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艺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447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绝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绝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绝艺术.docx

《七绝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绝艺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绝艺术.docx

七绝艺术

第五章"七绝"装饰艺术

五、"七绝"艺术

被誉为百粤冠祠和"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的陈家祠,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陶塑、灰塑)和铜铁铸、绘画装饰艺术著称,俗称陈家祠"七绝"。

陈家祠建筑融为一体,整座建筑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一块构件,每一个部位都作了精美的艺术装饰,手法各异,技艺高超,生动传神,民间艺人实在不"民间"。

许多舞台上的历史故事,被民间艺人搬上陈家祠的屋脊、栋梁、月台,这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巧妙结合,处处寄寓着陈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进入富丽堂皇的陈家祠,如同置身于民间艺术殿堂,举目都是景,庭院美如画,步步有故事,处处有传说,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装陈家祠的"七绝"艺术,技艺精绝,形式活泼,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

饰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味,是清代岭南地区建筑装饰艺术史的代表作。

综合起来,大致可分为几类:

1.以历史人

物为主的题材:

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民间风俗等,如踏雪寻梅、瑶池贺寿、画龙点睛、麻姑献寿、和合二仙、八仙过海、苏武牧羊、采菊东篱、竹林七贤、水浒故事、三国人物、携琴访友、羲之爱鹅、郭子仪祝寿、太白醉酒、夜宴桃李、苏武牧羊、渔樵

耕读、渔舟唱晚、金殿比武、六国屋檐的灰塑装饰大封相、东方朔捧桃、荣归故里等场面。

2.祥禽瑞兽类:

有龙凤、狮子、麒麟、鹿、仙鹤、喜鹊、鹰、蝙蝠、松鼠、金鱼、宝鸭、金蟾、猴、羊等,袭用传统的民间造型,组成各种寓意深刻的装饰图案,如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喜上梅(眉)梢、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时佳果、五福捧寿、福在眼前、松鼠葡萄、鸳鸯戏莲等形式,寓意福、禄、寿、喜、财为构图主题。

3.花卉果木类:

常用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梅竹为"岁寒二雅",佛手(多福)、桃(多寿)、石榴(多子),喻为"三多",牡丹喻为富贵,还有荷花、芭蕉等各类花卉均做刻画对象。

在陈家祠中以花卉为题材的雕刻璀璨似锦,令人目不暇接。

4.器物组合图案:

有鉴赏性的古董类,如古爵、百子瓶、酒壶、宝鼎、铜钱、瓦当等,还有家具、博古架、琴棋书画,经过巧妙的组合构成风雅的图画,并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5.吉祥文字类图案:

有福字、寿字、双喜等,在使用中,有的用文字直观地表达所要表现的内容;有的和其他纹样共同组成图案,如寿字和蝙蝠组成五蝠捧寿、福寿双全等等。

6.以法宝纹为图案:

如暗八仙,其图案为葫芦、蕉叶扇、宝剑、云阳板、玉笛、花篮、荷花、渔鼓;还有宝瓶、如意、祥云、元宝及鲤鱼跃龙门图案等。

7.几何纹图案:

有万字符、连线、回字纹、如意纹、菱格纹、连弧纹等等,纹样舒畅自如,既蕴藏了吉祥如意的意境,又给人以美妙的享受。

以上这些题材都是陈家祠建筑装饰雕刻中常见的图案。

民间工艺师利用这些丰富的题材,以雅俗共赏的形式使"七绝"艺术丰富多彩。

这些具有传统性、民俗性和大众化的雕刻题材,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陈家祠的"七绝"艺术,犹如七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陈家祠的各种建筑部位。

百年的风沙,没有掩去陈家祠民间工艺的光环,"七绝"至今仍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一)木雕装饰

