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518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肖像艺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高自画像》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

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

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

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

(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

(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

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

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

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

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认识抽象化

教学目标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

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

3.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

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5.欣赏同学创作

学生经验1.学生在前面的单元已学会色相环-色相、对比色、类似色的部份

2.在中年级水彩滚珠线条单元中已对线条的联想已经有基本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引起动机:

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

(二)发展活动:

一、抽象画飨宴

1.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利、蒙德里安的作品

2.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

3.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线条的表情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

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

三、线条情绪猜一猜

1.请孩子将八开图画纸折成四等分

2.引导孩子使用蜡笔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

3.请几位孩子上台将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

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四、颜色会说话

1.复习色相环,并说出正确的调色方式

2.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

开心、忧伤

3.将色彩填入刚才创作的情绪四格画中

(三)创作活动

教学分析

本堂课学习重点:

1.比较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让孩子分辨具象及抽象画的分别。

2.欣赏抽象派艺术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的作品。

3.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4.藉由欣赏同学作品,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

评量方式1.发表

2.实作

观察工具教学观察纪录表详版(可辅以轶事记录)

学画抽象画

教学目标:

1、体现与发现:

体验色彩与音乐的跳动,发现抽象画与音乐的共同点。

2、实践与创造:

3、欣赏与评论:

打破学生对绘画的固有认识的局限,发掘其共性与内涵,欣赏自己与他人作品,发表不同意见。

教学重点:

视听两种艺术的理解与融汇。

教学难点:

运用颜色的感觉,创作出抽象艺术作品。

作业要求:

(一)基础层面:

了解绘画与音乐之间的互动、相融汇。

(二)深化层面:

能理解乐曲与绘画的融汇,创作一幅表现内心感受的有节奏感的画。

(三)探究层面:

作品情感丰富,画面饱满;

线条、色彩运用巧妙,视觉上有较强冲击力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电脑课件显示,《日出印象》这幅画让学生想象画中情景。

2、播放《晨曲》。

3、让学生谈二者的感受。

二、理解与思考

1、欣赏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并加以说明抽象画,并配以音乐。

2、学生谈感受。

3、欣赏康定斯基《构图5号》,配以音乐。

4、讲解蒙德里安的画被称为“冷抽象”,康定斯基的画被称为“热抽象”,蒙德里安比较理智、冷静地运用点、线、面与色彩,而康定斯基则比较有激情。

5、听音乐〈高山流水〉。

三、创作与要求

1、根据线条运用各种色彩表现画面。

2、运用点线画色彩造型因素,按照对比协调等手法,进行艺术组织,创造可视音乐。

四、尝试与发现

聆听不同节奏、韵律的音乐,闭上眼睛,任由手中笔随音乐在纸上游动,划出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乐曲结束后睁开眼,把刚才的换成色彩,加强感然力。

五、展示与交流

1、感受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创作体会,小组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2、互评:

按创作要求互评。

3、总结:

发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创作愿望。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

  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

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板书课题:

(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

  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

  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疏

  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

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

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

  势。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维鲁维斯的人》时达?

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

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

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

  的比,使用1:

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

  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

  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

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

  互相交流一下。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看!

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

(按组装饰小纸偶。

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

谁来说说:

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

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

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

现在,开始

  装饰我们的纸偶。

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

  。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

  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

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

(放录象)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纸偶的装饰。

  纸偶的装饰方法。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

(板书:

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

  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

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

布、电线、包装纸、棉絮

  方法:

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

  的背景、道具。

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创造绿色的生活 

教学目的:

1〉学习树的结构和生长规律。

 

 

2〉学习简单的很概念化的树的画法。

3〉激发想象力,让树上结出神奇的果实。

4〉练习各种绿颜色的搭配和涂色。

1〉体会树的生长规律。

2〉几何形状和线条的搭配。

3〉杨树叶子的画法。

4〉涂色时各种绿色的自然衔接。

材料:

白纸,油画棒,水彩笔

音乐

1〉和孩子一起体会一颗种子变成大树的过程。

让孩子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种子;

种子从土壤中发芽生长,然后长出树杆、树枝和树叶;

最后变成一棵参天大树。

整个过程由老师来引导,身体为树杆,胳膊为树枝,手指为小树枝,然后想象从手指上长出了很多树叶,手指抖动会听见树叶沙沙作响,让孩子想象自己就是一个茁壮成长的小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甘甜的雨水,快克的成长

2〉开始画树,长方形的主树杆,在主树干上端分出三四条分枝、然后再从分枝上画若干条小树枝,最后在小树枝上画上树叶。

树叶的画法老师要耐心的教,尤其是叶脉对称的画法,很多小朋友是不容易掌握的。

3〉给小朋友讲讲面包树,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有一种树叫面包树,树上结的果实叫面包果,当地居民缺少粮食。

他们就靠吃面包果来生存。

一颗面包树的果实能养活两个人,所以当地居民家家都种面包树。

引导孩子想象,树上除了可以结出面包还可以结出什么,比如巧克力、模型飞机、魔法书等等,让孩子自由想象。

最后要求孩子们画一颗神奇的树,可以结出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

并把这些神奇的果实画在树上。

4〉用一条波浪线画出树冠,因为树叶太多不能一一画出,所以就用波浪线的树冠来表示

5〉最后涂色,先涂树干树枝和神奇的果实,最后涂树叶用不同的绿色吧树冠内的空白都填满,自己摸索搭配绿色规律

补充:

森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他不仅可以改善地球的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灾害,而且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千万不要破坏森林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

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

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

(出

  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

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

  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

  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

  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绘画工具:

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

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

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

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

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

(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

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唱起来跳起来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

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

(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

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

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

  、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