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30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docx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简明连贯得体

高中语文复习之十二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高考要求】“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高考(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考,其中简明题常常与病句、病文联系在一起,得体题在1995年之后再没有出现。

而连贯题年年都有,它已经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比较稳定的题,位于一卷,分值一般为3分。

因此,复习时,“简明、连贯、得体”三者应向“连贯”倾斜。

 【复习建议】

把握“简明”的具体要求,并以此衡量所给的材料,理解词与词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

掌握歧义这类语病类型,并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

 【考试要点】

一、简明

(一)、定义:

简明,就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

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是指语言运用要简洁洗练,不罗嗦重复:

 

(1)一句话里不能有表意功能相同的重复成分;

 

(2)前后文也不能有表意相同的语句;

 (3)前后文里,前文出现过的词句,后文再次出现时,如果能用代词(指示代词或其它代词)来指代,就要用代词去指代,不必再作重复叙述。

 “明”反映了效果的要求。

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使表达的意思明确,没有歧义,不晦涩难懂,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要做到简明,就要做到防止意思重复,词语重复和多余;就要做到用词准确、条理清晰和准确使用标点;就要做到不滥加省略、不滥用关系复杂的长句。

(二)、“简明”的具体要求:

  1、要包含进去所需信息;         2、不要说废话、避免重复赘余;

  3、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4、便于理解、避免晦涩;

   例1:

下面语句不够简明,请对其进行修改。

用于制造供不应求的有些零部件生产的原材料的生产可以改为优先完成的任务,军事工业总是占着最优先的地位。

    改:

                                                                      

【分析】上句包含三层意思:

 ①有些零部件的生产供不应求。

②制造这种零部件的原材料的生产可以改为优先完成的任务。

(应改为:

制造这种零部件的原材料的生产任务可以优先完成。

)③在这些任务中,军事工业总是占着最优先的地位。

(三)、“简明”考查的主要题型及解题思路:

删改所提供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与中心无关的信息。

(参见“病句”部分)

变换原材料的语体。

(书面语变口语,口语变书面语)

辨析有歧义的语句。

(歧义句类型以及消除方法:

   见病句讲解)

  其考查形式是,提供四个选项,选出其中表意简明(或不简明)的项(下面例2——5),或判断语段中哪几处应删去,也可以提供一个语段,判断不够简明的地方(下面例6——9),或判断对不简明的地方所作的修改是否正确。

无论形式怎样变化,考查点是相同的,做这类题,宜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

如果有,根据表意的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必要。

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词语代替。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是否达到了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

特别注意多重定语中表数量的定语位置是否得当,状语位置是否得当;“和”“跟”“同”等类词语的词性在本语言中是否固定;承前或蒙后省略了主语的语句是否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一个语句作不同的停顿、是否有不同的意义。

  例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A.他瞒着老师和同学悄悄地把卫生包干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B.去年八九月间,香港特区政府对金融巨鳄绍罗什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C.看乔丹打球,就像是欣赏一门不可多见的艺术,它会把人带离凡尘.

  D.我们并不否认《药》这篇小说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很渺茫。

  例3、下列名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A.财富,不应因其可爱得被坏人凯觎了便必须对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们所采取的卑鄙行为负责。

   B.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很英勇呢?

从一些历史记载看,并不是这样。

   C.并不是一切“标新立异”都不好。

不但“标新立异”不一定坏,就是“一鸣惊人”也未必不好。

   D.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市长,反映税费过重,使他们濒临关门的情况,引起市长高度重视。

   例4:

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D )

  A、远离家乡的亲人,能不望月感怀?

B、学校终于接纳了两个同学的建议。

  C、张老师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要紧。

D、这件事能够说清楚,又何必写呢?

   例5:

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 D  )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例6:

读下面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科学院举行①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研讨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②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研讨会,对③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才列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

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⑤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而自由的⑥学术讨论,⑦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的序号是   ③⑥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  ⑤ ,这一句可改为 对于这两个问题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简明运用语言的能力,解题时应分析哪些可有可无、哪些重复、哪些可用指示代词指代,这种分析必须依照上下文来体会判断。

 此题是考查简明和“内部语境”得体的一个范例。

这是一则小报道,或称为短讯。

短讯要求用最简短的语言、最精炼的文字,非常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件事、一个问题的报道。

该题解题思路是由文体本身的要求决定的。

 

 例7、下面文段有的地方不简明,应该删除的地方有  ②  ③  ④  ⑦   ⑨       

 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

            ①      ②        ③             ④            ⑤

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

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各种坏的

   ⑥             ⑦                    ⑧                 ⑨    ⑩

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11)

   例8、为了使语言更简洁,请找出下面句中最应该删去的三个词。

   由于在欺诈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违背了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的,所以各国法律都允许其中受欺诈的一方可以建议撤消合同或提出合同无效。

 应该删去的三个词语分别是:

由于、其中、可以

    例9、下面这个语段中必须删除的是① ⑤ ⑥ ⑧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考完了语文 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方法归纳】这是三道考查考生能否准确把握语句原意而进行修改以确保语意简明的试题。

