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044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docx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

口号:

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队列练习内容

(一)原地队列练习

   1,立正。

  口令:

“立正”。

  要领:

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0;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2.稍息。

  口令:

“稍息”。

  要领:

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

稍息过久,可经立正姿势,自行换脚成稍息。

  3.停止间(原地)转法。

  

(1)向右(左)转。

  口令:

“向右(左)——转”。

  要领:

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前脚掌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起向右(左)转900,重心在右(左)脚上,左(右)脚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

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2)半面向右(左)转。

  口令:

“半面向右(左)——转”。

  要领:

按向右(左)转的动作要领向右(左)转450。

  (3)向后转。

  口令:

“向后——转”。

  要领:

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0。

  (4)向左、向右转。

   ①由两路纵队变成面对面(背对背)的两列横队。

  口令:

“面对面(背对背)向左、向右——转”。

  要领:

按向左、向右转的要领。

  ②由两列面对面(背对背)横队变成同向的两路纵队。

  口令:

“面向××方向,向左、向右——转”。

  要领:

按向左、向右转的要领。

   4.集合、解散。

  

(1)集合时,教师应先发出“全体同学注意”的信号,然后站在预定队形的中央前,面向预定队形成立正姿势,下达“成×列(路)横(纵)队——集合”的口令。

学生听到信号后,原地面向教师成立正姿势;听到动令后,跑步面向教师指定的集合位置(凡是在教师后侧的人员,均应从教师右侧绕过),基准学生首先跑到教师左前方适当的位置成立正姿势,其他学生随基准学生依次向左侧排列(或向后排列),成指定的队形。

自行对正、看齐,成立正姿势。

  

(2)解散。

  口令:

“解散”。

  要领:

听到口令后,学生迅速离开原位置(稍息时,先立正,然后迅速离开原位置)。

   5.看齐、报数。

  

(1)看齐。

  ①向右(左)看齐。

  口令:

“向右(左)看——齐”。

  要领:

基准学生不动,其他学生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人的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学生,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三名学生为度。

后列学生,先向前对正后看齐。

  ②向中看齐。

  口令:

“以×××为基准,向中看——齐”。

  要领:

当指挥员指定“以×××为基准”时,基准学生左手握拳高举,听到“向中看——齐”的动令后,将手放下,其他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的要领实施。

  ③向前看齐。

  口令:

“向前看——齐”。

  要领:

排头学生不动,其他学生向前对准,第三名以后的学生,以看不见自己前面第二名学生头的后部为度。

  ④向前看。

  口令:

“向前——看”。

  要领:

学生在向右(左、中、前)看齐后,教师发出口令,听到动令后,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2)报数。

  口令:

“报数”。

  要领:

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二列横队时,后列的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伍”;数列横队时,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

  

(二)行进间队列动作

  1.齐步。

  口令:

“齐步———走”。

  要领:

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第五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

行进速度每分钟116~l22步。

  2.正步。

  口令:

“正步——走”。

  要领:

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20~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重心前移,右脚照此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摆到第三、四衣扣之间,离身体10~15厘米;向后摆臂时,摆到不能自然摆动为止。

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3.跑步。

  口令:

“跑步——走”。

  要领:

听到预令后,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

听到动令后,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屈,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弹力跃出约80厘米,前脚掌先着地,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时不露肘,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不得超过衣扣线;向后摆时不露手。

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4.踏步与原地跑步。

  

(1)踏步动作:

  口令:

原地开始:

“踏步(原地踏步)——走”。

  行进间开始:

“踏步”。

  要领:

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摆臂的动作要领摆动。

踏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后,继续踏两步,按齐步的动作要领前进。

  

(2)跑步动作:

  口令:

原地开始:

“原地跑步——走”。

  行进间开始:

“原地跑步”。

  要领:

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跑步摆臂的动作要领摆动。

原地跑步时,听到“前进”的口令后,继续原地跑两步,再按跑步动作要领前进。

  5.立定。

  口令:

