状斜坡说,此交界处正好为一断层构造,且为正断层,高的那座山为正断层的上盘且下移,高山下的围椅状护坡为断层的下盘且上移。

针对围椅状斜坡有明显的下滑痕迹,其与渠道交界处有若干泉眼,有流水渗漏,围椅状斜坡表面已做过人工处理来缓解其下滑趋势,其措施如下:

★表面以修筑护坡,护坡为干砌石块

★在护坡边缘及中间设有排水沟

★在渠道边坡设有排水孔

从渠道修建以来,次边坡未发生过滑坡,此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其滑坡趋势已得到遏制,且其表面植被生长茂盛。

但是护坡工程修建年限已久,部分干切石快易脱落,故需进行处理并加以维护,以保持其稳定性及安全性!

(二)、NO.2渠道左岸山体分析

这里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测出山体的产状

测一百条节理产状,并画出其玫瑰花图。

综合数据得出下表:

走向

系数

0~10

2

51~60

9

281~290

11

331~340

6

11~20

61~70

5

291~300

341~350

7

21~30

4

71~80

301~310

351~360

3

31~40

81~90

311~320

41~50

271~280

321~330

可做其玫瑰花图:

(三)、NO3.褶皱的形成

  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和褶皱层的力学性质有关,大致有以下四种作用:

  1.纵弯褶皱作用。

受顺层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产生的褶皱,通常为等厚褶皱,形成于较浅层次的上部地壳中,强度较大的褶皱层起主导作用,但各层的强度可以有较大差别。

  2.横弯褶皱作用。

受垂直于褶皱层的力的作用产生的褶皱,通常为顶薄褶皱。

  3.剪切褶皱作用。

受斜交于褶皱层的一系列平行密集面的不均匀剪切作用产生的褶皱,通常为顶厚褶皱,常发生在中层次(或深层次)韧性较大下部地壳岩石中。

4.流褶皱作用。

形成于塑性较大的岩石中(如岩盐、石膏)或处于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下低粘度固态物质中,常产生具流动变形特点的形态复杂的柔流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地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

从成因上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褶皱主要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它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拗曲,但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

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冰川、滑坡、流水等作用,也可以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但一般不包括在褶皱变动的范畴中。

褶曲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从外形上看,背斜是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

向斜是岩层向下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从本质上讲,应该根据组成褶曲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即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

相反,褶曲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3、西干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西干渠周围一些典型地质构造的观察与分析,其在日后难免面会遇到如下问题

Ø

山体滑坡

崩塌

不匀沉降与开裂

◆针对上述问题现或日后可采取如下措施:

●对渠道进行及时检修,以维护与保持其正常运行

●做好加固山体的防范工程。

措施主要有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桩、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等。

如修建截水沟和排水沟拦截斜坡上的地表流水,并沿排水沟把水引出滑坡体,就可以消除诱发滑坡发生的地下水的作用

●保护好当地自然环境。

严禁乱砍乱伐,乱采石料,乱开矿厂

◆西干渠所带来的好处

★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且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将较大地改善本地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

★充当了排水沟的作用。

其能有效地将山体的地下渗水汇集,提高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利用率

★降低渠道下山坡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

特别是山体滑坡,其充当了排水沟的作用,水是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在暴雨天将此区域内的雨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排走

★充当了防护墙的作用。

当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系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挡作用

★有效的保护了山下居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三.七一水库附近连续滑坡体的分析与综合性评

1.工程地质描述:

滑坡群纵剖图如下

根植土

砂卵砾石

泥岩

砂岩

粘土

此连续滑坡体位于群山坡之下,滑坡壁高6米左右,滑坡横向长度70m左右,为半圆弧形:

滑坡体斜长约为120m,故其整体形成约为半圆柱型。

故估算其滑坡土方约为V=1/2*(70/π)²

*6=1491m³

坡体生长着一些松树,部分松树倾斜生长,滑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