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06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x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灌区末级渠系改造)

 

1、综合说明1

1.1、项目概述1

1.2、项目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和数量2

1.3、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2

1.4、效益分析3

1.5、组织管理3

1.6、建后管护4

2、概述5

2.1项目区基本情况5

2.2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5

2.3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6

2.4项目区概况8

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12

3.1、项目区存在问题12

3.2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12

3.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13

4、水资源评价及水量平*计算16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6

4.2工程水文16

4.3设计灌溉保证率和设计代表年的选取17

4.4、灌溉制度17

4.5需水量计算26

4.6水量平*分析26

5、建设内容30

5.1工程建设内容30

5.2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数量31

6、工程设计32

6.1、设计依据及标准32

6.2渠系布置33

6.3支、斗渠防渗衬砌设计34

6.4农渠设计38

6.5排水渠设计40

6.6山平塘维修加固设计41

6.7堰闸改造设计42

6.8泵站提水工程设计42

6.9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43

7、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45

7.1概算编制说明45

7.2资金筹措方案48

8、经济评价49

8.1经济分析49

8.2社会效益51

8.3生态环境效益51

8.4经济评价51

9、组织实施53

9.1组织管理53

9.2建设管理54

9.3检查、验收58

10、环境评价60

10.1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60

10.2施工期的环境影响60

10.3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60

10.4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61

11、项目建后管护63

11.1工程管理63

11.2用水管理66

11.3经济管理66

 

附图:

1、项目区范围及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比例1/10000)(彩图)。

2、典型的水源工程、排灌渠、沟、管网、路、桥、涵等工程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0)。

4、建筑物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5、项目结构图、细部大样图、附属设施布置及详图。

6、建设项目施工平面布置图。

附表:

某县2008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述

某县位于**省中南部、湘江中游的蒸水流域,东临*山县,南抵某市、*南县,西至邵东、祁东县,北抵双峰县。

县城西渡镇,是1952年设立的县城,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距某市区22km。

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

“水利不兴,农业不稳”,“农业的根本问题是水利问题”。

我们要在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是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转变。

另一方面就是要促进农业产业从单一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新型、高效、节水的现代化农业方向转变。

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综合全县实际,衡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末级渠系改造项目选择在牛形山水库灌区的西渡镇的黄六、天光、林桥、秋塘、盘龙五个村范围内进行,其有利条件为:

一是牛形山水库灌区该项目上游骨干工程已完成了续建配套工程。

二是该项目地处“*邵干旱走廊”的某县中部,距县城西渡镇8公里,是我县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交通便利;三是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四是社会及自然经济基础条件较好,耕地较为集中连片,粮食等种植业占主导地位。

第一产业发达,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兼有烤烟、油、茶、果、牧、副、渔等多种经营项目,2007年农业总产值3815.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五是区域需水供求矛盾较为突出,项目区为水资源相对紧缺地区之一,基础水利设施较差,灌溉基本依靠牛形山水库渠道和塘坝;六是由于多年饱受干旱的困扰,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较高,愿望迫切,曾多次申请报告;七是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在全县具有代表性;八是通过项目建设,能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灌溉管理水平和灌溉效益,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轻农民负担,有示范带动作用。

本次设计以省厅审查的《某县2008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水利)管理标准文本》为依据,按照水利工程建设有关规程规范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进行编制。

可研审查建设地点为牛形山水库灌区的西渡镇的黄六、天光、林桥、秋塘、盘龙五个村,投资规模为448.38万元。

1.2、项目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和数量

建设目标:

通过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的实施,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0.4提高到0.75,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

规划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9032亩,直接受益人口8792个,项目区群众年人平增收217.59元。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山平塘维修加固71处(总蓄水量36.04万立方米),堰闸改造10处(总蓄水量1.06万立方米),灌排渠改造配套13条13710米,田间渠配套12条9030米,改建电灌站5处55kw,进水闸、节制闸及机耕桥等其他附属建物改造配套102处。

工程拟于2008年9月动工兴建,建设工期7个月;2009年3月底竣工验收。

1.3、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1.3.1投资预算

工程总投资预算为448.38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373.107万元,其它费用19.19万元。

