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95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docx

版药典与版药典差异

[2010-05-1816:

42]中国药典内容简介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

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

[2010-05-1816:

32]药典升级大浪淘沙标准提高适者生存

“《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技术依据。

它更加注重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这意味着国家再次从标准上给药品安全以法律支持,从而达到药品更新与淘汰并举的目标。

”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周福成日前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随着民众对高质量药品需求的持续增长,注重质量可控性和药品安全性的内容在即将于2010年7月起正式实施的2010版《中国药典》(下称《药典》)中得到足够的强调。

据悉,《药典》已确定收载品种4615种,新增1358种,新增、修订比例达75%。

标准提高适者生存记者分析2010年版《药典》后发现,作为强制性法定药品标准,国家鼓励企业优胜劣汰的意......

 

 

 

附件: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拟修订附录和拟新增附录

一、拟修订的附录

附录Ⅰ制剂通则

附录ⅠA片剂

附录ⅠB注射剂

附录ⅠC酊剂

附录ⅠG眼用制剂

附录ⅠK糖浆剂

附录ⅠL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

附录ⅠN颗粒剂

附录IT搽剂涂剂涂膜剂

附录ⅠU凝胶剂

附录Ⅳ分光光度法

附录Ⅳ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附录ⅣC红外分光光度法

附录Ⅳ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附录Ⅴ

附录ⅤB薄层色谱法

附录ⅤD高效液相色谱法

附录Ⅵ

附录ⅥHpH值测定法

附录Ⅶ

附录ⅦA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附录Ⅷ

附录ⅧH重金属检查法

附录ⅧL干燥失重测定法

附录ⅧM水分测定法

附录Ⅸ

附录ⅨB澄清度检查法

附录ⅨC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附录ⅨG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附录ⅨJ质谱法

附录Ⅹ

附录ⅩF最低装量检查法

附录Ⅺ

附录ⅪC异常毒性检查法

附录ⅪD热原检查法

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附录ⅪG降压物质检查法

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

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附录ⅪK过敏反应检查法

附录ⅩⅣ生物检定统计法

附录ⅩⅤ试药、试液、试纸、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

附录ⅩⅦ灭菌法

附录ⅩⅨ

附录ⅩⅨB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ⅩⅨ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ⅩⅨF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附录ⅩⅨJ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

二、拟新增的附录

核磁共振波谱法

离子色谱法指导原则

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

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话题】黄芪药材含量测定

【2010版页数】283

【2005版页数】212

【区别分析】2005年版含量测定只控制黄芪甲苷的含量限度,2010版除控制黄芪甲苷含量外,还增加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限度控制(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梯度洗脱限度为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少于0.020%)。

∙2010版药典更改内容很多!

就纯化水而言:

修订]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检查】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增订]

【检查】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附录)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铝盐(供透析液生产用水需检查)

取本品40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100ml,用0.5%8-羟基喹啉三氯甲烷溶液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于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铝盐溶液[称取硫酸铝钾0.352g,置1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1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μg的Al)]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98ml,同法操作,即得标准溶液;取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100ml,置分液漏斗中,同法操作,作为空白溶液。

取上述溶液,照荧光分析法(附录ⅣE),在激发光波长392nm与发射光波长518nm处分别测定荧光强度。

供试品溶液的荧光强度不得大于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0.000001%)。

[删除]

【检查】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5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二氧二碳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05版药典的重金属检测限还是0.00003%现在直接变成0.00001%

2010年版药典与2005年版药典试剂部分的改动整理

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   取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0.1g,加水10ml,即得。

需新鲜少量配制,于冷处避光保存,如试液变成红褐色,不可使用。

 

     六氢络铁氢钾试液  取六氢络铁氢钾5g,用少量水洗涤后,加水适量使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甘油淀粉润滑剂  取甘油22g,加入可用性淀粉9g,加热至140℃,保持30分钟并不断搅拌,放冷,即得。

 

     亚碲酸钠(钾)试液  取亚碲酸钠(钾)0.1g,加新鲜煮沸后冷却至50℃的水10ml使溶解,即得。

 

     六氢络铁氢钾试液  取六氢络铁氢钾5g,用少量水洗涤后,加水适量使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甘油淀粉润滑剂  取甘油22g,加入可用性淀粉9g,加热至140℃,保持30分钟并不断搅拌,放冷,即得。

 

∙【话题】黄芪药材含量测定

【2010版页数】283

【2005版页数】212

【区别分析】2005年版含量测定只控制黄芪甲苷的含量限度,2010版除控制黄芪甲苷含量外,还增加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限度控制(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梯度洗脱限度为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少于0.020%)。

∙2010版药典更改内容很多!

