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06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x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内容:

第1—3页。

教学目标:

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

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

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

3.一周后小结: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胚充足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教后随笔:

 

第2课时播种

教学内容:

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问:

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

为什么?

学生汇报讨论小结。

二、播种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

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

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

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

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

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

并作好记录。

2.简单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播种

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

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

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

教后随笔:

 

第3课小苗快快长

教学内容:

第6-7页。

教学目标:

1、观察小苗的生长的过程,从中认识植物生长过程,并掌握作记录的方法。

2、会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探究,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一棵全株植物、直尺、卡片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小苗的生长

师: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棵小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呢?

指名生答:

测量苗高、数叶子的数量、测量叶子的大小、测量茎的粗细及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等。

师:

我们每天都坚持观察、记录,我们就可以收获很多。

请大家下去过后根据你们的观察,填写第7页的表格。

2.小苗的生长数据,制作一张小苗生长高度的曲线图。

师:

为了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画出小苗的生长高度曲线图。

3.指导学生掌握画曲线图的方法。

师:

以后你们观察、记录了植物的生长数据后就按照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法画出曲线图。

4.找植物生长的“证据”

师:

今天的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早,在外面随处可以感受到春的气息,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春天来了。

师:

从植物的生长中最能看到春天的到了。

呆会儿我们就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植物生长的证据。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讨论:

安全、不损坏花草树木、作好记录等。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小苗快快长

测量植物高度

数叶子数量

测量叶子大小

测量茎的粗细

观察植物的颜

第4课时开花结果

教学内容:

第8-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

2、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教学准备:

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二、新课

1、花的记录

(1)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填写种植记录三。

(3)师:

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

你有办法统计吗?

(4)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观察果实。

师:

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师:

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

3、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数种子

师:

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

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师: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讨论小结:

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三、全课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开花结果

花:

图果实:

生长过程:

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教后随笔: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第1课时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内容:

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花蕾、解剖花,认识花的构造。

2、认识花的几种传粉方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花的构造。

难点:

解剖花。

教学准备:

各种花的图片、桃花模型、油菜花和桃花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喜欢。

)你们都喜欢什么花?

(月季花、菊花、牡丹花、牵牛花……)大家这么喜欢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花的录像。

(播放录像,1分多钟。

)刚才,我们从录像中欣赏了一些美丽的鲜花,那么大自然中这些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花。

板书课题:

花开花落为哪般

1.指导学生认识油菜花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桃花,请同学们看油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发现,油菜花是什么样子的?

请填写第12页内容。

油菜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学生认真观察、交流。

让学生说说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有花瓣,花芯、小叶。

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

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

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油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油菜花的雌蕊。

(边叙述边板书花的各部分名称。

)指板书、遮住板书再分别让学生完整他说一说桃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还要亲手解剖一朵油菜花。

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像老师这样做。

(边讲解边示范。

)现在同学们注意看录像里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解剖油菜花的(放教师解剖白菜花的录像,并同时解说)。

(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2)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

下面我们再来看录像,按照老师这样先摆好萼片,然后是花瓣、雄蕊、雌蕊。

现在,大家像录像里老师做的那样也来动手解剖一朵白花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

解剖之后,各小组填写第14页的表格。

(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

)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油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

(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认识桃花的构造。

我们已经知道了油菜花的构造,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花(出示桃花模型)。

这是一朵挑花的模型,请你仔细观察,桃花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桃花也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

3.认识完全花。

同学们比较一下,油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

(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

)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学生回答。

)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

(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

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4.认识不完全花。

下面请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认真细致地把你桌子上的花进行解剖(课前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

用解剖油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

(学生解剖百合花、杨兰花等。

)你解剖的百合花、杨兰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生甲:

我解剖的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

生乙:

我解剖的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

师:

(用实物物影响投出学生的解剖结果)大家和他们解剖的结果一样吗?

