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323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新的认识Word格式.doc

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

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又必须引起重视。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领悟新课标精神,多一些创意举措,激活说明文教学。

本文谨以下列几种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参与说明文教学

一般地,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

而课堂诊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特指依据观察角度搜集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

其中,“诊断”旨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传统的“评价”更多的指向狭义的终结性评价。

也可以这样说,“诊断”不仅仅有评定优劣的功能,更注重客观分析原因这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寻找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课堂观察与诊断有显著的功能与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进师生的生存状态等方面。

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也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更不是包治教学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

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进行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

课堂观察与诊断主要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

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

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因此,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必然会受到种种限制,也就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观察与诊断活动。

课堂观察有五种基本形式:

课堂活动全息观察;

关键问题聚焦观察;

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

典型个体追踪观察。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是一种定性观察方法,要求观察者围绕特定主题,设计观察视角和视点,对结果进行除数字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具有灵活性、情境性、开放性特点,适合对主题作深入、全面、动态的分析,特别对主题的生成、拓展过程的观察有一定作用。

但这种观察方法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同时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对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东西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的,需要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和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观察描述,并可以在课后根据观察回忆加以补充、完善,以较为完整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观察内容: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观察量表:

表2

被观察者:

课题:

观察视角

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维度

观察点

课堂现象描述

观察结果分析(定量、定性)

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学习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

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知识技能的应用与深化

能力发展与提高

方法的获得与运用

情感体验与感悟

观察者姓名及单位:

刘程程

表2-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

维度一:

学生学习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

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有多少人?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

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

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

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

效果如何?

维度二:

教师教学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

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怎样讲解?

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

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媒体怎样呈现的?

是否适当?

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

是否规范?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

有哪些辅助方式?

.有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

为什么?

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维度三:

课程性质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

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是否合理?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

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

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

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

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

可得到程度如何?

维度四:

课堂文化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

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

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

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

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在前文的“周长”这节课中,课堂教学时间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如下表:

教师讲解

师生问答

学生活动

总教学时间

数学知识方面

德育方面

时间

3′27″

24′12″

0″

17′24″

45′03″

占总课时

7.7%

53.7%

0%

38.6%

100%

引入

展 

小结

认识周长

测量图形的周长

计算长方形周长

占时

2′11″

6′45″

25′18″

9′31″

1′16″

提问(次)

7

15

4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