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097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

一百家争鸣

一、【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  的局面。

2.主要内容

时期

人物

思想内容

贡献

 

春秋

 

孔子

(1)提出“”的学说。

(2)注重与人事,对敬而远之。

(3)主张“”,注重人的。

(1)创立儒家学派。

(2)开创中国古代之风。

(3)基本文献:

《》、《书》、《礼》、《乐》、《易》、《》“六经”。

 

战国

 

孟子

(1)提出四种道德规范。

(2)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学说。

(3)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

 

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使之更加系统。

 

荀子

(1)在天人关系上强调“”,指出人道有为,提出“”。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

(1)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

(2)以的“无为”、“”为处事方法。

2.代表人物

项目

老子

庄子

主张

(1)用“道”来说明的起源和演变。

(2)指出事物具有向  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阐发、的方法原则。

(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

的态度,幻想回到“”的社会。

(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

(2)认为“”无所不在,万物也是没有和差别的,叫“”。

(3)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

为一,从而逍遥自得。

著作

思想体现在《》一书中

《》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

影响

(1)老子的学说蕴涵了朴素的思想。

(2)老庄崇尚,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主要内容

代表

人物

思想内容

贡献

李悝

(1)推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2)用严酷的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

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法典。

商鞅

(1)废除  ,按军功授爵。

(2)奖励耕战,废除   。

(3)加强中央集权。

(1)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

(2)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韩非

(1)加强,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2)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

2.历史影响

(1)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 

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体系中,成为维护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思想主张

(1)讲求功利

①主旨:

“、交相利”。

②提出了非攻、、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哲学贡献

①认识论:

以  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  ”法。

②逻辑学

a.建立“  ”、“  ”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b.广泛应用  。

c.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  的方法论基础。

2.演变历程

(1)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  ,称为“  ”学派,也称后期墨学。

(2)  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三)课堂总结: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

平等互利兼爱。

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

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关注治国,留下了治国理念:

公开公平公正。

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

仁爱正义自强。

四、课后----内化迁移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④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2.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3.《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

“伤人乎?

”不问马,马夫属“阐”,为最下等级之人。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期奴隶的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4.孟子曰: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  

C.仁政D.兼爱

5.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抗灾工作时说:

“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

”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6.2010年3月30日,纪念老子诞辰2581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

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老子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

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8.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9.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

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

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

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思想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1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孔子游历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说说孔子的历史贡献。

 

(3)从阶级属性上分析,百家各派代表人物中谁和

孔子最为相似?

 

(4)想一想孔子在杏坛传授给弟子的核心学说可能有哪些?

他的哪些教育活动影响深远?

日期

自评

组评

一百家争鸣

结构化预习

(一)1.

(2)百家争鸣2.仁礼政治鬼神有教无类全面发展

私人讲学诗春秋仁、义、礼、智仁政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

(二)1.

(1)道

(2)因循自然逍遥2.宇宙万物相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消极悲观小国寡民自然无为道界限齐物天地万物老子庄子辩证法自然精神自由

(三)1.尽地力之教刑罚君权法经世卿世禄制度井田制度君主集权事异则备变系统化2.

(1)专制主义秦始皇

(2)儒学专制政权

(四)1.

(1)①兼相爱②尚贤

(2)①客观实践三表②a.类故b.类比推理C.归纳推理2.

(1)逻辑学墨辩

(2)汉代

互动解疑

1、

(1)春秋末年,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不同阶级,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许多做出杰出贡献的学术大师。

(2)当时的社会处于激烈变革和战争的动荡局面,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争鸣,各国统治者为增强自身力量而重视士人及其学术思想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有利条件。

2、

(1)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符合下层人民的利益。

(2)墨家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的主张,符合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及简朴的生活习惯。

(3)“三表”法中“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标准符合小生产者的利益。

3、

(1)法家主张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封建信条,服从于君主专制的。

(2)当今的“依法治国”,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一方面在健全法制,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内化迁移

1.D2.B3.C4.C5.B6.B7.B8.B9.Cl0.A

11.

