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22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docx

化工安全物性31pptConvertor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第二节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第七节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

1

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1.爆炸品

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以及仅产生热、光、音响、烟雾等的烟火物品。

还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

事故经过:

当事人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投到氢氧化钠中。

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

当事人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

当事人叫来同实验室的一名博后请教解决方法,即发生了爆炸,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误操作事故

案例

3

事故原因:

该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在投料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而造成的。

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

它告诫我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工作台要保持整洁。

4

溴化物伤人事故

事故经过:

当事人在制备炔丙基溴时,将10克四溴化碳逐步投人乙醚中。

当投入一半时,未有明显的反应。

当事人将另外5克一下投入乙醚中,当即发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乙醚沸腾。

当事人立即拔去反应瓶的塞欲放气时,炔丙基溴冲了出来,灼伤了当事人的脸部。

该反应属首次放大反应量。

案例

5

事故原因:

投料过快。

经验教训:

实验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多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尤其是低沸点试剂做溶剂的放热反应。

6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常温下是气体,经加压或降温后,变成液体称为液化气体,未变成液体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

溶解气体是指储器内压缩气体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如溶解(丙酮)乙炔气瓶。

7

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三类:

不燃气体:

性质稳定,不会引起燃烧,无毒,但对人体有窒息性,如N2、CO2等。

有毒气体:

毒性强,侵人人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如Cl2、光气(COCl2)、SO2、NH3、H2S等。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特点:

受热或撞击后,体积膨胀,产生巨大压力,可能引起爆炸;或者气体泄漏扩散至空气中,引起燃烧、爆炸,中毒事故。

8

3.易燃液体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

(1)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如丙酮-20℃、

乙醛-40℃、乙醚-45℃;

(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如乙醇14℃、

甲苯1℃、乙苯15℃;

(3)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如丁醇35℃、

醋酸38℃。

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

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

9

石油醚溶剂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当事人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后处理,即用石油醚(30℃-60℃)提纯产品。

反应瓶2升,石油醚1升电热套加热,冷凝水冷却。

中午11时左右突然发现通风柜内有火花闪烁,接着发生爆炸。

爆炸引燃了电热套和周围的纸张,当事人立即拔下电热套插座,并使用灭火器将火扑灭。

案例

10

事故原因:

所使用的石油醚是沸点在30℃-60℃的低沸点溶剂,又因夏天的连续高温。

经事后测量自来水温度就达33℃,石油醚未能冷却而大量挥发。

当石油醚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火星即发生爆炸。

经验教训:

因冷却效果不佳,致使大量溶剂挥发而。

常规的蒸馏(或回流)实验虽然简单,但必须保证良好的冷凝效果。

天气炎热时应避免大量使用溶剂,尤其是低沸点溶剂。

11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

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

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固体。

如赤磷和

含磷化合物、硫磺、萘及其化合物等。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特点:

对明火、热源、摩擦、撞击等比较敏感.

注意:

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装卸过程中,应当轻拿轻放,避免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而发生燃烧,所以易燃固体绝对不许和氧比剂、酸类混储混运。

12

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能放出

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

如黄磷、三乙基铅等。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13

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如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硼氢化合物,硫的金属化合物等。

特点:

遇水或空气中的水分会发生剧烈反应;遇酸或氧化剂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4

金属钠燃烧事故

事故经过:

将1升工业乙醇倒入水槽中的塑料盆,然后将金属钠剪成小块,放入盆中。

开始时反应较慢,不久盆内温度升高,反应激烈。

当事人即拉下通风柜,这时旁边的废溶剂桶外壳突然着火,并迅速引燃了盆中的乙醇。

当事人立刻将燃烧的废溶剂桶拿到走廊上,同时用灭火器扑救盆中燃烧的乙醇。

此时走廊上火势也逐渐扩大,直至引燃了四扇门框。

案例

15

事故原因:

反应时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氢气被点燃并引燃了旁边的废溶剂造成事故。

经验教训:

处理金属钠时必须清理周围易燃物品;一次处理量不宜过多;注意通风效果,及时排除氢气;或与安全部门联系,在空旷的地方处理。

16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

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氧化剂本身不燃烧,但由于富氧可以助燃,能够强化可燃物的燃烧。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17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特点:

化学性质活泼,遇酸、碱、潮湿、高热、还原剂等或经摩擦、撞击均能迅速分解,并放出氧和大量热,引起燃烧爆炸。

注意:

储运时,应防止受热、摩擦、撞击,并与易燃物、还原剂、有机氧化剂等隔离存放。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18

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乃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如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高汞、磷化锌、汞;氯乙醇、二氯甲烷、四乙基铅、丁脂、四氯化碳。

特点:

