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032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存在Y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这里,笔者想说明的就是这里的抽象容器义与我们汉语的时空义是保持一致的。

即X段的容器义与我们现代汉语存在句的A段时空义是一致的。

在本文中,笔者将继续探讨X段的成分构成和语义特征及语用特点。

我们初步地搜索语料,发现“存在”这个动词作谓语的构成存在句时,常与“着、了、过、于”连用,用法比一般的存在句要更广范一些。

而且还发现一般的存在句,即A段+B段+C段的存在句,C段是语义焦点,A段与B段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省略,但是A、B、C三段的位置不可以随意移动,但是在“存在”作谓语处于否定句时,B段的动词(存在)有时可以位移至句末而不影响存在句的基本存在意。

如下例:

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火星上没有任何生命形式存在。

*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火星上没有任何生命形式有。

经过笔者的对语料的初步分析,谓语“存在”句的Y段成分不仅偏向贬义还偏向抽象名词,如以上举出的各例。

Y段的成分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本文也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详尽对其分类、阐释。

本文还将从情景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出动词“存在”作谓语的句子的几种语义关系模式,再与表存在、表领属、表领有的“有字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以挖掘“存在”这个动词作谓语的更深层语义。

关于存在句的研究,句法方面的分析已经硕果累累,而关于语义、语用方面的分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更不用提“存在”作谓语的存在句,本文也将对其语用方面尽力做出详尽地研究,探究出其自身的一些语用特点。

0.2研究的现状

本文将“存在”作为谓语的存在句定位于一种抽象存在句,自然是要从存在句的角度探讨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存在句”是现代汉语存现句的下位句型,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式。

对存在句的研究是伴随着《马氏文通》开始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建国以前的研究,建国以及文革以前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

(一)建国以前的研究

马建忠(1898)早在《马氏文通》中讨论“同动助词”时,涉及到了“有”、“无”用以表示存在的情形。

但他认为句子中的时间词或地点词是不能担当“起词”的。

陈承泽(1922)在《国文法草创》中“‘有’、‘无’二字无主动词,所著之语不可释为主语之倒置。

”的观点与马氏的极为相似。

黎锦熙(1924)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讨论“有”字句的特殊用法时,就以“深山有老猿,大海有鲸鱼、“东面有一道松树林子”等为例,说明“其实这动词‘有’字,并不是表示‘所有’、‘领有’的意义,乃是表示‘存在’的意义。

吕叔湘(1942)在《中国文法要略》中首次提出了“存在句”这一概念。

他认为“有无句”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有起词的有无句,一种是没有起词的有无句。

像“有人于此”这样无起词的有无句“单纯表示事物的存在,也可以称为‘存在句’”。

高明凯(1948)在他的《汉语语法论》中举了如下几个例子:

“北京有个故宫博物馆”、“花园里有一棵樱桃树”、“我家里有十口人”以及“身上生了疮”、“客厅里来了一个生人”、“队伍里去了一个同志”、“海里起了波浪”等。

高先生认为这些句子是“绝对句”,即“根本上没有或不需要主语的句子”,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非主谓句”。

纵观这个时期的存在句问题的研究,语法学家们还只是对其进行零星的探讨,只是在研究其它语法问题时顺带提及,存在句还未成为一种独立的研究对象。

(二)建国至文革以前的研究

1952-1953年,丁树声等人连载于《中国语文》上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依然没有给存在句以独立的地位,只是在讨论词类部分时,认为时间词和地位词跟一般体词一样可以做句子的主语,用于说明时间本身怎么样和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

“地位词跟时间词一样,也可以做主语,地位词做主语的句子很多。

……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常常拿地位词作主语,这是地位词的特点。

”在讨论特殊动词时认为“‘有’字表示‘存在’,这类句子常拿处所词做主语……‘是’字也可以表示存在,主语是处所词,宾语表示存在的事物”。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篇文章将存在句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1957年8月,陈庭珍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一篇名为《汉语处所词做主语的存在句》的文章,这篇文章第一次把存在句作为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两个关键的问题:

一是存在句中的空间词语能不能做主语?

二是存在句中的动词后面的名词性成分能不能做宾语?