(1)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求进行革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潮流。

(3)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经济凋敝,统治者以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12.

(1)目的是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2)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整理一些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化。

(3)老子。

(4)可能向学生传授“仁”、“礼”、“为政以德”等学说。

孔子的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教育活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2课 汉代儒学

【答案】 ①圣贤言论 ②焚书 ③浩劫 ④低潮 ⑤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⑥文化共同体 ⑦汉武帝 ⑧平等竞争 ⑨学术思想 ⑩民族文化 

汉武帝 

汉昭帝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大富豪 

文化传播 

察举制 

科举制 

儒学经典 

文化政治舞台 

执政者奴化臣民 

重学风气 

官僚队伍 

科学技术研究

重难疑点探究

1.如何认识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

南北边境不宁、王国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

这些都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来解决。

显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另外,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武帝采纳。

(2)影响

结束了战国时期各种学派互相争鸣的局面,儒学正式取代了黄老之学,儒学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因此,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2.如何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

评价

积极

消极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三纲五常”

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典型例题示例

【例1】 (2010·北京·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

【例2】 (2010·天津)《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此题可将问题改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

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

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

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答案】 D

【例3】 (2009·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

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

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

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

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

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

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答案】 C

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目的的内容是(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说               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掌握、理解。

“天人感应”学说,讲天子之权源于上天,切不可为所欲为,否则会受到上天惩罚。

客观上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2.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比较型选择题,可直接判断,再带进选项验证。

A项符合秦“焚书坑儒”;B、C两项都不符合;D项反映了秦“焚书坑儒”的根本出发点,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利用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进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2011·潍坊模拟)有学者认为:

“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答案】 A

【解析】 科举制下,不论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学养取得官职,因而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4.(2011·嘉兴一中模拟)六集电视系列片《东方之光》解说词:

“自然,中国还有千古一律的‘科举制度’……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

”对上述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

A.“言必称三代”中的“三代”指夏、商、周

B.“子曰诗云”泛指儒家言论

C.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出古典与高雅的发展趋势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三代”指的是夏、商、周,“子曰诗云”指的是儒家的学说和言论,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A、B、C三项表述都正确,应排除。

5.(2011·嘉兴一中模拟)“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加科学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守仁,而非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和汉武帝;朱熹的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谈不上科学。

故A、C、D三项都应排除。

故选B项。

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1.(2011·沈阳)清朝学者赵翼说:

“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使此后的汉代功臣大将大多受到儒学影响。

2.(2011·广州)宋代司马光诗: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

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

3.(2011·聊城)西汉时,辽宁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

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  )

A.“天人感应”               B.“制天命而用之”

C.“君权神授”               D.“大一统”

【答案】 A

【解析】 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火灾是“天意”的主张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4.(2011·滨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在古代,将阴阳五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B

【解析】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等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

5.(2011·广东增城三模)“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材料中的“是”指(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并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得第之人……咸出于是”。

由此可知是科举制。

6.(2011·湖北黄石模拟)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得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该制度有利于(  )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保证官员的文化素养

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由材料“竞争俸禄与官职”“机会对任何人开放”依据是“学养”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

②③④则是对科举制的评价。

7.(2011·重庆南开中学模拟)“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辍:

停止)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上述材料体现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朱熹       C.荀子        D.董仲舒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天”“地”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由此可知与荀子的“天道有常”相符合。

故选C项。

8.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

故本题选D项。

9.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③是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10.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答案】 D

【解析】 本题需准确把握新儒学的内涵以及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题中C项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是董仲舒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而对儒学进行的发挥,它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不是继承。

B项与其“天人感应”学说不是一回事,A项是孟子的主张,与题意不符。

1

1.3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

本节三维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打基础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________末年,儒学的________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