陈家祠是砖木结构的建筑,建筑中的柱、梁架、斗拱、屏门、神龛、花罩、雀替等构件,大部分都是原木做的。

陈家祠的木构件集构件与装饰功能于一体,而中国的古建筑中,对建筑构件进行雕刻是一种传统的做法。

木雕是陈家祠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装饰。

木雕大部分都采用东南亚进口的坤甸木为原料,坤甸木质地坚硬,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同时其纹理清晰,也是雕刻的上好材料。

陈家祠建筑的屏门挡中、神龛、花罩、梁架、斗拱、雀替等所有木构件都饰以精美的雕刻装饰,主要采用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手法。

木雕色彩古朴,统一采用深褐色,色彩深沉的木雕与五彩缤纷的屋脊灰塑、陶塑形成强烈对比。

外看陈家祠富丽堂皇,入内却是古朴幽雅。

室内装饰以精湛的木雕艺术见长,完全不需要依赖色彩点缀就能获得引人人胜的装饰效果,陈家祠木雕凝聚了清代广东木雕的精华。

陈家祠首进头门的梁架采用满布式雕刻,梁的两端雕成龙头形,中间是浮雕的人物故事,有"王母祝寿"、"践土会盟"、"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题材。

斗拱和雀替也雕上精美的花纹,给人一种非常繁缛和华丽的感觉。

其中最为突;的是东边的横梁上以圆雕手法,刻画了一组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的故事,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画面突出刻画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之后,为争夺象征荣誉的锦袍而斗得难解难分,两将旁边各有一名军校在帮忙拉马尾和拉马缰,场面非常激烈。

一个

雕刻粱架木雕局部"曹操大宴铜雀台"图精细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头门梁架上,使头门梁架成为精彩的木雕艺术品。

陈家祠第一进建筑中间,设有一道巨大的木屏门(挡中),由四块双面镂刻有吉祥如意纹饰的木门组成。

这道屏门设在祠堂正门的后面,分隔内外空间。

这里是达官贵人出入的必经之地,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民间艺人在屏门的造型、图案、雕刻等方面下了极深的功夫,精心设计,巧妙构思:

屏门下面的裙板是实体的,遮挡住视线,而上面则是玲珑剔透的屏门,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起到了似隔非隔的艺术效果。

屏门从上到下都雕刻着吉祥如意的内容,如"金殿赏赐"、"金殿比武"、"孟浩然踏雪寻梅"、"渔舟唱晚"、"渔樵耕读"等,大多含有深刻的寓意,使这道屏门充满了岭南文化韵味,被誉为广东第一屏门。

位于东面的第一块屏门裙板上刻有一幅木雕"渔樵耕读"图吉祥图案,正中是一棵高大的芭蕉树,树上结满了芭蕉;下有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寻食。

旁边有题词"创大业儿孙永发"。

这个图案非常有趣,用树叶的"叶"的谐音来表示"业",而树叶当中最大

的就是芭蕉叶,所以用芭蕉叶来作为陈氏家族"创大业"的图案,芭蕉叶一共是八片,地下的鸡也是八只,寓意非常深刻,就是寄望陈姓子弟要勇创大业,儿孙永远发达的意思。

屏门的背面,有两个木雕的"福"字图案,一左一右,互为倒写。

两个福字刻在屏门上,表达了"福到"的愿望,并且隐含了双福盈门的意思。

这个福字的书写尤为奇巧,融会了书法的形

态美和绘画的悠远意境:

以一棵斑驳苍劲的老竹子裙板木雕"创大业儿孙永发"图术雕"祝福"俐比喻陈氏家族历经奋斗所创下的雄厚基业竹子由根部盘旋而起,形如走蛇,气贯盎虹;又似游龙戏水,轻巧自如,象征陈氏复族的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竹子末梢白叶子,生机勃勃,代表的是陈氏的子孙,章气蓬勃,青春焕发。

竹子的"竹"与祝福白"祝"谐音,以竹子构成的福字已表达"祝福"的意思。

更令人惊叹叫绝的是,主个"福"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多"字,右边是一个草书的"寿"字,八只仙鹤站立其中。

画面上还有八字意义深远的题款:

