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125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讲瓷器Word文档格式.docx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3.几大名窑的产品特征。

4.珍爱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

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及纹饰特征是什么?

放映课件(贯耳瓶)。

这是陶器吗?

应是什么器物?

回答:

不是。

是瓷器。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讲  瓷器 

一、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与瓷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陶器烧制的原料是黏土和沙土,瓷器烧制的原料为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

2.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800℃一1000℃,瓷器的烧制温度约在1200℃左右。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瓷器是由陶器演变而来的,瓷器在陶器的生产基础上逐步完善,制造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定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选用了优质黏土、矿物原料,改进操作技术,使产品发生了质的变化,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

瓷器的发明是无数不知名的陶工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

二、瓷器的发展 

在我国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了青瓷。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儿烧成,胎质较硬。

部分漆器、金器、银器被瓷器所代替,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三、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为叙述方便,分清瓷器的发展过程,在此按历史年代顺序介绍。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朝瓷器在数量、质量、品种上较南北朝时期都有很大进步。

隋代瓷器的釉色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的釉色清亮、干净,制瓷技工广泛吸取了其他工艺作品的优点和特征,使瓷器造型丰富多彩,品种大增。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①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②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腹中有一粗棱。

③隋代的龙柄双身壶比较奇特。

④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器物边用刀削去部分出现浅圈足。

隋代常见的瓷器纹饰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较丰富(放幻灯,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到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到现代。

唐代著名的窑场南有越窑(今浙江绍兴、余姚、上虞一带),以烧青瓷产品为主,北有邢窑(今河北临城县岗头祁村、西双井一带),以烧白釉瓷为主。

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划花、刻花、印花、堆贴、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

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发展,其中秘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

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宋代瓷窑分为以下几大体系。

第一.青瓷窑系 

包括龙泉窑、官窑、汝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

龙泉窑的瓷器土质细腻,胎骨厚重,薄胎较少;

釉色有粉青、翠青、梅青,并有少量大开片纹,多数无纹;

装饰方法有印、刻两种;

内容有缠枝牡丹、菊花、鱼鸟之类。

南宋时出现了哥、弟二窑,哥窑以纹片见长,弟窑承袭传统(介绍贯耳炉)。

官窑是北宋时北方开办的一所青瓷窑场。

其瓷器釉质肥润,以绿、青、白色为主,并有较大开片纹,有独到之处(介绍贯耳瓶)。

南宋时在临安附近占据民窑烧制的瓷器也称南宋官窑。

汝窑是北宋时河南临汝的一处窑场。

汝瓷造型端正简朴,施釉浑厚如玉、光泽柔和、明亮透底,富有水色,釉下刻花、印花,锋芒犀利,釉色丰富,有独特的风格。

钧瓷始于唐代,起源于河南禹县八卦洞。

钧瓷造型古朴文雅,品种繁多,纹样简练,器身不靠花纹装饰,而是通过“窑变”反映出釉色的变化,釉彩五光十色,艳丽灿烂,其色彩非常丰富,最著名的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葱翠青、莺哥绿、月白、米黄等多种(重点讲解玫瑰紫釉盆托)。

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

其青瓷釉色深沉,胎骨厚重,釉汁较浓,给人以质朴大方、明快坚实之感。

耀州瓷最著名的是图案,有折枝牡丹、交折牡丹、缠枝菊花等。

装饰方法是刻花、印花,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古代装饰纹样中有很大影响。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这里瓷器产量多、质量高,产品行销海内外,因此景德镇窑享有很高声誉。

景德镇瓷以胎薄釉润著称。

其影青瓷釉色如玉,硬度、薄度、透明度都达到极高标准。

第二.白瓷窑系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

产品以白瓷为主,胎料加工很细,所以胎质坚硬,色泽洁白,胎体较薄,造型稳定,很少变形。

其装饰技艺的精巧达到了惊人的地步(重点介绍白瓷孩儿枕)。

磁州窑位于河北彭城。

主要产素白瓷、白瓷画黑花器、白瓷多彩刻花器、白瓷刻花填色器等几种。

大量使用在胎体上用笔作画的方法。

笔法泼辣,不拘规范,所画内容丰富多彩,形象健美大方。

德化窑位于福建,创烧于南宋晚期。

瓷质细腻,呈色纯正,以人像为代表作品。

第三.黑瓷窑系 

黑瓷是宋代民窑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它的釉色变幻多样,耀人眼目,有的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结晶状,可以说是现代结晶釉的前身。

元代,我国有大量精美的瓷器作为商品运销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很多国家。

元代时,景德镇窑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浙江、福建等地的瓷器在元代也有很大发展。