(一样。

)(投影出示柳树花图)这是柳树花,它只由雄蕊一部分构成。

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剖的杨兰花、百合花和柳树花,它们是不是完全花?

(不是。

)为什么不是完全花?

(因为它们有的缺少萼片,有的缺少萼片和雄蕊两部分,有的缺少三部分。

)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可以叫不完全花。

)起得非常好,我们就称它们为不完全花。

三、花的传粉

师:

观察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

植物开花一定能结果吗?

1.认识“传粉”

2.观看录像

四、全课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补充。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花的构造,知道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花按构造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完全花,一类是不完全花。

板书设计:

花开花落为哪般

雌蕊

花雄蕊完全花昆虫

花瓣不完全花传粉风

花萼人工

教后随笔:

 

第2课时无心插柳柳成萌

教学内容:

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用茎繁殖后代的方法有压条法和扦插法等。

2、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根、叶繁殖后代。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

不同繁殖方式的植物图片、视频录像、扦插材料、扦插工具、烧杯、花盆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科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师:

黑板上写着“无心插柳柳成萌”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谈谈,引入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

二、探究活动——植物的分身术

1、出示柳树图片,认识植物用茎如何繁殖后代

师:

柳枝是柳树身体的哪一部分?

我们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柳枝能发育成新的柳树吗?

我们试着来种植一下。

种植步骤是:

(1)要选择粗壮的柳枝;

(2)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

(3)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

(4)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

(5)注意:

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

生回答后,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发现,我们的柳树是由茎繁殖后代的,我们把这种茎直接插在土壤里繁殖后代的方法叫“扦插法”。

师:

茎繁殖植物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压条法。

师介绍压条法。

2、出示蒜、红薯等图片,认识植物用根、叶繁殖后代的方法。

3、观看录像:

植物用根、茎、叶如何繁殖后代

4、认识“嫁接技术”

5、认识“移花接木”

三、全课小结。

师:

我们知道了植物有哪些繁殖后代的方法?

板书设计:

无心插柳柳成萌

扦插法:

柳树

茎压条法:

夹竹桃

根甘薯叶

第3课时翩翩雌与雄

教学内容:

第19-2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过程,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

2、了解人的孕育过程,认识人繁殖后代的方法。

3、比较动物与人繁殖后代的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动物与人繁殖后代的方法

教学准备:

鸡蛋胚胎发育过程的图片、人的胚胎发育图片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燕诗示刘叟》,引入新课。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反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家燕的生儿育女。

板书课题:

翩翩雌与雄。

二、认识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1、生自己阅读第19页的资料,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2、生汇报交流。

3、观察小鸡的生活习性。

4、观察鸡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认识人的孕育过程

1、生自己阅读第21页的资料,了解人的孕育过程。

2、生汇报交流,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四、搜集自己出生的资料,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卡。

1、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卡

2、交流:

我们出生后,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顺利成长的?

五、拓展:

其他动物和人繁殖后代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翩翩雌与雄

鸡:

一个卵逐步发育成小鸡。

人:

精子+卵子受精卵人

教后随笔:

 

第4课时科技发展话克隆

教学内容:

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解克隆技术的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

2.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准备好关于克隆技术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科技发展话克隆。

二、自主阅读:

克隆技术。

1、提出问题,学生自主阅读。

2、结合资料汇报交流。

(1)19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指出细胞是生命的的基本单位。

(2)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蒂伍德用胡萝卜根的细胞培育成了胡萝卜幼苗。

(3)植物克隆

(4)动物克隆——绵羊多莉

3、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思考或查找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板书设计:

科技发展话克隆

植物克隆:

施莱登、施旺——细胞

斯蒂伍德——培育胡萝卜幼苗

动物克隆:

绵羊多莉

教后随笔:

 

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第1课时它在哪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6-28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从甲地到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和交通路线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交通路线的方法。

2、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表现性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能够得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设计路线出画简易的地图,画出简易的路线图。

