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91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docx

《繁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繁星人教(部编版)

4*繁星

1.认识“昧、坠、怀”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通过把握重点词句来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体会作者酷爱繁星的美好情感。

4.学习运用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通过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难点

通过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字词教学

这篇文章共有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并且很容易就能记住。

在生字教学中,可以把生字放到文章中去认识。

在识字的过程中,对于“昧”字,可通过编顺口溜“太阳(日)(未)出来”来记忆,效果较好;“坠”为上下结构,可通过“队伍爬上土坡”来记忆;“怀”字可通过“心里放不下”来记忆。

通过这样的记忆,学生能更快地记住生字。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的生僻词语不多,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在读中感悟作者情感的变化,这也是我们要着重训练的内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教他们用“通过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学会运用。

1.预习提纲

(1)“繁星”的“繁”字的意思,理解题目。

(2)搜集作者巴金的资料,并整理成简洁的文字介绍材料。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要求会认的生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四字词语要弄懂意思。

(4)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5)深入阅读,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时期在哪里看繁星的事情。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大家一定都看过星星吧?

那满天的繁星充满了神秘感,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有一位文学巨匠非常喜欢繁星,而且对繁星有着独特的感受,这位文学巨匠是谁呢?

他面对星空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

繁星)

2.交流作者的信息资料。

课件出示: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其代表作有《家》《春》《秋》《雾》《雨》《电》等。

师:

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仰望星空,都有怎样不同的感悟?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繁星》。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既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认读理解情况,注意加点字的识记。

课件出示:

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怀抱

(1)我们识记生字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记忆。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预设:

识记生字时,可以把生字拆开来记,如:

昧=日+未坠=队+土怀=忄+不

师:

同学们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老师也有一种识记生字的方法,那就是“编顺口溜法”,就是根据字的结构或者意义来编顺口溜。

2.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完成填空。

(先出示空白表格,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显示答案)

时间

地点

所见

感受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

最爱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微小

光明无处不在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星半明半昧,在动,摇摇欲坠,仿佛对“我”眨眼,仿佛在小声说话

微笑着,沉睡着,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再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三次看到的星空和看到星空的感受会不同?

预设: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我最爱看”一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

第二次“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作者心中充满光明和希望。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依恋之情。

4.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吗?

师引导: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细读第3自然段,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品味、交流并发表感悟。

设计意图: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剖析重点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把握顺序

1.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词,教师巡视并指导,指名在全班发言。

师总结: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行文的。

我们可以通过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来印证。

课件出示:

从前→三年前→如今

老师指导:

时间顺序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写作顺序。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介绍从前、三年前、如今这三次看繁星的情形,表达了不同的感受,结构层次清晰明了。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无形中让困难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帮助。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

你看到星空时会有怎样的感悟?

怎样的心情?

试着写下来。

老师指导:

看了文中作者对星空的描述,想一想,我们看到星空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要完成这个练习,我们要先对星空进行详细描写,在描写星空的同时,把自己想到的和自己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把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既有利于深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星空的诗句并积累下来。

 

《繁星》是巴金的名篇,文章通过描写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欣赏到的繁星,表达出作者心境的变化,体现出作者的童心、童趣。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设计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刚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设置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打开思路,踊跃发言,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二、通过编“顺口溜”指导识字。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其中编“顺口溜”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识字方法。

通过编“顺口溜”,我们既可以牢记生字,又可以把握生字的意思,可谓一举两得。

三、通过朗读来把握情感。

读是重点,在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是训练的重点。

因此,我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重点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受重点句子所承载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繁星》丨人教(部编版)

4* 繁 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基于此,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抓

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满天繁星的壮美画面,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感情朗读,体悟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这也符合散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充分彰显略读课文的功能,以任务导学单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

先让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下繁星的特点;接着让学生指出哪些是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并围绕作者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满天繁星之美。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感受课文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境

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观察繁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把握策略

1.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当仰望星空时,我们常常会有许多遐思。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空吗?