"青春发达,大器晚成。

"以物喻人,希望陈家的子弟能青春发达,早日成才;即使多次科举不中,也不必气馁,终会大器晚成。

一个"福"字,充分展示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将传统民俗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进行高度结合,两者的魅力水乳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福"因此被誉为"岭南第一福",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在"岭南第一福"木雕的旁边,还有一个绝妙的"五福捧寿"木雕。

这个木雕的整体图案是一个精致的博古架,上面摆有一个珊瑚、一个青铜香炉、一个铜钟和玉璧,画面上有数只小鸟,还有一组题款:

"英雄吐气兆乎福寿连绵。

"在青铜香炉上燃着~股袅袅的香

气,香气又化成五只蝙蝠和一个寿字,即"五福捧寿"图。

这个"五福捧寿"图巧妙地利用了传统文化含义和汉语语言特点,取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以"蝠"表示"福",而设计此图的人又将"寿"放在"五福"中间,寓意福寿连绵。

"五福捧寿"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图案。

过去每逢春节,不少大户人家的大门还贴着"五福临门"的横批。

但是,"五福"是什么意思呢?

恐怕今天大多数人都讲不清楚。

"五福"在中国民间的说法就是"福、禄、寿、喜、财",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

据《尚书·洪范》记载:

"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

""考终命"就是人不但要长寿、还要健康和善终。

因此五福就是代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

在中国古代"五福"被视为人生最高幸福生活的标准。

双面镂通木雕"渔舟唱晚"图,刻画了只渔船停泊在珠江岸边,一张渔网高高挂起,打鱼归来的四个渔夫坐在两只小艇的船头,有的吹笛,有的弹琴,有的在拉二胡,自得其乐;母亲爱抚着怀中的婴儿,微笑地望着身穿救生浮葫芦的孩子天真地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现出珠江三角洲水乡渔民在辛勤劳作之余悠然自得的水上生活情趣,生动地再现了岭南的民俗风情。

中进大厅聚贤堂为陈家祠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

厅堂高大宽敞,装饰典雅,大堂后装饰12扇大型木雕屏风与第三进分隔。

这十二扇屏风挡中是广州木雕的代表作,其刀法犀利洒脱,刚劲利索,格调高雅,在构图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取"之"字形构图,把曲折复杂的故事集中在一个画面上,由下至上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刻画,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形象极为传神,既照顾到故事内容的完整性,又注意到

构图造型的高度概括,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木雕作品,体现广东木雕的艺术风格。

屏风上分别雕有从商周至宋代的历史故事,还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和以文人雅士为题材内容的故事,有人称赞它为"用钢刀雕刻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

在这12幅大型木雕屏风图案中,"太白退藩书"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赴京考科举,开始时受到杨国忠与高力士的侮辱及蔑视。

后来李白利用为唐明皇破译藩书的机会,巧妙地使杨国忠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报了受辱之仇。

李白以锋利的言词,熟练的藩文,代唐明皇撰写诏书回复藩国,因而威振朝廷,藩国臣服,避免了一场战争,增进了民族的大团结。

"郭子仪祝寿"讲的是盛唐时期,边关告急,老将郭子仪奉旨带兵出征。

至西凉边境一带,适逢郭子仪七十大寿,他传令邀请进犯边关的敌军统帅赴宴。

在生日宴会上,郭子仪陈之以理,晓之以利,一席话讲得敌军众将点头言是。

于是重订和好,重修旧约,边关再度和平安宁。

"?