1.3.2资金筹措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建设以项目区农民、村、组集体建设为主,财政补助结合。

该项目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解决220万元、县级及县级以下财政解决22.42万元,这些资金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主要用于集中采购建材、机电设备以及补助机械施工作业费等。

其余205.96万元由项目受益村、组、农户按以下方式解决,①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1.79万元;人均投工投劳折资70.28元;②通过完整的“一事一议”程序筹资144.17万元,人均筹资167.39元。

1.4、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9032亩耕地灌溉条件,使8792人农户受益。

通过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从而使农业增产增收,同时项目区可种植油菜2850亩,种植棉花1050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1650亩。

按当前种植物品种每亩产量计算,可生产出粮食431.21万公斤,增加粮食43.12万公斤,油菜籽66万公斤,棉花8.6万公斤,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540万公斤。

依据市场价计算其年销售收入计765.84万元,其中经济作物收入为327万元;项目区还可发展养殖业年销售收入计15万元,因此项目区工程的实施年销售收入达780.84万元。

种植业年生产成本按种植物品种、数量,每为亩生产成本计算,养殖业年生产成本按养殖产品销售收入的75%计算,项目区年生产成本为585.62万元,项目区年销售利润是195.22万元,年净效益为46.16万元。

人均净增217.59元,同时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积极性,推动全社会水利工程建设热潮,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经经济分析:

经济净现值:

ENPV=68.59万元(12%);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12.82%;

经济投资回收期:

Pt=12.71;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1.18。

该项目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达12.82%,说明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5、组织管理

本项目是以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项目受益人共同投资方式兴建的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为保障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农业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水利厅负责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审批和编制,某县水利局负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受益村组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渠系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1.6、建后管护

在工程改造建成运行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项目区成立用水户协会,使工程所有权明晰,所有者主体到位,借用市场机制中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加强经营管理,为受益农户提供良好服务,使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双轨道投资体系。

不准将过去的欠帐摊入新的水价之中,而增加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田间工程续建配套由用水户协商解决,政府给以必要的补助。

通过双轨制运行,逐步使农业水价趋近成本。

使项目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单轨制,实现良性循环。

(2)村委会通过农民的自主化管理完成灌(排)区管理中水利设施维护、灌(排)用水协调和水费征收等一些涉水事务,实现灌区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等目的。

2、概述

2.1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地处亚热湿润气候区,区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93.6mm,多年平均气温17.9℃;项目区地貌为丘陵地区,地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石灰岩,土层除石灰岩裸露地区外,一般较厚,表土的有机层较薄;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495万m3,其中骨干水源250万m3,山平塘221万m3左右。

河坝引水24万m3。

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9032亩,其中水田6634亩,旱土2398亩,实际灌溉面积9032亩,总人口8792人,农村劳动力540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

项目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制,即早、晚稻再加一季春收作物,复种指数达1.9以上。

项目区田间工程配套不齐,支、斗、农渠等末级渠道均为土渠,渠系分布不规范,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

项目区用水管理体制仍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造成管理不顺,机制不灵。

2.2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条件

2.2.1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骨干水源牛形山水库灌区的秋塘支渠从项目区旁经过,项目区由秋塘支渠灌溉,多年平均灌溉水量250万m3。

项目区内有山平塘2120口,有效水量170万m3;堰坝12处,引水量为24万m3。

项目区内基础水量差,基础设施不齐全。

牛形山水库的秋塘支渠为60年代兴建的土渠,目前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仅为0.3-0.4,现急需更新改造。

田间工程配套不齐,支、斗、农渠等末级渠道均为土渠,渠系分布不规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责任承包制的发展要求,渠道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下游地区灌水困难,上、下游农作物不能均*适量灌水,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灌溉效益差,不利于灌溉水量计量调配,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也经常引起水事纠纷。

项目区内有耕地9032亩,目前全部利用;农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为主,棉、油菜、烟叶、大豆等其它经济作物为辅,复种指数为1.9左右。

2.2.2项目区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与配套设施

项目区内交通发达,XO57线从旁经过,乡村砼硬化公路实现了“村村通”。

供电网络已覆盖全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用电有保障,电力、电讯业发达,建有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

