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86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docx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

塑料制品不良原因之判定及处理方法

1.缩水

2.成品黏模(脱模困难)

3.浇道黏模

4.成品内有气孔

5.成品变形

6.银纹、气疮

7.毛边、彼锋

8.成品短射

9.结合线

10.  成品表面光泽不良

11.  黑纹

12.  流纹

13.  开模时或顶出时成品破裂

 

 

 

塑料成形产品,原则上都是依据标准规格要求制造.但无论如何它的变化仍是相当广泛的.有时当生产很顺利进行时会突然产生缩水变形,有裂痕、银纹,或其它缺陷等无法接受的产品.在生产时就要从成品发生的问题,来了解判断问题点所在,这是一种专门性技术及经验的累积.如果我们把成品上的缺失,涵盖在四个主要因素当中,那就是原料,模具、成型机及成形条件(如表一所列四项).有时变更操作条件,或模具、机器方面稍做调整,以及过滤所使用的原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所在.本章就逐一列举成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加以探讨解决之道.

射出成型条件对成型品物性的影响,大致可从四方面来考虑:

1.原料2.成形机3.模具设计4.成型条件

 

 

 

 

刚性模具材料

精品化度模腔形状

耐冲击性

流动性模具温度

强韧性

热安全性

耐热变形性耐定性注口形状

耐药品性成形品物性

 

可塑化容量射出压力

锁模力料管温度(树脂温度)

可塑化方式冷却时间SCREW转速

(模具温度)

射出速度

 

 

 

4-1缩水

塑料品在表面的凹陷、空洞都称为「缩水」,除了会影响产品外观亦会降低成品质量及强度.缩水的原因与成型技术、模具设计及使用塑料均有关系.

塑料:

不同塑料原料的缩水率,表一参考数据.通常易缩水的原料都属于结晶性

的,如尼龙、百折胶等等.在射出过程中,结晶性塑料受热成流体状态,分子呈无规则排列;当射入较冷的模腔时,塑料分子便慢慢整齐排列形成结晶,结果体积缩小小于规定尺寸范围,就是所谓的“缩水”.

表二:

各种塑料的缩水率

代号

塑胶原料

缩水率%

GPPS

普通级苯乙烯、硬胶

0.4

HIPS

不碎级苯乙烯、不碎硬胶

0.4

SAN

AS胶

0.2

ABS

聚丙烯胶、丁二烯、苯乙烯

0.6

LDPE

低密度聚乙烯、软胶

1.5~5

HDPE

高密度聚乙烯、软胶`

2~5

PP

聚丙烯、百折胶

1~4.7

PPO

PPO胶

0.6

PA6

尼龙6

1.0

PA66

尼龙66

0.8~1.5

ACETAL

COPOHYMER

聚缩醛、赛钢、特灵

2

CAB

酸性胶、酸醋纤杂

0.5

PET

PET胶

2.25

PBT

PBT胶

1.5~2.0

PC

聚碳酸酯、防弹胶

0.6

PMMA

亚克力

0.5

PVC硬

硬PVC

0.1~0.5

PVC硬

硬PVC

1~5

PU

PU胶、乌拉坦胶

0.1~3

EVA

EVA胶

1.0

PSF

聚偑

0.7

 

射出技术:

在射出技术控制方面,出现缩水的情况有:

压力不足、射出速度太慢、烧口太小成浇道太长等等.所以在使用射出机时,必须注意成形条件及保压是否足够,以防造成缩水问题.

 

模具及产品设计方面:

模具的流道设计及冷却装置、对成品之影响亦很大出于塑料之传热能力较低,故距离模壁越远越厚、则其凝固及冷却较慢,应有足够的塑料填满模腔,使射出机的螺杆在射出或保压时,塑料不会倒流而减低压力,另一方面水面亦不能冷却太快,以免半固塑料阻塞流道造成压力下降,引致成品缩水.不同的模流过程有不同的收缩率,熔融筒的温度控制得宜,可防止塑件过热;延长周期,可确保制品有充分时间冷却.