胃水访贤"讲的是商末周初,周文王为求贤才,放下架子三次到渭水寻访隐居的姜子牙,并亲自用手推车把姜子牙从山上带回到王府,拜他为相。

姜子牙辅政以后,广纳人才,任人唯贤,使民富国强,最后助周文王推翻了商纣王朝,建立了周朝。

"携琴访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官伯牙返乡途中抚琴消遣,巧遇樵夫钟子期,两人以琴会友,音心相通,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第二天两人临别之际,相约来年的今天再来此地抚琴畅游。

岂料第二年伯牙携琴来到此地时,樵夫钟子期已作古,等待伯牙的是江边一座新坟。

伯牙无限悲伤,在坟前为钟子期弹了三天三夜的琴,最后在坟旁把古琴摔成碎片。

伯牙发誓,"知音已去,誓不抚琴",并诵诗说: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朝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在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的中国奴隶社会里,一个士大夫能与一个樵夫沟通,并有如此感情,确实难能可贵。

"荣归故里"讲的是明朝景泰年间,满腹经纶、才学超人的薛衍,为求功名,辞别了夫人和六岁的儿子上京谋取官职,进京后得到朝廷的重用。

有一次,薛衍的同窗好友推荐他陪皇帝到边境打猎,不幸被胡人俘虏。

狱中,薛衍不顾自己的安危,想方设法首先帮助皇帝逃离了监狱,然后自己才想法子出逃。

皇帝感激他救命之恩,封他做了大官,并御准薛衍衣锦还乡探望妻儿。

此时薛衍离乡已经十几年了,适逢他的儿子也赴京应试,中了状元。

父子一起衣锦还乡,探望亲人。

薛衍父子荣归故里、光宗耀祖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被百姓传为佳话。

"韩信点兵"讲的是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建立了大汉政权。

有一天,得意洋洋的刘邦与韩信闲谈,评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大小。

刘邦问韩信:

"依你之见,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

"你最多只能带十万兵。

"刘邦又说:

"那么你呢?

"韩信回答说:

"我带兵那是多多益善。

"刘邦笑着说:

"既然你善于带兵,那你为什么会被我抓了放,放了又被抓呢?

"韩信听了后赶紧说:

"陛下虽然只带十万兵,但这十万兵个个都是统帅和将军啊!

所以我被你随意抓,随意放就一点不奇怪啦!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

后来,人们就把韩信"多多益善"这句话作为一句成语,比喻来者不拒,越多越好。

"岳飞大破金兵"故事讲的是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大败金兵,收复大片河山。

但由于皇帝昏庸,不辨是非,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退兵回朝,岳飞及其子岳云终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害。

图中表现的正是岳飞大破金将金兀术的激战情形。

"瑶池贺寿"是古代神话故事。

《太平广记》中说西王母是天界里女仙人的总管,她握有大权。

相传西王母在高山上居住,山上有个长生池,叫做瑶池。

每逢千年蟠桃成熟时,西王母就大摆寿宴祝贺,各路神仙纷纷前来为她贺寿,西王母以蟠桃宴请众宾客,传说吃了蟠桃就能够延年益寿,因此瑶池贺寿被寓意为祝福长寿、喜庆的意思。

陈家祠的木雕主要采用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手法,其中的镂雕工艺更能代表清代广东木雕的水平。

后进大厅的11

米多高的木雕神龛,规模宏大,分为基座、龛身、龛罩三部分,每座龛罩顶部中间刻有一个红日,或称为宝鉴,周边镂刻龙凤、花卉和人物故事,雕工精致,纹饰非常富丽繁缛,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

在龛罩上还铭刻有回澜桥刘德昌、寺前街瑞昌以及联兴街许三友等制作年代、营建商号和地址。

陈家祠建筑上几乎所有的木构件都雕刻着难以尽数的故事图案,被人们称誉为连木柱、屏门、檐板、花罩和神龛都会讲故事的建筑,陈家祠的木雕可被誉为民间故事大全,也凝聚了广东木雕艺术之精华。

(二)石雕装饰

石雕艺术在岭南地区有悠久的历史。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就已有石雕艺术。

从唐宋时期起一直到明清,石雕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岭南的祠堂、庙宇、陵墓、古塔、桥梁、牌坊等建筑上。

