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20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docx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1周编号:

01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

道家学派为春秋末年老子所创,战国时期发展,其重要经典为《道德经》。

而道教是东汉时期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而形成的,东汉时期为民间宗教,魏晋时期才开始官方化,并建立其神仙系统。

【学习过程】

一、孔子的学说

1.历史地位: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

(1)思想核心:

“仁”和“礼”,主要内容是“”和“克己复礼”。

①“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就必须“”。

(2)政治主张:

孔子提倡“”。

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

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上:

孔子主张“”。

②教学方法上:

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③学习方法上:

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3.深远影响:

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二、老聃与《道德经》

1.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品:

《道德经》又称《》。

3.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

①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

(2)政治思想:

倡导政治上“”,以“无事取天下”。

4.影响: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堂检测】

1、下面属于孔子思想内容的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

3、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A启发诱导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诲人不倦

4、以下观点不属于老子主张的是

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

5、《老子》中记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

A朴素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D以柔克刚的思想

6、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

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改良政治

7、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教育不分贵贱的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

C、当仁不让于师“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孔子对神鬼的态度是:

A、相信B、怀疑C、认为不存在D、不关心它是否存在

9、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黄帝B.孔子C.老子D.周公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其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此观点属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1周编号:

02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学习过程】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倡导“”,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

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主要主张

①哲学思想:

提出“天行有常”和“”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

主张“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

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为主。

同时他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

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

“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爱。

“非攻”是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

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

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1周编号:

03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

“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

“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

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

“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

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学习过程】

三、庄子与道家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主张

(1)提出了“”的观点。

(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人必须顺应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

1.历史地位: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

3.影响

(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

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孙膑与兵家

1.历史地位:

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2.军事思想:

主要体现在《》中,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六、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2周编号:

04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出现新儒学。

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地位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秦朝遭到“焚书坑儒”的厄运;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学习过程】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统治阶级推行政策的需要。

2.黄老思想的内容

(1)内容:

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治国。

(2)主要观点: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的哲学观。

3.作用:

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4.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1)原因:

不能适应强化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提出背景: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思想来源:

以《》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3)主要观点

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②提出“”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③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理论。

(4)作用: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对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被汉武帝采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

(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2周编号:

05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朱熹趣闻:

朱熹的脚有老伤,一次遇到一个道士给他针灸了一次,他觉得疼痛减轻了不少,给了道士一大笔钱,还给写了首诗。

道士走了没多久,朱熹贵恙再次发作,赶紧让人去找那个道士,人家早就闪的没影了。

朱熹忍着痛跟别人解释道:

“我找老道士不是想问罪,就是想把那首诗要回来,免得人家说我做虚假广告”。

【学习过程】

一、儒学的危机

1.儒学的危机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

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

(1)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

2.理学本质:

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

(1)理的本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

(3)求理方法: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融会贯通而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理论: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求理方法:

提出“”以求理。

2.王守仁

(1)思想核心是“”,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积极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产生了消极影响。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2周编号:

06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

明朝灭亡后,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

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学习过程】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

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

科举考试因循守旧、陈腐不化;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波澜。

2.李贽的思想

(1)政治思想:

否认是万世之至论;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2)哲学思想: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2.主要思想

(1)王夫之

①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强调“”,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颠覆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④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①反对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提出了种种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③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④主张“是非决于学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内阁,另设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

(3)顾炎武

①发出“”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③评价:

思潮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明清之际的深刻地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3周编号:

07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二、天文学成就

1.战国: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东汉:

发明浑象仪、地动仪,并提出地球为圆形的见解。

3.唐朝:

僧一行等创制,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4.元朝:

郭守敬制成,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了300多年。

三、算经与圆周率

1.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2.东汉: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南朝:

祖冲之将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四、古代农书

1.南北朝时期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3.明代徐光启的《》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

徐光启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是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

2.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东汉的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还发明了五禽戏。

3.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4周编号:

08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从商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时的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学习过程】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新石器时代:

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商周时期: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

3.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4.秦朝时期:

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

1.书法艺术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的形成和壮大,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2.特征:

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的审美情趣。

3.书法艺术的发展

(1)秦汉:

自发的书法艺术

秦汉时期:

秦小篆、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

的书法艺术

①有利条件:

人们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②代表:

王羲之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隋唐:

新的高峰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4)宋代:

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宋代随着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5)明代:

呈现、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4周编号:

09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人们可以从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

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两汉时期:

气势宏大,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①背景:

的追求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②特点:

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强调“以形写神”③人物:

顾恺之④作品:

《》

2.唐代①背景:

政治统一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特点: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③人物:

④作品:

《》

三、文人意趣

1.宋代,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

2.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民间风情

1.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的作品。

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

2.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

民间出现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五、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形成了两种独特的风格:

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堂检测】

 

【学习反思】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编制人:

邵秋影审核人:

李志

姓名:

班级:

第4周编号:

10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

(1)产生: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

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

屈原的《》,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3)楚辞与《诗经》的不同:

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3.汉赋

(1)产生: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

赋是一种专重、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诗繁荣的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