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385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doc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和反思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郭沫若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然而新课改已过去十年,课改的阳光似乎并没有照进我校教育的现实。

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薄弱,一直是悬在我校教育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我校一直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信息化发展,但始终未见大的成效。

穷则变,变则通。

一场教学变革自西方传来,它就是翻转课堂。

我校根据区《学校发展论坛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在2012年相关工作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开始实践研究。

本文即是围绕“翻转课堂”半年来的探索、实验研究和反思展开论述。

“翻转课堂”的由来

早在201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英美顶级高校精品课程在网络上风靡,激发了网民对在线视频教学的热情追捧,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热议。

到了2011年底,这种教学模式有了向基础教育延伸的态势。

美国一位名叫萨尔曼・罕的年轻人在网上创立了他的罕学院。

在罕学院视频教学片的启发下,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了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家看视频以替代教师的课堂讲解;然后在课堂上,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交流上。

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

这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

国内教育教学的研究不缺乏概念和理念,我们也无意炒作概念,但翻转课堂的某些创新点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值得关注。

一方面,翻转课堂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内化的规律,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课改具有借鉴意义。

正如有些老师所言,国内数次课改成效甚微,其中一个原因在于:

课改总是自上而下地推进,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往往依令行事,并无多少话语权;一些课改措施往往不接地气儿,缺乏操作性。

翻转课堂对于目前新课改的启迪在于,促进广大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寻求一条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课改推进之路。

我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

明确了教改方向后,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一、“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研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翻转课堂”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2.实践性原则。

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在学校里、在课堂里、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地进行着,只有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探索,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成功。

坚持实践第一,让教师学生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学习,在“翻转课堂”实践中体会,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创造。

3.协同性原则。

要求各年级之间、学科之间和教与学之间协同,使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上形成合力。

4.创新性原则。

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主探索和创新。

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目标

1.引导学校全体教学人员进一步明确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是根本、教师是关键、课堂是阵地、管理是保障”的理念,关注“翻转课堂”、聚焦“翻转课堂”,努力改进“翻转课堂”,切实提升常态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

2.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引导教师广泛学习与“翻转课堂”有关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自觉成为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的发展。

3.以“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

教师的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主体通过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的发展。

学生活动多设计为“学习(成效)金字塔”图示中高等级的活动。

4.加强信息技术与小班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无限网络课堂”教学实验为亮点,以教育信息化在各门学科常态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重点,努力探索出各学科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四七定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减负提质,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

三、我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组织实施

全体教师高度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充分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效益,全面推进我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一)组织机构:

建立领导小组

(二)实验班级:

所有班级

(三)“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具体措施

1.系统学习,转变观念

组织广大教师系统学习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有关《翻转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借鉴他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使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明确课堂教学改革要以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

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

大幅度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制度管理,明确责任

(1)建立组织制度,保障课堂教学改革有序进行。

制定我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确立“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师”四级工作制度。

教务处制定出每月的活动计划,确定每阶段的实验重点。

(2)建立指导制度,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邀请相关专家来我校做学术专题报告,举办理论辅导讲座,开办“九龙中学翻转课堂教师论坛”,参与课堂听课、研课,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与困惑。

(3)建立服务制度,充分利用我校信息化的优势,丰富课改资源体系。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为老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需要的各项技术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教师博客和“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4)建立评价制度,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

一是健全集体备课、自主学习单编制、微课程制作、课前学习指导、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作业辅导等检查评价制度,为推动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完善课堂的监控评价制度,求精、求细、求实,从各个环节监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师自评、他评、生评了解“翻转课堂”改革实施情况,通过每月定期测试了解学情。

3.以生为本,建设环境

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在此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3)“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

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翻转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

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家庭、学校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6)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在翻转课堂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大胆实践,稳步推进

(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照名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在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引领下,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分析本学科特征,以分清教学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等)来研究“翻转课堂”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程序、时间分配、师生活动等)。

(2)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差异状况合理安排座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6人为宜,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课内外更方便地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开展教师、小组长、学生等不同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各班级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便于跟踪调查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教学技巧:

三色板(红色代表小组求助、黄色代表个体求助、绿色代表小组整体完成任务)、数字头(将学生以大组和小组序号定位)、分角色(将小组内的成员合理定位不同角色及其责任,如领航员、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课堂延伸性提问、奖励卡或积分卡等

(3)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推行“个人一次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个人二次备课——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

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单、微课程、教学课件等设计。

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所得,保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