元代各窑场基本承袭了宋代窑场的工艺特点,但出现了精美的大型花瓶、大盘等,器大而规整,烧后不变形,并用各种方法做出漂亮的装饰(重点介绍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青花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五百年江西瓷的主要特色之一。

景德镇瓷虽说规模有了发展,但在工艺及造型上没有太大突破。

明代德化窑的佛像人物瓷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江苏宜兴窑在明代兴盛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斗彩瓷,使制瓷工艺有了进步(重点介绍斗彩鸡缸杯)。

清代制瓷工艺在颜色釉方面较前代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品种。

1.斗彩。

釉下彩和釉上彩交相辉映、争妍,十分别致。

2.五彩。

不用青花线边,而使用各种彩色直接在瓷器上描绘花纹,颜色鲜艳,光泽强烈,不甚含蓄。

3.素三彩。

色为黄、绿、白、紫等,无红色。

4.粉彩。

用铅粉掺入瓷色料加以渲晕,画在烧好的瓷器上,再次烘烧而成。

这种彩画颜色浓淡谐调,光泽柔和,所画花鸟鱼虫栩栩如生。

5.珐琅彩。

胎质洁白,薄如蛋壳,用特制的彩料描绘。

珐琅彩颜色稳定,画精细的彩绘时便于控制,绘出图案有立体感,色彩瑰丽,精美异常。

清代瓷器的纹饰、彩绘、花式多,格调美,也达到非常高超的境地。

由于吸收了绘画的优点,所以显得生动、可爱、逼真,有的瓷器层层加画图案,重叠错落、疏密得宜,布置得非常巧妙(重点介绍各色五彩大瓶)。

我国的瓷器自唐代开始,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

外国朋友曾赞誉“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友谊纽带,同时也是一座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国向有“瓷国”之称。

我国瓷器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提出问题:

我国宋代有哪些瓷窑?

简述其产品的艺术特色。

五.布置课外思考题: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二讲  陶器

高一八班

课本,资料

我国古代陶器十分发达,在目前已发掘出土的大量丰富多彩的陶器,成为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个标志。

中国古代陶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赏析陶器,应简要介绍中国陶器发展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成就,选择有代表性的陶器进行欣赏分析,可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教学中应把握好中国陶器发展的脉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陶器发展的主要成就及艺术特征,欣赏教学一定要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使学生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是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即每一件陶器都是美观与实用的统一体。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的历史、艺术成就、以及彩陶纹饰的艺术特点。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 

去观赏陶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古代艺术作品,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3.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3.通过对陶器美的欣赏,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4.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

5. 

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教学设计

欣赏导入:

1.利用图片课件、录像、展示各种陶器,让学生欣赏。

教师在初中历史课讲过这些器皿,它们是什么?

产生在那个年代?

答:

这些器皿叫陶器与彩陶器。

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产生于距今约5000年至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2.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3.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讲  陶器

一.陶器的产生

1.最古老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 

,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区别:

材料.温度.釉色,声音,硬度,光泽。

陶器黏土700度-900度上,低温釉或不上釉,雄浑质地软、吸水,吸收光线瓷器高岭土1200度以上上高温釉清脆质地硬、不吸水 

反光强,半透明。

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

《人面鱼纹盆》分析: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图片) 

彩陶二:

《舞蹈纹彩陶盆》分析: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

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

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

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

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

《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

实用功能:

装水的容器。

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

审美功能:

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

《彩陶瓮》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是储谷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口内侧有弧线纹,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5、白陶,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展示陶器三件——提问——造型与装饰有哪些变化造型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装饰简—繁、平面—立体

6、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点:

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显的高贵、典雅。

7、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①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装饰(刻、绘、上釉)——烧 

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

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

釉上彩:

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种手法始于宋代。

釉下彩:

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再烧烤,(实物举例)。

8、宜兴陶器 

宜兴是中国陶的故乡,有陶盆、陶台、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壶最为出名。

①紫砂壶有什么独特功能?

②怎样鉴别质量好的紫砂壶?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陶器发展过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总结 

中国的陶器造型和彩陶纹饰是传统艺术的光煇起点,在中国现存的原史艺术中它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最早以造型和彩绘图案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反映出上 

古时期 

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陶器的意象表现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构成手法;

研究造型、纹样图案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法则;

研究器形与纹样的美和立体设计的规律;

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

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

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伟大的艺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陶器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玫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课后提问:

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访问中国陶器主页,欣赏部分陶器,谈谈你的感受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

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

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

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

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

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

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

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

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

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

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

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

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

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

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

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思考、讨论。

4.放映录象。

三.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