简要地来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和当时的感受。

2.过渡:

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也常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仰望星空,更用心灵去感受。

那么,他笔下的繁星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巴金爷爷写的散文《繁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简要交流对巴金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生平简介:

巴金(1904—200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中国文学家。

1927年赴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成就:

1982

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4.明确学习任务,把握阅读策略:

(1)指名朗读导读提示,说说导读提示中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交流自己仰望繁星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观潮》和《走月亮》,说说今天学的课文和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学习这类课文有什么方法。

(都是写景类的课文,学好这类课文的一般策略:

一、揣

摩语言,感受景物特点;二、展开想象,感受景物画面;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四、品味语言,体会表达特点。

(3)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简要交流自己仰望繁星时看到的画面和当时的感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使新课导入顺畅自然。

阅读导读提示,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突出学习重点。

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

文,建立相似联系,明确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策略迁移到略读课文中,彰显略读课文的功能。

二、运用策略,自主阅读

1.出示任务导学单,开展小组学习:

(1)我会读:

同桌之间相互读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并且评价一下对方能得几颗星。

★★

★★★

★★★★

★★★★★

  

(2)我会思:

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景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地点

景象特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我会悟:

①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

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

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看到的星空的画面,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产生的联想,细细品读,想象满天繁星的画面,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②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画面感。

(小组推荐一位优秀代表,在全班朗读)

(4)我会品:

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并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昧”可用部件相加法识记,并以会意的方法理解字义:

“未”没有的意

思,“昧”在这里是昏暗的意思。

“坠”可用部件相加法识记,下面的“土”表示从上面掉到地面上。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

参考答案如下:

时间

地点

景象特点

第一次

从前

家乡庭院

密密麻麻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住的地方

星群密布

第三次

海上

半明半昧

(3)交流,想象画面。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位学生交流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想象。

其他学生分别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小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4)展示感情朗读。

①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要求:

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进行全班朗读展示;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②全班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

(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

进行点评。

(5)交流对句子的品读。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段:

句段一: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引导学生体会“船动星移”作者产生的梦幻之感。

A.说说好在哪里。

B.体会“悬着”和“摇摇欲坠”相对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句段二: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

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感悟作者回忆起了童年,产生了淡淡的思乡之愁。

A.说说好在哪里。

B.“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把“星星”比喻成“萤火虫”;“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繁星半明半昧的可爱样子。

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以及整段话都用了想象的方法来写,使夜晚的星空更加神秘迷人,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教学要注重阅读策略的迁移和应用,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本环节教学遵循这一要求,以任务导学单的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以表格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学习的过程也正是学习策略的进一步应用,凸显了学习的探究性、自主性、互动性、实践性等特征。

三、学习写法,迁移应用

1.总结学习收获。

2.同学们一定也欣赏过满天的繁星,你当时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产生了哪些奇妙的感受?

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仰望星空……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点指导。

4.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立足语言环境,通过语言活动的策划,让儿童通过语言行为实现自己的语言意图,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繁 星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聚焦天空中的“繁星”,确立“读悟、习”的基本教学结构,不仅关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而且探讨语言表达的形式,不仅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而且注重语言的语用,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地品读课文,大胆地想象画面,充分地朗读交流,尽情地写作表达,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语文素养。

感情诵读环节,因为设置了竞赛环节,学生的热情较为高涨,朗读可谓入情入境;模仿写作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观察与想象于一体,表达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具体。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繁星》人教(部编版)

4.《繁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繁星》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时的不同感受。

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爱星天的真情实感。

课文虽然只有400个字左右,却有极丰富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2.理解新词3.了解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4.情景及感受。

能力目标:

5.通过观察、自读、精思、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情感目标:

6.抓住作者丰富的联想7.体会他对繁星的喜爱之情8.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4.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

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5.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6.探究学习法 

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探究学习的内容。

目的想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引发他们丰富的联想。

课文结束时设计了一个长作业,想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

三、教学设计

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补充媒体资料,有效激发情感。

语文课中“文”的理解往往与“情”交织在一起,所谓“披文入情”,抑或“披情入文”皆言于此。

媒体、作者和背景资料的补充,能帮助学生较好理解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上课伊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

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学习提供情感上的铺垫,进而为深入理解文本的奠定基础。

(二)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读书能力和阅读能力。

因此,一进入课的内容,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

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结合课文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多样的读写练习:

1.拓展情景说话练习:

本文中作者望着繁星,浮想联翩,我们也展开合理想象说一段话。

如“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繁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等等。

2.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夏天的夜晚,如果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

模仿课文中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感受。

在交流评议后,教师总结出蕴藏在其中的独到的写作方法,以此借鉴、运用。

(四)板书设计

繁星

从前家乡密密麻麻仿佛……爱星星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好像……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仿佛……仿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