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12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犯罪心理学-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3.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1.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2.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概况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1.潜意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2.人格结构学说以及人格发展理论

3.本能论

4.焦虑论

三、弗洛伊德的犯罪观

1.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2.对犯罪行为的防治

四、阿德勒的犯罪观

1.犯罪的原因和动机

2.对犯罪的防治

五、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1.运用潜意识理论分析犯罪人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2.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犯罪人的人格缺陷

(1)犯罪者的自我及其特征

(2)犯罪者超我的缺陷

3.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犯罪行为

4.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犯罪人的心理

六、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评价

贡献:

第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大大扩展勒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引起我们对犯罪人早期经历的关注

局限: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

二、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学习途径——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

(2)人类行为的起因——三元交互作用论

(3)人类行为的自我调节

2.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

(1)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

(2)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

(3)攻击行为的保持和自我调节机制

三、其他学者的研究

四、对行为主义犯罪理论的简评

第三节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问题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遵从阶段

第四阶段社会和谐与制度维护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三、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犯罪

四、简单的评价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征

二、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族史研究

2.双生子研究

3.染色体研究

三、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神经生物及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五、人体生物节律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和动机

2.价值观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性格与犯罪心理

2.气质与犯罪心理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庭结构缺陷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案例期望不当,酿成恶果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系统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具有层次上的差异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1.渐进式

2.突发式

3.机遇式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1.不良的交往与模仿

2.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

3.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4.违法尝试获得体验

5.犯罪意向萌发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犯罪情境

1.侵害对象

2.现场条件

3.现场气氛

二、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

1.犯罪行为发生前的心理互动

2.犯罪过程中的心理互动

3.犯罪行为发生后的心理互动

三、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

1.预谋型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

2.无预谋的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

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一、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1.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2.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3.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1.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

2.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类型

三、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1.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条件

2.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征兆

3.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犯罪动机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的概述

1.需要的概念

是指个体和社会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概述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2.动机的种类

3.动机的理论

(1)本能论

(2)驱力论

(3)需要论

(4)诱因论

(5)认知一致论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一、犯罪动机的概述

1.犯罪动机的概念

2.犯罪动机的特征

主观性

相对性

动态性

低级性

复杂性

3.犯罪动机的功能

激发

指向

维持和调节

4.犯罪动机的分类

5.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

1.一定强度的需要促使形成犯罪动机

2.外部诱因引起的犯罪动机

3.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犯罪动机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一、犯罪动机转化的类型

1.表现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动机转化

2.表现在不同发展方向的动机转化

二、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因素

1.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主体因素

2.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客观因素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一、不明显的犯罪动机

1.少年犯

2.精神病犯罪人

二、激情犯罪的动机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涵义

源于拉丁文的“person”,意指面具。

2.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独特性

稳定性

社会性

二、人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

1.人格类型论

(1)生物学类型论

(2)心理学类型论

(3)价值观类型论

2.人格特质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2)科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4)大五人格

第二节犯罪人格

一、什么是犯罪人格

1.犯罪人格的涵义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2.犯罪人格的形成

二、有关犯罪人格的研究

1.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对犯罪人格进行描述

2.采用访谈法对罪犯犯罪人格的研究

3.从大量研究中归纳出与犯罪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三、研究犯罪人格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对犯罪人格的研究可以使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加深对犯罪产生这一问题的理解。

(2)犯罪人格的研究为预测、预防犯罪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制定科学的刑事政策提供了参考

(3)犯罪人格在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结构化中的意义

2.研究犯罪人格在犯罪人处遇实践中的意义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础

1.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2.青少年时期身心矛盾与犯罪的关系

3.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冲突与犯罪的关系

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1.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2.情景性

3.戏谑性

4.情绪性

5.反复性

三、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1.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2.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3.青少年的欲求量多、最强烈

4.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案例:

三少年杀人练胆

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

1.认知特点

2.情感和意志特征

3.个性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

1.犯罪数量上的差异

2.犯罪类型上的特点

3.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5.犯罪处遇上的特点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1.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2.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一、吃亏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补偿”心理

