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76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docx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化学考试

2016届滑县二中高三入学考试

化学试卷

2015.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栏目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Na-23Mg-24Al-27K-39Fe-56Cu-64Ag-108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B.将废弃的电池、金属、纸制品等垃圾分类回收

C.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

D.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钾原子结构示意图:

B.间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

Na∶S∶Na

··

C.CO2的比例模型:

D.Na2S的电子式:

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Na+、AlO2—、NO3—、CO32—

B.c(ClO-)=1.0mol·L-1溶液:

Na+、SO32-、S2-、Cl-

C.含有0.1mol·L-1HCO-3的溶液:

Na+、Fe3+、NO-3、C6H5O-

D.=0.1mol·L-1的溶液:

Na+、K+、CO32-、NO3—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对应的是

A.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MgO、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

C.Na2CO3溶液显碱性,可用其热溶液除去金属餐具表面油污

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乙醇、乙酸

浓硫酸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NaOH溶液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装置实验室制备Fe(OH)2

C.装置3收集并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及体积

D.装置4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6.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物质编号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NO

NO2

N2

HNO3

Na2O

Na2O2

Na

NaOH

FeCl2

FeC13

Fe

CuCl2

Al2O3

NaAlO2

Al

Al(OH)3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④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5NA

B.4.2g丙烯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总数为0.6NA

C.过氧化氢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1.12LO2,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D.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28gN2和6g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HCO3-+H2O

CO32-+H3O+

B.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ClO-+CO2+H2O=HClO+HCO3-

C.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

SO2—+2OH—=SO32—+H2O

D.新制氢氧化铜和乙醛反应:

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

负载

9.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

池示意图如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

B.电子由电极2经外电路流向电极1

C.电池总反应为:

4NH3+3O2=2N2+6H2O

D.电极2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H++4e-=2H2O

10.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右下图。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

X>W

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Y的氧化物能与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

11.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它可由有机物X经多步反应合成:

 

XY

普罗帕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普罗帕酮

A.在有机物X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5组特征峰

B.可用溴水或FeCl3溶液鉴别X和Y

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1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将少量的溴水滴入FeCl2、NaI的混合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静置,向上层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再向上层溶液中滴加溴水

实验现象1:

上层溶液不变红,

下层溶液紫红色

实验现象2:

上层溶液变红

氧化性:

Br2>Fe3+>I2

C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D

BaSO4固体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中,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

有气体生成

Ksp(BaCO3)<Ksp(BaSO4)

13.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H=−196kJ·moL−1,一段时间后达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SO2)/mol

n(O2)/mol

0

2

1

5

1.2

10

0.4

15

0.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min的平均速率为v(SO2)=0.08mol·L−1min−1

B.保持温度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1molSO2和0.5molO2时,v(正)>v(逆)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达平衡时吸收78.4kJ的热量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5molSO3,达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40%

14.常温下,有①氨水、②NH4Cl溶液、③Na2CO3溶液、④NaHCO3溶液各25mL,物质的

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溶液的pH的大小顺序:

①>④>③>②

B.将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

c(NH4+)<c(NH3·H2O)

C.向溶液①、②中分别滴加25mL0.1mol·L−1盐酸后,溶液中c(NH4+):

①>②

D.将溶液③、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2c(OH−)-2c(H+)=3c(H2CO3)+c(HCO3-)-c(CO32−)

15.W、X、Y、Z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A.W2-、X+B.X+、Y3+C.X+、Z2-D.Y3+、Z2-

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分子式为C5H12的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

C.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17.(14分)下图是一些重要工业生产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D是单质,且与A属于同一主族,反应在高温下进行,则:

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D单质的一种重要用途是▲。

(2)若B为黄色固体,D为固体化合物,则该反应为4FeS2+11O2

2Fe2O3+8SO2

①当有1molC生成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总数是▲。

②将C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B是一种碱性气体,D为化合物,则: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B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有Cu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

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为验证Cu2O是否存在,可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证明含有Cu2O。

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18.(14分)

Ⅰ.甲醇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1)合成气(组成为H2和CO)是生产甲醇的重要原料,请写出由焦炭和水在高温下制取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容积为lL的密闭容器中,由CO和H2合成甲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

