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52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琵琶行》 Word版缺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知识链接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预习自测

1、给下列难字注音:

铮( 

)铮然 

贾( 

)人 

 

悯( 

)然 

转徙( 

) 

荻( 

)花 

霓( 

)裳 

( 

)瑟( 

)琵( 

)琶( 

钿()头 

呕( 

)哑( 

)嘲( 

)哳()六幺()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转徙于江湖间 

)转轴拨弦三两声( 

) 

却坐促弦弦转急(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5、译文:

6、b.转徙于江湖间 

7、译文:

8、c.使快弹数曲 

9、译文:

10、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译文:

11、译文:

12、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

1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读序,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合作探究

小序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湓浦口(pé

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

o) 

钿头(dià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

赶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

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

离去回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

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5、诗人用哪句诗把自己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他们有什么共同命运,是什么作为桥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你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吗?

至少说出一个。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

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

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第二课时

1、背诵第一、二节;

理解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

2、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

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作侧面描写。

2、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4~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5、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我的疑问:

有感情地诵读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品味诗中的意境。

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这有什么作用?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直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3、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

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1、诗句默写填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添酒回灯重开宴。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

“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 

C.昔日同学三年,今天终得一聚,“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1、朗读、背诵诗的第一、二节,体会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

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①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

试分别写在下面:

答:

(不超过30个字) 

②(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 

(不超过8个字) 

③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④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 

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 

C.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 

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 

E.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 

第三课时

1、背诵第三、四节;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欣赏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1、填写诗句: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其间旦暮闻何物?

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今夜闻君琵琶语,。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2、 

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各有何异同?

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合作探究 

1、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

2、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

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4、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①篇幅较长②篇幅较短③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C.①④⑤ 

D.①③⑤

1、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暮 

江 

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A.前两句着力描绘水色与光影的变幻,写得绮丽缤纷,“铺”字化静为动 

B.诗人触目所见,将色彩、形体及光影三者的动荡变幻集于一身,活画出秋日暮江既明艳又朦胧的独特的美 

C.三、四句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线条、形体、色泽三者交替描绘的笔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 

D.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 

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①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②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