缩水问题如获适当解决,可提高成品质量,减低次废产品并提高生产效率.下表即为缩水可能发生之原因及处理方法.

表三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模具进胶不足

增加入料

熔胶量不足

适量入料,适度调高背压

射出压力太低

增加熔胶计量行程

保持压力不够

提高射压、保压压力

射出时间太短

增长射出时间

射出速度太慢

增加射速

浇口不对称

调整模具入口大小或位置

射料嘴阻塞

拆除清理

料温过高

降低料温

模温不常

调整适当之温度

冷却时间不够

酌延冷却时间

排气不良

在缩水处设排气孔

料管过大

更换较小规格料管

螺杆止逆环磨损

拆除检修

塑品厚薄不均

增加射压

4-2成品黏膜(脱模困难)

在射出成型时,成品会有黏膜发生,首先要考虑射出压力或保压压力是否过高.射出压力太大会造成成品过度饱和,使塑料充压入其它的空隙中,致使成品卡在模穴里脱模困难,在取出时容易有黏膜发生.

而当料管温度过高时,通常会出现两种现场.一是温度过高使塑料受分解而变质,失去它原有之特性;并在脱模过程中出现破碎或撕裂,造成黏膜.二是胶料充填入模穴后不易冷却,需加长周期时间,殊不合经济效益.所以需适度依胶料之特性调节其运作温度,至于模具方面的问题,假如进料口不平衡,会使成品脱模时易有黏膜

现象,这时就要在模具上作改进的措施,下表即为成品黏膜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表四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填料过饱

降低射出剂量、时间及速度

射出压力或料筒温度过高

降低射出压力或料筒温度

保压时间太久

减少保压时间

射出速度太快

降低射出速度

进料不均使部分过饱

变更溢口大小或位置

冷却时间不足

增加冷却时间

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

调整模温及两侧相对温度

模具内有脱模倒角(undercut)

修模具除去倒角

多穴模进料口不平衡,或单穴模各进料口不平衡

限制塑料的流程,尽可能接近主流道

探筒件脱模排气设计不良

提供充分的逸气道

螺杆前进时间太长

减少螺杆前进时间

模心错位

调整模心,并使用「退拨」角锁紧之

模子表面过于粗糙

打光模穴表面,喷脱模剂

4-3浇道黏模(脱模困难)

表五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浇道过大

修改模具

浇道冷却不够

延长冷却时间或降低料管温度

浇道脱模角不够

修改模具增加角度

浇道凹弧与射嘴之配合不正

重新调整与配合

浇道内表面不光或有脱模倒角

检修模具

浇道外孔有损坏

检修模具

无浇道抓锁

加设抓锁

4-4成品内有气孔

在射出成型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内有许多小气泡的成品,不但影响制品强度及机械性能,对成品外观价格值亦大打折扣.所以当成品出现气泡时,可检查下列几个因素,并做处理.

通常成品因厚薄不同,或模具有突出肋时,塑料在模具中的冷却速度不同,则收缩的程度不同,容易形成气泡,所以对模具设计须特别留意.

而在使用的原料方面,假如塑料带有水气,在熔胶时塑料受热后分解,则射胶螺杆公差太小时,空气容易进入模腔内形成气泡,以下即归纳可能发生原因及处理方式.

收缩程度不同容易形成气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材料中有水气

塑造以前将材料确实烘干,避免在塑造以前发生过度的温度变化

射料不足(气孔在结合线的位置)

检查温度射出压力、射出时间是否不够

填料量不足以防止过度之缩水

 

成品断面,肋或柱过厚

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

射出压力太低

提高射出压力

射出时间不足

增加射出时间

浇道溢口太小

加大浇道及人口

射出速度太快

调慢射出速度

原料温度过高以致分解

降低原料温度

冷却时间太长

减少模内冷却时间,使用水浴冷却

水冷却过急(气孔在制品表面)

减短水浴时间或提出水浴温度

背压不够

提高背压

模具温度不平均

调整模具温度

料管温度不当

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提高后段温度

4-5成品变形

塑品出现翘曲的原因很多,例如出模太快、模温过高、模温不均及流道系统不对称等.其中两种最大的可能性为1.塑件厚薄不均或转角不够圆形,因而不能平均冷却收缩,导致翘曲变形.2.有些平板型塑件,为了表而美观,流道浇口得设在浇口边角上.而射胶时,熔融塑料只能由一端高速射入模腔内,因此被凝固于模腔内的塑料份子,均被拉直往同一方向之排列状态(称为取向,此时塑件之内应力很大;脱模时这些份子又被拉回原来的状态,因而产生变形.

