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66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秋期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起源与汉字之最

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起源的状况曾经那样模糊。

近六十年来,现代考古的谜一个个从地下被揭晓。

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殷墟甲骨文产生在商代后期,约为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纪。

这时的汉字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

这种汉字的实际面貌表明,它不但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而且经过某种程度上的整理规范。

那么,在此之前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商代后期再往前,推到商代前期。

考古学家认为,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中找到的被称作二里岗文化的商代文化,与殷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它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

在翻转的地面上,曾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其中两件各有一字,另一件有十个字。

考古学家认为是为练习刻字而刻的,它的形制与殷墟甲骨文差不多,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

二里岗文化的陶器和陶片上也刻画符号,都是简单的刻文,刻在陶大口尊上。

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其中一部分比商代后期略早一些。

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符,也早于殷墟四百年左右。

这三处的陶文,有的与汉字很相像。

近年来,对夏文化的探讨日渐热烈,一般认为夏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起码应该有一些原始文字,但是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却没有找到可以确证为文字的资料。

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根据考古层位,是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又被二里岗文化所压住的。

它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属夏文化,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

在发掘的陶片上有的刻画记号,用意不清。

这些几何式的直纹,应当都与文字有关。

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化中似乎没有更多的关于汉字的考古资料,但不能说明那时没有文字。

骨刻、金铸、陶绘的器物上得以保存文字,是因为它们的质地不易腐烂。

可以想见,在汉字有所积累的时期,它不可能不用来进行日常书写。

那种临时性的交往或保留时间不必过长的书写物,是可能划在易于腐烂的兽皮、木片、树皮、树叶、草叶等东西上的。

而这些书写物在数千年之后无法再现,就像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原始社会的木船和草鞋一样,应当是十分正常的。

而且,隔开这一段,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我们还可以窥到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

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发现刻有符号的陶尊和残器片十六件,大都出自墓葬,上面有十八个刻符。

这些刻符的图像和甲骨文与早期金文的象形文字非常接近。

虽然这些符号绝大多数刻在陶尊外壁口下颈部,而且一个陶樽一般只刻一个符号,只有一件在颈部两侧刻两个,另一件在颈部、底部各刻一个,相互并不连贯,因此,意义无法探求。

但说它们是原始文字,已有相当的理由。

(节选自《汉字的起源与汉字之最》)

1.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状况,在近六十年来的现代考古中,已经有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B.研究汉字的起源主要不是研究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因为甲骨文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了。

C.二里岗文化中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可以推测汉字起源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

D.二里岗文化、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吴城遗址等陶器上的陶文,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有一定价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没有找到可确证为文字的资料,这与一般认为夏代已进入阶级社会,应该有原始的文字的看法不相合。

B.从考古层位上来说,处于最上层的应该是二里岗文化,其次是河南龙山文化,处于最下层的是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

C.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它所处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根据专家的研究,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

D.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化中关于汉字的考古资料缺乏,但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中,已经有了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据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的二里岗文化的考古挖掘中发现的骨上的文字,考古学家作出断定,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

B.骨刻、金铸、陶绘的器物上的文字,因为它们的质地不易腐烂,所以能保存下来;而划在易于腐烂的东西上的文字,就无法保存。

C.大汶口文化中大都出自墓葬的刻有符号的十六件陶尊和残器片,上面有十八个刻符,这些刻符的图像中透露出原始文字的信息。

D.考古工作者研究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之前的不同时期陶片上的刻划记号,因为弄清这些记号的年代,就能够弄清汉字的起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

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

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6.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作答。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

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

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

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

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就在这样的风雨中,我想起了天涯的故人,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

前天我想起了雪峰,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

初次见她,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

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吧。

我们相处了一个春天,彼此都很亲切,并不感觉到有什幺孤僻的性格。

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

当然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不是没有差异。

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

我们痛饮过,我们也曾在风雨之夕互相倾诉。

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

我们似乎从没有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

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

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人是太少了啊!

抗战开始后,劳累奔波使她迷茫,不知在何处安顿自己的生活。

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

但萧红却南去了。

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

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

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

有一次我同白朗说:

“萧红决不会长寿的。

”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

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寥寥啊!

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

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分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褊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

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

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

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

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

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

只要我活着,朋友的噩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

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

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

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

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

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有删减)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的“风雨”,表面是写自然的“风雨”,实则是写社会的风雨,来自社会的恶意也摧毁了一些作家的肉体,但他们精神不倒。

B.首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在内容上营造了寂寞苦闷的氛围,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引起下文,与下文中的风雨相呼应。

C.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文章再现了萧红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追忆了与萧红的交往,生动地刻画出萧红敏感率真的个性。

D.结尾画线的句子运用象征的手法。

作者告诉人们阴霾终将散去,历史必将还萧红一个清白,给萧红一个公正。

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萧红的性格特点。

(6分)

9.结合文章对萧红的回忆,探究作者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

“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 ①管:

钥匙。

②孟明、西乞、白乙:

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

③中寿:

七十岁。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与师      与:

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脱:

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

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

鼓励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②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C.①左右免胄而下②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

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

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

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

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1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14~15题。

一片槐树叶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4.阅读第一节的四行诗,选出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

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

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15.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

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告别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高歌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荆轲又唱出慷慨激愤的羽声,引发宾客的强烈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的就是这时宾客受音乐感染同仇敌忾的画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

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

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

”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

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

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本末倒置削足适履美轮美奂如琢如磨

B.舍本逐末削足适履光彩夺目精雕细琢

C.本末倒置生搬硬套光彩夺目如琢如磨

D.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美轮美奂精雕细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20.下面是某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