就纯化水而言:

修订]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检查】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增订]

【检查】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附录)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铝盐(供透析液生产用水需检查)

取本品40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100ml,用0.5%8-羟基喹啉三氯甲烷溶液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于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铝盐溶液[称取硫酸铝钾0.352g,置1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1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μg的Al)]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98ml,同法操作,即得标准溶液;取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100ml,置分液漏斗中,同法操作,作为空白溶液。

取上述溶液,照荧光分析法(附录ⅣE),在激发光波长392nm与发射光波长518nm处分别测定荧光强度。

供试品溶液的荧光强度不得大于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0.000001%)。

[删除]

【检查】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5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二氧二碳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05版药典的重金属检测限还是0.00003%现在直接变成0.00001%

∙话题:

甘油

【2005版】没有GC方法测试二甘醇等

【2010】年版本添加了GC方法测试二甘醇。

同时,注射甘油的砷盐要求提高了,脂肪酸和酯好像要求也提高了。

话题:

维生素C

【2005】年版本没有草酸含量测试

【2010】年版本添加了草酸含量测试

∙【话题】附录XE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2005版页数】二部附录75

【2010版页数】二部附录88

【更改分析】

变更:

对于片剂、硬胶囊和注射用无菌粉末,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的由“每片标示量不大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重量5%”变更为“每片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重量25%”。

分析:

该限度明显提高

10mg改变为25mg,大家可以翻阅一下药典看看现有的品种有多少的标示量含量在10~25mg之间,这个变化将增加多少药品想必就不用说了;

5%变更为25%,这个变化更厉害!

大家做药品研发的都了解,常规制剂主辅料的比例大概是多少,1:

3的主辅料比例也算是个上限了吧,看来今后是几乎全部都做含量均匀度检测了……

质量标准的提高是个好事,但不知道是否考虑国情了?

面对国产辅料和国产制剂的现状,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新一轮的淘汰又在悄然中……

后面还有GMP……

∙【话题】分散片中分散均匀性的要求的变化

【2005版页数】二部附6

【2010版页数】二部附6

【更改分析】2005版规定用2片在20°中分散,2010版则规定用6片在15°~20°中分散。

20°的温度成为温度上限,冥冥增加了分散片的分散难度;

2片改为6片,相对科学了些,样本量大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相对提高了。

∙【话题】阿奇霉素原料

【2005版页数】291

【2010版页数】395

【更改分析】

变更:

1、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由2005版的TLC方法升级为HPLC方法,口服用原料和供注射用原料有关物质限度值分别制定;

2、含量测定方法由由2005版的效价测定升级为HPLC测定。

分析

1、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的改变是个进步,首先说TLC的方法为常用的定性方法或半定量方法,HPLC方法是个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其进步的之处在于对有关物质的检查向一个定性且定量的方向转变。

2、一个品种不同用途对有关物质的检查限度区别对待,这个体现了不同给药途径存在的风险和其对药物内在质量的要求,客观或者说是合理地设定限度,既满足使用要求,又兼顾潜在风险,是个不错的进步。

3、对于含量测定,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面考虑,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效价测定,效价测定更能反应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当然效价测定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菌种的选择和菌液的制备、接种杯的规则、培养皿的铺制、加样后的培养、接种环的测量(以往的是人工测定,现在多用仪器了)等,这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很多的经验的试验人员操作……HPLC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相对于抑菌培养),影响因素少等优点,但是否能真正反应效价我不敢苟同,所以这个方法的改变我不能用“进步”二字。

∙【话题】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2005版】531

【2010版】728

【更改分析】检查项:

2010版增加了有关物质和苯甲醇检查。

苯甲醇作为辅料,在检测时会有吸收,会干扰有关物质结果的判断,增加其检查,便于有关物质的准确判断。

鉴别项:

2010版增加了一项,但可选做。

含量测定项:

流动相:

2005版:

0.05mol/L硼砂溶液-甲醇-乙腈(60:

36:

4);

2010版:

0.05mol/L硼砂溶液-甲醇-乙腈(67:

33:

2);

∙【话题】干燥失重测定法的变化

【2005版页数】附录

【2010版页数】附录

【更改分析】

变更:

10版:

供试品如未达规定的干燥温度即融化时,除另有规定外,应先将供试品在低于熔点5~10℃的温度下干燥至大部分水分出去后,再按规定条件干燥。

05版:

供试品如未达规定的干燥温度即融化时,应先将供试品于较低的温度下干燥至大部分水分出去后,再按规定条件干燥。

10版:

规定干燥剂应及时予以更换。

05版:

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60℃,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

分析:

1、明确了05版中较低的温度的具体范围,避免了以往无据可依的现象;低于熔点温度5~10℃,范围比较科学,一方面即使样品不是很纯净,熔点一般也要高于这个范围;对于水分的蒸发,这个温度一般大家都会认可,毕竟(专指后期啊)温度越高,水分蒸发得越快,达到平衡时间也就越快,而且指明温度范围,大家也好操作。

2、一般我们将检测样品取出的时候都是盖上盖子(磨口)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干燥器内干燥剂的水分也不是很容易进入,对结果影响也不会很大,因此注意及时更换就可以了;对于在温度为60℃,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这个也没有必要去测定了,算是省事了!

∙我所在单位是个中药厂,所以我比较关注一部,从十月份开始我们就利用空余时间以10年版的方法检验。

第一感觉,标准是比05年版的提高了不少;但同时,成本也提高了。

首先:

对照品是很大一块;其次,配制显色剂等用的试剂也有的很贵。

再一个感觉,工作量肯定也跟着提了,人手不够。

最后,感觉一部虽然给人印象中很好,但某些具体操作还是有些问题。

举一例,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操作性不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有待提高啊。

∙乳糖是常用辅料,划在二部中,但在中药制剂中也常用。

2010版位置:

1206

2005版位置:

902

【区别分析】

(1)增加了含量范围:

98%-102%

(2)鉴别增加了色谱图要求

(3)澄清度项取样量从3g改为1g,往版收载乳糖是一水α乳糖,取3g溶解时经常出现过饱和,水温的稍微变化对结果影响很大,尤其在冬天容器未预热,常出现不澄清的现象。

(4)增加了溶液的颜色规定,一般乳糖溶液是无色的。

(5)增加了有关物质检测,对国内辅料行业标准提高长远看是好事,但现期不知道会有几家合格!

(6)增加杂质吸光度检查。

(7)增加了干燥失重,检测的是乳糖的吸湿水,用以检验产品的包装和储存情况。

(8)增加了水分测定,带结晶水的化合物测定水分是很必要。

(9)微生物限度增加了酵母菌的限度。

(10)增加了含量测定,用到示差折光检测器,这种检测器适合糖类的检测,但较紫外检测器少用,平衡时间也要很长,检品周期要大大加长了。

∙药典二部

附录XE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2010版位置:

附录88

2005版位置:

附录75

区别:

对于片剂、硬胶囊和注射用无菌粉末,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的由“每片标示量不大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重量5%”变更为“每片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重量25%”。

该限度提高后,将有更多的药物进行该含量均匀度检查了,可见药品均匀度在的重要性,今后的药学研究的中试和产业化规模可想而知……

∙一部大量增加了中药饮片,考虑到全国各省饮片炮制方法不同了吗?

如何确定的是药典的这个,如果是不同方法炮制出的饮片不合药典标准判定不合格吗?

不可能个个拿得出科学依据证明某个炮制方法是最佳的,又如何判定其他的不合格呢?