为了使熔融塑料能顺利充填模腔,其设计要尽量避免以下各点:

1.同一塑件中厚薄相差太大.

2.存有过度脱角.

3.缓冲区过短,使厚薄转变相差悬殊.

从浇口分析,模具的设计要保证塑料能顺利进入模腔,故分流道要避免采用直角转弯形式,转弯点比较适合采用弧形过度区,因此短而粗的分流道最理想,有助

于减少流体取向现象.但要考虑的问题是过大的浇口会增加流道废料,亦影响塑件的外观.

另外为了避免塑料充填时紧密程度不同,导致脱模困难而引起变形,分流道的截面形状大小就要依射胶量及产品形状面改变.产品较难成型的部份分流道加子粗后,主流道也应相对加大,使主流道截面积等于引流道截面积总值.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是塑件顶出装置的形式.如果顶针设备太少,容易造成变形及翘曲现象;但顶针数量过多,会令部份成品不够美观,此时应考虑采推板方式、其二是模腔冷却流道的设计,应让塑件整体能均匀收缩,提高产品素质.

以下即将成品容易产品变形的因素一一列出,提供成型技术上参考之

表七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成品顶出时尚未冷却

降低模具温度,加大冷却水流道

 

延长冷却时间,降低冷却时间

 

降低原料温度

成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

脱模后以定形架固定

 

变更外形设计

填料过多

减少射出压力、速度、时间及剂量

几个溢口进料不平均

更改溢口

顶出系统不平衡

改善顶出系统

模具温度不均

调整模具及冷却水路

返溢口部份之原料太松太紧

增加或减少射出时间

4-6银纹、气疮

射纹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注射起动过快,使模腔前段的空气无法成胶料融体压迫排出,空气混合有胶料内,使得制品表面光管及颜色不均,使是所谓的射纹.射纹不但影响外观,也且令成品之机械强度降低许多.所以为避免发生这种缺陷,必须找出原因并了改善.

射纹的形成,既然是由于融体塑料中含有气体,那么探讨这些气体的主要来源分别为:

塑料本身含有水份或油剂:

由于塑料在制造过程曝露于空气中,吸入水气或油剂,或者在混料时,掺入了些错误的比例成份,使这些挥发性物质在熔胶时,受高热而产生气体.

原料受分解:

如果熔胶同时的温度,背压及熔胶速度调得太高,或成型周期太长,则对热

敏感的塑料如PVC、赛钢及PC等,容易因高温受热分解产生气体.

空气:

塑料颗粒与颗粒之间均含有空气,如果熔胶筒在近料斗处的温度调得很高,使塑料粒的表面在未压缩完全使熔化面黏在一起,则塑料粒之间的空气使不能完全排除出来.

所以把塑料烘干,并采用适当的熔胶温度和速度,再配合适当的背压,才能得到理想的塑制品.此外,模具设计亦是很重要的一环.通常流道很大而注口很小的工模,气体进入模腔内的机会会减少很多,而排气系统设计适当,则射纹产生的产生的机会亦会降低,如图4-1所示.

 

 

 

 

 

 

 

 

图4-1能防止少量气体进入模腔的注口设计

在射出成型技术上,有一种方法来防止射纹之产生,使模具的构造中有加压设备,但一个压缩空气入气孔.锁模后,则压缩空气进入模具中,使模内气压增高,当熔融塑料进入这高压模具时,模具的气孔在此时开始排气,使模腔内保持一定压力,增加模内空气压力,确能使模射纹发生的机会,举例说:

普通的射出方法在处理ABS水份含量的空气时,使会出现射纹,而逐渐增加模内的气压,则可处理含水量最高的ABS,亦不会出现射纹.4-2图即为模内加压及含水量对射纹之产生率比例.

