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97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1.神州谣

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谣,浓缩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本课的学习以课文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

通过课件与课文的结合,充分展现我国壮丽的大好山河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宝岛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称”“发”“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

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

3.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生字,朗读。

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查询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我国自然文化景观方面的知识。

(师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想出祖国有名的山川河流和名胜古迹。

2.出示我国的版图和民族分布,引导学生认识祖国。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

2.标出课文自然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借助插图,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地点所在的位置。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4.请学生朗诵课前准备的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

四、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图画的学习方法。

因此本文的学习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乃至视频,充分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让他们主动在地图上找寻长江黄河等位置,可以增加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进一步与课文所要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阅读课文第2小节。

(1)这一小节都描述了哪些景物?

(2)各种景物文中写的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课文第3小节讲的是什么?

你知道台湾的大致历史吗?

3.课文第4小节讲的是什么?

你能说出几个你知道的少数民族?

说说他们大致都分布在哪儿?

4.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内容。

5.这首歌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品读课前搜索到的《新三字经·立大志》。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复习本课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前期通过展示图片及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趣味性的方式丰富学生有关祖国山河古迹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观,增加他们对祖国母亲的了解和热爱。

对台湾和民族团结的强调,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到血液中去,激发他们对祖国强烈的热爱情感,从小就树立为祖国统一、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做课件,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传、重、会、当”。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3.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讲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

几个节日?

(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四、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过节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此学习本课时不能沉闷地学课文,这样就把本应生动的课上死了,所以本课以孩子们过节时“玩”的心态去学习。

在上本课时,突出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传统节日在课文中单调的文字,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加以丰富,让孩子们在过节一样的喜悦中享受学习,在喜庆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听写、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1.请同学讲解各自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如端午节——屈原投江。

2.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哪些,他们都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总结全文。

2.总结一下两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围绕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讲解本课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学习生字词等基础内容外,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

课外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节日方面信息的搜索能力;自己组织语言解说节日起源或故事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效地做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足够多、足够形象生动的传统节日方面的课外内容,丰富他们对传统节日方面的认知。

 

3.“贝”的故事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钱币”等词语。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2.通过学习形声字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

(教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贝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贝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四、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展示了海边一些贝类的图片及饰品等。

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并自己查字典寻找与贝字有关的汉字,逐步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

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掌握汉字,享受成功的愉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2)贝壳有什么特点?

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用“贝”作偏旁的字?

(5)学过本文我们知道“贝”作偏旁的字多与“钱”有关,你还能发现其它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吗?

举例说明,如以“氵”为偏旁的字多与“水”有关。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学生课堂讨论交流:

贝的用途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贝”的故事

1.贝是什么?

2.贝的特点、用途。

3.与“贝”有关的汉字。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展示了各种各样贝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贝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接着朗诵课文让学生了解贝的特点、用途等,最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

用贝做的饰品、乐器有哪些?

“贝”字偏旁的字是不是都与钱币有关?

体会查找资料、学习知识的乐趣。

 

4.中国美食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通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知道哪些食物需要用到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熬),并且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等。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

让学生了解11种烹饪方式,体会热爱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2.让学生了解美食,探索美食的制作方法。

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搜集自己知道或吃过的美食及大致做法。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美食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美食图片,指导学生说说菜名。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知道学生利用字典查出与“水”“土”“木”“金属”及“说话”等相关的字。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家常菜,让学生说菜名老师写菜名,在这样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生字,有问题及时解决。

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汉字构字规律,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了解课文中的美食。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

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

(熬)小米粥蛋炒饭

2.针对课文提出问题:

(1)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几种美食、其中主食有几种?

菜肴有几种?

各分别是什么?

(课文中一共介绍了11种美食,其中主食有4种,分别是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菜肴有7种,分别是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2)课文中的美食共体现了几种烹饪方式?

(课文中的美食体现了拌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熬)11种烹饪方式。

(3)课文中的美食你吃过哪些?

(4)说一说课文中的食物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烹饪方法?

(5)谈谈自己接触的美食有哪些?

烹饪方法是什么?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总结全文。

2.给学生布置作业搜索一些菜肴的制作方法,与家长一起试着完成。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从整个活动来看,小朋友们对美食还是很感兴趣的。

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少了平时社会活动中的说教,使小朋友成为了主体,主动性增强。

在活动中,能运用多种形式,如:

通过活动前师生收集美食的信息和各种不同的美食,交流和看视频,听故事,使孩子们充分地运用各种感官来调动对传统美食的喜爱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孩子们爱祖国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

整个活动注重的情感和知识的积累,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口语交际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完整简要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

我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

  2.引导学生简要地与同学说说自己的愿望。

  3.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做到认真、努力地听,有礼貌、有兴趣、有自信心地说。

教学重难点:

1.乐于与别人交流“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话题,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并能把为什么做这个工作说明白。

  2.能向别人说清楚为什么自己长大了想做这个工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介绍一位家长。

  师:

同学们,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谁呢?

(出示照片)对,他是咱们班XXX同学的爸爸。

咱们请他来介绍介绍他的爸爸,好不好?

  生:

我爸爸是一名教师,就在我们学校工作。

他培养过200多名优秀的学生。

  师:

你觉得他的爸爸怎么样?

咱们班还有谁也想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找父母的照片,你们带来了吗?

