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060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初探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7.古诗三首

三首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乡村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2

1.利用课件出示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18.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重点是找出关键句,了解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这个结论的。

2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观点。

3.分析重点段落,学习说明方法。

 

19*.青山不老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重点是读课文,了解老人为绿化大山做出的贡献,感悟老人的高尚情怀。

1

抓住“青山不老”这个关键句子,分析故事发生的“大环境”和老人所处的“小环境”,进而了解老人的无私胸怀。

 

20*.三黑和土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翻身农民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重点是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子,想象三黑的生活环境,体会翻身农民热爱土地的感情。

 

口语交际

学会与大家协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要学会细心听取不同意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途径。

1

学生看示例,学习换位思考,态度平和地与人交际。

习作

了解倡议书的用途,学习写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1

以倡议书为例,讲解格式,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学会从一段话中找到表示作者观点的重点句,学会乘坐公交车时选择合适的路线。

积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有关知识。

1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

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

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

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

天边。

④直上:

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

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板书: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7】《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

《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

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板书: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

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

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

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

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解题:

《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

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推的意思;闼,指门。

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3.说说诗句的大意: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板书:

院里:

茅檐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二)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

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

景美人更美)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

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

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

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

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

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2:

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

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

是什么感触?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

板书: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

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

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

读出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

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出示课件5】

半径:

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

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

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

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

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

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

何为“本来”?

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

是何意?

科学家设想什么?

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出示课件6】

晶莹 遥望 恩赐 慷慨 毁坏 目睹 交错 贡献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破碎 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晰,从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

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找出有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是本文的“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再引导学生谈地球的美丽,资源的宝贵;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读得好?

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

 

19.《三黑和土地》

一.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自主朗读感悟法:

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

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

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

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

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

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板书课题:

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唯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

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

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

厂》《窗外》《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恨不得上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需麦地痒抓抓蹬坏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B.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种手,认真弄土地,种上荞麦,等

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

(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

上,翻地耙地。

标题:

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

(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

(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

展望未来

(板书:

翻地、耙地播种,蝴和童年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

(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

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

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

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把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

到了水”:

把过的上地比作“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里的“”是指翻过后平整的上地,松散,很柔和

预设:

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张味,张日常适合种

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江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

的憧和向往之情。

(板书: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翻地,把地

黑和土地播种,蝴和童年热爱土地,幢未来

展望未来

20.《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