做这类试题,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所提出的要求:

一是使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二是“必须保留",不能删除的。

定要和平日进行的语言表达区分开来。

平日里我们说话时,并不要求只保留“必要”的词语,删除其他一切“多余”的成分。

因为在实际语言表达中,一些词或其他词语,常常可以起着有机连接前后语句的作用。

它们的存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顺畅、连贯甚至更有味道。

这就是很多考生觉得似乎哪个词语都可以保留下来的原因。

但是,我们要注意,考试有考试命题的难处,只能是要求考生将“必须保留"的词语保留下来,而另外非必须保留但在表述中起着“润滑剂"作用的虚词等一些词语,则不要求考生回答。

否则,各人有各人的留法,就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例10、(1994年高考)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上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

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

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

(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不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答案①“欢迎预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或“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

②“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待聘”。

  【易误剖析】 做这道题,一定要注意弄清楚育人财会职业高中刊登这则启事的目的:

是要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挂上钩。

而原标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则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是财会职业高中要从其他地方聘用毕业生。

这就是由于没能正确使用语序而造成的歧义现象。

而命题者是要求考生通过另造句子来消除原标题中的歧义现象,以使语言表达得简要明确。

正确答案中的表述,就较好地处理了“聘"的主体,使得表达准确起来。

    作业:

《三维设计》中相关练习

二、连贯

(一)、连贯的含义:

 所谓连贯,就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间的排列组合的衔接、照应和顺序。

要保持话题的统一,保持事理的逻辑性,保持情境的和谐性,保持文气的自然、贯通和流畅,要注意结构的一致性和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

 高考考查的形式:

1、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第Ⅱ卷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子、修改句子等都涉及连贯的知识。

 主要题型:

一种是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二)、连贯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十五项基本原则):

   1、语段话题统一的原则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

这里的“问题”“观点”也可以说是话题。

话题必须总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一致。

 例1:

下面语段中应该删去的是(③):

 ①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

②和生人交谈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

③画家不停地画画,数学家不停地演算,都可以使头脑严密。

④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人交谈。

   例2:

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切的一项是( A)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       。

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景象,最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阿富汗呢?

   A.天气逐渐清凉了 B.异国秋色愈来愈浓了 C.秋风日渐凄冷了 D.秋天的脚步愈来愈近了   本题应考虑选项和题干的意境是否吻合。

本段景物为深秋,意境萧瑟、凄清,抒发的是身处异邦者的乡愁,首先排除D,"叶子枯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是深秋,D项为夏末秋初;再排除B,"秋色浓"不能是"枯黄"、"抖颤",这话带激情的赞美,和题干意境大相径庭。

且诗言歌咏见景生情,作者写景时不会先说出异国来,先说普遍意义的悲秋、乡愁,再进一步说特殊--"况且身在异国",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普遍),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特殊)"。

A、C项比较,A项"天气清凉","天气"外延大,适宜做领起句;C项"秋风凄冷"和后头"凉劲的秋风"重复。

A项先说天气如何,再说秋风如何,和题干意境完全吻合,故选A。

    2、陈述主语一致的原则

 即说话、作文要注意通过确定中心段,确定中心句的方式突出话题,突出中心思想。

话题往往是主语,在连续叙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若干句子串在一个话题上表述,不东扯一句,西扯一句。

   例4:

二诸葛的老婆追出来,二诸葛把她拦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

(应把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式,删去后一个“她”)

   例5:

例2:

填到括号中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B )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3、立足点(落脚点)统一的原则   立足点就是观察、描写事物的角度,着眼点。

   

例17:

填入下文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001年12月,中国已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要面临生死抉择的惨烈竞争。

其实,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有的特征,              ,但最终促进了社会进步。

   

A.企业的破产由竞争造成        B.企业的兴衰取决于竞争   

C.竞争造成了企业的破产        D.竞争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根据落脚点和后语境的衔接关系来判定选项。

本句话的后语境是"但最终促进了社会进步",说明它前面句子的落脚点必是不好的东西,如是好的东西,就应该用承接连词。

A项落在"造成"上,B项落在“竞争”上,D项落在"兴衰"上,"衰败但最终促进了社会进步"可以,"兴盛但最终…"就不行了。

只有C项落在"破产"上,和后语境的转折关系衔接,故选C。

 

例18:

下文划线处选填哪项才恰当( A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从前后语境来看,空缺处和前后语境的意思是相反的内容,后语境的落脚点是"冷雨",它前边的落脚点必为"暖风",选A。

B项"乌云刚布满天空"和"又来了"不衔接。

C项"大雁"和"冷雨"不是相对相反的关系。

D项"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和前后语境不是相对相反的关系。

   

   4、上下文意合乎事理逻辑的原则 

(1)、要合乎客观事理 用语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连贯。

事理不通,语言必然不通。

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或者反过来,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后面突然转到坏处说,或者反过来,前面从坏处说,后面突然转到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贯。

一般来讲,影响事理相通的因素有:

概念不清、判断不当、前后矛盾、因果关系不当、多重否定不当、前后对应不当等。

(2)、表达要合乎逻辑 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有着一定合理的顺序。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

