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736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docx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

2020-2021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综合题汇编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

1.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A.二氧化碳B.石蕊试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无现象,二氧化碳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石蕊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显蓝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氯化钡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

C。

2.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具,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锌、铜中的一种,为探究是哪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一块订书钉(40根钉),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从表面取下一层胶水薄膜;②用棉花擦去酒精,待干燥后称量质量为13.4g;③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如图丙所示);④5.8min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7.8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P点纵坐标X值为0.36

B.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表面所镀金属是锌

C.1.7min后溶液颜色为无色

D.0~0.2min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所镀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被吸收,样品和酸反应减少的质量为:

213.4g-213.22g=0.18g,所以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是0.18g,故错误;

B、5.6g的订书钉和酸反应生成0.18g的氢气,每40份质量的钙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18份质量的铝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铜不会生成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该金属可能是Zn,故正确;

C、分析图可知,1.7min后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是浅绿色,故错误;

D、订书钉表面有少量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会先与酸发生反应,所以0→0.2min不产生氢气,故错误。

故选B。

3.下列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A.CO32—B.HCO3—C.OH—D.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pH=1的溶液显酸性,CO32-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HCO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Cl-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能结合为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A13+、Na+、Cl-、NO3-B.Cu2+、H+、SO42-、Cl-

C.K+、Ca2+,OH-、CO32-D.Na+、H+、CO32-、OH-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与CO32-、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睛】

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

先读题干,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

A.Ca(OH)2、HNO3、BaCl2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D.H2SO4、NaCl、Cu(NO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气体、沉淀、水。

【详解】

A、Ca(OH)2、H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MgCl2、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Na2CO3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8.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CH4+2O2

CO2+2H2OB.3Fe+2O2

Fe3O4

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H4+2O2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3Fe+2CO2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9.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金属M将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B、由A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应位于H前,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正确;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D、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硝酸亚铁为浅绿色,错误。

故选D

10.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目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

2

【答案】C

【解析】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故正确;B、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正确;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错误;D、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则M+2N=P+2Q

 x    2y

16g 64g 

x/2y=16g/64g

x:

y=1:

2,故正确;故选C。

11.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以下组合.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

A.CuSO4、Ba(OH)2、NaClB.Na2SO4、HCl、Ba(OH)2

C.KCl、HCl、H2SO4D.HCl、Na2CO3、H2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1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⑤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

⑥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沸腾;

⑦干冰撒到天空产生云雾、降雨;

⑧改良酸性土壤。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⑧C.②③⑦⑧D.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

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

CO2+Ca(OH)2=CaCO3↓+H2O;

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

CO2+Ca(OH)2=CaCO3↓+H2O;

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

CO2+Ca(OH)2=CaCO3↓+H2O;

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

CO2+H2O=H2CO3;

⑤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

CO2+Ca(OH)2=CaCO3↓+H2O;

⑥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沸腾,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原理为:

CaO+H2O=Ca(OH)2;

⑦干冰撒到天空产生云雾、降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变化;

⑧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①②③⑤属于同一反应原理。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试题,要充分理解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利用物质的用途,准确把握每一反应原理进行归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盐酸B.生石灰C.石灰石D.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物质的质量会增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基本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药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类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实验室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

你认为X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又升高,故A正确;

B、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B错误;

C、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5.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氯化钡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CuSO4溶液B.(NH4)2CO3粉末C.稀硫酸D.CuO固体

【答案】A

【解析】

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

故选A。

点睛:

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盐酸中:

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

K+、Ca2+、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

Na+、Cu2+、OH﹣

【答案】C

【解析】

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指的是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沉淀。

A.CO32-不能在稀盐酸中大量共存,Ba2+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能大量共存,正确;D.硫酸铵溶液中含有NH4+,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错误。

故选C。

点睛: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指的是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

17.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CuSO4、KCl、NaClB.Na2CO3、NaOH、Ca(OH)2

C.H2SO4、Na2SO4、HClD.NaHCO3、KNO3、Na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

A、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不符合题意;B、Na2CO3、NaOH、Ca(OH)2均能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也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不能与H+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D、NaHCO3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8.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K+CO32-B.Mg2+Cl-OH-Na+

C.Fe3+SO42-H+Cl-D.Na+Ba2+NO3-SO42-

【答案】C

【解析】

能大量共存,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A、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C。

点睛:

离子的共存问题实际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离子不会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19.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Cl2、KNO3、NaClB.H2SO4、KCl、FeCl3

C.NaOH、NaCl、HClD.AgNO3、ZnCl2、NaN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A.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Fe3+的水溶液呈黄色,得不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C.NaOH与HCl两种物质能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AgNO3与ZnCl2能结合产生沉,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考点: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0.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化合反应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

CO2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详解】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

CO2,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21.25℃时,下列物质在PH=1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Cl2NaClBa(NO3)2B.CaCl2KNO3HCl

C.K2SO4BaCl2NaNO3D.NaClKOHKNO3

【答案】D

【解析】

A、氯化铜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错误;

B、盐酸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错误;

C、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存,错误;

D、NaCl、KOH、KNO3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都没有颜色,正确。

故选D。

2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组是

A.NO3—、Fe3+、Na+、OH—B.Cl—、K+、SO42—、Ba2+

C.K+、SO42—、Na+、NO3—D.Ca2+、Cl—、CO32—、Na+

【答案】C

【解析】

pH=1为酸性溶液,故OH—不能纯在,故不能选A

SO42—、Ba2+能反应故不能共存,故不能选B

Ca2+、CO32—能反应故不能共存,故不能选D

2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

该试剂是(  )

A.KCl溶液B.

溶液C.NaOH溶液D.

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钾与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能反应,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不能反应,没有现象,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钠与硫酸钠不能反应,没有现象,有两个相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硝酸钠与这三种物质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24.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碱B.可能是盐

C.可能是氧化物D.不可能是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NH4NO3,属于盐类物质,错误;

B、含有氢氧元素以及另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盐,比如NH4NO3,属于盐类物质,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