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75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1.文本全解。

(1)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先代于隋末流徙西域。

他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附近),后随父内迁移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清莲乡。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25岁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天宝元年(742)应诏赴长安,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

此后先后漫游了梁宋、齐鲁、吴越、幽燕。

天宝末,安史叛乱,李白应召人永王李磷幕,王室争权,李磷被杀,李白株连人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乾元二年(759)三月行至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

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安徽当涂县)。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向往建功立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其诗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交厚,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对他极为倾服。

中唐以来,李、杜优劣之论,聚讼纷纭。

韩愈云: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

有《李太白集》。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期间。

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如此说可信,则本诗当作于742—744年前后。

天宝中,殷瑶编《河岳英灵集》选此诗,赞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

(2)基本解读。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其歌词内容多写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

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的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

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的坎坷人生,抒发失意情怀。

也有人说是表达了李白对社会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关切。

明代的胡震亨和顾炎武认为“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全诗可分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

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

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

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眉之颠只有“鸟道”可行。

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

“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

即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

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

“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云,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

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旋的河流。

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

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

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

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

“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

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好像一串电影镜头:

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

蜀中要塞剑阁,坐落在祟山峻岭之上。

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

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杀人如麻”,进一步突出其环境之险恶。

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

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时也是此诗留给读者的深切感受。

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