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22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中职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详解版适合一轮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

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

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

挥斥,奔放。

遒:

强劲有力。

方:

正。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

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

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

)飞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

中流:

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

游泳。

这里引用祖逖(tì

)的“中流击楫”典故。

遏:

阻止。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yú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

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孔子在河岸上说:

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游泳:

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长沙水:

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

“民谣: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鱼:

据《三国志·

吴书·

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这里化用。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极目楚天舒:

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开阔。

宽馀:

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

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逝者如斯夫: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风樯(qiá

ng)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

n)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风樯:

樯,桅杆。

风樯,指帆船。

龟蛇:

在词中实指龟山、蛇山。

一桥飞架南北:

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天堑:

堑,沟壕。

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

巫山云雨:

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侍:

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

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孔子说:

“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

‘没有人了解我呀!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

长,年长。

毋吾以也:

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如或:

如果有人。

如:

假如。

或:

无定代词,有人。

则:

连词,那么,就。

何以:

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

由也为之,比(bì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率尔:

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

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

乎:

于,在。

加之以师旅: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因之以饥馑:

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比及:

等到。

且:

连词,并且。

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夫子哂(shěn)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哂:

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求!

尔何如?

“冉有,你怎么样?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

)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sì

)君子。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见方,纵横。

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

富足。

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其:

那。

以:

把。

后边省宾语“之”。

俟:

等待。

“赤!

“公西华,你怎么样?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回答说:

“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能:

动词,能做到。

焉:

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连词,或者。

会:

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

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

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

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

愿意;

相:

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点!

“曾皙,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

n)。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鼓:

弹。

瑟:

古乐器。

希:

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

放下。

作:

立起来,站起身;

撰:

才具,才能。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伤:

妨害。

语气词,呢。

曰:

“莫(mù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咏而归。

曾皙说: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春:

指农历三月。

莫,通“暮”。

既:

副词,已经。

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几个成人,几个孩子。

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喟然:

叹息的样子。

与:

赞成。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曾皙问孔子: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后:

动词,后出。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夫子何哂由也?

“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夫子何哂由也:

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说):

“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

介词。

靠,用。

让:

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难道。

邦:

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疑问)

(2)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4)何伤乎(“伤”通“妨”,妨害)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词

原 文

释 义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求,尔何如

代词,你

鼓瑟希,铿尔

助词,相当于“然”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词,正道,指是非准则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方圆,纵横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动词,治理

愿为小相焉

动词,担任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动词,做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假如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连词,至于

连词,或者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动词,到,往

3.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

活用词

名词作动词

端章甫

端;

章甫

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弹奏

风乎舞雩

吹风,乘凉

三子者出,曾皙后

跟在后面

4.虚词

虚词

用法及意义

介词,因为

动词,用词,做

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以俟君子

连词,而,表承接

何伤乎

语气词,呢

介词,比

摄乎大国之间

介词,在

5.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为国以礼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2)宾语前置句

①毋吾以也

②则何以哉

③不吾知也

④夫三子者之

报任安书(节选)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

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

如今我很不幸,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夫:

句首发语词。

妻子:

妻子、儿女。

至:

至于。

然:

这样。

乃:

是。

孤立:

孤独无援。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

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自己去死节呢?

我虽然怯懦软

去就:

舍生取义。

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

再说奴隶婢妾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

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

缧绁:

绑犯人的绳子,这里指囚禁。

臧获:

古人对奴婢的贱称。

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鄙陋:

庸俗浅陋。

没世:

终结一生。

表:

显露。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那就是: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

孔子受困摩:

通“磨”。

不可胜计:

言多。

倜傥:

卓越,洒脱不群。

称:

称道。

盖:

句首语气词,表发议论。

演:

推演。

厄:

困穷。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窘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

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

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

赋:

创作。

膑脚:

剔除膝盖骨。

修列:

编著。

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大底:

大都,通“抵”。

发愤:

抒发愤懑。

郁结:

抑郁不舒畅。

通其道:

实现理想。

乃如:

就像。

思来者:

使后世了解自己的思想。

垂空文以自见。

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论书策:

把自己的文章写成书册。

垂:

流传下来。

空文:

与功业相对而言。

子见:

表露自己,通“现”。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真实性,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窃:

谦辞,私下。

不逊:

不谦虚。

失:

通“佚”:

[yì

]丢失。

稽:

考订。

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究:

推断。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的言论。

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天:

自然界。

通:

通晓。

草创:

起草稿。

就极刑:

遭受最终的刑罚。

愠色:

怨恨的颜色。

诚:

的确。

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怒之色。

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让它广传于天下。

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

然而,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其人:

指了解自己的人,通邑:

大的城市。

责:

通“债”,下狱受腐刑。

难为俗人言也!

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报任安书(节选)》基础知识

(1)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都)

(2)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4)孙子膑脚(“膑”通“髌”,一种酷刑)

(5)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腐刑)

(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显露)

一词多义字

通古今之变

动词,通晓

通邑大都

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动词,靠近

草创未就

动词,完成

3.古今异义

古 义

今 义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

抒发愤懑

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

不同寻常

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恨私心有所不尽

遗憾

愤恨、仇恨

私心

自己的心愿

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离开

到达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

陷身

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人情

人的本性

人之常情,情面

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独身

孤独一人

单身或不结婚

4.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 

原文

释义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显露

孙子膑脚

受膑刑

退而论书策

写成书

形容词作名词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富贵

富贵的人

动词使动用法

思垂空文以自见

使……流传

文言句式

原 

倒装句

定语后置

无兄弟之亲

状语后置

判断句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被动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屈原放逐

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

省略句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李白诗二首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

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将进酒:

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

请。

君不见:

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

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高堂:

高大的厅堂。

一说指父母。

青丝:

黑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得意:

适意高兴的时候。

金樽: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会须:

正应当。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岑夫子:

岑勋。

丹丘生:

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

一作“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与君:

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zhuà

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钟鼓:

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愿醒:

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

)欢谑(xuè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陈王:

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

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

纵情任意。

谑:

戏。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主人:

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言少钱:

一作“言钱少”。

径须:

干脆,只管。

沽:

买。

五花马、千金裘(qiú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五花马:

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

皮衣。

尔:

你。

销:

同“消”。

行路难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羞通:

馐;

直通:

值)

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

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

精美的食具。

珍羞:

珍贵的菜肴。

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

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zhù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投箸:

丢下筷子。

箸:

筷子。

不能食:

咽不下。

茫然:

无所适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

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太行:

太行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忽复:

忽然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

)路,今安在?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多岐路,今安在:

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

歧:

一作“岐”,岔路。

安:

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长风破浪:

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终将。

云帆:

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

渡。

李白诗二首基础知识点:

(1)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

(2)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通“值”,价值,价钱。

2.修辞手法

(1)夸张

“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句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使诗的气势更为磅礴。

“千金”“三百”“十千”等夸大的数字表述,使人感觉其豪情而不觉其空泛。

(2)用典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引用曹植的典故是为了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