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66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此中人语云()及郡下( 

)刘子骥( 

诣太守( 

)与外人间隔()

2、 

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

今义:

俨然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 

今义:

 

绝境 

无论古义:

不足 

开朗古义:

3、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 

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乃:

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遂: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为:

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4、通假字 

便要还家 

通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自疑】

第二课时

【课型】合作探究课

6、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

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

7、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

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

8、村人皆叹惋,为什么?

9、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

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10、用一个句式回答:

桃花源是一个的世界,那是因为。

第三课时

【课型】练习课

(一)积累运用

11、《桃花源记》作者 

 

(朝代)著名诗人。

1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②具答之(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 

④欣然规往()

⑤诣太守( 

⑥未果,寻病终( 

(二)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解释词语。

①缘:

②俨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找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 

17、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18、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19、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20、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拓展提升】

下面是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暧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

①命:

勉励,督促。

②肆:

致力。

③艺:

种植。

④靡:

没有。

⑤暧:

遮蔽。

⑥俎豆:

祭器。

21、解释下列词语

1、日入从所憩()2、童孺纵歌行()

3、斑白欢游诣()4、怡然有余乐()

22、翻译句子

1、相命肆农耕

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3

、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24、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25、.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梦幻。

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

【自结】

22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

托物言志"

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的写法。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1、题目解读:

(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在这里是一种文体。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2、走近作者

(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加

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房也越来越小且简陋,因此愤然提笔写下了此文。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濂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3、相关资料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朗读课文。

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陶后鲜有闻()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8、无案牍之劳形

9、何陋之有10、水陆草木之花

11、晋陶渊明独爱菊12、世人甚爱牡丹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予谓菊

16、陶后鲜有闻17、宜乎众矣

【自探】

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深刻含义是什么?

19、本文哪些语言是描写陋室环境的?

从哪些方面表

现了陋室不陋?

2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

21、《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22、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哪几方面的特点?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2.填空。

⑴《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⑵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⑶①水不在深, 

② 

,草色入帘青。

③斯是陋室, 

⑷《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⑸《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⑹《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3.解释句子中加

线字的意思。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翻译句子。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⑷何陋之有?

5.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⑴何陋之有?

( 

⑵忘路之远近( 

⑶渔人甚异之( 

⑷具答之( 

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⑹君之病在肌肤( 

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有一句诗说: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下列词语能够统领全篇的是(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金经

8.《论语·

子罕》原文是: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而本文却省略了前句,为什么?

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可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9.“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成语:

10.就“受施慎勿忘”一句,写几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话。

1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世誉不足慕:

12.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 

A.名不符实 

B.不名一文C.莫名其妙D.不能名其一处也 

13.自古至今有许多伟人有自己的座右铭,请试举一例。

14、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但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

第二,要有新意。

【自结】

23核舟记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

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

明事物的方法。

一只“曾不盈寸”的桃核上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

由此反映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

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

魏学洢:

(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字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

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

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3、课文简介

课文介绍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

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

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贻()箬()篷糁() 膝(  )峨冠()

多髯() 衣褶()横卧一楫()椎髻( )倚( )

壬戌(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篆章(  )

曾不盈寸()八分有(  )奇(  )诎()右臂支船

朗读示范:

明\有\奇

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珠\可历历数也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2.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1、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2、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

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

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A、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分析B句:

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请选例评点:

1、找出通假字,并分别写出本字。

(3分)

⑴诎右臂支船 

)通( 

⑵左手倚一衡木 

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翻译下面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3、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4、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5、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神情?

6、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

24大道之行也

【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

①亲:

以……为亲,意动用法;

②亲:

亲人。

不独子其子:

①子:

以……为子,意动用法;

②子:

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出自本文的成语

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10、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1、解释下列加线字 

①选贤与能 

)② 

故人不独亲其亲()

③男有分() 

④ 

是故谋闭而不兴()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 

() 

⑥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请举例说明。

(一)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 

注:

①语(yù

):

告诉。

王(wà

ng):

统一天下。

③ 

与:

语气助词,无义。

1、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2、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3、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25杜甫诗三首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

这样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