对于处所词能否做主语问题,作者强调句法有其本民族的特点,不应简单地用外语的句法规律来解释汉语的语法现象。

陈庭珍分析存在句为主谓句,并最早对其作了有说服力的论证,“由于处所词(或词组)的实体词性质,汉语中有大量的以处所词(或词组)做主语的句子。

这些句子并不限于形容词谓语句,它还包括了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对存在句的谓语特点也进行了详细地描写与分析。

作者在分析存在句为主谓句时还初步运用了变换分析的方法比较“一本书在桌子上”和“桌子上有一本书”这两种格式,还提及“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句子中,不仅说明了书的存在,还说明了书的存在方式。

并认为像在“桌子上放着一本书”、“墙上挂着一幅画”中的“着”正是表示静态的标志。

陈庭珍先生还把隐现句也纳入了存在句的范畴,也没有区分静态存在句与动态存在句。

由于当时对汉语存在句的研究刚刚起步,陈氏也没对该句型进行明确的定义和细化的分类。

1963年,范芳莲先生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存在句》一文把存在句的研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代表了这个阶段存在句研究的最高成就。

此文避开了主宾语的争论,专注研究“屋里坐着一个人”、“墙上挂着一幅画儿”等动词后面带“着”的句子,认为这种句子由“处所词+动词带‘着’+数量名组合”三部分组成。

范氏首次将存在句进行分段分析,切分为A、B、C三段,并逐段分析其句法特点,“A段是这种句子结构的必需的组成部分。

偶然出现没有A段的存在句,都是复句的一部分,处所已在上半句指明。

……A段不能轻易省略。

一般动词谓语句中动词前不

一定有处所状语,有处所状语的也往往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和独立。

”“A段不是直接和B段发生关系,而是和BC发生关系的。

”“总起来看,进入B段的动词有一定的限制。

能进入的动词,意义上大都与事物的位置或移动有关。

”“B段动词只能加“着”,表示状态的持续;

不能加‘过’,也不能加表示完成态的‘了’。

……因为这里的动词只表示静止的状态,不表示动作行为。

”“C段告诉人存在着的是什么东西,因此,C段大都是无定的。

但是,并不排斥有定的.”“C段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省略,它是句子的核心。

”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句子和一般动词作谓语核心的句子差别很大。

其中动词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它不是句子结构的核心。

……否定了B段是谓语核心,实际上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C段是主语或宾语。

换句话

说,C段既不是主语也不是宾语,而是真正的谓语。

至于B段的动词,只相当于‘是’字句里的‘是’,‘有’字句里的‘有’,都是次要的成分;

并且和‘是’‘有’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省去。

”范氏发现这种存在句“主要出现在描写的场合,不大出现在一般的叙述中。

”还发现这种句子中的动词与一般动词谓语句的动词相比,“它只表示某一事物存在的姿态,不表示某个主体的动作行为,前面不能加上名词主语。

虽然后面经常带‘着’,前面也不能加上表示进行的‘正’或‘在’”。

但范氏在解释“着”与“了”能互换的原因是因为“带‘了’的这种形式不是地道的北京口语,有方言性。

南方作家的笔下极多,北方作家笔下也不少见;

现代北京作家笔下也出现这种形式,可能是受到方言的影响。

”这样的解释在今天我们看来还是有欠考究的。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外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引入以及国内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兴起和成熟,存在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句的范围的研究。

张学成(1982)同意陈庭珍(1957)的观点,认为“‘N+有’这种格式也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如:

“‘这些年轻人热情是有的,就是缺乏经验。

’‘一点儿风也没有。

’”

宋玉柱先生(1988)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

“存在句的特点首先就表现在这种结构形式的固定性上,如果不其备这种结构形式,尽管从意义上来说也是表人或事物的存在的,却不是存在句。

例如‘李老师在家里。

’‘茶杯在酒柜里。

’这样的句子就不属于存在句的范畴。

”我们对宋玉柱的观点持赞同意见,因为从科学上来讲,我们不应当把“存在”语义与“存在句”混淆。

同理,像“台上唱着戏。

”“街上爬着车。

”这样与存在句的结构相同,不管语义的限制就把它们归入存在句的范围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而张学成(1982)、李临定(1986)、戴雪梅(1988)等学者都把“台上唱着戏。

”这样的句子归入存在句,并且是“S4:

动态存在句。

”。

宋玉柱(1987)用了一系列的变换格式揭示了“台上唱着戏。

”与“台上坐着坐着主席团。

”的根本区别,认为前者不属于存在句而后者是,在确定存在句范围的时候,要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1982年,在《动态存在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动态存在句”和“静态存在句”的概念,且详细地分析了动态存在句的特点。

