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829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六单元

《他发明了什么》第一课时总第39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语段。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大意。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条理,感悟大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标准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发明家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

(PPT发明家与物品对应图片瓦特——蒸汽机、爱迪生——电灯泡、贝尔——电话、莱特兄弟——飞机。

)你还知道谁发明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交流初读印象。

请学生交流板书课题,读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课题中的他是谁吗?

(惠特尼)

惠特尼的发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你知道他发明了什么?

(标准化的组织管理“方法”)

什么叫标准化?

(请学生找到句子读。

Ppt:

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组装成成品,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对比前几项发明与惠特尼的发明,你发现了什么?

(PPT)

(前几项发明是物品,惠特尼的发明却是一种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评价惠特尼的发明,读——

PPT:

惠特尼的发明多么奇妙啊!

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这段话中有两个直接评价惠特尼标准化管理方法的词语指导我们关注。

(奇妙、科学)

深入地读课文,你能真正地体会到惠特尼的发明“奇妙”、“科学”。

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PPT词语。

请代表小组交流课前摘录中自己关注的最值得关注的五个字音、字形、词语。

引导学生关注的字音:

关注的字形:

傅、属、配

关注的词语:

机械紧迫挺身而出规格

三、再读课文,体会标准化。

体会到惠特尼标准化组织管理方法的“科学”和“奇妙”,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

18世纪以前枪支制作方法和惠特尼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勾画相关句子,读。

PPT:

18世纪以前枪支制作方法:

每一枝枪都是由技艺熟练的工匠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所以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

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照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做法: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损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请学生默读两段话,尝试着用关键词概括两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批注。

集体交流。

18世纪以前枪支制作方法:

技术要求高、生产繁琐、修理麻烦。

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做法:

便于制造、便于组装、便于修理。

标准化的生产有三个好处,三个好处属于并列的关系,所以中间用“;”隔开,表示三个要点,我们根据分号批注要点,就更准确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可以找到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特点:

技术要求不高

请学生补充批注。

对比两种生产方式,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交流)(奇妙、科学)

齐读PPT:

惠特尼的发明多么奇妙啊!

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四、教师总结。

五、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词语,指名两生上讲台黑板上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家庭作业:

积累本课生字词,整理到笔记中并写会。

附板书:

他发明了什么

装置捍卫标准化挺身而出不知深浅

《他发明了什么》第二课时总第40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从惠特尼的发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从惠特尼的发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惠特尼的发明是非物质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惠特尼的发明,这种发明不同于其他的有形的发明,它奇妙、科学,它就是——标准化。

二、深入学习。

什么是标准化?

课文给它下了一个定义,读——

Ppt:

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组装成成品,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我们需要迅速找到关键词语,找到给它下定义的句子,把定义的要点找出来,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对我们学习其他的功课都会很有帮助。

请学生默读下定义的句子,用①②③④标出标准化定义的要点。

交流

PPT:

①成批生产②同一标准的零件,③然后组装成成品,④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

发明标准件,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还有另一个伟大的发明,那就是——生产流水线。

PPT

《生产流水线的诞生》

1850年,美国一位屠宰场老板收到大批订货单,满心欢喜。

但催要猪肉的老板络绎不绝,给老板带来不小困难:

工人忙得挥汗如雨,仍然赶不上每天的定额。

聪明的老板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想找来两个伙计,把整猪一头头挂到掉环上;又把其他人分成几个组,每组解决一个屠宰问题,有的剥皮,有的开膛,有的剔里脊……干完规定的活就把猪推到下一个工序。

工人各司其职,熟能生巧,省却了搬运和改换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五十多年后,福特汽车公司老板从屠宰场受到启示,把装配汽车的方法做了根本的改变:

福特对复杂劳动进行科学分工,45个工序形成了生产流水线;工厂设置传送带运输零件,让工件自动来到工人面前;有人专门上螺帽螺栓,有人就管理装配方向盘,有人只负责安装挡泥板……负责的汽车装配工序变得简单、轻松,装配一辆汽车平均只需用一分钟。

这便是“生产流水线”:

这样的生产方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造就了一代汽车大王,推动了工业化大生产的进程,让小汽车迅速成为美国最普及的交通工具。

什么是生产流水线?

默读短文,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小组合作给生产流水线下定义,补充在短文中。

尝试着给定义标上序号。

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评价小组展示中的闪光点,修改定义,再次展示交流。

总结:

惠特尼和福特发明了伟大的生产管理方法,我们在课文中了解了说明文字中的定义,尝试着在拓展阅读中下定义,这也是一种方法,你知道这叫什么方法吗?

(举一反三)这是我们的祖宗们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发明”。

关于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

Ppt:

语文天地二中的成语,请学生读一读。

每一个精炼的成语都在向我们阐述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交流自己理解的成员。

我们不仅需要理解这些词语,更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地掌握关于这些学习的伟大“发明”。

三、总结:

让我们再次看到课文的结尾,读——

PPT:

惠特尼的发明多么奇妙啊!

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惠特尼发明了“标准化”,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从这两项发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2人小组讨论。

交流:

1、所谓发明,不仅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方法”。

2、墨守成规,不懂得尝试变革,就不能有新突破。

3、……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第8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家庭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

附板书:

他发明了什么

生产方法“标准化”

三简便:

制造、组装、修理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总第41课时

学习目标:

1.用适当的语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3.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受到启发教育。

4.能结合译文流畅地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难点:

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激趣导入。

(3分)

1.谈话: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反之,则欲速不达。

寓言《刻舟求剑》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方法呢?