“立定”。

  要领:

齐步走、正步走和踏步时,听到口令后,左脚向前大半步着地,右脚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跑步或原地跑步时,听到口令后,继续跑进(或原地跑)两步(两臂不摆动),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迅速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6.数步(五步以内)移动。

  

(1)向右(左)跨步。

  口令:

“向右(左)跨×步——走”。

  要领:

上体保持正直,每侧跨一步并脚一次,其步幅约与肩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

  

(2)向前或后退。

  口令:

“向前×(单数)步——走”。

  “后退×步——走”。

要领:

向前走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到指定步数停止(向前一步时,不摆臂)。

向后退时,从左脚开始,每退一步并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7.步法变换。

  

(1)齐步、正步互换:

听到动令后,即换正步或齐步行进:

  

(2)跑步换齐步:

听到动令后,继续跑两步,换成齐步行进。

  (3)齐步(正步)换跑步:

听到预令后,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自然摆动。

听到动令后,从左脚开始换跑步行进。

   8.行进间转法。

  

(1)齐步、跑步向右(左)转。

  口令:

“向右(左)转——走”。

  要领:

左(右)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两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左)约450,以右(左)脚的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左)转900,左(右)脚不动,同时出右(左)脚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转动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正直。

  

(2)齐步、跑步向后转。

  口令:

“向后转——走”。

  要领:

左脚向前迈出约半步(跑步时继续跑两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约450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0,出左脚按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转动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正直。

  9.方向变换。

  

(1)纵队变换方向。

  ①左(右)转弯走。

  口令:

原地开始:

“左(右)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开始:

“左(右)转弯”。

  要领:

基准学生用小步边行进,边向左(右)转900后,照直前进,其他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原地开始时,基准学生向左(右)转后,按齐步走的动作要领照直前进。

其他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②左(右)后转弯走。

  口令:

原地开始:

“左(右)后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开始:

“左(右)后转弯”。

  要领:

基准学生用小步边行进,边向左(右)后转,然后照直前进,后面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原地开始时,基准学生向左(右)后转,按齐步走的动作要领照直前进。

后面学生依次进到基准学生转弯处,转向新方向前进。

  

(2)横队和数列纵队变换方向。

  口令:

原地开始:

“左(右)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开始:

“左(右)转弯。

  要领:

轴翼踏步,并逐渐向左(右)旋转,同相邻学生动作协调,外翼第一个学生以大步行进,注意掌握方向,不要向轴翼挤靠,其他学生用眼睛的余光向外翼取齐,越接近轴翼者。

其步幅越小,并保持规定的间隔,不要向左右挤靠。

保持排面整齐,转到900踏步,取齐,听口令前进或停止。

第五节 队形练习内容

一、队形变化

(一)        分队。

口令:

分队——走。

要领:

一般排头走近端线时下达口令,听以动令后,单数学生左转弯,双数学生右转弯,由一队依次分成左右两个不同方向绕场行进的队(图3-3)

         

图3-3                   图3-4

(二)合队。

  口令:

合队——走。

  要领:

两个一路纵队迎面相遇时下口令,听到动令后,相遇的两个队,在同一点上左路转弯走,右路右转弯走并依次进到左路后面,成一路纵队行进(图3-4)。

  (三)裂队。

  口令:

裂队——走。

  要领:

二路纵队行进,听到动令后,左路左转弯走,右路右转弯走,由二路纵队裂成两个不同方向绕场行进的队(图3-5)。

 

(四)并队。

口令:

并队——走。

要领:

两个一路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相遇的两个队,左路左转弯走,同时右路左转弯走并成二路纵队行进(图3-6)。

分队、合队、裂队和并队也可以二路或多路进行练习,方法同一路纵队的练习。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规律,安排教学进度时,先分别教分队、合队,和并队、裂队走,然后进行分队、并队、裂队、合队的综合练习。