石雕是陈家祠各类建筑装饰之中最为坚实典雅的装饰艺术。

陈家祠的石雕多采用上等的花岗石。

花岗石耐腐、耐酸、耐风化,不怕风雨侵袭,是岭南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在陈家祠的台基、墙裙、柱础、檐柱、券门、垂带、台阶,甚至是高高的月梁和雀替上,凡是易受阳光和风雨侵蚀的建筑部位都用精选的花岗岩石作装饰,还有抱鼓石、石狮子、石栏杆等。

石雕的使用适合南方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

在陈家祠大门前,屹立着一对活泼可爱、神态祥和、极具人情味的石狮子,是用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的。

东边的雄狮脚踩石球,傲视远方,象征着权力;西边的雌狮蹄扶小狮,象征着子孙兴旺、家族繁荣。

石狮子口含光滑的圆球,令人叫绝的是石球比狮子的牙缝大,在

狮子的口腔里自如地滚动却又不会滚出狮口,这是石雕艺人运用镂雕技法雕琢而成的。

这一对石狮是辟邪保平安的"神狮",同时也代表着陈氏家族族权的威严。

狮子出自西域,有"兽中之王"之称,所以狮子被认为是人世中权势、富贵的象征,中国古代官制有太师、少师,都是指导、辅弼天子的高官。

太师、少师官位显赫,而"师"与"狮"同音,因此,人们常以此祝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这两只狮子或相互嬉戏,或戏玩绣球,正门前石雕狮子表示喜庆、吉祥的意思。

门前摆两个石狮又含有事事平安之意。

这对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石狮,是岭南地区清代晚期石狮造型的代表。

贤堂前的月台装饰是陈家祠石雕装饰工艺之精华。

石栏杆采用镂空雕刻缠枝纹技法来装

饰,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玲珑剔透,技艺精湛,秀丽典雅。

在望柱头上雕刻狮子和

葫芦是广东民间祠堂的习惯做法,但陈家祠的望柱头装饰却是别出心裁,正面一列是石雕菠萝、杨桃、仙桃、佛手等一盘盘岭南佳果,形象生动,雕刻精美,既富有岭南风情的装饰美,又寄寓了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虔诚敬意。

这一杰作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东民间艺人匠心独运的精湛技艺。

陈家祠的石梁架由檐柱、月梁、隔架、栏板等组成,石柱上端镶嵌着一块圆雕人物饰件,题材有"渭水访贤"、"曾子杀猪"、"孔明智收姜维"、"和合二仙"、"天姬送子"等,每组柱头雕饰都含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刘海戏蟾"石雕镶嵌在石梁架檐柱上,雕刻精美。

刘海名操,五代时任燕丞相,后辞官隐居终南山修道,改名玄英,道号海蟾子。

传说他修道成仙,手拿一串金钱戏弄蟾蜍,被视为钓钱撒财之神。

民间多喜用"刘海戏金蟾"的形象作为装饰,以图吉利。

画面上的人物面带笑容、探身戏耍口吐瑞气的金蟾,生动欢快,构思巧妙。

"引福归堂"是民间最喜爱的装饰题材之一,在陈家祠的石雕栏板上有"引福归堂"图案,画面以手执宝剑或扇子的钟馗在招引一只飞舞的蝙蝠来寓意"引福归堂"。

钟馗为民间传说中专门抓鬼的神仙,据说他抓鬼的时候有蝙蝠引路,所有的鬼怪均无法逃脱,"引福归堂"便含有镇宅求福的意思。

"曾子杀猪"图,取材于《韩非子》,说的是曾子很讲诚信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进城,其子尾随哭闹。

曾妻哄孩子说:

"不要哭,回家杀猪给你吃。

"回家后,曾子为了言必行,不顾妻子的劝阻,真的杀猪给儿子吃,以表示诚信。

石雕画面上表现的是曾妻劝阻曾子杀猪的情景。

"天姬送子"图,天姬又称天妃、天后娘娘或妈祖。

传说她是保佑航海船只平安的海神,在台湾、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民间极崇拜妈祖,到处都设有妈祖庙,以求海神保佑,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传说天妃是北宋福建莆田人,本名叫林默,常随父兄出海打鱼,水性高超,经常救助遇难的渔民。