家家户户有机压井,用水较为方便。

2.3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2.3.1指导思想、原则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节水增效。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通过末级渠道改造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不型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确定原则为:

1末级渠系改造要以节水增效,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末级渠系改造要为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通过改造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末级渠系改造要实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综合治理,提高项目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其生态环境。

4末级渠系改造要特别重视实现对项目区管理设施的改造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良性运行发展机制。

5末级渠系改造要坚持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改造相结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政策相结合,实现建设一点,受益一片,起示范带动作用。

6末级渠系改造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改造项目与措施模式;既要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也要注重经济实用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2.3.2项目区建设目标、任务

建设目标:

通过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具体为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0.4提高到0.75,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

改善灌溉面积9032亩,直接受益人口8792个,项目区群众年人平增收217.59元。

建设任务:

山平塘维修加固71处(总蓄水量36.04万立方米),堰闸改造10处(总蓄水量1.06万立方米),灌排渠改造配套13条13710米,田间渠配套12条9030米,新建电灌站5处55kw,进水闸、节制闸及机耕桥等其他附属建物改造配套102处。

2.4项目区概况

2.4.1项目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范围

某县西渡镇为某县所在地,东与杉桥镇和某市蒸湘区的呆鹰岭镇相接,南与*南县的三塘镇和谭子山镇相邻,西与演陂镇、岘山乡毗连,北与台源镇、栏栊乡接壤,全镇共有15个居委会,63个行政村,651个村民小组,66901户,总人口160608人,其中农业人口29242人。

辖区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67000亩,耕地面积88792.5亩(其中水田62764.5亩),旱土8678亩,人均耕地0.92亩。

全镇共有小型水库9处,塘坝、电排及等小型水利设施13501处,灌溉农田78063亩。

各项经济指标历年居全县第一,人年纯收入达4121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布置在西渡镇的黄六、天光、林桥、秋塘、盘龙五个村61个组,项目区耕地9032亩。

(2)水文气象

某县地处亚热湿润气候区,区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据某县气象站1960~2005年实测资料统计:

多年平均降水量1193.6mm,最大日降水量159.7mm(1970.7.11)。

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8℃(1971.7.26),极端最低气温-8.3℃(1972.2.9)。

多年平均蒸发量达1487mm,大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18.7m/s,相应风向NNW(1980.4.13)。

汛期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12.3m/s。

(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内地貌为丘陵地区,地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石灰岩,土层除石灰岩裸露地区外,一般较厚,表土的有机层较薄,呈酸性反应,适合种植水稻、烤烟及其他经济作物。

(4)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

其来源有三,一是上游的牛形山水库拦截的集雨面积246km2的径流在灌溉期内经渠道供水;二是山平塘拦截地面径流;三是小溪河坝拦截地面径流。

经分析,目前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495万m3,其中骨干水源250万m3,山平塘221万m3左右。

河坝引水24万m3。

(5)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为气候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

该区气候灾害主要有“大风、霜冻、冰雹”及4-7月份的洪涝和9-12月份的干旱等。

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有病虫害、稻瘟病、树木病虫害等。

2.4.2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西渡项目区位于西渡镇的黄六、天光、林桥、秋塘、盘龙5个村61个组,本次设计灌溉面积为9032亩。

2008年项目区内有耕地面积9032亩,其中水田6634亩,旱土2398亩,实际灌溉面积9032亩,总人口8792人,农村劳动力5406人,工农业总产值为9654.6万元,农业总产值为7521.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

2.4.3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制,即早、晚稻再加一季春收作物,复种指数为1.9左右。

目前双季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73.4%,春收作物(以油菜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66%,旱作物(烟叶、棉花、蔬菜、大豆等)占耕地面积5.8%,其它不占耕地但需考虑灌溉的经济作物(如茶叶、柑橘等)种植面积折合占耕地面积的11%,农作物粗放种植,产量较低、效益较差。