时间、空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心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逻辑(由特殊到一般、由轻到重、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等)。

   

  例28:

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

   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               。

A、只要听它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B、只要听它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C、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D、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外貌,超出了演员活动范围(唱、念、做、打等),且背离了这句话强调艺术生命还年轻,还能大放光彩的本意。

   

例29:

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几句话,正确的一项是(C)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题应根据事理逻辑判定选项。

从事理逻辑说,先传达国务院的指示和后购置设备,这两条没做,造成环保工作没人管,由于没人管,才使污染越来越严重,故选C。

   

   5、语脉贯通的原则    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

   

例41:

下文横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当( A )  

2002年春节刚过,啤酒巨头青啤、燕京“淮海战役”便拉开了帷幕。

其实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这两家啤酒厂各有所长:

             。

   

A.青岛啤酒的水质比燕京啤酒好,燕京啤酒的装备水平比青岛啤酒好   B.燕京啤酒的水质没有青岛啤酒的水质好,装备水平比青岛啤酒好   C.燕京啤酒的水质没有青岛啤酒的水质好,青岛啤酒的装备水平没有燕京啤酒好   D.青岛啤酒的水质比燕京啤酒好,装备水平没有燕京啤酒好   

本句话的前语境是"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B、C项改为"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改变了语脉,可排除,剩下A、D。

D项只说"青岛啤酒"一家,不合语脉,只有A项和前语境的语脉相吻合,故选A。

    

例42:

下文横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切( D )  

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

          ,或驻京师,或戍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

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以上。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本句前语境的语脉为"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下面接这一语脉应选说"中央常备军"如何,A、B、C三项都改变了陈述对象,只有D项"中央常备军"的语脉相吻合,故选D。

   

 6、列举对应(前排序与后排序照应)的原则  

就是说,一段话中先后列举了几件事或提及几个人时,那么就得按照先起后承的规则,对应地说出每件事或每个人的特点及其他相关情况,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后照应。

  例46:

小华的爸爸是教师,妈妈是医生,哥哥是军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   A  。

  A、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站岗放哨     B、教书育人,站岗放哨,救死扶伤  C、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D、救死扶伤,站岗放哨,教书育人  

7、句式一致的原则   

做到句式的前后一致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是讲求语言清晰连贯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49:

鲁大海:

高高的个子,             。

(a脸庞微黑,  b微黑的脸庞)    

例50: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处是一条小河,                    。

   

(a、一片宽广的荒场在河的左边.   b、靠左是一片宽广的荒。

)   

 8、正反对照的原则  

就是说,一段话全部是以正反对照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前面表述的是正面的意思,那么后面就一定要表述一个反面的意思与它对应。

   例57: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了那( );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了那( );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了那( );我得到了光亮的一闪,便告别了那( )。

  ①黑暗的深渊  ②貌似善良的虚伪  ③深恶痛绝的狡诈  ④忧郁之岸的彷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9、总分一致的原则:

根据语境所举的例子及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首句或者尾句。

经常有这样一种类型,语境是几个例子,空出了首句或者尾句让你选。

                                                        

  例59:

给上文一个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D  )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磷虾是南极生态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10、首尾相接相近的原则   

为使前后句子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有时也让下一句内容与上一句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例60:

①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②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

       ③丽华快餐,快餐精华。

   分析:

这类广告语构思巧妙,使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例61:

唐人街上有许多中国饭店,         A       。

      

 A.“大上海饭店”、“淮扬酒家”、“四川火锅”的招牌在夜色中闪烁。

          B.在纽约的夜色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大上海饭店”、“淮扬酒家”、“四川火锅”的牌子。

 

分析:

因为上一句的末尾是“中国饭店”,因此我们将叙述这一内容的句子选出A作为答案。

                                                              

   11、强调置后的原则   

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因为一般的复句都是强调后句,因此,我们应根据语境,把作者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例63:

①奶奶年轻时天资聪明,心灵手巧,不仅(A能读书写字,而且做得一手好女红。

B做得一手好女红,而且能读书写字),很被村里人看重。

    ②(A虽然你的英语比我好,但我的数学比你强。

B虽然我的数学比你好,但你的英语比我强。

)我们两个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2、问答照应的原则      

例64:

要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加速发展,我们要不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呢?

根据我国国情,可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呢?

       B            

 A、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只回答了后一问题)

 B、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

(兼顾二者)

 C、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否则就没有改革的出路。

(忘记了后一问题,要否定)

D、我们的回答是只有深化改革,不能踌躇停滞,更不能知难而退。

(答非所问)

 13、关联词语照应的原则   

关联词语是体现分句之间关系的外在标志,切实把握关联词语有助于还原解答。

关联词必须成套地使用,而且使用要得当。

即使是没有用关联词语,也应当让人看得出气候文之间的意念关系,或因果,或条件,或假设……而决不能乱点鸳鸯谱,让“因为”配了“但是”,让“只有”配了“就”……如果这样,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彼此不契合。

   

例65: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

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C    ,而且有些是其他器官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