其中,要使排头两名学生明确行进路线。

   2.下达口令时,预令应提前拖长一些,动令应在排头走近端线的预定地点和两队相遇靠近时发出。

对初学者预令更应适当提前一些发出,与动令之间拉长一些,以便排头有时间反应理解要做的动作。

   (五)一路纵队变多路纵队及还原。

   1.以一路纵队变成四路纵队为例。

   口令:

成四路纵队,向左(右)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今后,基准(前四名)学生一起向左(右)转,以小步行进,后面每四名学生进至基准学生转弯处,同时向左(右)转跟进。

   2.以四路纵队变一路纵队为例。

   口令:

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基准(四名排头)学生同时向右(左)转走,并以大步行进,后面每四名学生前进至同一地点,向右(左)转走依次跟排头成一路纵队。

 一路纵路变成多路纵队还可以连续进

(六)特殊队形。

   1.一路纵队变三角队形及还原。

   

(1)成三角形。

   口令:

成三角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依次按递增数走到适当的位置(前排排头转弯处的前两步处)向左转跟进。

成三角形队形后,按指挥员口令(按原步幅前进或立定等)执行(图3—7)。

   

(2)连续三角形。

   口令:

成底边四人连续三角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

同成三角形的方法,只是在走成底边四人组成一个三角后,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变成同样的三角形。

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图3—8)。

(3)三角队形还原成一路纵队。

   口令:

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右(左)转大步行进,后面各列行进到排头转体处,亦向右(左)转跟进成一路纵队。

   2.一路纵队变“V”字形及还原。

   

(1)一路纵队变“V”字形。

   口令:

成斜边X人“V”字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右)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依次每二人走到排头转弯处适当的位置向左(右)转,保持一定夹角跟进,走成一个斜边X人组成的“V”字形。

   

(2)“V”字形还原成一路纵队。

   口令:

成一路纵队,向右(左)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右(左)转大步行进,后面各列行进到排头转体处,亦向右(左)转跟进成一路纵队。

3.一路纵队变菱形及还原。

   

(1)对角线×人的菱形。

   口令:

成对角线×人菱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依次按递增数,走至排头转体处向左转跟进成横对角线X人后,再按递减数跟进成纵对角线X人组成的菱形。

其余学生照同样方法再组成一个同样的菱形(图3—9)。

            

   

(2)菱边×人组成的菱形。

   口令:

成菱边×人菱形,向左(右)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排头向左转小步行进,后面学生每两人依次走到排头转体过。

向左转并保持一定夹角跟进,成菱边×人时再缩小夹角跟进或菱边X人组成的菱形。

其余学生用同样方法

继续变菱形(图3—10)。

   (3)菱形队形变一路纵队。

   口令:

成一路纵队。

向右(左)转——走。

   要领:

听到动今后,排头向右(左)转大步行走,后面各列行进到排头转体处,亦向右(左)转跟进成一路纵队。

   4.四列横队变“十”字队形及还原。

   

(1)四列横队变“十”字队形。

   口令:

成“十”字形,左转弯——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以左(右)翼为轴连续左(右)转弯行进,当第一列转到90°,第二列开始左转弯,后面各列依次左(右)转弯成“”字形后“踏步”或按教师的口令“立定”(图3—11)。

   

(2)“十”字形还原成四列横队。

   口令:

成四列横队——走。

   要领:

听到动今后,第一列踏步,其余各列左(右)转弯成四列横队踏步,然后按教师口令前进或立定(图3—12)。

   5.“十”字形变圆形及还原。

   

(1)“十”字形变圆形。

   口令:

成圆形,左(右)转弯齐步——走。

   要领:

由面向外的“十”字形站立开始,听到动令后,各路左(右)转弯沿圆周行进成圆形(图3—13)。

   

(2)圆形还原成“十”字队形。

   口令:

成“十”字形,各路左(右)转弯——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各路左(右)转弯走,各路排头走至圆心踏步成十字形,然后按教师口令做动作(图3—14)。

二、基本图形变化

   基本图形变化从与场地关系来讲,一般分为直线、斜线和曲线三种方向行进,并且在这三种方向的基础上可做出不同的图形变化。

   