(板题)

2.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⑴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借助工具书,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⑶练习讲寓言故事(译文),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3.出示学习目标:

⑴用适当的语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⑶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受到启发教育;

二、读书感悟,自主合作。

(二十分钟)

㈠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断句。

㈡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涉、坠、遽、契、惑;

(学法指导:

查字典,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译文理解并用铅笔批注。

2.逐词逐句理解原文,用较流畅的语言说全文意思。

(学法指导:

联系重点词语意思,借助译文,看图并加以想象理解。

3.这则寓言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画出相关的句子并用铅笔批注)(学法指导:

思考“涉江者”这样做的可笑之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㈢按要求自学。

㈣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交流以上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㈤全班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涉——徒步过水泛指从水上经过。

坠——落。

遽——急忙,赶紧。

契——用刀雕刻。

惑——疑惑,迷惑,本课指糊涂。

2.理解全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是我的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3.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探究悟理、朗读背诵。

(十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讲讲你在生活学习中看到的,或就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类似《刻舟求剑》的事。

3.谈谈学习《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自己学到哪些方法或受到哪些教育。

4.看图讲故事。

5.欣赏课文视频。

6.总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了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明白了要以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

四、检测。

(六分钟)

1.注音。

涉遽契惑

2.解释画线词语和句子意思。

⑴遽契其舟

⑵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填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适合于这种()的需要。

五、作业。

(一分钟)

1.合作小组将《刻舟求剑》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预习《郑人买履》

家庭作业:

把古文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舟行变化剑止

求剑不得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总第4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郑人买履》,对照译文,尝试理解古文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郑人买履》,对照译文,尝试理解古文字词。

教学难点:

学习朗读古文,准确断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楚人刻舟求不到剑,而这边郑人上市却买不到鞋,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

郑人买履)

二、出示目标:

下面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⑴学习《郑人买履》,对照译文,尝试理解古文字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比读书:

(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

自学指导:

⑴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再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

⑵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⑷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理解:

从古文中找出与其字词相对的字词。

想——()将要——()放——()到——()

带着——()我——()尺寸——()返回——()

因而——()为什么——()

2.后教:

⑴指名朗读课文。

⑵全班交流,理解词语。

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解答。

(兵教兵)

四、比说话(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自学指导:

⑴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⑵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⑶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⑷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2.后教

⑴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⑵鼓励提新的问题,质疑、解疑。

⑶再次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㈤比当堂完成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的部分习题。

家庭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

 

《语文天地》第一课时总第43课时

学习目标:

1.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熟练掌握摘录笔记上的词语。

2.理解第二部分词语意思,会运用积累的词语造句。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累运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摘录笔记上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部分词语意思,会运用积累的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语文天地六

二、出示目标

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熟练掌握摘录笔记上的词语。

2.理解第二部分词语意思,会运用积累的词语造句。

3.养成良好的积累运用的习惯。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㈠学习指导:

1.出示摘录笔记。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㈡先学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㈢后教

1.课件出示词语    

2.集体读词语

3.读一读,理解词语意思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㈠自学指导:

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㈡先学。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摘录笔记,吸收他人摘录的好词好句

㈢后教

1.指名生读词。

2.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五、当堂训练

1.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样有哪些好处?

2.仿照句子写一写。

家庭作业:

听写词语,背诵古诗。

《语文天地》第二课时总第44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坛、络”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空见惯”等词语。

2.通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看”的学问。

3.体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哪些“看”的学问。

重难点:

1.体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哪些“看”的学问。

2.通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看”的学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看”的学问

二、出示目标

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坛、络”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空见惯”等词语。

2.通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看”的学问。

3.能总结文中提到的有关“看”的方法。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㈠自学指导:

1.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2.“学问”就是知识,“看”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是着重强调)。

3.到底“看”中有什么学问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㈡先学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㈢后教

1.师巡视,相机指导。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文章通过丁丁和老师的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观察的方法,先自己独自思考,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交流引导。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㈠自学指导:

“看”到底有什么学问?

你在生活中要怎样观察事物?

㈡先学

1.分角色朗读短文。

㈢后教。

1.班内共同交流,学生归纳总结。

2.你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方法吗?

说一说。

3.别看这篇文章不长,却让我们知道了很多。

听一听丁丁的话,说说有什么优点?

你能学到什么?

4.哪一句是文章的总结句?

用浪线画出来。

有什么作用呢?

5.“看”到底有什么学问?

你在生活中要怎样观察事物?

四、当堂训练

1.组词

坛()络()碴()

运()洛()渣()

2.我会近义词

模拟——()观察——()

评价——()司空见惯——()

3.我会反义词

大概——()局部——()

家庭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

《语文天地》第三课时总4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出示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㈠出示自学自导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使用范围。

2.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3.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㈡先学

带着问题读课文。

㈢后教

1.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著名数学家,江苏人。

2.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使用范围。

3.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4.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㈠出示自学指导: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

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

3.小组讨论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

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

㈡先学

小组内读课文,讨论明确。

㈢后教

1.下定义:

统筹方法的性质:

数学方法。

特点:

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

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五、当堂训练

1.注音。

2.解词。

家庭作业:

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统筹方法的性质:

数学方法。

特点:

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

应用极为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