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7741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docx

承台、墩身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

编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2013年5月19日

交底对象

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机电物资部、计

主持人

交底人

记录人

承台、墩身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

1交底范围

明确预埋电缆槽道、梁端锯齿槽口及电缆槽道、接触网立柱基础、下锚拉线基础、墩顶接地端子、墩身及梁体沉降观测桩、墩身吊篮及检查梯预埋件等,防止施工漏埋、规范预埋施工作业及验收标准。

2墩身预埋槽道

墩身须预埋槽道的墩号分别为:

1#、16#、29#、43#、56#、73#、87#、88#、91#墩;同时在相邻的墩预留,保证电力与通信、信号分离上桥。

参见《电缆上、下桥(圆端形桥墩)预埋槽道设计图-汉孝城际施(桥参)-07-第一册》、《葛汉孝铁工管部联[2010]111号》联系单、《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汉孝城际施图(桥)-01-J00》、《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汉孝城际施图(桥)-01-01-J00》、《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汉孝城际施图(桥)-01-02--J00》。

槽道布置方式:

在圆端形墩身的直线段处、沿墩高方向,每隔1.5m设置一对预埋槽道(左右个一块),槽道长度60cm,见下图2-1所示

图2-1墩身预埋槽道示意图

3现浇梁梁体预埋槽口及槽道

在有通信、信号、电力电缆上桥的位置预留槽口及槽道,梁槽道预留位置为1#、16#、29#、43#、56#、73#、87#、88#、91#墩的相邻2个梁的梁端。

参见《[2010]111号》联系单、《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桥)-01-J00》、《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桥)-01-01-J00》、《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际施图(桥)-01-02-J00》、“《通图(2008)2224A-V》局部修改图-汉孝城际施(桥参)-04》中的电缆上桥构造图”以及相关简支梁图纸。

布置方式:

(1)锯齿形槽口深度20cm,注意相邻两片梁锯齿槽口要对齐。

梁端锯齿口预留示意见下图3-1所示

图3-1梁端锯齿口预留示意图

(2)在有锯齿槽口的梁端预埋电缆槽道,槽道边距梁端20cm。

顺梁高方向50cm一个,梁体槽道安装示意图见下3-2所示

图3-2梁体槽道安装示意图

(3)注意事项:

①施工中可酌情截断槽口范围内的钢筋,但须调整或增加槽口处的竖向拉紧。

②锯齿孔预留为前后三片梁的梁端。

③梁体槽道的填充泡沫待四电安装时站后施工清除,但在站前施工时须有明显的标识。

4接触网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

正线接触网支柱基础均设置在桥梁面,土建施工根据桥梁通用设计图要求,预留与接触网支柱法兰相匹配的地脚螺栓,以便于后期安装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

参见《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汉孝城际施图(桥)-01-J00》、《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桥)-01-01-J00》、《站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桥)-01-02-J00》以及梁体图纸中的接触网、拉线基础构造及桥面钢筋布置图。

桥上接触网支柱断面图如图4-1所示。

图4-1接触网支柱断面图

4.1接触网基础

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及梁跨长度,一般接触网支柱基础位于距梁端4m、6m、8m处。

对于32m的连续标准简支梁,支柱基础的跨距一般为48.9m左右,下锚拉线基础和锚柱基础在同一片箱梁上设置。

同片梁上多支柱间距施工误差为+0.5m,-0m。

支柱基础(QJ-A、QJ-B、QJ-C、LQJ-A、LQJ-B、LQJ-C)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

每根地脚螺栓配3个螺母,2个垫圈,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与螺栓配套,以"L"为前缀的基础为连续梁上基础。

图4-2QJ-A基础

图4-3QJ-B基础

图4-4QJ-C基础

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450mm。

地脚螺栓、螺母、垫圈及预埋钢板均应做防腐处理。

基础面以下150mm范围内的锚栓及其外露部分均应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层处理,预埋钢板1(上部钢板)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

基础浇注完成后,应对外露地脚螺栓涂防腐油防腐,并包扎保护物,防止螺纹被破坏。

接触网支柱、拉线基础处不得出现积水现象。

4.2下锚拉线基础

拉线基础(QJLX、LQJLX)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20mm,外露长度与螺纹长度均为120mm。

每个拉线基础应预留4根M24锚栓,每根地脚螺栓配2个螺母,1个16垫圈,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与螺栓配套,以"L"为前缀的基础为连续梁上基础。

120

下锚拉线基础中心与下锚支柱中心的连线平行于线路中心线。

地脚螺栓、螺母、垫圈及预埋钢板均应做防腐处理。

拉线基础与下锚柱必须处于同一片梁,不能跨梁缝设置,其至下锚支柱基础距离施工误差为+1m,-0m。

4.3检查项目、标准、工具及方法

⑴检查项目、检查标准

检查项目、检查标准见表4-1。

表4-1(H型钢柱及拉线基础)

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标准

备注

No.1

接触网立柱基础位置

(设计里程)

接触网立柱基础及拉线基础设计位置(设计里程),符合设计院提供的支柱基础预留布置图

同片梁上多支柱间距施工误差为+0.5m,-0m

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距桥梁中心线距离为5450mm

No.2

基础型号及

构造

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型号与接口预留表中型号一致

基础构造与通用图一致

No.3

基础高度

基础面至轨面距离;基础面高出桥梁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误差控制范围±5mm

简支梁和连续梁螺栓外露长度为220mm,,误差控制范围为0~+5mm

No.4

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接触网基础中心到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3150mm,上下行并列对称设置,误差控制范围为0~+50mm