其他目标:

1、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图的大体过程。

2、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

餐厅位置图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它在什么位置

1、选定下图中的一个对象,用不同方式描述此对象的位置。

2、小组交流活动:

在前面我们找位置、描述位置的活动用到了哪些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小结:

什么叫参照物。

4、确定方位:

(1)先找中心,接着确定“北”面。

(2)再找出“东”,“南”,“西“……

5、拓展:

人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确实位置。

二、活动二:

餐厅在哪里

1、在导游图中找到餐厅位置,用笔在图上画出两条从西门走到餐厅的路线。

2、比一比,谁选择的路线最近。

三、活动三:

找“地雷”

四、活动四:

在图上找位置

1、故事导入:

我们到西苑活动,我们班在学校操场集中完毕,现要向停车场上车去西苑,请问,应该如何走?

2、小组活动:

讨论从学校到西苑的路线设计。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活动并复习方向、图例、参照物内容等。

五、活动五

1、创设情景:

假设我校一位孩子突然在操场上晕倒,现要叫急救车,你应该什么告诉急救中心?

假设救护车下在宏声广场附近的北环路上,它应该怎么进到我们学校?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到校路线,教师板书:

从宏声广场附近的北环路进到我们学校的路线图。

板书设计:

它在哪里

方向、参照物、标志物

教后随笔:

 

第2课时谁在运动

教学内容:

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绘画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实验研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

(“从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至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直至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这里让学生再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

世界是运动的。

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通的方式描述感知这个运动的世界: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引导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文字诗词音乐绘画等。

如,词汇方面:

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在诗词方面亦会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

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课件媒体展示出来。

在音乐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媒体展示“《高山流水》曲,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哪些运动情景。

教师活动:

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词汇诗词音乐等,能较准确地说出一些《高山流水》曲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

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运动还是静止

1、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

教师点出:

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然后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是引导学生说出静止的。

2、用媒体展示一幅动画(一女孩站在树的对面静止不动),学生说出树木是静止的。

但教师在这里要激起认知矛盾(或者有学生主动提出矛盾的观点):

地球是运动的,树木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移动,按说树木是运动的,但我们平时的确看起来树木是静止的,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

从女孩这来看方面,树木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

(可再展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

教师点明:

看来判断树木是否是静止的,是拿树木和女孩自己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

我们把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然后用媒体展示动画:

另一个男孩向女孩走来。

问:

男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

以女孩为参照物,男孩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男孩在运动。

顺着提出:

如果男孩来观察女孩,以男孩为参照物,女孩和他之间的位置在变化吗?

可不可以说在男孩看来女孩是运动的。

那么,这时可不可以认为在男孩看来,树木也是运动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

看来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事项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游乐场上的人或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四、游戏:

谁动过

先动过:

先记住并排站立的同学的位置,再转过身去,让同学移动位置,再面对大家,判断谁动过。

在游戏中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谁移动过?

五、拓展:

1、在此基础上,用媒体展示一段动画(潘冬子站在竹排上向下游运动,配上相应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激起疑问:

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竹排”是运动的?

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青山”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

充分讨论交流,能说出“竹排相对于两岸或岸上的树的位置改变了,所以说竹排是运动的;青山相对于竹排或潘冬子的位置改变了,所以青山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

如果以潘冬子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媒体展示一幅动画(皮带运输煤炭)。

让学生讨论回答:

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煤炭是运动的;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煤炭又是静止的。

(课件中还准备了更多的几个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可根据课堂进展和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判断.如“两架空中飞行的飞机相对静止,月亮白莲花般在云层中穿行,运动电梯中乘客的运动情况,等等”)。

3、完成第30页的空白。

六、师生共同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谁在运动

运动

静止参照物

教后随笔:

 

第3课时谁运动得更快

教学内容:

第31-33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能合作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进行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曲线图了解物体运动的距离与运动时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