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116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docx

4课时演练4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课时演练4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时间:

45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15×4=60分)

(2010·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因而本题选D。

答案:

D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淀积而形成的,故A、B不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重,而地下水较丰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崎岖,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

C

(2010·北京卷)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④和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形景观图的识别。

图中的长城基本建在山脊上,对解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为山脊,⑤为山谷。

所以选择D。

答案:

D

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形成原因以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因此选择C。

答案:

C

(2010·上海卷)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据此回答5~7题。

5.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

A.氧、硅B.硅、铝

C.铝、钠D.铁、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故选A。

答案:

A

6.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物理特征。

表面有气孔的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错;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B、C错。

故答案选D。

答案:

D

7.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石灰岩

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特征。

峰林和石芽是喀斯特地貌,峰林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所致,石芽是石灰岩溶洞中的化学沉积地貌。

答案:

D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题。

8.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解析:

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

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

故C正确。

答案:

C

(2010·北京市抽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

甲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10.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石油的密度较小,一般分布于背斜的顶部,因此在甲处开采石油比较适合。

答案:

A

(2010·3月淄博模拟)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M、N、O、P、Q五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A.背斜、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背斜、向斜、断层

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解析:

根据岩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变化情况可以看出,M、P两地的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N、O两地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Q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错位,为断层构造。

答案:

A

12.图中P处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断裂下陷

B.向斜成谷

C.顶部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D.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解析:

从地质构造上看,P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拉伸作用,容易破碎,抗侵蚀能力较弱,在外力侵蚀作用下,顶部疏松的物质被侵蚀成为谷地。

答案:

C

(2010·南京市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A表示来自地幔的岩浆,它喷出地表后会形成喷出岩E,如果侵入地下,则形成侵入型岩浆岩B,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后会形成沉积岩D,沉积岩又会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

答案:

A

14.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解析:

据图可知,C表示变质岩,②表示各类岩石转变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

答案:

B

(2010·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5题。

1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说明古时此地为海洋,后上升为陆地,故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40分)

16.(2009·北京市海淀区)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按照埋藏条件,乙地为________水,丙地为________水;两地相比,水质较好、流量较稳定的是________地。

(4)丁地在海底地形中属于________,该处蕴藏有丰富的________等矿产资源。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因为岩层向上弯曲,该地貌为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的岩层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乙处的地貌为冲积扇,它形成在河流流出山谷的地区,当河流携带的泥沙流出山谷,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沉积而形成冲积扇。

乙处的地下水为潜水,丙处的地下水是从断层的裂隙涌出,为承压水,承压水埋藏较深,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少,所以水质较好。

丁地属于大陆架,该地区有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潜 承压 丙

(4)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17.(2009·华师一附中)下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地形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在甲处形成河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乙处成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不同地点河流的剖面图可知,河流在上游地区,河床比较陡,呈“V”型河谷,下游地区呈“U”型河谷,另外从植被的类型可知,上游河流在高山峡谷中流动,由于地势高以及水热的组合状况不同,自然带往往与同纬度的下游地区存在差异。

根据下游(丙地)剖面图中河流的右岸(P岸)较陡,以冲刷(侵蚀)为主,左岸(O岸)较缓,以堆积为主可推测该河流位于北半球。

读地质图可知,甲地河谷是由于断层作用而形成的,乙地河谷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岩石破碎受到外力作用而成。

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森林破坏对河流的影响表现为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下游淤积,产生洪涝灾害。

答案:

(1)由西向东

(2)北 丙处位于河流的下游,剖面图中河流的右岸(P地)较陡,以冲刷(侵蚀)为主,左岸(O地)较缓,以堆积为主

(3)在断层处,岩层破碎,容易侵蚀成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会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导致河水泛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