模具加压

 

射100-

纹80-

发60-

生40-

率20-

(%)0-

0.1       0.20.30.40.50.6(含水量%)

图4-2模内加压对射纹形成的影响

表八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料管温度太高

降低温度

射出速度太快

减慢射出速度

原料中含有水份

原料彻底烘干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温

浇口太小

增大浇口大小

料管内有空气

降低料管后段温度、提高压力

原料粒粗细不均

使用粒状均匀之原料

原料中其它添加物混合不均

澈底混合均匀

染料等之分解

用耐温较高之代替品

 

4-7毛边、彼锋

毛边(俗称彼锋)是一种很常遇到的注塑问题.常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太大,其所产生的分模力大过锁模力,因而迫开工模,使塑料走出来并在塑件表层形成彼锋.但是引致此现象的成因却可能有很多种,例如诉塑料方面的问题,或是射出机有损坏,或是调校不适当,以至工模本身也有可能:

一般来说,与温度、压力及操作时序有关,因此要找出其解决方法也不容易.由于塑料的粘度会影响其流动速度及压力损耗,因此粘度太高或是太低,则其流动性高使很容易流人工模合模面之间的微小空隙,增加分模力,直至出现彼锋.尼龙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在么模塑尼龙时便需要较大的锁模力.在另一方面,如果塑料粘度太高,则其流动阻力便很大,因而产生大的肯压,使模腔内的塑料的平均压力提高,同样会引致毛边.一般来说,塑料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最大,而压力及剪切率也对粘度有影响.如果将塑料的温度升高,则其粘度使上降,而将其温度调低,其粘度使增大.

塑料方面的另一种问题,就是其干燥状况及是否混有杂物,有些塑料,例如尼龙及ABS,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水份可以侵透塑料表面直接与塑料份子键合,因而影响塑料的性能,至于聚碳酸酯,虽然没有吸水性,但其性能也对其表面水份敏感,所以在模塑时,很多塑料都必须预先加以焙干,才能正确地控制其性能.如果在塑料内混入杂物,或是混合不同种类的塑料,则当然更难预测塑料的性能变化.

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会随着模腔的充填而改变.在模腔未曾填满之前,熔融前端之压力差不多等于零.而在注口之压力则比模腔内其它位置的压力都高,但当模腔完全填满时,塑料流动时的压力损耗就不再存在,整个模腔内的压力都变成同一静压,因而要把工模迫开的力量便会大增,引致毛边之产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之出现,在模腔一旦填满,注射压力使必须立即调整至较低的保压压力.除了正确调校射出机之压力控制系统外,另一种辅助方式就是先把注射速度降低.这样一来,熔体前端之塑料便有时间冷却及局部固化,因而避免了毛边的产生.由于注射速度太慢会拖慢生产,最好的注射速度调校方法就是分段调校,以保证在注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会太慢.由于注射速度太快会加大压力损坏,提高模腔内塑料的平均压力,所以注射速度的调整也必须配合所采用的锁模力.不然的话,毛边也可能产生.

如果是射出机的机械结构方面有问题,则其复杂性便较大,要找问题的成因也较困难.例如模板之间的平行度有偏差,或是模板拉杆的受力分不均匀,也会引起工模力不平衡,以致塑件在锁模力较弱的位置出现彼锋.在另一方面,如果螺杆或熔胶筒的磨损较大,则熔体便可能在螺纹外径与熔胶筒之间滑行及逆流,因而出现压力切换位置点的不正确,造成局部的毛边及射胶不足情况.

除了上述各种因素之外,如果工模方面出现了问题,也会产生毛边.例如工模用久了,有些位置有了磨损,使容易有毛边的现象.甚至一些小毛病,如排气孔阻塞,也会引起模腔压力升高,而压力太高便会有毛边.在一些多腔工模,如果流道设计欠缺平衡,则塑料的流动便不对称,为了避免个别模腔射胶不足,另外一些模腔便可能会毛边.

