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283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17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8页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8页
亲,该文档总共1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上语文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小练笔,仿照作者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些有关“雷雨”的小片段。

课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2、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合作探究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

B、不同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2、我也会。

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也能用“从……到……”写一句话。

3、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咫尺(zhǐzhi)人迹罕至(hǎnhà

n)花卷(juà

njuān).

4、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一争高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容置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表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1、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生字词?

2、讨论交流: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什么时候去的?

看到的景象一样吗?

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是棵怎样的树呢?

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照样子积累词语

A、白茫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许许多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C、商量商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我能把他们送回家。

展示 裂缝 颤动 陆续 留恋 茂盛

A、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   )

B、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   )

C、不忍舍弃或离开。

              (   )

D、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   )

E、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F、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   )

目的(dì

de)的确(dì

)好的(dí

.de)

4、解释词语:

应接不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1、学习目标

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合作完成:

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

2、交流: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

3、说一说:

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

B、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你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力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两个“鸟的天堂”各指什么?

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课后小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点

4火烧云

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我要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1、我能描述火烧云的美丽景象。

2、我给大家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课前所了解的知识。

课时作业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模样(mó

)模糊(mó

模型(mó

)模特(m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恍惚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

恍恍惚惚笑盈盈金灿灿紫檀色

5、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的,一会儿()的,一会儿()的,一会儿()的。

葡萄灰、梨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段话是围绕()来写的。

这段话说明天空的火烧云变化(),用一个词语来说真:

天上的火烧云是()。

6、我要学习《火烧云》一文中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7、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写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自制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

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课件出示:

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

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 

怎样介绍。

重点:

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

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

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

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

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

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

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

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 

(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五、作业: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

板书设计

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 

说明怎样形成 

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

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

仔细观察

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

逼真的描摹

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修改作文的方法。

实物展台等。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小结:

5、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四、课后总结。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⑴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 积累对联。

  ⑶ 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相关课件等。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一组?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背诵诗句。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6、抄写诗句。

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 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 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 师生小结。

⑷ 再读。

2、练习:

⑴ 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 师生再读。

⑶小结: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

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

(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

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

(识: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

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三、总结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

5.古诗两首

一、默写《题西林壁》。

二、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题:

2、西林:

3、壁:

4、题西林壁:

5、岭:

6、峰:

7、识:

8、面目:

9、缘:

三、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题西林壁》一诗的后两句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请写一写。

五、读《题西林壁》填空。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它描绘了庐山

的景象,揭示了

的哲理,诗的前两句写,后两句写。

游山西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检查背诵《题西林壁》。

2、谈话激趣: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

《秋叶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能谈谈你对诗人陆游的了解吗?

出示课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3、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作者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

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4、指名读。

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

出示古诗(表明节奏)

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5、学习"

豚"

,注意:

不要在"

的上面加点,学生板演,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合作探究,感悟诗境:

1.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

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

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2、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

自由读读一、二句诗,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相互说。

(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2)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3)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

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