No.5

基础螺栓间距

地脚螺栓间距160mm,横向430mm;定位尺寸允许误差为±1mm,螺栓倾斜±0.5°

No.6

拉线基础位置

拉线基础中心到接触网基础中心的距离为7000mm,拉线基础与下锚柱必须处于同一片梁,不能跨梁缝设置,其至下锚支柱基础距离施工误差为+1m,-0m;螺栓外露长度120mm

No.7

外观质量

混凝土基础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纹、破损现象

详细检查基础螺栓布置情况,螺栓无倾斜、歪曲现象,螺栓间距及螺栓外露长度满足设计要求,误差在控制范围以内,地脚螺栓采用油布包裹

⑵检查工具

检查工具见表4-2。

表4-2检查工具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1

测量基础面标高用

2

5m、50m钢卷尺

各2

测量螺栓间距及短距离测量

3

标准直尺

1

测量螺栓间距及短距离测量

4

测量模型板

各1

符核螺栓间距,通用基础模板

5

油漆(红)

1

标记使用

6

排笔

1

标记使用

7

水平尺

1

测量水平用

8

倾斜仪

1

测量倾斜度

⑶具体检查方法

直观检查接触网基础外观;

用50米钢卷尺检查跨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使用标准钢尺测量各种尺寸及误差;

使用水平尺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及水平度;用水准仪检查基础面标高。

使用标准模型板检查基础螺栓的标准度。

先用模型板来套螺栓,如果能套下,则螺栓间距完全满足要求,如果不能套下,则用钢卷尺测量实际的螺栓间距,并检查螺栓是否歪曲,做好记录。

预留接触网基础接地端子应与基础主筋连接牢固。

⑷检查范围

对每一个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全面检查。

4.4重点检查部位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同一个基础上面基础螺栓的外露长度应该一致,杜绝出现外露长度不足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基础螺栓的螺纹应该完好;螺栓间距满足要求。

杜绝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符合要求基础

螺栓损坏、倾斜

螺栓车丝长度不够

螺栓螺纹生锈

5墩顶及梁端接地端子

综合接地参见《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通图(2008)2224A-V》局部修改图-参)-04》中的综合接地构造图”。

在墩顶及梁端预留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均设在小里程侧。

故在墩顶处仅在大里程侧设置接地端子;梁体注意在底板处设置下引的接地端子。

图5-1墩顶接地端子预埋示意图

图5-2梁端及墩顶接地端子连续性意图

梁体在翼缘板上的电缆槽、竖墙处设置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超出混凝土面5cm左右;接地端子埋设位置距梁端85.5cm。

翼缘板上接地端子对应的梁端底板处的线路左右侧各设置1个接地端子。

待梁体架设或浇注完成完成后,用不锈钢连接线(包含钢丝绳、鼻线、防盗螺栓等)将墩顶及梁体底板处的接地端子连接,形成整体。

桥梁上及桥梁与墩台结合处接地钢筋应牢固焊接,保证接地钢筋各处电气连续性。

桥梁混凝土灌注前,检查所有焊接处的电路通畅及焊接质量,防护墙上的接地钢筋用黄色油漆标识。

接地端子在施工中应采取表面封堵措施,严禁任何水泥砂浆进入。

梁上设置接触网立柱时,用钢筋将纵向接地钢筋与设置在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底层钢板焊接牢固,每个接触网立柱基础锚栓与底层钢板焊接饱满,同时在接触网立柱基础预留节点端子。

图5-3接触网立柱基础接地端子示意图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底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小于1Ω。

6沉降观测点

为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在梁体、承台、墩身上设置观测便。

参见《测实施性细则(调度2010-45#)》

(1)承台观测标

承台设置2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在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在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不再使用。

图6-1承台观测标

承台观测标在浇注承台混凝土时,预埋外漏钢筋。

(2)墩身观测标

每隔墩身设置2个,分别设置于墩身的两侧;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面1m;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墩帽上。

图6-1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在墩身施工完成后,作业队伍在墩身钻眼埋设。

(3)梁体观测标

简支梁:

每孔设置6个观测标,分别设在两侧支点及跨中处;

连续梁:

根据不同跨度,三孔一联18~28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32个,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跨附近设置。

梁体观测标在现浇梁体时,作业队伍埋设。

观测标材质、尺寸同墩身观测标。

7墩身吊篮及墩顶检查梯预埋件

墩身吊篮及墩顶检查梯预埋件,参照《双线圆端形实体桥墩附属设施》。

吊篮为墩顶养护、维修设施,其与墩顶连接采用U型螺栓连接,每个墩子均须设置。

图7-1吊篮预埋件设置

U型螺栓长度31cm,外漏混凝土面6cm。

检查梯为连接梁体和墩顶的检查通道,便于养护、维修人员在墩顶及箱室内通过。

检查梯墩顶预埋件为L63角钢,长度30cm(混凝土面内20cm,外漏10cm)。

埋设在墩顶的中线两侧,间距60cm。

注意:

检查梯预埋件设置在墩顶凹槽处的固定支座的梁端,也即小里程侧;简支梁均设置,连续梁仅在边支座处设置。

图7-2检查梯预埋件设置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