好,把照片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这样大家对你父母的印象会更深些。

(小组内交流)

  2.根据推荐,指名上台交流。

二感知话题

  1.谁想好了,先来说说:

长大以后做……(指名交流)

  2.刚才同学们说的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这就是你的理想。

(板书:

理想)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

现在请大家听听两位小朋友谈谈他们的理想,一边听一边想,待会儿评评他们说得怎么样,行吗?

 3.组织评议:

听完以后你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点拨)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再说明理由。

用上了这样的句式:

我长大了想做(当)……因为,所以我想做(当)……

  4.师:

你们听得很仔细,知道他们讲得好在哪里。

老师相信你们,经过认真思考一定会比他们说得还要好!

现在请大家也用上这样的句式,在座位上先试着说说看,好不好?

说完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

(师个别指导)

  5.师:

都说完了吗?

平时你们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谁呀?

好,下面老师就请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理想。

注意:

要把话说清楚,还要听清楚好朋友的话,并且把你好朋友的话带回来,行吗?

去吧。

(自由交流)

  6.师:

谁来告诉大家你好朋友的理想?

  (点拨)先说“我的好朋友是……”,再说她(他)的理想是……,最后说她(他)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三记者采访:

谈理想

  1.师:

老师从你们的朋友那儿知道你们有这么美好的理想,我感到十分高兴。

今天咱们二年四班要办一期谈理想的节目(在“理想”前板书:

谈),你们想不想上电视谈谈自己的理想呀?

那首先得接受记者的采访。

现在,老师来扮演记者,谁愿意先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师:

你好!

欢迎你!

请坐。

(握手)生:

记者,你好!

师:

请你先自我介绍一下,好吗?

生:

……师:

很高兴认识你,XXX。

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生:

……师:

噢,想……,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

生:

……师:

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握手)

  2.刚才我们两个的表现怎么样?

谁来点评一下。

(把掌声送给他)

  3.有没有谁想当小记者的?

请想当小记者的同学上台戴上小记者证,采访同学。

  4.师:

现场采访到此结束,谁是最佳小记者?

谁是最优秀的嘉宾?

为什么?

  四、小练笔:

我的理想

  1.把你的理想用文字描述下来。

仿写:

我长大了想做(当)……。

因为……,所以我想做(当)。

  2.相互评比。

  五总结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谈了自己的理想。

其实呀,理想光靠说说是不行的,有了理想还要去努力,去奋斗,才能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这是交际的难点。

教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运用录音、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各个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

交流过程中,注意渗透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

  长大之后做什么

  我的理想是:

长大做……

  原因是: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积累描述食物的词语及ABB式的词语。

3.观察字形,思考汉字和其偏旁部首的关系,对汉字形成更深的感性认识。

4.学习天干地支纪年法。

5.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发现字和其部首的联系,体会领悟汉字的构造方法。

2.词语和常识积累。

3.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1.查找搜索一些描写事物的词语及ABB式的词语。

(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展示各种味道食品的图片,包括甜味、辣味、酸味等等。

2.学生观赏后交流、评议。

3.结合课件中展示食物的图片,带领学生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并组织学生造句。

(4)①师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其它有关食物的词语,如热乎乎、热辣辣、凉丝丝、滑溜溜。

②师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其它ABB式的词语,如金灿灿、冷冰冰、慢悠悠、雄赳赳、气昂昂、胖乎乎、火辣辣。

二、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连一连。

(1)指导学生根据偏旁猜字义。

教师举例子启发学生去发现字义和其偏旁部首的关系:

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部首猜测一下这个字与什么相关,比如“削”字,是“耳刀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猜到这个字跟“刻、切、刮”等类似,因此我们把它跟“苹果”连在一起;再比如“赔”,我们在课文里学过关于“贝”的知识,我们现在知道“贝”的偏旁跟“钱”有关,如“赚钱”,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将带部首“贝”的字跟“钱”联系起来。

(2)查字典验证,并总结自己的发现,并在字典的帮助下再列举一些这样的字。

2.查一查,记一记。

(1)让学生猜一下每组词中第二个字是什么偏旁,利用字典验证。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组字中的两个字有什么联系,如“辛”字,它本身就有“辣”的意思,而以它为偏旁的“辣”字仍是辣的意思;再如“衣”字,以它为偏旁的“装”字,本身也有“服装、衣服”的意思。

(3)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字,体会一下汉字的偏旁和它本意之间的关系。

三、我的发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自由发言,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每一组字的结构特征,猜测具有同一偏旁的字都和什么相关。

如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像“炒”“煮”等。

2.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猜测另外两组字的特点,用字典辅助验证。

3.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结构特点,深化认识。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用生肖动物引入话题:

(1)同学们都知道生肖吧,你们都知道自己是属什么的吗?

(2)同学们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吗?

为什么我们的生肖是这些动物?

(教师放映课件,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我国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有关它们的故事)

2.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跟读字词。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大概讲解我国天干地支纪年法及其与生肖的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我爱阅读

1.朗读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1)分角色朗读文章。

(2)认识文中的字词:

枣(zǎo)树弯弯曲(qū)曲浅(qiǎn)绿色

忍(rěn)不住树荫(yīn)呗(bei)

光秃秃(tū)跳舞(wǔ)

2.全班诵读。

3.思考问题:

(1)小柳树为什么嘲笑枣树?

(2)小柳树到后来为什么不说枣树了?

(3)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写一写你的感想。

4.写一写。

观察文中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再找两种植物仿照本文写一写。

如不会开花的无花果和能开出美丽花朵的樱花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