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33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绍兴市诸暨市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

绍兴市诸暨市2021年教师招聘《教育公共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

A、首要工作

B、核心工作

C、重要工作

D、基本工作

【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或者重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故选C。

2、明明丢垃圾时不小心将垃圾丢在了垃圾桶外面,但又懒得去捡。

宋老师恰好路过,什么也没说,把垃圾

捡起来丢进垃圾桶,明明脸红得低下了头。

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职业道德。

A、廉洁奉公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B

【解析】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宋老师什

么也没说,自己捡起垃圾的行为,正是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

故选B。

3、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案】A

【解析】课程的文本有三种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

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

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故选A。

4、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是()。

A、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D

【解析】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

为规范。

故选D。

5、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

拿主意。

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答案】D

【解析】该同学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

故选D。

6、王某在距某初级中学不足百米处,开了一家营业性电子游戏厅,允许该校生出入。

王某的做法()。

A、合法,王某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王某并未强迫学生玩游戏

C、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题目中王某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电子游戏厅,违背了此条规定。

故选D。

7、《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

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故选B。

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义务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教育义务和抚养义务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

责和抚养义务,不得遗弃、虐待未成年人。

故选A。

9、在以下表述中,能够体现出依据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是()。

A、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使学生感到压抑

B、教师要到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启发他

C、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D、教师不传授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

【答案】D

【解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山简单到复杂、出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

发展过程。

教育要遵循这种顺序性,不传授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

故选D。

10、“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一般动机

D、近景动机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是指读书是为了财富和美女,是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所以属于外部动机。

故选B。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

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A、临时监护责任

B、委托监护责任

C、教育管理责任

D、收留抚养责任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

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

故选A。

12、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其大意为: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

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

因此,这句话强调学思结合。

故选B。

13、()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

A、教师知识储备

B、个性

C、教学风格

D、师德

【答案】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职业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在教师

职业劳动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

故选D。

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

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D、不良行为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故选C。

15、()主要是指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对履行教育职责

的道德责任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认,以及对自我行为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等。

A、教育爱心

B、教育良心

C、教育威信

D、教育公正

【答案】B

【解析】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道德的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

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和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教育良心的核心是教师对

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

1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答案】A

【解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故选A。

17、青年初期是世界观的()。

A、初步成熟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形成时期

D、成熟时期

【答案】B

【解析】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人个性意识倾向性成熟的主要标志。

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期,初步成型于青年初

期(此时尚不太稳定),到青年中后期进一步成熟。

故选B。

1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

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B

【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故选B。

1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广不陵节而施”指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时进行

(教育)。

这两句话指的就是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故选A。

20、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答案】A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21、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A

【解析】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故选A。

22、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A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

机。

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故选A。

23、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A、物质前提

B、内部动力

C、主导作用

D、外部动力

【答案】B

【解析】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

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是个体发展的内部动力。

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

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可以为个体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

故选B。

24、在德育过程的规律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

是关键。

A、知

B、情

C、意

D、行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

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很

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四方面全面协

调发展。

故选D。

25、翟老师知道学生刘鹏上学期间擅自离校,但却置之不理,也没有告诉刘鹏的家长,结果导致刘鹏与人打

架斗殴受伤。

翟老师的做法属于侵权行为中的()。

A、轻微侵权行为

B、不作为侵权行为

C、重度侵权行为

D、中度侵权行为

【答案】B

【解析】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翟老师明知刘鹏擅自离校却没有采取任

何措施,导致刘鹏受伤,属于不作为侵权行为。

故选B。

26、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运用教学技术于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答案】D

【解析】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

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故选D。

27、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社会经济活动

B、社会政治活动

C、教劳结合活动

D、社会文化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原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把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

故选C。

28、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A

【解析】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等。

故选A。

29、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起()。

A、决定作用

B、重要作用

C、主导作用

D、核心作用

【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故选C。

30、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专门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和师生间的互动。

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答案】B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1)备课;

(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故选B。

3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志是()。

A、团结协作

B、为人师表

C、敬业爱业

D、清正廉洁

【答案】B

【解析】教师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体现。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

特殊身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

A、C、D三项在其他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均有体现。

故选B。

3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A、申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随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故选

C。

33、“以人为本”思想运用到教学上要求教师做到()。

A、一切以教材为中心

B、因材施教

C、统筹兼顾

D、立足长远

【答案】B

【解析】教学中,教师面对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

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故选B。

34、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答案】C

【解析】依法执教是正确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而其主体是教师。

故选C。

35、《义务教育法》规定,负责制定,调整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设置规划机关是()。

A、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下人民政府

【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

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

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

的建设同步进行。

故选B。

3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

任教,其身份是()。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

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故选

A。

37、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1868年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的出版

B、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C、1899年詹姆斯的《和教师的谈话》出版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

【答案】D

【解析】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

学科。

故选D。

38、下列说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侵权的法律责任”规定不符的是()。

A、学校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

B、学校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责令改正

C、学校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无论情节轻重,都应依法处分

D、学校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

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选C。

39、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

A、指向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答案】C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①流畅性:

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

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②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

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③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

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故选C。

40、班主任苏老师发现,承担本班数学教学任务的林老师经常让学生罚站。

面对这种情况,苏老师应该

()。

A、严厉批评林老师,责令其立即改正

B、耐心与林老师交流,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方法

C、学习借鉴林老师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D、尊重林老师的自主权,不干预林老师的这种课堂管理行为

【答案】B

【解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共同完成学校工作任务的环境中建立的,同事之间应该做到尊重、

理解和协作。

作为班主任,发现本班任课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耐心与任课老师交流,与

其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办

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学校应当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

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教育法》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具体化。

同时又是对九年义务教

育领域中不同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依据。

《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的规定:

“为了保障适龄儿

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故选D。

42、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叫做()。

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答案】D

【解析】认知风格指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功能固着是指人

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定势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

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故选D。

43、能力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A、结构差异

B、表现早晚

C、正态分布

D、晶体能力

【答案】A

【解析】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其中能

力结构的差异是能力在质上的差异。

故选A。

4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答案】B

【解析】理解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能了解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

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

故选B。

45、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

这反映了个体身

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C

【解析】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

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

成绩,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孩就是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所以会出现题干中所述

46、不得让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故选C。

47、低年级的小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教师不予理会,转而表扬那些坐着不动的学生,离开座位的学生也不擅

自离开座位了。

教师的行为反映的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答案】C

【解析】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题干中擅

自离开座位的学生观察到别的坐着不动的学生受到表扬,从而也不擅自离开座位了,这就属于一种替代强

化。

故选C。

48、在安排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和特点,促使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

现象的发生,这是安排课表的()。

A、迁移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系统化原则

【答案】A

【解析】迁移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

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促使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

的发生。

故选A。

49、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答案】C

【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包括:

(1)由法律规范事先明确规定,具有法律规定性;

(2)责任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3)责任的专权追究性。

责任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即归责

的特定性。

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强制性。

故选

C。

50、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答案】A

【解析】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

得越好,实施起来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

故选A。

51、()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

A、课程标准

B、教材

C、课程目标

D、教师用书

【答案】A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涵。

故选A。

5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个性,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

B、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C、道德作为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

D、道德是随着社会集体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师职业道德则更主要的、更具体的还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

和发展的,是与教师这一行业密切相关的

【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中,道德是共性,教师职业道德是个

性。

故选A。

53、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答案】D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

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故选D。

54、人格除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功能性的本质特征外,还包括下面哪一特征?

()

A、两极性

B、动力性

C、统合性

D、遗传性

【答案】C

【解析】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

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

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

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复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