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05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11题)

1、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同学们对这瓶溶液有多种猜想,有人说它是一种盐溶液,有人说它是一种碱溶液,小明同学说它是一种酸溶液。

请你设计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法(最少写三种方法,试剂类别相同的视为同一种方法),帮助小明探究这瓶溶液是否是一种酸溶液,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可以不填满):

方法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2、某同学在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产生。

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存在两个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他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测得pH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他们将图甲和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1)结合图象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  。

(2)图甲b点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3)在本实验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

A.碳酸氢钠多  B.碳酸钠多    C.两者一样多

3、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

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

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

中加入   

产生大量气泡

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验证反应物的减少和   两个角度来验证反应的发生。

4、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盐酸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多少?

(2)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5、某补钙剂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说明中标明钙量为30%。

现取10g该补钙剂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7.8g。

(1)10g该补钙剂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2)通过计算判断该补钙剂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6、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

 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巾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

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7、如下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

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

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D    。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8、请你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示例:

   

物质分类

物质举例

单质

氧气(O2)、氮气(N2)、硫(S)、铜(Cu)

化合物

二氧化碳(CO2)、氧化铜(CuO)、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钙[Ca(OH)2]、碳酸(H2CO3)、盐酸(HCl)

表中有许多规律,如“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等。

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会发现其他规律,请再写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当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时,观察到试管②有气泡产生。

 

 

 

 

 

 

①若固体B来源于饮料罐,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若固体B来源于废电池,且发生分解反应,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若液体A遇固体B发生化合反应,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

④若固体B来源于厨房用品,写出一合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0、根据表中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PO43-

H+

溶、挥

溶、挥

溶、挥

K+

Na+

溶溶

Ba2+

Ca2+

Cu2+

说明:

“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徽”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1)CaCO3属于______(填“可溶物”、”微溶物”或“不溶物”)。

(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__种。

(3)在溶液中,磷酸钠与氯化钙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

______

(4)某同学将盐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

①溶液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______种。

②实验设计:

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盐酸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

是否_________

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溶液

是否产生蓝色沉淀

3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三个方案中有一个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方案编号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

③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日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

11、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铁的冶炼和应用

(1)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胆矾为

晶体,《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亦化为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___________。

(2)用焦炭和氧化铁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生铁炼钢,主要是降低______元素含量,除去生铁中硅、硫和磷等元素。

(二)铁红(

)的制备

用工业烧渣(含有

)制备化工原料铁红的实验流程如图

(3)酸溶前将烧渣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三)铁触媒的制备

铁触媒是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主要成分为

用下列装置对铁触媒的制备进行研究。

铁红置于装置

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装置

的质量变化如表。

(资料:

表:

装置

的质量变化

温度

装置

装置

室温

资料:

①实验室中浓硫酸用于吸收水分,碱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

②加热到

以上,

和CH4开始反应,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

温度高于

,生成

(5)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

,加热前通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用铁红制取铁触媒,装置

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

用试管取少量失去标签的溶液,用滴管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是酸

用试管取少量失去标签的溶液,往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说明是酸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然后往试管中倒入少量失去标签的溶液

有气泡产生说明是酸

……

……

2、【分析】

(1)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分析回答;

(2)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剂、溶液的pH分析回答;

(3)根据元素守恒分析判断。

【解答】解:

(1)由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可知,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

(2)由于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pH小于7,图甲b点的溶质为:

HCl、NaCl。

(3)由于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由元素守恒可知,在本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两者一样多。

故答为: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

(2)HCl、NaCl.(3)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和元素守恒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3、CO2+Ca(OH)2=CaCO3↓+H2O    气球鼓起   

      二氧化碳还可与水发生反应     

将两个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进行实验

稀盐酸  检验生成物

4、 2.2g   66.7%

5、

(1)2.2   

(2)20%<30%,故不符合。

6、

7、

(1)A:

Fe  B:

CuSO4      D:

CO2 

(2)分解反应

8、

(1)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答案不唯一)

9、

(1)①2Al+6HCl   =======   2AlCl3+3H2↑(写H2SO4也可)

②2H2O 

   2H2O+O2↑

③CaO+H2O======Ca(OH)2

④NaHCO3+HCl =======  NaCl+H2O+CO2↑

10、不溶物;   3;   2Na3PO4+3CaC12=Ca3(PO4)2↓+6NaCl   3;   有气泡产生;   Cu(NO3)2(或CuCl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溶液中含有BaCl2,不论是否含有Ba(OH)2均会产生白色沉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测溶液甲的pH,若pH≤7,蒸发结晶;若pH>7,向溶液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pH≤7,再蒸发结晶。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

(1)由题中信息可知碳酸钙属于不溶物;

(2)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铜三种;(3)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磷酸钠与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a3PO4+3CaC12=Ca3(PO4)2↓+6NaCl;(4)①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三种可能:

刚好完全反应时:

只有氯化钡;碱过量时为:

氯化钡、氢氧化钡;酸过量时:

氯化钡和氯化氢;②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验证是否有氯化氢;b.Cu(NO3)2(或CuCl2)等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可通过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沉淀,验证是否有氢氧化钡;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BaCl2,氯化钡和Ba(OH)2均会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方案3不合理;③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日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测溶液甲的pH,若pH≤7,蒸发结晶;若pH>7,向溶液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pH≤7,即将氢氧化钡转化成氯化钡,再蒸发结晶。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1、

(1)

(2)

↑碳C

(3)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温度太高,过氧化氢发生分解

(5)赶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与CH4反应生成H2O和CO2,影响测定结果

(6)600

【解析】

(1)

该描述是描述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的过程,故化学方程式为

(2)

用焦炭和氧化铁炼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方程式为

生铁是碳含量在2%-4。

3%的铁碳合金,生铁炼钢,主要是通过高温将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碳的含量。

故填碳(或C);

(3)

酸溶前将烧渣粉碎,主要是为了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以缩短酸浸时间。

故填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

过氧化氢在高温时容易分解,所以要求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5)

后续实验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来进行验证,所以必须保证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准确性,装置中含有空气,需要排除在外,所以加热前通入甲烷气体,是为了赶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气和甲烷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影响测定结果;

(6)

根据题意,甲烷在反应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铁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3份氧化铁生成2份四氧化三铁,同时损失1个氧原子,消耗四分之一份甲烷;第二步反应是1份四氧化三铁,生成3份氧化亚铁,同时损失一个氧原子,消耗四分之一份甲烷。

铁触媒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在反应只发生第一步不发生第二步时铁触媒纯度最高。

可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第一步反应中,设消耗的甲烷质量为x时铁触媒纯度最高,此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m,水的质量为n

解得x=0.40g,即消耗0.40g甲烷时产品纯度最高

此时m=1.1g,n=0.9g,即此时生成二氧化碳1.1g,生成水0.9g。

查询表格可知,此时温度为600℃,故填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