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45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docx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

为全面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6号)、《大连市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及《大连市关于加快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国家赋予新区“一地一极三区两中心”的战略定位为使命,以提升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为重点,以提升创新主体、壮大创新平台、完善创新环境为抓手,建设八大产业创新基地,打造五大创新平台,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体系,实施四项保障措施,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创业区域中心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典范。

(二)建设定位

——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巩固发展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建立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为重点,探索产学研用互促互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

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动产生一批重大突破性创新成果,实现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业态。

——开放创新先导区。

构建大开放大合作的协同创新格局,深入推进企业、产业和创新要素国际化,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合作,共建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开展参股并购、联合研发、专利交叉许可等国际合作,成为东北亚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

发挥新区装备制造业大区的优势,按照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力求在智能数控装备、航空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装备领域形成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

二、建设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使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东北地区创新活力最充沛、创新成果最突出、创新环境最优良、创新支撑作用最明显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初步建成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其中,搭建创新平台和完善政策措施方面的工作在3年内完成,促进产业创新方面的主要工作在3年内完成、到2020年实现全部指标。

创新投入指标。

增加财政投入,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到2018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到2020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国税局、金州国税局、保税区国税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

创新机构建设指标。

到2018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组建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6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35家以上;到202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组建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10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60家以上。

(新区经济发展局)到2018年,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17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35万平方米以上。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创新成果指标。

到2018年,新增专利申请300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00项以上,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35项以上;到2020年,新增专利申请500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00项以上,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60项以上。

(新区经济发展局)

创新人才指标。

到2018年集聚大专以上各类创新人才达到6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达到2万人、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达到0.1万人、国内领军人才达到40人;到2020年集聚大专以上各类创新人才达到8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达到3万人、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达到0.2万人、国内领军人才达到60人。

(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创新产业指标。

到2018年,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400家以上;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700家以上。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到2018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到2018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金渤海岸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八个产业创新基地

突出新区优势,重点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工程、洁净能源与储能产业、高性能新型材料、“互联网+”电子商务、通用航空、文化产业等八个领域建设产业创新基地。

1.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基地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和《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的部署,推进新区“2025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在智能数控装备、航空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装备领域集聚创新资源,实现集群升级。

(1)智能数控装备。

依托大连机床、光洋科技等龙头企业,发展以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等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航空装备。

依托东北特钢、汇程铝业、世杰航锻等骨干企业,发展航空材料及飞机零部件产业。

加强与国内外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航空发动机和整机制造项目。

以大连登沙河产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承担国家、省航空航天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提升基础研究及核心研发能力。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3)汽车及零部件装备。

一是依托华晨专用车基地新能源汽车、一汽集团新能源客车、东风日产、奇瑞汽车、黄海汽车、大众发动机等重点企业,推进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

二是提升大功率、高性能汽车用电池及电池材料制造产业,混合动力电机、发动机控制、动力总成控制等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将新区塑造成为我国北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基地。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

2.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基地

一是依托英特尔、吉星电子等核心企业,围绕移动互联、信息终端等应用领域,开发网络通信芯片、智能终端芯片、工业控制芯片、传感器芯片、射频识别芯片、信息安全和图像识别芯片等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及专用设备。

二是继续扩大发展线路板、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业,大力发展特色工艺生产线,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配套、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是发展半导体器件、半导体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核心产品。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3.建设生物工程产业创新基地

一是加快推进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珍奥生命园、辉瑞制药基地、松木岛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中药基地,发展现代中药,推进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研制生产一批名老中医验方中药新药,积极扶持优质饮片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大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城两园八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三是加强生物海洋技术的研究开发,做强做精生物海洋技术产业。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渔业加工园区管委会)

4.建设洁净能源与储能产业创新基地

一是发挥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国家分布式能源示范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依托融科储能等重点企业,发展全钒液流电池等工业储能产品。

二是积极与大连化物所等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设洁净能源产业园,推动洁净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新区商务局、普湾经济区管委会)

5.建设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创新基地

一是以硼、钛等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依托,重点培育、扶持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薄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发展。

二是依托辽宁精细化工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大连催化产业协同创新联盟,针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环保节能等领域,进行催化剂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及自主开发研究。

三是高度重视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发展动态,鼓励相关企业拓展其应用领域。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6.建设“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基地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

一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依托铁龙物流等企业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物流、智能仓储。

二是依托双D港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加快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推动跨境电商通关、检验检疫、结汇、税收等关键环节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

7.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基地

一是依托登沙河产业区航天航空产业基础,强化通用航空零配件产品设计、制造,引入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组装企业。