早稻亩均产量为428kg/亩,晚稻均产量为535kg/亩。

2.4.4灌溉排水工程状况

项目区内基础水量差,基础设施不齐全。

骨干水源牛形山水库的秋塘支渠为60年代兴建的土渠,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严重,控水能力差,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仅为0.3-0.4,田间工程配套不齐,斗、农渠等末级渠道均为土渠,渠系分布不规范,因陋就简,渗漏、崩塌、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无量水设施。

田间工程通过1975-1976年整治后,田块较为规范,能满足节水灌溉的要求。

本次设计灌溉面积为9032亩。

2.4.5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情况

目前项目区工程管理按水库管理所管理与当地基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范围分两级划分,水库管理所管理的范围主要是干渠及流量大于1.0m3/s的支渠及其建筑物,其余渠道及相应建筑物的管理由工程所在地基层政府水管站和村负责管理,水库管理所管理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全灌区用水调配及引水枢纽、主要干渠、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和工程维护,并全灌区工程管理技术支持。

水管理所(站)主要负责管理区域内用水调配、水费征收及支渠、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和工程维护。

村级管理范围主要是流量小于1.0m3/s的支渠、斗、农渠等末级渠系及其建筑物管理,并负责到户收取水费。

目前项目区未设立用水户协会。

农民投工投劳仅限于渠道清淤,小量的末级渠道维修。

由于无量水设施,管理体制不顺,水资源浪废严重,造成亩均用水量达1000m3/亩,亩均水费为35元/亩。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灌区推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的制度,灌区水费实行以粮计价,货币结算、分级计收。

1996年以来,灌区推行按方计价,货币结算,水费价格由各地物价部门制定,灌区平均0.08元/m3;执行水价仅为0.01元/m3-0.066元/m3,据水利部门测算,物价部门制定的水价偏低,而执行水价更低,实收率也不高,又经层层截留或挪用后,所剩更少,导致灌区经费紧张,工程维修投入不足,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灌区运行效益的发挥。

据水库管理所统计2005年水费收缴率为71%,2006年水费收缴率为46%,2007年水费收缴率为38%。

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区存在问题

3.1.1渠系及建筑物老化破损严重

由于受当时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项目区工程先天不足,设计标准低,渠道基本未衬砌,施工质量差,经过多年运行,防渗功能减退,现有灌溉渠系崩垮、破损、渗漏及堵塞严重,水量损失大,水的利用率低,排水不畅,灌溉效益差。

3.1.2田间节水措施及设施配套不完善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水稻种植品种逐步趋向合理及抛秧技术、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使农业双抢灌溉用水高峰期大为提前并集中。

当前,每年双抢在7月上旬开始,7月中下旬就完成,前后不足半个月,与过去双抢所需时间1个月相比,时间缩短了1倍有余,换而言之,双抢期间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的需水强度为原来的近2倍,这就对工程的抗旱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库容小,提供灌溉水量非常有限。

渠道淤塞严重,虽每年冬修由群众投工清淤,但并不彻底,过水断面严重不足,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加上沿渠渗漏水量损失较大,每逢双抢抗旱高峰,尽管管理单位加强用水管理,但渠道输水还是“进口有水溢,尾渠无水觅”。

这不仅导致水事纠纷频发,而且也使工程管理单位与当地关系日趋紧张。

3.2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曾掀起了三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建成了400多处大型灌区,5000多处中型灌区和几千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在最高年份曾突破1万亿kg。

实践证明通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用水效率和效益,优化了水资源配置;迅速增强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明显提升项目区管理改革和服务水平,调动了项目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小康建设,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而目前项目区由于前述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彻实改变这一面貌,项目区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较高,愿望迫切,曾多次申请报告。

3.3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3.3.1项目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

特殊的气候、地理、社会条件决定了我县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不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生态型农业,推进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面对日益加大的人口与资源压力,水利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

㈠水利是农业安全的基础保障。

水旱灾害一直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迁,干旱缺水将是我县农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灌排设施能够有效抵御水旱灾害的侵袭,促进农业旱涝保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

要在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藏粮于地。

㈡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石。

水利等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

随着农业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水利工程必将成为农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基地。

㈢水利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源、输配水工程和调节系统,构成了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格局,在担负着农田灌溉任务的同时,多数还可兼有向城乡生活和工矿企业供水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