27岁那年因救人不幸遇难,死后化为海神,有求必应。

妇女若想得贵子,只要向她焚香膜拜,就可如愿以偿,因此天姬又成了送子娘娘,天姬的造型多为怀抱婴儿的仙女。

石柱头雕饰"天姬送子",人物造型简单概括,衣褶简约利索,整个造型向前倾斜,以适应建筑装饰被人们由下向上仰视的角度和视距的特点。

陈家祠的石柱础也很有特色。

石柱础是桩子基石,是承托梁架、柱子的受力点。

石柱础具有抗压、防潮、不易磨损的优点。

广东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很容易产生白蚁,为了防止木柱下端朽烂和生白蚁,石柱础就要造得较高较大。

柱础的造型和雕饰,唐代至明代较为稳重,敦实而粗壮,石质以红砂岩、鸭屎石等为主。

到了清代,柱础的石料以花岗岩石为主,石质较硬,这时期建筑中的柱础特点是轻巧、高身束腰和注重雕饰。

陈家祠的石柱础就是晚清广东民间建筑的典型代表。

古祠各个厅堂的柱础都不同,每一

横列一个式样,有的雕如意云头、花篮型、菱形、竹节纹饰;有的雕杨桃、柑橙、仙桃等各种瓜果装饰。

既统一又富于变化,饱含地方风物的装饰情调,独具地方特色。

陈家祠的柱础高身、细束腰,最窄的腰部直径只有18厘米,并饰以多重优美的线条、如意纹饰和瓜果图案。

经过民间艺人的精心雕琢,巧妙装饰,厚重的石柱础在石匠的钢凿下变得修长轻巧、秀气典雅,既有装饰性又不喧宾夺主。

陈家祠石雕是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结晶,代表了清代晚期广东民间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的社会风尚。

书院建筑中的众多石柱和券门,虽然没有很多雕饰,但在各个

光结平面的边沿处,雕琢出笔直如刀刃般的线条或"覆竹"形弧线,把线条的装饰美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叠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砖雕装饰

砖是中国古代建筑墙体的主要材料,有所谓"秦砖汉瓦"之称。

广州的建筑使用砖的历史很长,在中山五路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就发现不少大型的砖,上面已有不少打印的纹饰,由此可见广州地区对于砖的装饰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砖雕艺术出现在汉代,在河南的汉墓中就有画像砖和一些雕花纹的砖出土。

唐代以后,开始在建筑的砖墙上出现小型的砖雕。

到了明代,中国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庙宇中,砖石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这就为砖雕装饰二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是砖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北京、山西、安徽、江浙和广东地区,出现了大量工艺精湛、装饰风格自成一体的砖雕。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上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不同。

对雕刻砖雕的砖的质量要求很高,要专门精炼烧制,制作过程非常讲究:

砖泥要选用黏性强、质地细腻的黏土,反复搓揉,使其质地细腻和均匀,再慢慢阴干,烧制的火候要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砖的细密,保证雕刻时不崩、不裂、不断。

广东砖雕使用的青砖规格与砌墙用砖大小一致,砖雕以刀工细腻的艺术风格见长,雕刻采用圆雕、高浮雕、减地与镂空等技法结合运用。

平面以深刻线条花纹、网纹处理,创造出线条规整而又流畅自如、纤细如丝的深刻线条技法,故广东砖雕又有"挂线砖雕"之称。

华丽的门楼是门第的标志,而外墙上的大型砖雕则成为观赏和光耀门庭的重点装饰。

砖雕是陈家祠"七绝"装饰之一,其装饰部位主要在檐墙、廊门、山墙墀头之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

砖雕选用东莞精炼烧制的上等青砖为材料,雕制之前,砖雕艺人依据图案内容,安排层次,做好规划布局,并将每一部位的青砖详细勾画标记,然后逐块雕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依次镶砌在墙上,砖与砖的缝口细如丝线,整齐划一,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画面。