同时,杜瑞银(1982)和宋玉柱(1982)都提出了存在句的一种新类型——定心谓语存在句,例如“屋外一片月光”等,在早期的语言学家如龙果夫(1957)和方芳莲(1963)眼里认为这是一种省略句,而杜、宋认为它们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句。

此后不久,宋玉柱(1988)又提出一种名为“名词谓语存在句”的类型,例如“我眯缝着眼睛瞄了瞄那小子。

方脸突眼,块头很大,满脸青春美丽痘儿。

”下划线的部分便是一个存在句,这种存在句,事物本身就表示存在,与以前的A段+B段+C段相比,只由C段构成。

雷涛(1993)从典型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圈定了存在句的范围。

他指出在环境描写中,仅仅出现C段的句子是大量存在着的,并且也应该视作一种存在句。

他还认为N时+V+N也是一种存在句,但清楚地分析了其中的时间词不能担任A段,视为只有B+C段的存在句。

以往的研究都认为A段必须是表处所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结构,而雷涛认为部分介词+名词/名词性结构+方位词,如“在一个打破了的玻璃瓶子里,插着寒儿要回的那枝山茶花”和V+N结构,如“迎着门摆着沙发和长茶几”也是可以作为存在句的A段的,认为“处于存在句A段的动名结构表示处所,都可以在其后加上‘……的地方’,表示一种特定的空间。

”总的说来,雷涛略微扩大了传统存在句的研究范围。

2.存在句的分类的研究。

张学成(1982)依据动词的特点把存在句分为四种类型:

S1“有”字句,S2“是”字句,S3静态存在句,S4动态存在句。

有关S4的动态存在句,上文已经提过不是正真的存在句。

李临定(1986)根据存在句B段动词的语义情况,将存在句分为把存在句分为“坐”型、“垂”型、“戴”型、“长”型、“挂”型、“绣”型、“飘”型和“‘坐满等’、动词空缺、另有后续动词”等八个小类。

但是仅仅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而不考虑结构形式和其他依据给存在句分类,这一点还是有待商榷的。

这一时期对存在句的分类研究以聂文龙(1989)的文章最为突出,聂氏初步采用了语义特征和变换分析的方法,首次系统地将存在句分为“动态存在句”和“静态存在句”,接着把“静态存在句”分为“坐”句和“贴”,将“动态存在句”分为“位移类”和“非位移类”,“非位移类”又可分为“摇动类”和“扩散类”,聂文龙初步建立了存在句的语义和语用类型。

宋玉柱(1992)年在《谈谈存在句系列》一文中对自己的一系列关于存在句的文章中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总结,如下图:

“有”字句(门前有一棵老槐树)

“是”字句(大门外是一片广场)

静态存在句“着”字句(墙上挂着一幅画儿)

经历体存在句(窗上贴过一张窗花)

定心谓语存在句(山下一片好风光)

名词谓语存在句(满脸青春美丽痘儿)

存在句

 

进行体存在句(天上飞着一只鸟)

动态存在句

完成体存在句(登记站门口排了好长的队)

但宋的分类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还有待商榷:

他对存在句的分类,其实标准不统一。

有的是按时体名称来区分,如经历体、进行体、完成体、;

有的是按体标记来区分,如着字句、了字句;

有的是用句法特征来区分,如有字句、是字句、定心谓语存在句、名词谓语存在句。

雷涛(1993)提出了自己划分存在句的新标准,“一要标准明确,二要层次分明,在不用的层次使用不同的标准。

”从存在句的构成入手,揭示出A段、B段、C段三者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建立了如下分类系统:

单纯句(“有”字句)(岸上有人)

判断句(“是”字句)(岸上是个老头儿)

存A+B+C

完成句(“了”字句)(墙根下积了一潭清水)

实现句(“着”字句1)(黑板上写着几行字)

动态句(天上飞着一只鸟儿)

状态句(“着”字句2)

在静态句(墙上挂着一幅画儿)

A+C(定心谓语句)(山下一座古庙)

句B+C(东汉的时候就有了造纸作坊)

C(大大的玻璃窗,厚厚的地毯,外面是层层的绿树)

雷涛虽然对各个类型的存在句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但是仍然没有跳出形式描写的窠臼。

而且,部分存在句的“着”、“了”可以互换,雷氏对此并没有作详细地区别分析,他的这种分类,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会造成“兼类”的现象。