疑惑中。

∙2010版药典一部,平贝母鉴别项下,除了说吸取平贝母对照药材3ul以外还说对照品2ul,找了好久没发现有什么对照品,然后查了05年的,有个贝母碱甲对照品,不知道是漏写了还是写多了。

∙2010版收入了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概念在中国的提出也接近8年了!

2005版药典出版时指纹图谱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设备上时机都还不成熟!

而今天终于体现在药典正文中了!

尽管指纹图谱不能解决中药现代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推动中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整体上提高了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

目前发现

中药制剂中:

复方丹参滴丸、天舒胶囊、注射用双黄连、桂枝茯苓胶囊、诺迪康胶囊、腰痛宁胶囊几个品种的指纹图谱进入药典,其中内容对指纹图谱的各个参数,包括相似度最低限度均做了详细规定。

而且,对照指纹图谱有幸成为第一批登上药典的色谱类图谱,开了历史先河!

在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三七三醇皂苷、三七总皂苷、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丹参酮提取物、莪术油、积雪草总苷、薄荷素油共七个品种的指纹图谱进入药典。

其它:

人参茎叶总皂苷、人参总皂苷、山楂叶提取物、连翘提取物、肿节风浸膏、茵陈提取物、满山红油等品种加入了特征图谱,在质控的方向、具体方法等方面内容,也算是接近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在中药材的辨认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但是要在中成药(不包括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上发挥作用还是不太现实,因为中药成分复杂,而且成分具有相似性,就算勉强用指纹图谱分析,那也是经过反复的纯化处理,不具有代表性!

达不到质控的目的

2010版药典更改内容很多!

就纯化水而言:

修订]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检查】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增订]

【检查】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附录)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铝盐(供透析液生产用水需检查)

取本品40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100ml,用0.5%8-羟基喹啉三氯甲烷溶液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于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铝盐溶液[称取硫酸铝钾0.352g,置1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1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μg的Al)]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98ml,同法操作,即得标准溶液;取醋酸盐缓冲液(pH6.0)10ml和水100ml,置分液漏斗中,同法操作,作为空白溶液。

取上述溶液,照荧光分析法(附录ⅣE),在激发光波长392nm与发射光波长518nm处分别测定荧光强度。

供试品溶液的荧光强度不得大于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0.000001%)。

[删除]

【检查】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液5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二氧二碳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05版药典的重金属检测限还是0.00003%现在直接变成0.00001%

2010-06-0216:

45]微波消解在《2010版药典》中的应用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早就有报道。

当人因为饮用或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药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高时,便会导致各种疾病。

汞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最大的元素,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著名的公害病“水俣病”的典型特征。

镉不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新生婴儿体内几乎无镉,人体中镉全部是出生后通过外界环境进入人体的,镉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肾萎缩、肾炎等。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

被人体吸收后有慢性中毒作用,长时期暴露于含铅环境的儿童有着反应缓慢,视觉迟钝之现象。

砷是砒霜的组分之一,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

尽管铜是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但应用不当,也易引......

近日,在第二届中美药品分析技术与检测方法研讨会上,针对社会上目前对甲型H1N1疫苗的一些谣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李云龙表示,中国药检所将加强对甲型H1N1疫苗产品的检测。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从2010版开始,中国药典将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今后只有保证有人工种植来源的中药材,才予以收载。

作为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中国药典每5年修订一次,据了解,2010版的药典已进入征订阶段。

国家药典会副秘书长周福成表示,新版药典会大幅度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历史会基本结束。

他表示,由于一些中药材的野生资源已经接近枯竭,所以今后原则上不考虑新增野生......

记者日前从州药监局了解到,今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我州又有三种药材上版,它们分别是五鹤续断、淫羊藿、紫箕贯仲。

据了解,这几种中草药被《中国药典》收载后,对加快我州药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对“华中药库”的声誉更有深远的意义,对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政府开辟税源又找到新的亮点。

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一版收载了我州湖北贝母、贯叶连翘中药材为法定品种。

根据中国药典委员会的安排和部署,《中国药典》必须五年修订一次,这次修订的《中国药典》为2010年版,我州五鹤续断、淫羊藿、紫箕贯仲三种药材上版。

前不久,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托中国中医药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