小幅砖雕一般有三四层砖的厚度,大幅砖雕多至七八层。

最能代表"挂线砖雕"精细人微、玲珑剔透风格的是廊门、檐下及山墙墀头的砖雕图案纹饰。

既有排列整齐、雕工精细的砖雕斗拱,也有造型生动、刀法细腻的人物、鸟兽、瓜果、

花木。

这些砖雕主体以浮雕为主,局部采用透雕、圆雕、镂空雕多种手法,深雕细刻,远观层次分明,线条凹凸起伏,光影清晰,近看人物须眉毕现,动静神韵栩栩如生。

在阳光的照耀下,使人感觉出黑、白、灰各色以及神态的丰富变化,体现了砖雕艺人的深厚功力。

陈家祠正面外墙上共有六幅大型"挂线砖雕",犹如六幅大型水墨字画镶嵌在色彩单调、平板的青砖墙上,十分雅致美观。

其中两幅宽4.8米,高2米,其规模和技巧都是广东地

区少有的砖雕巨制。

东面檐墙上的砖雕"刘庆伏狼驹"图,取材于中国戏曲故事,描写北宋年间,西北的西夏国对宋朝虎视眈眈,以驯服烈马为借口对宋朝进行战争挑衅。

西夏国送给宋朝一匹称为"狼驹"的烈马,使者声言如果宋朝没人能降伏这匹烈马,西夏国就兴兵攻打中原。

结果"狼驹"被宋元帅狄青麾下勇将刘庆制伏,西夏国于是不敢轻举妄动。

全图雕有40多个人物,画面中间双手握拳威风凛凛的就是大将刘庆,被降服的烈马四脚朝天躺在地上,旁边还有许多围观的宋朝士兵,蛮横的西夏使者站在刘庆的一旁无话可说。

情节生动,形象逼真,构图巧妙,刘庆等人衣褶分明,形态手势栩栩如生。

砖雕艺人以立体和细腻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刻画出刘庆降伏烈马的热闹场面。

"刘庆伏狼驹"图左右两边为"百鸟图"、"五伦全图"。

五伦即五常,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这是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古人又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鸪和黄莺五种禽鸟代表五伦。

每幅画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诗文。

其中有明代广东新会学者陈献章(白沙)的七言绝句诗两首:

"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

江门若比瞿塘水,何处游人肯上来。

""青山依旧锁溪台,前度游人去不回。

赖是山人无诉牒,有人真本买山来。

"还有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七言绝句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西檐墙上中间的大型砖雕是"梁山聚义"图,刻画《水浒传》中晁盖、林冲等众多英雄好汉汇集在聚义厅的宏大场面。

砖雕以戏剧中的舞台为背景,中间是高大雄伟的聚义厅,两侧的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书"万古英雄罗宇宙;千秋义气贯乾坤",后面还有楼阁。

砖雕陈献章七言绝句

晁盖站立在聚义厅的正中,手持羽毛扇的吴用站在晁天王的下方,再下为林冲等人。

整个画面主体突出,情节生动,气氛热烈,共有52人,场面大,人物多,仿照舞台上的楼阁和聚义厅雕刻得极为逼真,众多的梁山好汉人物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好汉的盔甲或衣裳的锦地花纹,都在砖雕的纹饰上细腻地雕刻出来,在不同时间的光线照射下,产生不同的效果。

此幅砖雕的整体构图吸取了中国画的立轴、手卷等构图形式,情景交融,玲珑剔透,使人感觉到这个砖雕的层次分外鲜明,人物神情分外逼真生动,再在四周辅以精致的花纹,在水磨

青砖檐墙的衬托下有极为丰富的装饰效果,显得非常古雅隽永和完整和谐。

"梁山聚义"图左右分别有"梧桐杏柳凤凰群"图和"松雀"图。

画幅两旁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句: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