表九

有关问题

基本原因

检验项目及解决方法

 

 

塑料

 

 

 

 

 

射出机

 

 

 

 

 

 

工模

温度太高

检验干燥器、塑料储藏及运送

受到污染

检查塑料及任何杂质、找出污染来源

操作不当

根据塑料供货商的资料、查验射出机的设定操作条件

锁模力太低

检查压力值及作调校

注射压力太高

检查设定值及作调校

保压压力太高

检查设定值及作调校

注射压力转换太迟

检查转换压力位置、重新调校提早转换

注射速度过快

检查及调校流量控制阀

温度太高

检查电热系统及螺杆转速

温度太低

检查电热系统及螺杆转速

模板不平均

重新调整

模板刚性不够

检查锁模力及调校

螺杆磨损

检查及更换

排气孔阻塞

检查及清理

工模磨损

检查使用次数及锁模力、修理或更换

 

 

塑料

 

 

射出机

 

 

 

 

 

 

 

 

工模

浇道及流道尺寸不适当

查验使用尺寸是否适当及位置是否正确

分模线不配合

检查工模相对位置是否偏移、重新调校

粘度太低

检查塑料粘度及射出机的操作条件

注射压力太高

降低压力

注射速度太快

调校流量控制或将温度升高

注射速度太慢

提高速度

锁模力太低

检查锁模力及计算正确数值

工模温度太低

检查电热系统及修理

止回阀磨损

检查及修理或更换

螺杆及熔胶筒磨损

检查射出机之设定操作条件及修理更换

锁模力不均匀

检查拉杆受力情况

模板不平行

检查及调正

流道不平衡

检查设计及修改

工模相对偏移

检查塑件壁厚及调正

工模加热不均匀

检查电热系统及修理

 

 

4-8成品短射,缺料,浇不足

充填不足(shortslot)是熔融的材料未完成流遍成形空间的各角落之现象.

充填不足的原因有成形条件设定不适当,模具的设计,制作不完备,成形品的肉厚太薄等所致,成形条件的对策是增高材料温度(加热缸温度),模具温度增大射出压力,射出速度及提高材料的流动性.模具方面可增大注道或流道尺寸,或者再检讨浇口位置、大小、数目等使熔融材料容易流动.为了使成形空间内的气体顺利疏散,可在适当位置设置排气孔.

表十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射出压力不足

提高射出压力

料管温度太低

提高料管温度

射出速度太慢

增快射出速度

漏斗阻塞

拆除清理

浇口位置不当

调整更改

流道太小

加大流道

模具温度太低

调整模温

成形空间内之气体未能顺利排出

恰当位置加适度之排气孔

成形品部肉厚不均或太薄

 

润滑剂不足

酌加润滑剂

融胶量不够

增多计量行程

射出时间太短

增长射出时间

射嘴阻塞

拆除清理

浇口及溢口太小

加大浇道或溢口

螺杆止逆环(过胶圈)磨损

拆除检验修理更换

过胶不平均

重对模具溢口的位置或适当使用肯压

模具温度不均

重调模具水管

 

4-9结合线

结合线(weldling)是熔融材料道或道以上合流的部份所形成的细线,结合线发生的原因如下所示:

1.成形品形状(模具制造)所致材料的流动方式.

2.熔融材料的流动性不良.

3.熔融材料合流处卷入空气,挥发物或离形剂等异物.

结合线是流动的材料温度特别低所致,即合流部未能充分熔合所致.成形品的窗、孔部周边难免会造成材料合流,而产生结合线.但材料的流动性特别良好时,可使结合线几乎看不见,同时异高材料温度,增高模具温度,亦可使结合之程度减至最小.

改变浇口的位置、数目,将发生结合线的位置移往地处,或在熔合部设置排气孔,迅速疏散此部份的空气及挥发物,或在熔合部附近设材料溢流池,将结合线移至溢流池,事后再将其切除等皆是有效的处置对策.

