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696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1Word下载.docx

(4)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堪称经典之作,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A.宵夜简扑妥善决不B.消夜简朴妥善绝不

C.宵夜俭朴妥当绝不D.消夜俭朴妥当决不

【答案】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近义词辨析解题要领:

1.从语素辨析2.从词义的程度辨析3.从词义的范围辨析4.从色彩上辨析①感情色彩不同;

②语体色彩不同5.从语法特点来辨析①词性不同;

②搭配对象不同6.从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

如“决不”中从词义的程度辨析,一定不,主要从态度、立场等方面去强调。

4.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荷塘月色》)

(3)桑之未落,。

(《诗经•氓》)

(4),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5)对酒当歌,。

(《短歌行•曹操》)

(6),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

(7),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8),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

【答案】

(1)百舸争流

(2)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3)其叶沃若(4)涉江采芙蓉(5)人生几何(6)羁鸟恋旧林(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这是一道上下型的填空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嫉”“羁”“冯”“瑰”,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

“客何好?

”曰:

“客无好也。

“客何能?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曰: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

“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市义奈何?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人属孟尝君属:

请托

B.比门下之客比:

和……相同

C.左右以君贱之也贱:

轻视,看不起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子:

子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不如因善遇之

B.驱而之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孟尝君就国于薛贪于财货

D.左右以君贱之也使工以药淬之

(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没有因为他没有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

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

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3分)

(1)D

(2)A

(3)C

(4)

(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

(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

愦:

昏乱。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

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

(矫:

假传。

责:

通“债”,债款。

因,趁机。

市:

买。

“……也”,判断句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

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

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

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

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2)

该题考核文言虚词A.介词,趁机。

B.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介词,到/介词,对。

D.动词,以为/介词,用。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

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

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

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

其次,辨明词性。

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

“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

再次,对比古今。

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

最后,注意特殊虚词。

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比如本题的C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大家都争着要去”,无中生有。

(4)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关键词:

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

第二句关键词:

矫: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愦”、“矫”、“责”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

“先生有什么爱好吗?

”冯谖说:

“我没有爱好。

”孟尝君又问:

“先生有什么才干吗?

”他说:

“我也没有才干。

”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

“好的。

”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

“长剑呀,咱们回去吧!

吃饭没有鱼。

”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吩咐说:

“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

”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

出门没有车坐。

”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

“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

”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

“孟尝君尊我为上客。

”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

“长剑呀,咱们回去吧!

没什么来养家。

”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

孟尝君问道:

“冯先生有父母吗?

”左右答道:

“有个老母。

”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

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

“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

”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

“我能。

”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

“这是谁呀?

”人们答道:

“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

”孟尝君笑道:

“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

”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

“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

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

“愿效微劳。

”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

“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

”孟尝君回答:

“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

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趁机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一大早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

“收完债了吗?

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

”冯谖答道:

“都收完了。

”“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

“您曾言‘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

我暗想,您府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

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义了!

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

”孟尝君说:

“你怎么买仁义的?

“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

”孟尝君很不高兴,说:

“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

“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

”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

“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呀。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8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5分)

(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

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

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诗中的“榴花”“槐影”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陶渊明的“地自偏”表达的情感大家都很清楚:

是一种心灵摆脱尘嚣,离开官场,远遁俗世的快乐和舒畅。

而司马光笔下的“地偏”则隐隐透露出一种英雄失意以后的落寞和怅惘。

一个人呆在小院子里,地处偏僻,大概只有鸟雀来光顾了,孤寂之情溢满诗句。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

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注释——子规”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

7.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以下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

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本文一开头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渲染了一种略显紧张的生活气氛,为后来我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早逝做了铺垫。

B.文中“悲伤也成享受”一句,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作者选取了每个人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D.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去看合欢树,又终于未能成行,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情绪正是对母亲复杂的思念情愫的一种流露。

E.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

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隽永的真情蕴涵于平朴自然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2)结合上下文意,分别解释第②段两个“希望”的含义。

(4分)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3)文章开头两段反复提到“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第一的事,结合本文中母亲的形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谈谈题目“合欢树”有哪些含义?

(5分)

(1)AC

(2)①“希望”:

指治好“我”的病。

②“希望”:

指“我”能通过写文章走出人生的困境,找到未来的出路。

(3)要点一:

第一次写“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却“急着说她自己”,表现了“我”十岁时生活轻松、快乐,当时的母亲年轻、好胜、可爱。

要点二:

第二次写“作文得了第一”的事,是在“我”二十岁双腿残废后,母亲已经“有了白发”,母亲主动提出此事是想鼓励我振作起来,帮我寻一条生活的出路。

要点三:

两次描写形成了对比,既写出了母亲的变化,也表现出母爱渐趋无私与深沉。

(意思对即可)

(4).①合欢树是母亲种的,是母爱的象征,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

②合欢树是作者的象征。

它曾经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而生机勃勃。

③合欢树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合欢树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思念永远。

④合欢树象征着母子间的亲情,树的成长见证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⑤“合欢”二字婉转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悲伤——无法和母亲共享成功的快乐,无法回报为自己辛勤操劳而致早亡的母亲。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D就是情节作用表述不当,选项C则为关于小说结构。

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该题中考核重点字词的含义。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