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05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备课分解

第七册语文单元备课

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

解读

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教学重难点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

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突破措施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

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课时划分

20《古诗两首》                       2课时

21《搭石》                           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拉》                          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单元复习                              2课时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20《古诗两首》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

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人生自古伤离别。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古诗二首》就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感悟韵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

三、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揭题、解题

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了解背景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什么关系?

2.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集体交流

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明确黄鹤楼、广陵之地理位置,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入境悟情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细细品读古诗,想象表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这是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课件出示引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悟“孤帆”

长江自古是水上交通要道,且扬州是当时的繁华都市,此时的长江一定是过尽千帆,诗中为何说“孤帆”呢?

(总结:

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惟有孟浩然。

(五)诵读全诗(配乐《送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寄托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至今被人们传颂,我们再来看看王唯如何抒发与友人的离别情

(一)解诗题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

(这首诗还叫什么名字?

(渭城曲、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什么?

(三)解诗意

1.自学

(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解释与感受)

2.汇报

(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重点理解:

浥、更尽、故人

示图理解:

渭城、阳关、安西

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四)悟诗情

1.你静静的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

2.示渭城图(课件)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阳关以西景象图(课件)

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深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配乐诵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延伸巩固入诗境

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

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

1.古诗大汇聚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选诗齐研读。

四人小组,合作研读一古诗,感悟这是怎样的别离?

3.总结: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

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21.《搭石》

1.认识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提出目标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二)提出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3.自由读课文。

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

(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2.我知道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作用?

3.我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4.我知道:

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

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三、激发知识冲突

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二)提出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

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

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师:

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

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

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清波荡漾

7.作者刘章也说:

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

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

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

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

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认识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教师相机引导)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三、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

1.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

(小组内展示)

2.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个性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1.复习:

生字词语、回顾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2.提出学习目标: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展示学习成果(创造性展示)

学文悟情展示

(一)

1.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2.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3.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让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学文悟情展示

(二)

体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

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

(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1. 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2. 抓住:

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

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3. 简单介绍李博士。

4. 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

(读课文第5,6自然段。

 5.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文悟情展示(三):

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

师:

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1.在小钱被确疹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2.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三、激发知识冲突:

1.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理解“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演一演,写一写。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从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么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23*    卡罗纳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样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学难点

同时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一、五分钟基础知识训练

1.读表示关心、帮助方面的成语或短句。

2.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说具体。

(点击课件,进入“积累”栏目)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母亲》这首歌。

听过了吗?

大家听了后想说什么?

    (点击课件歌曲)

2.引入:

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3.同学们,你们想想、说说:

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三、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明白吗?

好,开始。

(生阅读,师巡视)

读完了,那我想问问大家:

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生畅谈感受:

四、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

用笔画下来。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1)

2.学生交流:

(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引读)

4.读了这些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老师随机板书。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五、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

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2)

2.学生交流想法:

六、爱的延伸:

1.师:

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

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

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师:

同学们,确实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都会需要亲人、朋友的关爱,可是爱是一种能力,怎样去爱,需要我们学习。

可以说,这篇课文记录的不仅是关爱同学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爱的过程。

所以说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会爱。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对于这本书你知道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4.走近《爱的教育》

 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七、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板书设计             

   卡罗纳

       老师         同学

                       

家长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

3.学会运用"炫耀"、"懂得";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4.在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

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按常规预习课文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批注入文,自主探求

 1.你能读懂什么?

适当注上记号。

能读好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各知识点达成状况的调控)

(1)自主阅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2.适当小结,点拨升华在交流中达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方法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自我反馈、调节、总结"阅读"中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激发"习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语"与"文"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

三、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今天这节课上你给予了谁什么?

或谁给予了你什么?

2.在你的记忆中曾经有谁给予了你什么?

你给予了谁什么?

3.全班交流反馈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四、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2.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课后选择完成"延伸--提升--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

保罗小男孩)整个故事是由什么事物引起的?

(一辆新车)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工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二、品读感悟

(一)老师希望你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两遍,试着抓住重点的标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感动的原因,读后可以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交流。

(三)大组讨论。

1.实物投影第一次保罗错了。

(1)说说感动的原因。

(板书:

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2)谁能把这一段话读好,把自己内心的震撼、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分角色读。

(3)过渡:

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

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吗?

2.实物投影“车开了一段……那些好东西了。

(1)说说感动的原因。

  师板书: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2)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能念这一段话?

指名读、挑战读。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拓展:

你觉得小男孩想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

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

为什么?

师:

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还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保罗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说说感动的原因。

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多媒体展示)。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围成小组互相说一说。

现在谁能说一说: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三、总结深化

1.出示名言。

高尔基曾经对他的孩子说:

“给永远比那快乐。

”(电脑)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

“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

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2.读了课文,你向想到了什么呢?

拿出纸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学生书写,小组交流,选相互好的,放到投影仪上,大家一块儿读。

4.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