结合线不仅有凝成形品之外观,同时也不利于成形品强度,不含玻璃纤维等填充料的非强度与其它部位相差无几.但玻璃纤维强化塑料(FRTP)的玻璃纤维在熔合不融者,此部份的强度常低很多.

表十一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射出压力不足

提高射出压力

射出速度太低

增加射出速度

浇口及流道太小

调整模具入口尺寸或改变位置

浇口及流道不适当

调整模具入口尺寸或改变位置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有吸湿性

原料充分烘干

材料固化过速

 

润滑剂不足

 

流动性不足

 

原料熔融不佳

提高原料温度

 

提高背压

 

提高螺杆转速

模内空气排除不及

增开排气孔,射速太快

 

或检查原有排气孔是否堵塞

原料不洁或渗有他料

检验原料

脱模油太多

少用脱模油尽量不用

 

4-10成品表面光泽不良

成形品表面失去本来的光泽,形成乳白色层模,成为模糊状态等皆可称为表面光泽不良(haze).

成形品表面光泽不良,大都是由于模具表面状态所致,模具表面的研磨不良时,成形品表面当然得不到良好的光泽.但模具表面状态良好时,增高材料温度,模具温度,可改良表面光泽.使用过多的离形剂或油脂性离形剂亦是表面光泽不良的原因.同时,材料吸湿或含有挥发物及异质物混入污染亦是造成形品表面光泽不良的原因之.

 

表十一

异常原因

处理方法

射出压力速度太低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成形空间表面有水或油脂污染

擦拭干净

成形空间表面打磨不充份

模具打光

浇口及流道太小

调整模具入口尺寸

喷嘴部份阻塞

拆下清除

不同材料混入或异物污染

 

含有挥发物

 

吸湿性

 

原料之剂量不足

增加射出压力速度、时间及剂量

 

4-11黑纹

黑纹(blackstreak)成形品有黑色条纹的现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成形材料的热分解所致,常见于热安定性不良的材料.

有效防止黑条发生的对策是防止加热缸内的材料温度过高,减慢射出速度.加热缸内壁或螺杆,若有伤痕或缺口,则附着于此部份的材料会过热,引起热分解.逆流防止阀亦会因材料滞留而引起热分解,所以黏度高的材料或容易分解的材料要特别注意防止黑纹的发生.

表十三

异常原因

处理方法

原料温度过高,材料容易分解

降低料管温度

螺杆转速太快

降低螺杆转速

螺杆与料管偏心而产生非正常

浇口套与喷嘴中心不同轴

磨擦热

检修机器

射嘴孔过小或温度过高

重新调整孔径或温度

料管或机器过大

更换料管或机器

加热缸中有烧黑材料

拆卸清理或换料情况

混料

 

 

4-12流纹

流痕(flowmark)是熔融材料流动的痕迹,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的条纹模样.

流痕是最初流入成形空间内的材料冷却过快,而与其后流入的材料间形成界线所致.为了防止流痕,可增高材料温度,改善材料流动性,调整射出速度.

残留于射出成形机喷嘴前端的冷材料,若直接进入成形空间内,则会造成流痕,因此在注道与流道的会合处或流道与分流道的交接处设充分的滞材部,可有效的防止流痕的发生.同时,亦可增大浇口的尺寸来防止.

表十四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保压时间太短

增加保压时间

模具温度太低

提高模具温度

浇口附近温度太低

提高温度

浇口太小或位置不常

加大浇口或更改位置

原料熔融不佳,料温太低

提高原料温度

 

提高背压

 

加快螺杆转速

成品断面厚薄相差太多

变更成品设计

射出压力太高或太低

调整适当射出压力

射出速度太快或太慢

调整适当射出温度

原料不洁或渗有他料

检查原料

 

4-13开模时或顶出时成品破裂

破裂(cracking)是成形品表面产生毛发状之裂纹,成形品会有棱角时,此部份常发生不易看出的细裂纹.裂纹是成形品的致命不良现象主要原因如下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