(4)推行课例式研究,每月确定研究专题,组织各学科研讨交流,教研组长负总责,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及时总结、提升、推广典型经验,提出改进调整意见,确保我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稳步推进。

一是开展“有效教学在翻转课堂”的系列活动,把“人人上好课”活动与督导小组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

二是通过市区校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

三是每学年举行一次“翻转课堂”教学大赛,将实验不断引向深入。

(5)遵循我校的“四七定律”:

“提高每天7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学生课堂活动时间必须超过70%、学习内容盯住占卷面70%那部分的基础题、眼光盯住每个班级后70%的学生”的“四七”教学定律。

强调教师要由“课时”情结向“课堂”情结转变,坚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围绕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优化小班化教学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启智、怡人、益教的教与学氛围。

(6)全面落实“七抓”:

①抓多层次备课,做好教学设计。

②抓课前学习和上课,打造高效“翻转课堂”。

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推广“自主学习单”和微课程的有效运用,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③抓作业,做到适量分层有效可选择。

④抓辅导,跟进便是促进。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做好导优辅差工作。

⑤抓“两头”,促中间,实现整体优化。

关注“临界生”和后70%学生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做到四个优先:

课堂展示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

⑥抓考试,用好检测评价。

以学情分析来指导和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⑦多督导多巡课:

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加大巡课力度,教务处、规划督导室联合其他部门做好随机检查并做好记载,及时反馈。

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我校在翻转课堂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切身体会和认识。

它是这样改变学习的:

教师方面: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翻转课堂让教师实现了从常规的“传统教学”向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学”转变。

学生方面:

首先,“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课前:

1.制作导学案。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情况下,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制作导学案。

主备教师在该学科集体备课前会准备好下一周的学案和电子课件,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优化学案和电子课件。

整合优化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2.创建微视频。

首先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解构知识点内容,录制每段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

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3.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手中的电子终端观看视频和导学案,开始课前学习。

学习完成后,在平台中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在平台上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

4.教师在课前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生预习、学习情况。

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和自主学习单等,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微课程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学生学习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不懂的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其次,“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课堂:

合作探究,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课堂上由组间互助合作完成。

释疑拓展,全班学生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教师再课堂上提示引导解决。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适度拓展和延伸。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自主纠错,对自己做错的题,学生通过观看答案或教师的习题评析视频,自主纠错。

并根据错误类型和原因,自行加入教学平台个人错题集里。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就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活动,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借鉴,自由、自主、自然得到发展。

第三,“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

多年以来,在老师同家长交流时,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

是否安静听讲,行为是否恭敬,上课是否举手回答问题,是否打扰其它同学等。

翻转课堂后,真正需要交流的问题是:

孩子们是否在学习?

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

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

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我们研究认为,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翻转课堂作为生本教育的网络化延伸,它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2)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3)在翻转课堂上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课堂。

(4)翻转课堂的学习内容能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

(5)翻转课堂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6)翻转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课堂。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和思考“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

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阶段,师生对“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必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而发生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情况是难免的。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一是注意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索活动应是必要的,不必事事都探索;二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进行必要的讲授,任何教学方式都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得到发展;三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应当多大?

学生探索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所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

通常,学生在半分钟左右就能解决的(较简单)问题是“好问题”;学生在3~5分钟时间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解决的(较复杂)问题也是“好问题”。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必须给学生的探索活动以足够的“自由度”。

如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时自己暗暗地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并要学生达到它,那么这样的“探索”活动就会妨碍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3)“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会不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更加困难?

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但这种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考虑到一部分学生由于在知识技能、能力和人格方面实际存在着缺失,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有可能更加困难。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比如,当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又如,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外作业是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再如,测验、考试应当允许和鼓励学生“重考”(复反馈)等等。

(4)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评价的改革如何协调?

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有差异的发展,在各自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评价的目标是否真正多元化,特别在非知识技能领域里的评价(如学习成长记录等);评价的方式是否真正多样化(比如,推迟评价的方法等);考试(特别是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如何切实地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命题。

事实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试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等待考试改革有了确定的方案,然后再“按图索骥”地进行教学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注意到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变化,就有理由对我校的“翻转课堂”改革抱有信心、寄予希望。

面对网络化大数据时代,学习的工具和方式也在颠覆式的发展和进步,我校的翻转课堂还远不是一个成熟的课改实验项目,我们在翻转课堂探索实验研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作为一个流行的“西学东渐”的舶来品,我们相信只要加上符合国情、学情的本土特色,一定会技术改变学习,翻转启迪智慧,真正让新课改理念与教育现实接轨。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