四、掩盖心理

五、享受心理

六、贪婪心理

七、侥幸心理

八、随大流心理

九、冒险心理

十、蒙混心理

第四节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一、初犯心理分析

1.初次犯罪的心理状态

2.初次犯罪的动机

二、累犯心理分析

1.累犯的人格特征

2.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惯犯心理分析

1.惯犯的心理特征

2.惯犯的行为特征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

一、财产犯罪概述

1.财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2.财产犯罪的特征

二、盗窃犯罪心理

1.盗窃犯罪地点的选择

2.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

1.诈骗犯罪的一般特点

2.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诈骗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心理互动

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

一、暴力犯罪概述

1.暴力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2.暴力犯罪的类型

3.暴力犯罪人的一般特征

二、杀人犯罪心理

1.杀人犯罪的一般特征

2.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三、抢劫犯罪心理

1.抢劫犯罪的一般特征

2.抢劫犯罪的类型

3.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性犯罪心理

一、性犯罪概述

1.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2.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

二、强奸犯罪心理

1.强奸犯罪的一般类型

2.强奸犯罪的心理分析

3.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4.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第一节邪教犯罪心理

一、邪教犯罪概述

1.邪教的含义

2.邪教犯罪的概念与范围

3.邪教犯罪的特征

二、“法轮功”人员的心理分析

1.“法轮功”人员的一般特征

2.练习“法轮功”的动机

3.“法轮功”的精神控制

4.“法轮功”痴迷者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

一、毒品犯罪概述

1.毒品的含义

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3.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二、毒品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犯罪动机

2.错误的认识

3.偏颇的人生价值观

4.毒品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三、吸毒人员的心理分析

1.吸毒者的人格特征

2.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动机

3.吸毒后心理上的变化

4.吸毒与犯罪行为

一个吸毒者的心理变化轨迹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心理

一、计算机犯罪概述

1.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类型

计算机犯罪是指非法侵入受国家保护的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受到刑法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1)犯罪技术具有专业化

(2)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

(3)犯罪后果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4)犯罪空间具有广泛性

(5)犯罪类型具有新颖性

(6)犯罪惩处的困难性

3.计算机犯罪的发展趋势

二、计算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法律意识薄弱,缺乏道德感

2.智力水平高

3.犯罪动机

4.计算机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

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一、过失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1.过失犯罪的概念

2.过失犯罪的类型

3.过失犯罪与注意义务的违反

二、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区别

1.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不同

2.犯罪心理的内容不同

3.犯罪心理的机制不同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一、情境因素

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

2.社会方面的意外情境

二、舆论因素

三、工具因素

1.使用熟练工具

2.使用陈旧工具

3.使用高科技工具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过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

1.生理缺陷或疾病

2.疲劳状态

3.麻醉与醉酒

4.其他生理因素

二、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过失犯罪人的认知特征

(1)认识上存在错觉

(2)注意品质不良或违反注意义务

(3)记忆的缺陷与失误

2.过失犯罪人的情绪和态度特征

3.过失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4.过失犯罪人的性格与气质特征

5.过失犯罪人的智能特征

6.过失犯罪人的无意识因素

三、过失犯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2.技术操作中的不良习惯

锅炉工忘关气阀,致人烫死案

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

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有效地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地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知道价值地实现。

二、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大群体和小群体

三、群体心理效应

四、群体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群体犯罪的心理学基础

一、群体归属感

二、从众

三、服从

四、去个性化

五、模仿和感染

六、群体无意识理论

第三节各类群体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分析

1.一般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一般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没有特殊的组织形式、只是为了实施某一特定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临时或事先纠合起来的群体犯罪形式。

2.一般共同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二、团伙犯罪

1.团伙犯罪的概念

2.团伙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

3.团伙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三、有组织犯罪

1.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2.有组织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

权威与服从

模仿与学习

暗示与教唆

冒险转移

群体极化

3.有组织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四、集群犯罪

1.集群犯罪的概念

2.集群犯罪的特点

自发性

狂热

非常规

短暂

3.集群犯罪的过程

4.对集群犯罪的理论解释——紧急规范理论

5.集群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张君团伙系列抢劫杀人案件

第十二章变态犯罪心理

一、变态心理概念

1.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

2.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3.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