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v(CH3OH)=nA/tA(mol·L-1·min-1)

B.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n(H2)n(CH3OH)减小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和2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碱性,负极的反应式为▲;假设原电解质为NaOH,且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质只有Na2CO3,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Ⅱ.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

某溶液中含有C1-,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污染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最热门的一个课题,污染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9.(12分)CaCl2常用于冬季道路除雪,建筑工业的防冻等,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工业上常用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2+、Fe3+等杂质)来制备。

下图为实验室模拟其工艺流程:

 

已知:

常温下,溶液中的Fe3+、Al3+、Fe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

3.7,4,9.7。

(1)反应Ⅰ中,需将大理石粉碎、搅拌,同时适当加热,其目的是:

▲。

写出反应Ⅰ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上述使用盐酸的浓度为10%,若用37%的浓盐酸来配制500mL的此盐酸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3)反应Ⅱ中的离子方程式:

▲。

(4)反应Ⅲ中必须控制加入Ca(OH)2的量,使溶液的pH约为8.0,此时沉淀a的成分为:

▲,若pH过大,则可能发生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16分)污染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最热门的一个课题,污染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为了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1

C(s)+12O2(g)===CO(g)ΔH2=-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

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选填序号)。

a.Ca(OH)2b.CaCl2c.Na2CO3d.NaHSO3

(2)为了减少空气中的CO2,目前捕碳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捕碳剂常用(NH4)2CO3,反应为: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ΔH3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

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

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

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

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

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

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其关系如图7,则:

图7

①ΔH3▲0(填“>”、“=”或“<”)。

②在T4~T5这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直流电源

(3)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质子交换膜

①催化反硝化法中,用H2将NO-3还原为N2,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明显增强。

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②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8,电源正极为:

(选填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

图8

 

滑县二中高三入学考试化学试卷答题卷

17.

(1)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单质的一种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当有1molC生成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总数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将C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18.Ⅰ.请写出由焦炭和水在高温下制取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

(5)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其目的是:

写出反应Ⅰ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上述使用盐酸的浓度为10%,若用37%的浓盐酸来配制500mL的此盐酸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杯、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3)反应Ⅱ中的离子方程式:

(4)反应Ⅲ中必须控制加入Ca(OH)2的量,使溶液的pH约为8.0,此时沉淀a的成分为:

,若pH过大,则可能发生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

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选填序号)。

①ΔH30(填“>”、“=”或“<”)。

②在T4~T5这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8,电源正极为:

(选填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化学答案

一、选择(3*16=48分)

1.C2.B3.D4.A5.B6.C7.A8.D9.C10.C

11.B12.B13.D14.D15.D16.A

二、填空

17.(14分,每空2分)

(1)①2C+SiO2

Si+2CO↑②制半导体材料

(2)①3.31×1024②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3)①4NH3+5O2

4NO+6H2O

②2NH3+3CuO

3Cu+N2↑+3H2OCu2O+H2SO4=Cu+CuSO4+H2O

18.(14分,每空2分)

Ⅰ.

(1)C+H2O

CO+H2

(2)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ol-1

(3)AB

(4)(1-2a)/3

(5)CH3OH-6e-+8OH-===CO32-+6H2Oc(Na+)>c(CO32-)>c(OH-)>c(HCO3-)>c(H+)

Ⅱ.Br-、C1-、CrO42-

19.(12分)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提高浸取率,意思相近均给分)(2分)

CaCO3+2H+=Ca2++H2O+CO2↑(2分)

(2)500mL容量瓶(2分,不写规格得1分)

(3)2Fe2++2H++H2O2=2Fe3++2H2O

(4)Fe(OH)3、Al(OH)3(2分,各1分)Al(OH)3+OH—=AlO2—+2H2O(2分)

20.(16分)(每空2分)

(1)①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

k=cCO)·c(H2)/c(H2O)

②ac(各1分)

(2)①<

②T4~T5反应达平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CO2的吸收效率降低(或NH4HCO3部分分解,意思相近均给分)。

(3)①2NO3-+5H2

N2+2OH-+4H2O

②A2NO3-+12H++10e-=N2↑+6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