(一)直线方向行进。

   1.绕场行进。

   口令:

绕场行进。

   站立开始口令:

绕场行进,齐步——走。

   要领:

听到动令后,队伍自动沿着操场或体育馆的边,绕场行进,学生每到一角依次自动转90°行进,绕场行进是最基本的行进(图3—15)。

   2.错肩行进。

   口令:

从右(左)边——走。

   要领:

两个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两队均以本队前进方向的右(左)边行进,相错左(右)肩,两队相隔为一步      

   在这种错肩练习的基础上,左右二路纵队练习时,可以产生各种变化。

   

(1)一路隔一路的错肩。

   口令:

一路隔一路,从右(左)边——走。

   要领:

两个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两队一路一路的隔开,均以本路前进方向的右(左)边行进。

   

(2)从里(外)边错肩。

   口令:

左(右)队,从里(外)边——走。

要领:

两个纵队迎面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左(右)队的二路纵队中间(外侧)行进,而右(左)队的二路队均向外侧(中间)行进(图3—30)。

(二)斜线方向行进。

   1.对角线行进。

   口令:

沿对角线——走。

   要领:

排头走至场地的某一角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排头左(右)脚向前一步,右(左)脚向前半步左(右)转弯面向对角行进,后面的学生依次按排头的动作行进。

当排头走近对角时,及时下达右(左)转弯走的口令。

2.交叉行进。

   口令:

交叉行进——走。

   要领:

两队同时做对角线行进相遇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今后,单数在前、双数在后依次交叉穿过正中点。

   (三)曲线方向行进。

   1.蛇形行进。

 口令:

成蛇形——走。

   要领:

一路纵队排头走近某一角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从排头开始依次左后转弯向相反方向行进.走到边线时自动再向左后转弯行进,按此方法来回两次以上的走动形成蛇形行进。

蛇形行进时左右相隔为一步(图3—17)

   2.螺旋形行进及还原。

   

   口令:

成开(闭)口螺旋形——走。

要领:

开口螺旋形走是一路纵队走到边线中部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排头循圆周靠内做螺旋形行进到达中心(图3—18)。

还原时排头自动向右后转弯沿队伍中间空隙相反方向走出来。

闭口螺族形行进方法同上。

但还原时教师下达“向后转——走”的口令,全体同学向后转走,排尾变成排头。

  

   (四)特殊队形。

   1.“8”字形行进。

   口令:

成“8”字形——走。

   要领:

一路纵队排头走到边线中部时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排头按“8”字路线走成“8”字形。

“8”字形行进必须走成近似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形,并充分利用场地。

   2.圆形行进。

   口令:

成圆形——走。

   要领:

一路纵队排头走到任何位置可下达口令,听到动令后,从排头依次走弧形成圆形。

成圆形后再下达继续圆形走或绕场行进等口令。

    三、疏散与密集

   疏散和密集是用各种散开和靠拢的方法,完成各种队形的变化。

它主要用于各项准备活动和原地定位操的练习,以及某些项目内容的组织教学。

选择散开队形的种类要以学生安全、舒畅地做动作为原则。

例如:

做准备活动时,根据队伍所处的场地位置来指定基准学生,根据练习动作和持轻器械的需要,来确定散开的间隔与距离。

   

(一)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散开和靠拢。

   1.散开。

   口令:

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两臂间隔、一臂(×步)距离——散开。

   要领:

以右翼基准为例,听到动令后,基准生(第一列排头)不动,左臂侧举,后各列排头左臂侧举,右臂前举(后面离前面排头稍大于一臂距离),其余学生两臂侧举,迅速散开至到达预定位置,先对正,后看齐。

听到“臂放下”口令后,全体学生

将臂放下成立正姿势。

   2.靠拢。

   

   口令:

以右(左、中间)翼为基准——靠拢。

   要领:

听到动令后,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迅速向基准学生靠拢,先对正,后看齐后成立正姿势。

