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36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2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2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3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可以为师矣班师回朝

B.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挑拨离间

C.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鄙夷不屑

D.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非君莫属

239.把语段中面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旧传为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它长于记述战争,本文所写的就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既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又反衬出曹列的远见卓识。

C.文中的“乡人”与曹刿形成对比,突出了曹刿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D.本文语言简洁精练,如写战场上曹列的指挥用语“未可”“可矣”,简短明确,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分析战争策略的情状。

241.请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如何才能打胜仗。

(链接材料一)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陆逊①为大都督拒之,诸将并曰:

“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②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

“备是猾虏③,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④此寇,正在今日。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破其四十馀营。

(《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注释]①陆逊:

三国时吴国杰出军事家。

②衔持:

对峙。

③猾虏:

狡猾的敌人。

④犄角:

分兵牵制和夹击敌人。

(链接材料二)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刘伯温兵书·计战》)

【答案】

238.B

239.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或: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都明察,但一定要诚心判断。

240.A

241.①政治上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蓄养士气;③抓住有利战机;④当敌人“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时再进攻;⑤要把“计”(战略谋划)放在首位;⑥要透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以上六点任意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分析】

238.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师”分别解释为:

军队/老师/军队;

B.“间”分别解释为:

参与/或,偶尔/隔阂;

C.“鄙”分别解释为: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目光短浅/看不起;

D.“属”分别解释为:

类/类/隶属;

故选B。

239.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翻译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重点字词:

“狱”,案件;“察”,明察;“以”按照,“情”,实情。

240.

A.有误。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故选A。

241.

本题考查对文本和材料的理解分析。

根据文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分析,要想取胜,政治上要做到取信于民;根据“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分析,要想取胜,军事上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蓄养士气;根据“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要想取胜,军事要抓住有利战机;根据材料一“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分析,要想取胜,军事上要当敌人“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时再进攻;根据材料二“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分析,要想取胜,军事上要把“计”(战略谋划)放在首位;根据材料二“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分析,要想取胜,军事上要透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

【点睛】

参考译文: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一: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攻打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抗击刘备。

众将领都说:

“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收益。

”陆逊说:

“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

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无计可施,夹击此敌,正在今日。

”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

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

链接材料二:

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

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

专一。

C.公将鼓之鼓:

击鼓。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倒下。

243.下面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

A.必以分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夫大国,难测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对战争的经过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答案】

242.B

243.C

244.D

【解析】

【分析】

242.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

独自享有。

故选B。

243.这道题考查对省略句式的理解。

A.“必以分人”应该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该是“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夫大国,难测也”: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该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故选C。

24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对于战争的经过,并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有提及,比如“公将鼓之”“齐人三鼓”“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遂逐齐师”等。

故选D。

【点睛】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