潘文(2003)从句法平面出发,将存在句分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建立了如下的存在句分类系统:

动词“有(包括V+有)”字句(山上有一棵枣树)

常式动词“是”字句(楼下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动词“存在”句(心里存在疑惑)

存主谓句隐含主语的存在句(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变式隐含谓语动词的存在句(地上一滩水)

隐含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存在句(一双美丽的眼睛)

位移“V着”句(前面走着一个人)

在“V”着句

常式非位移“V着”句(地上放着一只碗)

非主谓句“V”了句(衣服上绣了一朵花)

句“V”过句(这扇窗户上贴过窗花)

变式——光杆动词句(墙上悬一幅画)

潘文对存在句的分类,采用了意义与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基本一致,但在判断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时有待商榷,同样是“地上”,在“隐含谓语存在句”(地上一滩水)中充当主语,但在“非位移‘V着’句”(地上放着一只碗)中又不算作是主语,这就可能会影响到语义、语用角度的正确分析。

3.存在句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

80年代及后续发展时期对于汉语存在句的句法特点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存在句的句式特点,A段、B段、C段各段成分的深入研究,还开始关注起存在句后续成分的研究。

究竟哪些词语可以担当存在句的句首成分,这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讨论的焦点问题。

A段是表示处所的词语,这个已是公认的方面,但对时间词的认定仍处于徘徊阶段。

刘月华(2001)、黄理兵(1999)、雷涛(1993)等人不赞成时间词语可以做存在句的A段。

刘月华认为“在存现句中,处所是主要的描写对象,处所词语一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而时间名词不是主要描写对象,时间词语不是存现句必须出现的成分。

……而且,包含时间词语的存现句,大多同时包含处所词语(描写对象),如把时间词语也分析为主语,那么主谓谓语句的数量就大大增加,对教与学都是不方便的。

”还认为时间词语“都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因此都作为状语来处理是合适的。

”雷涛也认为时间词语做A段只是一种背景语,对存在句的处所不涉及或者无法涉及。

而范晓(1998)、王建军(2003)、储泽祥(1997)、潘文(2003)等人都认为句首的时间词语可以做存在的A段。

储泽祥(1997)认为“从理论上说,时间和空间都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没有理由把时间丢开。

……不能否认,时间词语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存在性,‘有’字存在句里,时间词做前段是完全可以的,如‘往日有一座山’‘乾隆年间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等等都是存在句”。

潘文(2003)认为“时间词语往往表现比处所词语更大的存在背景,在一般情况下,时间词语是不被强调的,但是,如果为了突出、强调某时点或某时段出现、存在或消失了什么事和人,时间词语完全可以做存现句的A段。

”他还提出表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和方位短语做A段的存在句也是一种存在句,如“‘心里总有个疙瘩’,就是通过隐喻把‘心里’看成了容器,是容器自然可以装东西。

因此,不管从这些词语表达的意义看,还是从其来源看,这些句子都应该看成是存现句。

”这类句子其实也表达了处所和位置的关系,只不过这些处所和位置的关系不能直接被我们的视觉观察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观念和心理世界里。

这对本文的写作启发极大。

除了A段的时空之争外,还有A段还经常由介宾短语充当的现象也引起了语法学家们的注意。

陈庭珍先生(1957)早就做过论述,认为介词结构不是主语,这类的存在句是无主句。

而宋玉柱(1995)认为介词结构是可以作主语的,所以介词结构担任A段的句子仍然是主谓句。

张学成(1982)、孙宏林(1996)、陈建民(1986)等人还进一步地认识到处所词前面出现介词“在”是为了强调和凸显事物的处所性,日本的矢野光治和蓝清汉(1985)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有的句子N1前根本加不上‘在’字,虽然不少句子可以加‘在’字,但是不加是通例。

像‘在树底下有一个人’这样的句子还可以成立,它用在处所词之前加介词‘在’等方法,使表示处所的意味明显化了。

”虽然他们注意到了有的存在句A段前根本不能加介词,但是,跟其他研究者一样也没有能够进一步分析其深层原因。

储泽祥(1996)从“在”的涵盖义出发考察了句首处所词语前介词“在”的隐现情况,认为“‘在’作为介词,没有实在语义,但它就有涵盖义。

‘在’的涵盖义是‘定位性’”。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此涵盖义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出现在句首处所词前的几个链接作用:

顺接、跳接、补接、反接。

潘文、容俊(2006)对存在句A段介词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将存在句A段的介词使用情况分了如下三种:

必须出现、出现不出现均可、必不出现三种,考察了各种情况的使用条件,并给出了深刻合理的解释。

不同学者对B段由什么成分充当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但对于表示静态的“V着”成分,各学者都认为可以做存在句的B段,比如“坐着,绣着,戴着”等,由这些“V着”构成的存在句被公认为是最典型的存在句。

宋玉柱(1982)认为某些动词加上“着”还可以表示动态意义的存在句,如“记得,家乡小镇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常常盘旋着谁家的鸽子。

”和“夏日的星河公园游泳场万头涌动,碧绿的海水中浮动着各种颜色的游泳帽”中的“盘旋”和“浮动”都是动作性强的动词,但进入“V着”句后不是静态的存在义,还保有自己的动作性。

宋也分析了这样的动词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

它是表示持续动作的,而不能是表示转瞬即逝的动作的。

另一个特点是:

这些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

如果是及物动词,就不能构成动态存在句。

”宋玉柱(1991)还提出“经历体存在句”,就是有些动词后面加“过”也可以做存在句的B段,他分析出能进入这种句式的动词都是表示静止状态的动词,有的动词有动态、静态两种用法,但当它进入此种句式后也只表示静止状态;

接着又提出“完成体动态存在句”,它的B段由“V了”构成,而且“V了”不能替换成“V着”,比如“屋外搭了一个棚”。

中“了”不能换成“着”,因为宾语是结果宾语。

聂文龙(1989)和李临定(1986)都认为“V满”也可以充当存在句的B段,构成静态存在句。

黄南松(1996)认为B类中的动词由及物动词担任,“根据句中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和谁是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成分(或执行成分)、谁是受动词表示动作所影响的成分来判定主宾语”,“就可以把A类句动词后的NP分析为主语,B类句动词后的NP分析为宾语。

”“从语义解释上来说,A、B两类句子都是表示人或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某地。

”孙宏林(1996)重点分析了由“V+有”构成的存在句,考察了能进入该存在句的动词的性质和范围,分析了“V”和“有”之间的深层关系,得出“‘V有’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连动关系,而是述补关系。

”潘文(2003)把能进入B段的动词分为关系动词和动作动词,关系动词主要有“是”、“有”、“存在”、“V+有”,这些动词本身无动作性,仅仅表示存在关系,也无法表示存在方式。

还明确地指出“‘存在’也是典型的表示存在关系的动词,从其句法表现看,和‘有’、‘是’有很大的不同。

‘有’和‘是’一般不带时体和情态成分,而‘存在’则必须和‘着’连用,并且动词前也常常有情态成分的修饰。

”如:

“他知道青龙县正位于华北地质断裂带上,确实存在着地震的危险。

”范晓、张先亮(2010)指出“存在句对句中的动词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动词应具有[+存在]或[+附着]或[+使附着]的语义特征;

如果动词不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就需要借助其他形式,使动词变化成具有[+存在]或[+附着]或[+使附着]的语义特征”。

B段动词后的“着”“了”互换问题也是这一时期的热点问题。

李临定先生(1986)在分析存在句的句型特点中指出B段动词后面的“了”、“着”可以互换,且基本不影响句义。

聂文龙(1989)进一步阐述这种说法只适合于静态存在句中。

但他们对其产生的原因似乎还缺少充足的分析和说明。

任鹰(2000)经过详细地分析,得出“静态存在句中‘V着’等于‘V了’这一特殊语法现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句中动词所具有的语义特点。

”这种动词的语义特点就是它的完整的语义是动态义和静态义的复合,且动作的完成的直接结构就是状态的引发。

如:

“衣服上绣了一朵花”。

“衣服上绣着一朵花。

”“绣”这个动作的完成就直接引发了“绣着”这个状态的开始。

存在句的C段最常由数量名结构充当,从指称性质上来说一般是无定的,不过有时候也不排斥像指人名词、指人的专有名词甚至人称代词这些有定成分。

李临定(1986)认为“存在句型里名词的‘施事’和‘受事’的语法作用已不重要,……存在句型里动词的作用也起了变化,它经常没有相关的‘施事’,它也不需要去支配一个名受”。

宋玉柱(1988)认为静态存在句由于动词不表示动作行为,这就很难从施受关系上对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