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641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docx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第二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

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五、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

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

家乡四季美景

师:

我们的家乡美吗?

生:

美。

师:

你认为哪儿美呢?

预设1:

天空

预设2:

小河

预设3:

大树

师:

这大树的美丽又是谁装点出来的呢?

生:

漂亮的叶子

师: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

5植物的叶

(设计意图:

在欣赏家乡美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

植物的叶。

秘密?

一句话,更是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时,已经把教育的目标变成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

我们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

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

1师:

我捡了几片落叶?

生活动:

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师:

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

(设计意图: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树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像玩玩具一样。

同时此活动,也是一个小的热身准备。

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

师:

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2师:

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预设1:

按形状分,有几种。

预设2:

按大小分,有几种。

预设3:

按颜色分,有几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

汇报

师相机板书:

形状、大小、颜色

师:

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

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生活动:

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

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科学探究小活动,学生手脑并用,要分类就得先观察手中叶的特征,并在发现叶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出只有形状相同的叶才是同一种叶。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重视证据,大胆质疑的良好科学态度。

3师: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生活动:

先是茫然,然后有的同学开始自由组成小组,再合作分树叶。

师:

组织、帮助学生寻找伙伴,合作学习。

生活动:

汇报分类结果。

师小结:

孩子们,你们表现很出色,汇报的很完整。

你们喜欢与同学合作学习吗?

(设计意图:

在自己分树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小组内共有几种树叶,摆的过程中,学生对树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这既是对分类方法的巩固与练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比一比:

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有残缺,有完整的树叶,(同一种树叶)让孩子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

 

1、       质疑: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生活动:

观察

2、讨论:

(1)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2)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预设1:

是同一种叶。

预设2:

不是同一种叶。

师: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

形状是否相同。

师:

同学们争论的交点中这片有残缺的树叶。

你猜一猜,这片叶变残缺之前的样子。

请一名同学来为这片叶补画缺少的部分。

生活动:

观察得出结论,观察到了形状相同,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

而残缺的叶我们可以根据其它部分补画出其本来的样子,再进行判断。

(3)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生活动:

观察发现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许多相同特征。

生活动:

看,听,闻,尝。

预设:

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设计意图:

观察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技能,让孩子把目光放在细微之处,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获得对叶的全新认识。

在观察中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果发现不多也没关系,可以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发现叶的结构组成。

3比较:

对比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发现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预设1:

叶由叶片和叶柄二部分组成。

预设2:

叶由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组成。

师适时解惑:

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小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明白了,叶脉不是叶的一个单独的部分,而是长在叶片上的一部分。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叶的结构,充满童趣。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与思考:

出示形象逼真的各种生长阶段的叶,(为了放大叶,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请学生根据叶的特点在黑板的一根大树枝上贴树叶。

要求要体现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生活动:

发现叶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选择叶在树枝上的位置。

师:

结合板书比喻:

这根枝条好像人类的一生,从左到右分别是幼年、童年、青中年、老年、死亡。

检验一下是否贴对了?

  改正的过程,也是对各阶段叶的再认识。

然后进行讲解:

(1) 长在枝头上的是芽,形状最小,是叶最嫩的阶段,叫叶芽;

(2) 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嫩叶;

(3)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哪一个是“人到中年”的叶子,大家自然想到长大的叶子;

(4) 再往下进行就不用老师提醒,学生马上联想到人老时很多人会驼背,叶子的边缘就会卷曲起来这就是枯黄的叶子;

(5) 至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设计意图:

新课标注重学习的过程,本环节学生通过动手贴叶子,和形象的比喻来认识叶的各个生长阶段,孩子不仅认识了叶在各个阶段的特征,而且,认识到叶的生命过程与人的一生极为相似。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科学与人对生命的感悟融合在一起,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珍惜和感动。

 (三)、总结升华:

1、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叶宝宝找小主人的游戏:

(1)师:

从你的叶子中找到你认为最特别的一片。

仔细观察,记住特别之处。

(2)师:

然后把这些最特别的叶子收上来。

用实物投影出示其中的一片,问“这是谁的叶宝宝,它的小主人在那里?

(3)生活动:

认一认,说一说。

预设:

我的叶宝宝,边缘的锯齿一大一小;我的叶宝宝,是残缺的,满面沧桑;我的叶子绿绿的,心形,美丽又健康……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检验,考验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把一片小叶子视若珍宝,培养了学生爱护关心弱小,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健全人格.)

小结:

叶还有许多秘密,这节课我们还没有发现,你还想知道关于叶的什么内容?

生思考并回答。

大家可以课下搜集关于叶的知识,贴到教室后的大板上,同学们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

教是为了不教,钓胜于鱼。

爱因斯坦曾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把课上的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带着收获和新的疑问走进生活。

2、今天,同学们拿来这么多的叶子,你们是怎样收集到的呢?

预设1:

我是在林子里捡到的。

预设2:

我是在校园里摘的。

师:

同学们评一评,哪一位同学的行为是对的?

