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87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docx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

TeachingcasesandReflectionsontherecognitionofcylinder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2篇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2、篇章2: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章1:

《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师:

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生1:

圆柱有两个底面

生2: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

〔学生举手的人不多,有点冷场〕

师:

看来大家对圆柱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接着,教师出示小组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圆柱实物,围绕3个问题,探索圆柱的特征)

师:

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

我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

生2:

我觉得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师:

你们有办法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吗?

生3:

〔该生是学困生,但在公开课中回答问题一向很积极〕如果圆柱的两个底面不相等,那么圆柱就会一头大,一头小。

师:

恩(停顿),你能再说说吗?

〔这时我听得不太清楚〕

生3:

两个底面不相等,一头大,一头小,会东倒西歪。

师:

(没有做出评价)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

我是通过把上面的盖子取下和底面相比,得出两个底面大小相等的。

师:

说得太好了。

(露出满意的神情)

(之后,老师拿出一个有盖的茶叶罐,按生4的方面演示了一遍)

板书:

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师:

圆柱的面还有什么特征?

生5:

我发现圆柱的表面摸起来很光滑,永远也“摸不到头”。

师:

为什么“摸不到头”?

你觉得圆柱的这个面和底面有什么不同?

生6:

底面是个平面,而这个面不是平面。

师:

我们就说这个面是曲面。

(板书:

曲面)

〔反思〕

一、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圆柱形的物体在生活中可谓太常见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一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有关圆柱的知识和经验。

基于“尊重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的未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我提出了“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的问题,试图通过这个问题,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和联结点,达到“立足旧知,激起学生灵动思维”的目标。

从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对于圆柱的整体把握显然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关心是某个局部,如两个底面,底面的形状等。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我的这个安排学生并没有领情,举手回答的学生不多,我所想要看到的“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的情景并没有出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冷场?

除了学生进入高年级,由于生理、心理的诸多问题导致不爱回答问题,羞于表达,或懒于表现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所谓的“高效”,牺牲了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渐渐的,学生也就习惯沉默了。

二、给学生发现的机会

弗赖登塔尔说:

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学生亲自把知识发现出来。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把圆柱的特征“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圆柱体实物,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发现,去感悟圆柱的特征。

特别是在有一位学生发现了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后我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让全体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个发现。

通过汇报我们不然看出,由于老师给了学生这个机会,其结果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证明了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展示了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三、生成需要互动

证明“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这个环节,在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证明方法:

1、将圆柱形容器的盖子取下与底面相比较;

2、用圆柱形实物的底面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将另一底面和画好的圆作比较;

3、用尺子量出两个底面的直径或半径作比较。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的说法就没有在我的预设之中。

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想法?

如何把握生成?

是对教师把握课堂水平的一次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生3回答之后,我竟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我用沉默这盆冷水,浇灭了该生创新的火花;我的无动于衷,击退了该生答题的热情。

这样一来,创设一个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的课堂学习气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后来的评课中,教研组长陈老师评价说:

“生3的回答,从反面论证了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

”学困生这样一次精彩的回答,独辟溪径的思路,我却视而不见,至今我还后悔不已。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当时没有听懂该生的意思,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处,关注课堂的进程比关注学生多一些。

因为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便敷衍了事,心里更想听到的是预设中的答案。

后来这位学生的回答,我之所以满意,我想也是这种心理在作怪吧。

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表现,重视教师评价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作用。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篇章2: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圆柱,在学生生活中处处可见。

教材将“圆柱的认识”安排在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是循着图形学习由二维到三维,从平入曲的编排顺序的。

在备课中,如何让高年级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综合自己所掌握的各项技能,对圆柱的特征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建立“圆柱”的表象,是我思考的重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各个感官都积极调动起来,才能达到数学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目的。

由此,我设计让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为制作一个比较标准的圆柱学具,观察、思考,在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识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

[准备]

告诉学生下阶段我们学习的内容将是圆柱,每个同学都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个比较标准的圆柱学具。

学生可以为自己准备制作的材料:

剪刀、圆规、硬卡纸、胶带。

收集一个圆柱物体,进行观察。

将问题情景在课前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对圆柱进行初步的观察。

[过程]

一、研究圆柱特征,制作圆柱学具。

1、师:

今天这节课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同学能制作出一个比较标准的圆柱学具。

怎么做呢?

观察每组的圆柱实物,小组内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请学生说一说想法,初步认识圆柱由三部分材料组成,其中有两个是圆形。

2、认识圆柱特征。

a、认识圆柱底面。

师:

大家发现,圆柱由三个面围成。

它们可以分几类?

怎样分?

生:

上下两个面一类,剩下的一个面一类。

师:

为什么这样分?

生: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

生:

这两个圆形完全一样。

师:

有什么方法证明?

生说明方法:

①将一个面画下来,用另一个面比较。

②剪下两个面,比较。

师: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经过证明,它们确实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

b、认识圆柱的高。

师:

观察一下,大家带来的圆柱有什么不同?

生:

圆柱的底面大小不一样。

师:

底面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生:

底面圆的半径决定。

生:

高度也不同。

师:

用手比划出你的圆柱的高。

学生动手,教师分别请学生比划,用一只手、两只手。

师:

什么就是圆柱的高?

(课件演示)

生:

圆柱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

每个圆柱有多少条高?

生:

无数条。

师解释图中的高只是比较特殊的一条。

c、认识圆柱侧面。

师: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它是什么形状的?

摸一摸,看一看。

生:

侧面是弯曲的。

师: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d、研究圆柱侧面展开。

师:

这个曲面该怎么做?

你们有办法吗?

生:

圆柱的侧面这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

师:

有什么办法能将这个曲面转化为一个平面图形?

学生想到剪开、压平、滚动、撕开等方法。

师:

用我们刚才想的方法,把你的圆柱侧面转化成平面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师:

圆柱的侧面最终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

生:

长方形。

师:

这个长方形与原来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生分析就是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侧面积,长就是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制作圆柱学具。

师:

我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该动手做一做了,这三部分制作的方法和顺序是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两种方法:

(1)先做圆,用2∏r求长方形的长,再做侧面。

(2)先做长方形,用长÷2∏求底面圆的半径。

再做底面。

师:

由于时间关系,课上我们每两人只要合作一个。

学生分组合作。

展示作品。

二、巩固练习。

1、师:

同学们研究了圆柱的特征,又自己制作了圆柱学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形的?

(1)学生举例子:

如:

压路机的滚筒,日光灯管、大厅的柱子……

(2)教师可举出电线杆、树干等例子。

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2、出示判断题,先选出圆柱,再说明为什么其他不是?

(1)学生用手势指出2、6两个图形是圆柱。

(2)说明为什么其他的不是?

3、出示实践题,小组讨论,记录不同方法,然后汇报分析。

师:

社区服务队要利用边角铁皮为孤寡老人制作一批铁皮烟囱,他们记录了这些铁皮的形状和尺寸,你们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他们明确一下烟囱的长度和通风口直径吗?

(1)学生分小组讨论,将不同方法归纳制表。

(2)全班汇报。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