   散开和靠拢时采用什么步法,可根据学生水平、教学需要选定。

如果口令中指明某种步法时,学生必须用规定的步法正确、迅速地散开或靠拢。

散开和靠拢的步法除了采用便步、侧并步和跑步外,根据学生水平也可采用跑跳步、踏跳步等动作。

   

(二)横队梯形散开和靠拢。

   以一列横队散开成四列梯形横队为例。

   口令:

成四列梯形横队——散开。

   要领:

根据场地和人数的多少来决定成几列横队。

先按前进的步数进行报数,如1、3、5、7报数。

听到动令后,按自己报的“数”向前走步,散开成四列梯形横队。

   靠拢时口令:

还原成一列横队——靠拢。

要领:

听到动令后,学生全部向后转,按原步数向前走步,靠拢后马上向后转成一列横队

(三)弧形散开和靠拢。

   以四路纵队为例。

   口令:

向前弧形——散开。

   要领:

听到动令后,外边两名(路)学生不动,中间两名(路)学生,用六步经外侧学生前面弧形绕至外侧,然后向后转成散开队形。

   靠拢时口令:

向前弧形——靠拢。

要领:

听到动令后,外侧的学生,按照散开的方法向中间弧形走回到原位(。

(四)分列式散开和靠拢。

   口令:

成分列式——散开。

要领:

首先由后向前纵队报数,然后各列报数,每人记住自己的纵队和横队的数,并将其“数”乘二减一就是各人散开时所要走的步数。

听到动今后.各列依次向前散开,走完后全体学生立即向左转,继续依次向前散开,走完后全体立即向右转,成分列式散开队形。

听到“以右翼为基准——靠拢”口令后,全体学生向右成密集队形。

第六节 队列队形练习的教学要求

一、对教师指挥时的要求

(一)教师应姿态端正,精神振作,严肃认真,以身作则。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练习时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认真维护队列纪律。

(三)指挥位置应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

原地队形练习时的指挥位置,应站在队列的中央前适当地方,与两翼成一等腰三角形。

行进间练习时,纵队在左侧方,横队和并列纵队在队列的左侧前方,必要时可在右侧前方。

变换指挥位置时通常用跑步,到达预定位置后立定,成立正姿势转向学生后再下达口令。

(四)口令要准确、清楚、洪亮。

预令要稍长,以全体学生能听清楚为前提;动令要短促而有力。

行进间,动令一般落在右脚,向左转走时,动令落在左脚。

(五)正确运用教法。

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突出重点,抓住难点。

示范动作要准确,一般先完整示范,后分解示范。

操练时,一般先做分解练习,后做完整练习。

二、对学生操练时的要求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执行命令,自觉遵守队列纪律。

(二)严肃认真,精神振奋,姿态端正。

(三)动作要准确、迅速、协调一致,保持整齐的队列。

(四)思想集中,刻苦训练,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努力完成训练任务。

(五)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关心集体,反对自由主义。

(六)将学到的队列和作风,自觉地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七)出入队列要先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出入队列,不准自由行动。

出列用正步,入列用跑步。

整队后,迟到的学生应先喊“报告”,经允许后自觉跑步至排尾,不得在队中插入,以免影响全队整齐。

 

三、队列队形练习的教学注意事项:

   

(一)在队列队形练习中,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等特点充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做好挂图、画好场地标志),教学中还要做到教养结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养成正确姿势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学生学会一个再做一个,避免为追求花样占用过多的时间,以致影响其它内容的教学。

   

(二)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自觉遵守纪律。

精神振奋,动作认真,姿态端正,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

   学生在校期间,一开始就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认真地学习口令指挥,在正确掌握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要学会组织教学的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

这是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三)培养学生指挥队列队形变化的能力。

要进一步提高对队列队形练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确掌握这些练习的重要意义。

队列队形练习不仅是体育教师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姿势、促进身体正长发育、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每次组织教学中要安排学生轮流值日担任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