二是以登沙河太山通用航空机场为核心,发展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产业、地面运维服务产业、通用航空维修保养服务产业、爱飞客航空综合体。

(新区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8.建设文化产业基地

一是加快推进动漫游戏、影视书刊、艺术创作、网络媒体等文化内容产业;二是围绕新区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工艺设计、工业设计、计算机软件、广告会展等文化服务产业;三是依托金渤海岸文化产业项目,金石滩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博物馆群项目,建成区旧厂房改造,以及冠军小镇、炮台玻璃小镇、石河足球小镇、木艺小镇、航空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文化相关产业。

(新区社会事业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金渤海岸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

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阶段目标:

2016年,全面启动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推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工程等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洁净能源与储能产业、高性能新型材料、“互联网+”电子商务、通用航空、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强招商。

(1)高端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28%;光洋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施工;与国内外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加强合作,世杰航锻项目竣工,航空新型材料和加工装备加快形成产能;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发取得显著成果。

(2)英特尔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投产,积极引入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业项目。

(3)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发展生物农业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加强生物海洋技术的研究开发。

(4)融科储能项目投产;加强与大连化物所等相关科研机构在洁净能源领域的合作。

(5)加强高性能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松木岛化工园区加快建设“中国催化产业基地”。

(6)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物流、智能仓储取得进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引进合同商家达到200家。

(7)太山通航机场完成开工前准备。

(8)文化内容、文化服务、旅游文创等文化相关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博物馆群开工建设,文化创意企业达到80家。

(9)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

2017年,围绕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1)高端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1%;光洋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初现规模效益;积极引进航空发动机和整机制造项目,通用航空产业园初具规模;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快速发展。

(2)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能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核心产品规模快速扩大。

(3)中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依靠本土研发团队在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开发取得进展;生物农业、生物海洋产业取得进展。

(4)融科储能等工业储能产品生产初见成效;洁净能源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5)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石墨烯项目。

(6)跨境电商、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快速发展。

(7)太山通航机场开工建设;通航服务、通航运维取得进展。

(8)博物馆群、冠军小镇、登喜来文化创意项目等项目初现规模效益,马桥子街道、海青岛街道、湾里街道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初现框架,文化创意企业达到100家。

(9)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2018年,力争新培育50家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1)高端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5%;区域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基本形成;航空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组装企业开始集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市场规模明显上升,北方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基地初见规模。

(2)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配套、应用完整产业链条初步具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电子元器件等核心产品规模显著扩大。

(3)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海洋产业基础夯实,中药基地基本形成。

(4)储能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洁净能源产业园基本建成。

(5)高性能新型材料、化工工艺催化剂和环保催化剂、石墨烯等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基本形成。

(6)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高端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大;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基地基本形成。

(7)太山通航机场投入运营;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产业、地面运维服务产业、通用航空维修保养服务产业全面展开;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基地基本形成。

(8)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达到200家;文化产业明显壮大,北方文化创意基地基本形成。

(9)三年共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

(二)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平台

围绕培育创新主体、促进创新活动,打造专业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区域合作创新平台、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五大创新平台。

9.搭建一批专业技术研发平台

一是面向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工程、洁净能源与储能产业、高性能新型材料、“互联网+”电子商务、通用航空、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快东北亚地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

二是鼓励新区现有外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

鼓励新区企业在国外并购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

10.搭建一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好大连科技指南针的作用,在新区开展科技服务试点。

(新区经济发展局)

二是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产品(服务)交易、检验检测服务、咨询服务、创新融资服务为重点,培育一批新型创新服务业态。

(新区经济发展局)

三是打造一个开放式、多功能、社会化的,集创新活动、配套服务、科普展示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新区的创新创业中心。

统领、聚合并辐射、带动全区各具特色和发展定位的创新创业基地健康发展。

(新区经济发展局)

四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具备条件的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建立专业孵化器,构建“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有机结合的四级科技企业孵化体系。

围绕新区关注的新兴产业,建设10个以上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与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联为一体,形成综专结合、网络化、一体化的区域创新创业(空间)体系。

(新区经济发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是释放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搭建仪器设备、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新区经济发展局)

11.搭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

一是鼓励新区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工程、洁净能源与储能产业、高性能新型材料、“互联网+”电子商务、通用航空、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产业联盟。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

二是集中部分科技资源,支持知名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与新区政府、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

(新区经济发展局)

12.搭建一批区域合作创新平台

一是加强与日、韩、俄等周边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合作共建中日韩、中东欧等新区与国外合作创新园区。

