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电子Word格式.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电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电子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气符号图
教学反思
1—2--2
1.2天气日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天气信息。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
哪一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
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
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各种表格
2—1--3
1.3温度和气温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
复习温度计的刻度;
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4、测量室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
6汇报交流,室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
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2--4
1.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结果。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你们觉得风是什么?
能听到,看到风吗?
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
简单练习。
小结: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
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3—1—5
1.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
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
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
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的“降水”溢出;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3—2—6
1.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
问:
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
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一)观察云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
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
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4—1—7
1.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等。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种天气最多?
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
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
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
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统计表
:
4—2—8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食盐1、沙1、面粉1等。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3.组织讨论。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
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
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
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
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
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教师引导
7.学生实验:
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5—1—9
2.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装水烧杯、高锰酸钾等。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
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
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它在水中溶解了吗?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
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
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
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
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5—2—10
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玻璃杯、酒精、食用油等。
1、引入
·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
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
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
你是怎样想的?
(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溶解。
6—1--11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研究食盐和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装水的烧杯2、筷子1等。
一、研究食盐和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
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
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
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
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
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
5.提问: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
拓展:
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7—1--12
2.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等。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
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3.学生观察实验。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
6.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
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
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
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
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
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
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7—2--13
2.6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
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食盐、塑料小勺、烧杯、水等。
一、引入问题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3.提问:
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
1.请你推测一下?
2.学生猜测……3.组织学生讨论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实验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8’
1.汇报实验数据。
出示一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
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
4.讨论:
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8—1--14
2.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饱和盐水、食盐、清水等。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
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
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
(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
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
(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
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
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