毒物不仅毒性大,还有易燃、易爆、腐蚀等特点。

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

19

7.放射性物品

凡具有自发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

射线种类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特点:

α-射线的穿透力较弱,但电离作用很强,β-射线的穿透力较强,但电离作用较弱,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对生物组织损伤很大。

20

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造成损坏

的固体或液体,即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

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年平均腐蚀速

率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

8.腐蚀品

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及其他腐蚀品3类。

21

事故案例

天津大华化工厂

“6.26”重大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贮存事故案例分析

22

某年6月26日下午4时45分,天津津西大华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多万元。

23

1.基本情况

天津津西大华化工厂是一家生产6-溴-2,4-二硝基苯胺的企业。

该厂的东边一车间生产2,4-二硝基苯胺

(中间产品),有两个反应釜;西车间生产6-溴-2,4-二硝基苯胺,有三个反应釜;中间为备料车间,内存有1吨左右氯酸钠,1吨多2,4-二硝基苯胺,1吨多不合格的溴代物、1.5吨左右从沉淀池和水沟挖出的废溴代物等。

24

2.事故经过

6月26日当天气温33℃,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

下午女工巫风兰发现位于厂房中部的备料车间窗户往外冒黑烟,便大声喊救火。

听到喊声后,厂长唐广桐等约20余人跑向冒烟车间,发现是车间的氯酸钠冒烟,于是从离厂房约十几米的废水塘里拎水灭火,泼了几桶后无效。

厂长喊人用铁锹运沙子压火,约几分钟,听到两声巨响,发生爆炸。

25

2.事故经过

事故造成19人死亡,14人受伤;厂房被毁,厂内其他建筑物被严重破坏;1.5吨重的反应釜最远被抛至65m之外;爆炸中心形成长轴为14.3m,短轴为13.1m,最深达4.1m的椭固形大坑,冲击波波及范围达500m以上。

26

3.事故原因分析

氯酸钠样品

NaClO3性质:

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会分解为氯酸(HClO3)。

氯酸钠不稳定。

易吸潮结块,有毒。

属于易制爆物,密封阴凉保存。

氯酸样品

HClO3性质:

一种强酸,加热到40℃时即分解,并发生爆炸。

浓度在30%以下的氯酸冷溶液都是稳定的.

8HClO3===4HClO4+2H2O+3O2↑+2Cl2↑

3HClO3===HClO4+H2O+2ClO2↑

27

4.事故的主要原因

气温高,厂房房顶隔热性差,估计室内温度在40℃以上,高温促进了NaClO3)的燃烧,放出黑烟。

工人救火时泼了酸性的废水,NaClO3

加酸水生成氯酸,氯酸在40℃以上极易

发生爆炸。

28

4.事故主要原因

易燃易爆物品的包装、存放不符合国家规定。

按规定NaClO3应用牢固干燥的铁桶包装,内还要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包装进行防潮,而该厂只是用塑料袋和编织袋两层包装,不符合要求。

厂区布局不合理,厂房、办公室、宿舍、仓库距离太近,这是爆炸后导致厂内建筑物被毁的主要原因.

职工素质低,安全和救灾知识缺乏是导致众多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厂方对职工进行了认真教育,工人掌握了该厂主要原料和产品的物化性质,工人绝不会向燃烧出泼酸性水加速灾变。

29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1.物理危险

(1)爆炸性危险

指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擦比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的物质。

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

(2)氧化性危险

指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质接触产生强放热反应的物质。

30

(3)易燃性危险

指闪点在21~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

征。

包括大多数溶剂和许多石油馏分。

1.物理危险

极度易燃性

指闪点低于0℃、沸点低于或等于35℃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例如乙醚、甲酸乙酯、乙醛、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

高度易燃性

包括在环境温度、且不加任何能量的情况下,与空气接触即会发热,最后着火的物质或配制品;与火源短暂接触就能起火,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固体物质或制剂;闪点低于21℃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常压下空气中的易燃气体。

易燃性

31

2.生物危险

(1)毒性危险

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死,应用试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表征。

有机化合物的毒性与其成分、结构和性质有密切关系。

如有机分子中引入卤素、氨基或硝基,有机物的毒性增加。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32

腐蚀性物质能够严重损伤活性细胞组织的一类物质.

