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73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B.至于下一个星期天要到哪里去参观?

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

C.我区弹性放学举措先后被《新华日报》、搜狐等20多家媒体报道,深受好评。

D.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

2.下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A.绮丽(qí)  藩篱(fān)  愧怍(guǐ)   转弯抹角(mò)

B.归咎(jiù)  丘壑(hè)  尴尬(gān)   气息奄奄(yān)

C.褶皱(zhě) 荒谬(miù) 两栖(xī)     销声匿迹(lì)

D.琐屑(xiè)  瓦砾(lì)  疮疤(chuāng) 啸聚山林(xiào)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B.父亲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C.新技术络绎不绝地更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D.各地旅游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大众网记者从武汉市旅游局获悉,武汉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D.中国本土的国际教育不应该是丢弃了中文、丢弃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育,而应该是中国化的国际教育。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倾听草木的呼吸》一文,回答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

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

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

鸟儿也不甘寂寞。

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

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

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

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

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

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

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

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5.请从文中⑤~⑦段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

玉兰:

___________________

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标题交待了写作对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继而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第②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从文中我们发现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就是很小,与“也这么大”是矛盾的,此段应删去。

C.第⑥段中加点词“相依”“拥抱”“呢喃”赋予了垂柳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

D.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从身心被三月的草木洗净入手,切入主题;接着,以梅、兰、柳等小院景物为载体,描写它们的生存状态;最后,以与草木共呼吸来升华主旨,首尾呼应。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享乐的道理。

8.文章结尾写道: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草木那里听到了怎样的语言。

母爱如灯   (作者:

陈祖明)

①今晚,同学聚会,回到家已是子夜时分,发现家里的门灯亮着,看来古稀之年的母亲记性差,又忘记关灯。

而“忘记关灯”这四个字,是我小时候母亲常在我耳边唠叨的话。

②初中时,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家里电灯泡的瓦数常用最小的,昏昏暗暗,跟火油灯似的。

我对母亲说:

“换个60瓦的吧!

亮一点,读书清晰。

”母亲说:

“你在火油灯下不也是读完了小学?

也拿过奖状。

”有时候,我去房间了,堂屋的灯没关。

母亲会悄悄关掉,嘴里又在唠叨:

“你看又忘记关灯了!

”在我的印象,母亲是一个用电节约的人。

在农村装通电灯多么不容易,盼了几十年。

所以,母亲特别珍惜用电。

③说起火油灯,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事,像烙印在心里。

读小学,村里还没通电,就点着土做的火油灯读书、写作业,母亲在一边陪着我。

她手里从不闲着:

纳鞋底、缝衣服,或是挑选田园的种子。

她和我合用着一盏火油灯,来节约火油。

(A)母亲就把两瓶火油塞在床底下,像宝贝一样藏着,怕人偷去似的,或是不小心打翻。

④四年级暑假,邻居小军约我晚上去田野“照田鸡”,我说没灯没火油。

(B)小军说灯自己做,容易的;火油么,你我家里各自倒一点。

我说母亲会骂的。

小军说就一点点,而且暑假晚上不做作业,火油用得少。

我点头了,在母亲的床底下偷偷倒了有半斤火油,晚上收获了半竹篓田鸡。

⑤第二天,这事被母亲知道了,她不由分说,狠狠地举起赶鸡用的小竹棍,往我的屁股上、手上打,嘴里一个劲地骂:

“我叫你偷火油!

我叫你偷火油!

”又把半竹篓田鸡倒进水沟。

母亲发泄完后,看着我身上的一道道血痕,抱着我痛哭:

“孩子,你真不懂事,要好好读书,火油多金贵,出了钱也买不到。

这两瓶火油是积存下来供你读书的,是父母的指望!

”(C)从此,一盏小小的火油灯永远记在我心里。

母亲用一盏小小的火油灯,把我送上锦绣前程。

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造了别墅,为了真诚地回报母亲,给她房间装了空调,买了电视机,电灯也装得明明亮亮。

可母亲到了夏天,很少开空调,摇把蒲扇,开个微型吊扇,把一个个炎热的夏天熬过。

开灯也省,开了吸顶灯,就不开筒灯,还是按她几十年不变的习惯,节约用电。

在母亲的心里,一盏火油灯、一盏电灯,那是多么金贵!

是照亮桌案的灯,是照亮子女前程的灯。

(D)。

⑦关了门灯,开启堂屋的灯,在母亲房门口经过,见母亲的房门虚掩着。

我开口随便问一下:

“妈,你睡了?

门灯又忘记关。

”母亲说:

“我没睡,灯是为你开的。

怕你多喝酒,找不着钥匙。

”我开亮母亲房里的灯,原来她和衣靠在床上。

我被感动得流泪,一切都明白了母亲的心思:

她在等一个晚归的人

⑧平安到家,灯是为他亮着的。

母亲的爱似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母亲的爱似一盏小小的火油灯、一盏家中的门灯,照亮着家院,照亮着我的心。

9.下面的句子是文章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那时候,火油都是凭票供应,很紧张。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文章第②-⑤段采用了哪种叙述方法?

有什么作用?

1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会悄悄关掉,嘴里又在唠叨:

“你看又忘记关灯了!

12.文章第④----⑥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1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母爱如灯”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隆中对》)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董卓已来(通“以”)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C.时人莫之许也(同意)

D.利尽南海(利益)

15.下面句中加点字含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操比于袁绍       休祲降于天

B.孤之有孔明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C.挟天子而令诸侯     国险而民附

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屏人曰

16.下面对文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译文: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国家险要,民众归附。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C.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D.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文:

然而我的智谋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17.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第一段和结尾处都主要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了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的才能。

B.诸葛亮论述了天下形势之后,先论述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又论述了夺取荆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C.诸葛亮认为刘备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自身条件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D.诸葛亮制定的最终目标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四、句子默写

18.名句默写。

(1)________,于我如浮云

(2)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5)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

(6)《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了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9.班级要举办“孔子学院走向世界”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引起广泛关注。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其他国家海外办学机构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国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开设的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非营利性公益文化交流机构。

孔子学院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由外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教学场所,中国提供汉语教师和教材。

孔子学院的创建意义深远,首先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现代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渠道,在中华传统文化登上国际文化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需求,孔子学院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这一需求。

同时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建立,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汉语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孔子学院的壮大也是势在必行。

材料二:

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

年份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2014年

2017年

孔子学院数量(所)

6

123

272

475

525

分布的国家(个)

6

49

87

126

146

材料三:

2017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任务一: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为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需要,国家汉办创立了孔子学院。

B.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首创,同年数量增加到六所,分布在六个国家。

C.孔子学院发展迅速,十几年间学院的数量和分布国家的数量都增长了几十倍。

D.2017年,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五大洲,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美洲。

任务二:

中国某公司向中国国家汉办申请到南非创办一所孔子学院,开设中国剪纸、拉丁舞、汉语教师培训等课程,招收当地的学生。

你觉得他的申请会通过吗?

为什么?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六、作文

20.作文

人的生命中,一定遇到过一些值得感恩的人,一定经历过不少值得感谢的事,这些人和事,帮助了你,感化了你,使你成长,促你提高,带来了人生的思考。

请以“谢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综合性学习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