(新区商务局)

二是积极跟踪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制定新区政策措施,吸引央企进区,以设立区域总部、共建研发平台、共建央地合作创新园区等方式开展合作。

(新区商务局)

三是对接京津冀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港澳台地区,加强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建设产业合作与创新转化平台。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

13.搭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

一是依托登沙河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普湾经济区、双D港军民融合工作基础,依托金玛硼业、汇程铝业、世杰航锻、环宇阳光、圣洁真空等军民融合重点企业,在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电子通讯、新材料、新能源等军民融合领域,促进军民融合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

二是推动新区企业与军工集团战略合作,建立军地军民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联合研发、项目对接、产业融合等平台。

(新区经济发展局、商务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

创新平台阶段目标:

2016年,确定五类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优化建设思路,推进建设工作。

(1)新建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20家、省级以上10家,筹建2家以上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

(2)启动科技指南针工作,加快推出各种孵化器、加速器,新增孵化器面积5万平米以上,知识产权、技术交易等创新服务平台、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稳步推进,启动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3)开始组建各类产业联盟,推动“大院大所”在新区合作共建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4)推进中日韩合作创新园区建设,启动中东欧合作创新园区建设,启动与央企、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合作。

(5)鼓励企业参加大连市军民融合创新联盟。

(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获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10项以上。

2017年,完成部分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开始开展业务。

(1)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新建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20家、省级以上10家、国家级2家,鼓励新区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国外并购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2)培育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推进“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四级孵化体系构建工作,新增孵化器面积5万平米以上。

(3)产业联盟建设稳步推进,集中部分科技资源支持优势大学及国家级科研机构在新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4)中日韩、中东欧等合作创新园区稳步发展,吸引央企进区工作和地区合作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5)推动与军工集团战略合作,建立军地军民信息共享机制,初步构建起联合研发、项目对接、产业融资平台。

(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获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10项以上。

2018年,建成各类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1)东北亚地区技术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三年新建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6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35家以上。

(2)建成与创新需求相匹配的创新服务体系,三年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17万平米以上。

(3)各种类型的产业联盟作用发展良好,新型研发机构开始发挥作用。

(4)中日韩、中东欧等新区与国外合建创新平台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建成若干央地、地区合作创新平台。

(5)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与军工集团的合作初见成效。

(6)三年共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共新获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35项以上。

(三)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体系

立足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复制中关村“1+6”、新四条政策措施,完善我区已有创新政策措施,向国家、省市政府提出先行先试政策措施。

14.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为实现新区“一地一极三区”的历史使命,尤其是打造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区必须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率。

(1)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在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功能区调整基础上,继续调整完善管委会、功能区和街道的管理职能,构建与新区使命相适应的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新区经济发展局)

(2)商事制度改革领域先行先试。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承接市政府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落实无费区、代办制等改革,建立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制度,推进“证照分离”试点。

结合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实现审批和监管有效衔接。

(新区经济发展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编委办)

15.复制中关村政策措施

向市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复制中关村“1+6”、新四条政策措施,包括:

(1)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政策;(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

(2)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政策;(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3)扩大税前加计扣除范围政策;(新区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国税局、金州国税局、保税区国税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4)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新区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国税局、金州国税局、保税区国税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5)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新区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国税局、金州国税局、保税区国税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6)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新区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7)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政策;(新区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国税局、金州国税局、保税区国税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8)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政策;(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国税局、金州国税局、保税区国税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9)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政策;(新区财政金融局、开发区地税局、金州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10)非上市股份转让。

(结合向国家、省市政府提出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新区商务局、财政金融局)

16.完善创新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试行)》、各类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

实施财政科技投入改革,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加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企业创造、管理、运用知识产权。

(新区经济发展局)

二是完善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政策,吸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储能产业、生物工程、通用航空等新区重点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聚。

(新区商务局)

三是完善科技金融政策。

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通过政府跟投、损失补偿等政策,推动风险投资发展。

通过担保、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

支持以服务创新活动为主的民营银行发展。

支持银证合作、投贷联动、科技银行、无形资产质押、网络众筹等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强规范和监管。

(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

四是完善财税政策。

研究设立每年预算不低于财政预算收入5%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研究设立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科技基础建设资金。

研究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国有创投基金管理和运营机制。

(新区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

五是完善创新人才政策。

加快制定“3+8”人才政策体系,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

将各类人才纳入人才政策体系,构建以鼓励创新为目标的人才评价机制,采取市场化方式举荐和评价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