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46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docx

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2015华东师大

《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育论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写成并公开发表。

理论主张包括:

提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

提出教师标准,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提出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强调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张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这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也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它阐述从师求学的道理,挖苦耻于相师的世态,起到了转变社会风气的作用。

三舍法——北宋王安石主张的变法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

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后定额为700人,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在前二等者,参考其平时表现升入内舍学习,成为内舍生,定员200人。

内舍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在前两等者,参考平时表现升入上舍,成为上舍生,定员100人。

上舍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方法与科举相同,成绩分为三等:

上等免殿试,直接授官。

中等免礼部省试,直接参加殿试。

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及时入学,平民子弟需要经过考试合格方能入学,这一改革措施,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的一个层次,学校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将平时表现与考试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将上舍考试与科举相结合,学校不仅承担养士的任务,还具有取士的职能,这是中国古代太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

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它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生计教育是扩大了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生计教育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部分课程,不只是某些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生计教育应当贯穿于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专院校的所有年级之中;凡中学毕业或中途退学的学生都将掌握维持生计的各种技能,以适应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需要。

生计教育设想的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反映了当今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

他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让学生通过自行设计、自己执行,学习实际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教学法有四个步骤:

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判结果。

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

由于过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

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的重要定义,他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也就发生了。

他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科学的、高质高效的学习,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上,检验教学是否科学,实际标准在于看它是否使学生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推测,是教育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概念。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研究指出自我效能具有以下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等。

2015华中师大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它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

活动课程以生活中的儿童兴趣与动机为课程中心,课程范围和教学内容选择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组织,它突破了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主张“做中学”。

基本特点: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个性的养成。

它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也给课程改革开启了新路,注入了活力。

但是它不重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灵活性,缺乏标准性,对教师要求过高,难以实施与落实,学生往往也学不到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能:

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的功能;选择功能等。

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内涵包括修身和养性两个方面。

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道德、情操、理想、意志等各方面能够保持良好的修炼心态,持之以恒,修身终生。

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到达完美的境界。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学园——是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的讲学授徒的场所,被视为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外国高等教育史上,学园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学园既开展了广泛的教学活动,培养各类人才,同时也进行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

学园开设的课程门类众多,教学方法和形式灵活多样。

柏拉图主持学园40年直到去世,他的著作包括《理想国》大都是在学园时期写成的,学园直到公元529年被迫关闭,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促进了古希腊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过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具有以下特点:

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各个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2015东北师大

狭义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合理存在的人。

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等。

它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榜样的类型有:

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等。

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做到以下要求:

选好学习的榜样,所选榜样必须真实可信;帮助学生缩短自己和榜样的角色距离,激起对榜样的敬慕之情;促使榜样成为学生自律的力量,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为了解、诊断、评定、调整与促进教学服务的。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指导性、发展性、计划性。

教学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通过聚集他的训导加以概括归纳出来的关于读书的方法。

朱熹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六条读书法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都有其合理因素,值得后代研究参考,但是过分夸大了“读书穷理”的作用,提高了读儒家经书的地位,使学习的途径和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在北京设立,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具有以下特点:

培养目标上,专门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课程设置上,侧重西文,西艺,外语居于首位,汉文经学贯穿始终;教学组织上,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学校管理上,由外国人包办,受列强控制。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模式,改变了以文为主的传统教育内容,把近代科技知识列为课程内容,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京师同文馆,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培养军人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

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骑士教育分三阶段实施:

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

儿童主要接受母亲教育,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体质锻炼;7、8岁以后到14岁,为礼文教育阶段。

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也学习骑马。

击剑等技能;从14到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

重点学习“骑士七技”,还要侍奉领主,年满21岁,通过授职典礼获得骑士称号。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和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宗教氛围浓厚,封建气息强烈,世俗特点明显。

逐渐形成了行侠仗义的“骑士精神”,后来演变成为绅士品质。

《教育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著作。

它表达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最终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

它的教育思想包括:

尊重信任儿童,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儿童;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教育诗》表达了马卡连柯新型的教育观点,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框架,到达了崇高理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前苏联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发现学习——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是一种让学生独立学习、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科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但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真正用发现法学习,比较浪费时间,很难保证学习水平,应该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

自我效能感〔2015华东师大〕

2015华南师范大学

广义教育——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但凡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可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

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德育——包括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狭义的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职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的最正确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它的作用在于,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职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具有以下特征:

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创造性。

学校管理是学校对自身的管理,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各项工作目标。

心理发展〔2015华中师大〕

品德不良——是指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标准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具有一贯性、严重性、有意性、倾向性等特点。

在学校生活中,品德不良的学生虽然人数极少,但是消极作用大,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这些行为虽然在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到达违法的程度,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而酿成了不良的品德,甚至走上违法道路。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努力做好品德不良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矫正过来。

2015首都师大

教育〔2015华中师大〕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到达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到达的结果。

价值性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性情操的人。

智育——是开发智力的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智育的基本任务是: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其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间接实现。

智育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

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得以建立,不仅是为了实现某些外向性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校管理等〕,而且按照现代教育原理,更重要的是基于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

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和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知觉和预感都属于这类知识。

个体通过社会化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分享别人的经历和经验,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情,通过外化把隐性知识用其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自然的交谈,是知识外化的有效途径。

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它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判断一项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2015山东师大

个人本位论——是教育目的的一种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该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其主要观点有: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订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

个人本位论把个人自身的需要作为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是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如果只强调个人的需求与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则是片面的、极其错误的。

三舍法〔2015华东师大〕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因为官府有学而民间私家无学术,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学习专门知识,这就是“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

其一,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官府才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

其二,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礼乐舞射是西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些学科需要器物设备和实际演习,只有官府才具备条件。

其三,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其子,造成了学术垄断的现象。

学在官府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西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结构。

智者——是指古希腊时期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又称狡辩家。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派或学术团体,没有统一的哲学基础和政治见解,他们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疑心主义。

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做出了巨大奉献,推动了文化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不仅促进了古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古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2015上海师大

教学评价〔2015东北师大〕

三艺——是指“七艺”教育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三艺是古希腊的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智者适应时代对辩论、演讲的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由此而确定。

智者派教师充当了传授辩术的角色,他们周游各地,以游学的方式给贵族青年传授“三艺”——文法、修辞、雄辩术,培养了一批演说和辩论人才。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又称稷下之学,始建于齐桓公。

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学校,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具有以下特点:

学术自由,不治而议论;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丰厚;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稷下学宫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教育管理的目的——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服务性。

“服务”

不是主仆关系的置换,它强调学校管理者和师生职工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彼此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理即服务”意味着管理者要满足师生职工的需要,包括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也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树立一种“交互”观念,学会换位思考。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普通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方案,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德育〔2015华南师大〕

2015四川师大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

从总体来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

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

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这一方法主要由挖苦、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挖苦,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

一般分为: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的主要特征有:

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到达共识,通过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学生“效师而学”和“自觉而学”,通过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断的进步。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它的优点:

比个别教学效率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授课制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