2.生物危险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刺激性是指与皮肤或粘膜直接、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引起炎症。

如:

酸和酸酐;碱;卤素和含卤盐;卤代烃、卤

代有机酸、酯和盐;以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多硫化氢、2-氯-苯甲醛、肼和过氧化氢等。

33

2.生物危险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致癌性是指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危险。

日常生活中的导癌物质:

发霉的花生——含黄曲霉素

腌制的食品——含亚硝酸盐

多次使用的高温油——含苯并芘

含残留农药的蔬菜和水果

34

致变性是指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

质突变(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一种作用。

常见的具有突变作用的物质有:

亚硝胺类、苯并

芘、甲醛、苯、砷、铅、黄曲霉素B1等。

2.生物危险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35

3.环境危险

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主要是水质污染和空气

污染,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水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

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

长。

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

36

第二节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2.着火点

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一、易燃物质的性质

1.闪点

在101.3kPa大气压下,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5s的最低温度。

3.自燃温度

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

37

4.蒸汽相对密度

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

绝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汽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

对于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排气口应设在厂房内最高处或近顶板处。

一、易燃物质的性质

5.分子式

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

例如,组成只有碳和氢的烃类物质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

38

6.爆炸范围(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一、易燃物质的性质

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来表示。

一般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一般在常温、常压下测定的。

例如CO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H2的为4%~75%.

39

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

1.易燃物质的类别

级别

燃烧危险

4

极易燃

常温常压下,可迅速气化,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扩散而燃烧

3

高度易燃

常温常压下,能迅速燃烧的化学品

2

易燃

在引燃时需要适当加热或接触较高温度时,才能燃烧的化学品

1

可燃

引燃前需要预加热的化学品

0

不燃

接触815℃的高温5分钟之内不能燃烧的化学品

40

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五个等级:

“0”:

无危险;

“1”:

闪点在60℃以上;

“2”:

闪点在38~60℃之间;

“3”:

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

“4”:

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

2.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

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

41

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气体主要指标是爆炸极限。

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大,爆炸下限越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气体

的自燃点越低,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

液体主要指标是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

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燃烧;爆炸温度极限范围越大,危险性越大;爆炸温度极限越低,即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固体主要评价指标是熔点、着火点、自燃点。

熔点、着火点、自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42

第三节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指固体物料如岩石、矿石、金属、煤、木材、谷

物等在加工、粉碎、研磨、撞击、爆破和爆裂时

产生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一、毒性物质的类别

美国标准协会按照毒性物质物理状态的分类方法。

1.粉尘

2.烟尘

指熔融金属等挥发出的气态物质在空气中氧化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

43

指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

一、毒性物质的类别

3.烟雾

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或通过溅落、喷洒、雾化等所形成。

4.蒸气

5.气体

指在常温常用下呈气态的物质。

44

二、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

毒物类别临界限度的表示

气体和蒸气在空气中的百万分数

烟尘、烟雾和某些粉尘每立方米的毫克数(mg/m3)

某些粉尘,特别是含每立方英尺空气中

有二氧化硅的粉尘粒子的百万个数

毒性物质的有效剂量,目前广泛采用美国工业卫生学家联合会设定的临界限度。

1.临界限度

表示的是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

临界限度的表示

45

(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

染毒动物全部存活

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2.致死剂量的表示

(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染毒动物全

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染毒动物半数死

亡的剂量或浓度。

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

理得到。

(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染毒动物中个别

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剂量的单位:

mg/Kg

浓度的单位:

mg/m3、g/m3、mg/L

46

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1.毒性等级

毒物的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

毒性

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

LD50

(mg.kg-1)

兔经皮吸收

LD50

(mg.kg-1)

对人可能致死

剂量

(g/60Kg体重)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

1~50

50~500

500~5000

5000~15000

<5

5~44

44~340

340~28102810~22590

0.1

3

30

250

>1000

47

美国科学院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将毒性物

质危险划分为5个等级。

危险等级

危险程度

LD50/mg.kg-1

4

3

2

1

0

毒性

中度毒性

轻度毒性

实际无毒性

无毒性

<50

50~500

500~5000

5000~15000

>15000

2.危险等级

48

化学品危险性分级

级别

健康危害

4

剧毒

短期接触后可能引起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化学品

3

高毒

短期接触后能引起严重的暂时性或永久性伤害和有致癌性化学品

2

中毒

短期接触或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暂时性的伤害和长期接触可导致较为严重伤害的化学品

1

低毒

短期接触,可引起刺激,但不造成永久伤害和长期接触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品

0

无毒

长期接触基本上不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49

第七节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

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

1.蒸馏

50

第七节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

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

1.蒸馏

操作时应注意:

①正确选择再沸热源。

一般不采用明火作热源,应采用水蒸气或过热水蒸气较为安全。

高温有机物400℃以下,如联苯、二苯醚、矿物油、有机硅液体等;

无机熔盐550℃应惰性气体保护

熔融金属、烟道气等

51

②注意密闭。

防止易燃液体(蒸气)泄漏或空气进入,引起火灾爆炸。

③防止冷却水漏人塔内。

因为水会迅速汽化导致塔压迅速增高而发生冲料,甚至引起火灾爆炸。

④防止堵塔。

防止因聚合物或物质凝结造成堵塞,使塔压升高引起爆炸。

⑤减压蒸馏时保证停车安全。

减压蒸馏系统停车时,应先冷却,然后通人氮气吹扫置换,再停真空泵。

1.蒸馏

52

蒸馏事故

案例

江苏省某农药厂减压蒸馏塔爆炸事故

事情经过:

为了回收残液中的亚磷酸二甲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

由于残液的沸点比较高,且粘度较大,塔内物料流动性差,物料容易分解,因此很容易发生事故。

事发当天,蒸馏了20h的残液蒸馏塔,在关闭热蒸汽1h后突然爆炸,4名在现场附近的人员受伤。

****年10月16日

53

事情原因:

(1)蒸馏塔连续加热,造成温度异常升高。

由于减压操作不当,压力控制过高,蒸汽温度超过170℃,使得部分有机磷分解,温度进一步升高,引起更多物料分解.

(2)仪表检测误差和反应迟钝。

除了仪表的固有误差外,更主要的取决于被测物料的性质和检测点插入的位置等。

当时仪表显示178℃,实际大大超过,过热导致物料分解。

因此注重仪表记录的温度与系统内真实温度的误差和滞后性。

54

2.吸收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保证系统密闭。

为防止气体逸出造成燃烧、爆炸和中毒等事故,设备必须保证很好的密闭性。

②控制吸收剂流速。

③安全使用吸收剂。

有很多吸收剂具有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在使用时应按化学危险物质使用注意事项操作,避免造成伤害性事故。

55

3.液液萃取

注意消除静电。

蒸馏或蒸发过程的操作注意事项。

一、相平衡与组元分离

4.结晶

除去与物质有关的危险外,这个单元过程极少危险性。

56

二、相混合和相分离

1.混合

除与动力机械有关的普通机械危险外,还有燃爆的危险。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桨叶强度与转速。

桨叶强度要高,安装要牢固,转速不能随意提高,否则容易导致桨叶折断、物料飞溅等事故。

57

②设备密闭。

可充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

③防静电。

对于混合易燃、可燃粉尘的设备,应有很好的接地装置。

④搅拌突然停止。

应有紧急应对措施,如设置冷却装置等。

1.混合

58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严格控制蒸发温度。

防止结晶、沉淀的产生,导致局部过热以及设备堵塞。

②保证蒸发器内液位。

应保证蒸发器内一定的溶液量。

若溶液被蒸干,应停止供热,待冷却后,再加料开始操作。

2.蒸发

二、相混合和相分离

59

3.干燥

根据物质的危险性,选择干燥方式。

如在加热时放热分解并能释放出大量气体的物质,适用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下的干燥。

二、相混合和相分离

60

61

2012年某实验室,将含有乙醇的物料放入鼓

风烘箱烘烘干,引起烘箱爆炸着火。

教训:

含有有机溶剂的样品,坚决不能放入鼓风烘箱

烘干,极易引起爆炸着火。

二、相混合和相分离

61

4.过滤和离心

操作时应注意:

①防静电。

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②防泄漏。

避免液体泄漏,尤其是有危险性的液体,以免造成腐蚀及火灾等事故。

③做好个人防护。

人力作业时应注意做好个入防护,避免发生接触伤害等。

二、相混合和相分离

62

三、物料的输送和机械加工

1.物料输送

(1)固体物料输送

存在机械危险或误操作伤害。

风力输送,主要凭借真空泵或风机产生的气流动力实现固体物料的输送。

应注意防止系统堵塞和由静电引起的粉尘爆炸。

63

(2)液体物料输送

注意常规的机械安全防护

防止危险物料泄漏

防静电

1.物料输送

64

(3)气体物料输送

要求压缩机或真空泵有足够的强度。

要安装准确可靠的压力表和安全阀。

可燃气体输送管道,应保持正压。

注意设备密封。

1.物料输送

65

2.粉碎和研磨

危险主要由机械故障和粉尘爆炸。

粉碎研磨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系统密闭、通风。

②系统内摩擦。

应有可靠的接地和防爆装置。

③系统的惰性保护。

密闭的研磨系统内应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

66

THEEND

67

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

发生时间:

****年6月14日

发生地点:

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

伤亡人数:

1名死亡

案例

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

68

一、事故经过

6月14日15时,该厂操作工郝某发现皮带断煤,检查后发现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用铁锹处理尾轮时发生事故,被立即送往医院,头部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情】

69

从现场勘察情况推断,郝某是在清理皮带机尾轮上沾煤时,铁锹被运行中的皮带卷住,郝某本人未迅速将铁锹脱手,被惯性推向前,头部撞击硬物后致死的。

70

【评析】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操作工郝某在未停车的情况下处理机尾轮沾煤,违反了该厂“运行中的机器设备不许擦试、检修或进行故障处理”的规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在皮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