1.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

2.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3.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

1.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现象概述

(1)变态心理的发生率

(2)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率

2.变态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

(1)感知觉变态与犯罪行为

(2)注意变态与犯罪行为

(3)记忆变态与犯罪行为

(4)思维变态与犯罪行为

(5)情绪情感变态与犯罪行为

(6)意志变态与犯罪行为

(7)智能变态与犯罪行为

(8)意识变态与犯罪行为

3.变态心理患者犯罪的基本特点

(1)变态心理者犯罪的动机

(2)变态心理者犯罪的行为特征

(3)变态心理者在犯罪后的一般表现

第二节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

一、人格障碍概述

1.什么是人格障碍

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行之有效地适应正常地社会生活的心理行为表现。

2.人格障碍的特征

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

人格结构某些成分过分或畸形发展

无自知之明

相对稳定,顽固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

1.人格障碍者犯罪的基本特点

2.人格障碍类型与犯罪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情感型人格障碍

(4)爆发型人格障碍

(5)轻佻型人格障碍

(6)怪癖型人格障碍

三、人格障碍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三节性变态与犯罪行为

一、性变态概述

1.性变态的概念

2.性变态与人格障碍

3.性变态与性犯罪

二、性变态与犯罪

1.性变态者违法犯罪的特点

2.性变态类型与犯罪

三、性变态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四节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一、精神病概述

1.精神病的概念

是一种心理机能完全紊乱的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状态。

2.精神疾病患者的变态心理特征

二、精神病与违法犯罪

1.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特点

行为无法自控

动机模糊或难于理解

手段极其残忍、凶狠

2.精神病的类型与犯罪

(1)精神分裂症

(2)偏执型精神病

(3)情感性精神病

(4)反应性精神病

(5)脑外伤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责任能力

第十三章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一、什么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测谎仪“polygraph”——多道生理心理描记仪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

1.最早的“神裁法”

米判法

热试法

水试法

2.智力型的测试法

3.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4.当今心理测试仪的前沿研究

第二节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原理及其测试方法

一、基本原理的争论

1.“恐惧”假设

2.“冲突”理论

3.“条件反射”理论

4.“应激”理论

5.“动机”理论

6.“认知唤醒”理论

二、常见的犯罪心理测试方法

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R/IR)

控制问题测试法(CQT)

紧张峰测试法(POT)

犯罪情景测试法(GKT)

第三节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一、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程序

犯罪心理痕迹动态描绘阶段

编题阶段

测前访谈阶段

实测阶段

图谱评判阶段

测后讯问阶段

第十四章罪犯心理矫治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及其在改造中的作用

1.什么是罪犯心理矫治

2.罪犯心理矫治在改造工作中的作用

(1)促进了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科学化的进程

(2)促进了罪犯改造工作质量的提高

(3)促进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组织实施

第二节罪犯心理评估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评估

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是评估者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加上调查、观察多得到的多方面的资料,对被评估的罪犯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

二、罪犯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1.确定评估目的和评估标准

2.资料收集阶段

3.具体评估阶段

4.评估结果的使用阶段

三、心理测验的实施方法

1.准备

2.施测

3.收尾

四、罪犯心理评估报告的一般格式

关于罪犯李威的心理评估报告

第三节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罪犯心理咨询

2.罪犯心理治疗

二、罪犯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及操作技巧

1.心理咨询前的准备

2.了解情况,建立关系

3.诊断分析,明确咨询目标

4.选择方案,帮助指导

5.评估咨询结果,结束咨询关系

三、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2.行为疗法

3.理性情绪疗法

第四节罪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危机

二、什么是罪犯心理危机干预

三、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评估确定干预对象

2.激发有心理危机的罪犯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愿望

3.让罪犯释放消极情绪与能量

4.帮助罪犯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矫治方法,提高自己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5.跟踪考察,巩固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