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55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复习学案语文

课题: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③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

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药品的取用、加热、物质称量等基本实验操作。

3.科学探究

难点:

区分变化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新授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体验了化学的奇妙,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对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但不少学生仅仅是为做实验而实验,缺少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以及反常现象的进一步探究。

所以培养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步骤。

为此本节课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设计和精选有关典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智能。

教法:

归纳与讲练相结合、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学案

课型:

习题课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内容

开门见山,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为了顺利应对本单元的习题,我们进行习题训练分为5个考点

看学案考点一

互动合作:

考点1:

化学研究对象

例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课件强调

化学研究对象是:

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跟踪练习:

1.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  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 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

A.①②  B.①②④   C.①    D.①②③④

2.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功能材料的制造B、“神七”飞天轨道的设定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利用

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互动合作:

考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1.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变式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课件强调

知识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宏观上:

有无新物质生成

微观上:

有无新的分子生成

跟踪练习:

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粮食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

2.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积沙成塔      C.曾青得铁化为铜        D.铁杵磨成针

3.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你认为这种变化是( )   

A.冰雪融化     B.压缩空气       C.酒精挥发      D.馒头遇碘酒变蓝

5、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成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6、2019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7、(2019武威)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2019济南)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钢铁生锈

C.

酸雨侵蚀

D.

冰山融化

9、(2019龙东)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B.节日焰火C.风力发电D.葡萄酿酒

10、(2019菏泽)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12.、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硫是淡黄色固体B.硫受热会融化

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13、2019年3月2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下列涉水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C.饮用水生产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14、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颜色变化 B.生成其它物质C.有发光发热现象 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1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易燃烧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水结成冰

16、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

17、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西瓜榨汁  D、衣服晒干

18、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9、(2019南宁)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牛奶变酸奶B.用水果榨成果汁

 C.粮食酿白酒D.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

2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饭

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D.自行车胎炸裂

考点3:

研究化学的目的物质构成的奥秘

例3、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   )

A、利用电热器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化学研究的目的——获得和有用物质

又例: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水是由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水是由组成的

课件强调:

物质的构成奥秘

跟踪练习: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用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能转化为能和能。

考点4:

科学探究

例4、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猜想与假设、(包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课件强调:

科学探究的步骤

跟踪练习: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B、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D、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能放弃,多思考多倾听少交流。

2、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

①充分占有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

A、③①④B、①③②C、③①②D、①③②④

3、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也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们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

 

4、下列实验报告是小玲探究蜡烛燃烧火焰和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报告,请你用简练的文字完成这个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1)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秒后立即取出

木条中间被烧的痕迹最轻,越向两侧,被烧的痕迹越重

蜡烛温度最高

(2)将冷而干的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玻璃片上有

蜡烛燃烧后有生成

(3)将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生成

考点5:

实验基本操作

5.(2019.泰州市)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BCD E FGH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填序号)

 

A     B    C    D

跟踪练习: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BCD

 

2、(2019兰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19连云港)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小结考点,试试自己的能力吧!

中考冲刺总分50分,看谁得分最多!

中考冲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确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变化前后的状态不同B.变化前后的颜色不同

C.变化前后物质不同D.变化前后温度不同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3、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融化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

4、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A.南极冰川融化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D.天上云雨转换

5、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A.提出问题B.收集证据C.交流反思D.认真听讲

6、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

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8、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植物秸秆就地焚烧B.植树种花,绿化环境

C.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C.垃圾的分类处理、再生利用

9、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酒精灯B.坩埚钳C.石棉网D.试管

10、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B、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12、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燃烧匙

13、下列是取出少量固体粉末并装入试管进行加热的过程,各步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出固体粉末B.装入固体粉末C.点燃酒精灯D.加热固体粉末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B.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取砝码

C.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16、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扑盖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量取液体

B.

B.加热液体

C.

C.滴加液体

D.

D.点酒精灯

18、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D.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

19、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烧瓶D.锥形瓶

20、小明等四位同学以“蜡烛的高度会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为课题开展研究,请就他们活动中的一些问题,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同组实验时,都使用颜色相同的蜡烛

B.在同组实验时,都使用粗细相同的蜡烛

C.在同组实验时,都使用大小相同的烧杯

D.在同组实验时,灯芯的材料可以不同

二、填空题

1、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2、用固体粉末药品一般用或,块状固体可用。

3、化学基本操作中有一些分数需要记忆:

夹持试管夹在距管口    ,试管内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灯容积的   。

4、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原因列举3条,,

5、做化学实验要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因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最少量是,固体最少量是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用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能转化为能和能。

7、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用化学符号表示:

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附加题例6.实验探究题

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