结果同学们判断:

采摘花草的行为是错误的。

讨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预设1:

爱护草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预设2:

树叶给人类净化了空气,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预设3:

我们要把零用钱攒下来去植树。

预设4:

不要过度乱砍滥伐。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美丽的,树叶也是美的,树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内容,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希望你们能照自己说的去做,做的比说的更好。

(设计意图:

学生们从“采、摘“的不同,引发该如何对待植物的讨论,使他们从中认识到叶子的重要性及它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达成共识:

保护环境、爱护花草、从我做起。

”)

(四)、拓展:

师:

你喜欢树叶吗?

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

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你灵巧的小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叶的喜爱之情吧。

生活动:

可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对叶的喜爱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进行创意小制做,给孩子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

植物的叶。

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

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五、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

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

秋天的美景

师:

秋天的景色美吗?

生:

美。

师:

这秋天的美,树的美,山的美,可一定感谢树叶呀。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

5植物的叶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按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

1我捡了几片落叶?

2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3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设计意图:

在分、摆的过程中,学生对树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发现多种树叶的不同之处:

形状、颜色、大小)

二、比一比:

 

1、质疑: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1)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2)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3)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

突破难点,明确判断几片叶是不是同一种叶的依据是形状是否相同。

3比较:

观察叶,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预设:

生观察发现(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与思考:

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3、找一找:

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4、小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三)、总结与拓展:

1、学习了这节课,你一定知道树叶也是有生命的,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植物呢?

2、你喜欢树叶吗?

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可以用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植物的叶》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第5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

为后面学习植物的生长做必要的准备。

 

当今世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各种生命并了解与之相处的方法,是每个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

农村的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这些已有经验为本次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诱导。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植物的叶和不同种植物的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判断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以及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了解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

个人及分小组材料:

各种各样的叶、六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枝条、记录表、卡纸、粘贴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马上要开始科学探究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

(课件出示——四季图)

注意观察图上的叶子。

2、师:

刚才你观察到什么?

生:

自由汇报。

师:

是的,五彩缤纷的叶子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科学家,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叶。

(出示课题——5、植物的叶)  

 

(二)分类、明确标准

1、个人分:

   按下列要求,学生个人分课前收集到的叶子。

(出示课件)

 ①、数一数,你共有几片叶子?

 

②、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边分边做好记录,并将结果放在展示卡纸上。

 预设1:

按形状分,有几种。

预设2:

按大小分,有几种。

预设3:

按颜色分,有几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叶子。

生活动结束后,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学生的几种分类方法。

小结: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分类方法也很多,有按形状分,大小分,颜色分等。

2、明确分类标准 

师: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四片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同一种叶子,让学生观察、汇报、讨论、交流辩论。

师:

到底以什么标准分类,才能把同一种叶子分在一起呢?

请大家继续观察分类结果,再动手分一分。

师生活动:

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植物的叶。

小结:

是的,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只有按形状来分,才能把同一种叶子分在一起。

3、小组分。

师:

分一分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生活动并汇报分类结果。

引申:

同一种叶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活动:

观察发现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预设:

叶片上有一根根的条纹,正反面颜色不同……

师:

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

所以,我们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植物的叶,我们主要看叶的形状,叶的边缘,叶的表面情况等等。

 

(三)观察叶的相同结构

.过渡:

这么多的叶子它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下面我们来探究叶的结构。

生拿出一片完整的叶子,仔细观察,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①观察、汇报。

(师板书)

小结:

可见一片完整的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

②自我介绍叶的相同结构。

 

(四)、了解叶的生命特征及生长过程

出示带有不同时期生长情况的叶子的枝条。

活动一:

(1)   观察同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并做好记录。

(2)   生汇报。

(3)   板书:

叶芽、嫩叶、长大的叶、老叶、枯叶

活动二:

出示爬山虎的枝条,生根据叶的大小,颜色的不同说出它们各是什么阶段的叶子。

   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探索,我们知道叶是有生命的,他的一生经历了生长、发育、衰老、最后死亡,这就是一片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五)、总结升华

  1、游戏——给叶子找家

以小组为单位,在带有枝条的贴板上贴树叶。

要求:

①、对照叶子的生长过程;②、注意小组的分工与合作;③教师巡视引导。

展示游戏结果。

生活动:

发现叶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选择叶在枝条上的位置也不同。

  

2、小结:

叶子是有生命的,不管人还是叶子一生很短暂,所以我们有理由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也要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花草树木。

如果没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就不要去摘植物的叶。

 

(六)、拓展延伸

师:

叶子还可以做成树叶贴画你们想看吗?

(播放课件)

生欣赏树叶贴画。

引导创作:

你们想不想也亲手动手做一个,很好,那么不要浪费收集到的叶子。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创意制作。

总结:

是的,我们今天的研究只是关于一些植物的叶的奥秘,大自然中还有更多、更精彩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呢!

 

 

板书设计

        5、植物的叶

 

叶的结构    叶片 (叶脉)

            叶柄 

叶的生长变化

  叶芽——嫩叶——长大的叶——老叶——枯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