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长江大桥项目施工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万州长江大桥项目施工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州长江大桥项目施工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4mm。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西北风。
一般风速在6级以下。
1.5.水、电、交通、通讯
1.5.1.水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均从市区自来水管接入工地自来水管网。
为保证生产用水、两岸江边各设置一个水泵房,两岸各设高位水池和净水池一个,当自来水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使用长江水作为补充。
1.5.2.电
万州侧施工用电从龙宝变电站10kV线路引入工地;
宜昌侧施工用电从五桥变电站10kV线路引入工地。
工地两侧各设1台1100kVA变压器,另设250kw发电机各1台,作为施工用电的补充和备用。
1.5.3.交通
万州端部分便道可利用港区进场便道(与梁万公路相连),增加便道长1km,宜昌端进场道路可利用江东机械厂进场道路,增加便道2km。
1.5.4.通讯
本标段所处万州市,通信条件便利,在经理部和作业队均安装程控电话,主要人员配备移动电话。
1.6.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1
路基土石方
百断面方
14
2
路基附属
圬工方
20
3
特大桥
延长米
1106.3
4
正线轨道
铺轨公里
1.149
1.7.工程重点、难点
桥梁钻孔桩基础、高墩、单拱钢桁梁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组织的重点工程,单拱连续钢桁梁的架设又是本工程技术上的难点工程。
1.8.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CBJ111-87)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则》(TBJ25-90)
《路基设计细则》(QJ/YY68-90)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
《铁路桥隧守护设施设计规定》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203-96)
《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主席令49号发布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99)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工务[1989]93号)
《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铁建函[1996]431)
2.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
2.1.1.总体施工组织方案
2.1.1.1.组建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机构
成立有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的项目经理部,由25名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经理部设在万州市。
2.1.1.2.部署装备精良、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
拟由各子公司抽调机械设备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组建成两个桥梁施工队、两个钢梁作业队、一个运输队、一个机械分厂,生产总人数为418人,后勤人员18人。
2.1.1.3.任务分配及管段划分
2.1.1.3.1.桥梁施工一队负责0#台-5#墩及万州端的其他工程施工。
2.1.1.3.2.桥梁施工二队负责6#墩-12#台及宜昌端的其他工程施工。
2.1.1.3.3.钢梁作业一队负责由万州端向跨中进行钢梁的拼装。
2.1.1.3.4.钢梁作业二队负责由宜昌端向跨中进行钢梁的拼装。
2.1.1.3.5.运输队负责全段物资的运输。
2.1.1.3.6.机械分厂负责设备维修和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用钢构件加工。
2.1.2.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2.1.3.经理部人员配备
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进行机构人员配备。
经理部人员配备如表所示。
经理部人员配备表
职名
职称
人数
备注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长
5
试验室主任
(兼试验工程师)
工程师
6
试验工程师
7
安质部长
(兼质检工程师)
8
质检工程师
9
合同部长
经济师
10
机电物资部长
11
财务部长
会计师
12
环保部长
13
办公室主任
专业工程师
15
其他管理人员
16
其他服务人员
17
合计
28
2.1.4.生产单位人员配备
生产单位人员配备表
队名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技术工人
普通工人
后勤人员
桥梁一队
66
102
桥梁二队
96
30
142
钢梁作业一队
60
24
98
钢梁作业二队
运输队
27
机械分厂
18
26
320
493
2.2.临时工程规划
临时工程规划本着节约、合理、实用的原则进行,在临时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做好全面的统筹安排,各种临时设施要兼顾全桥的施工需要。
在进行临时工程规划时,还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临时工程规划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2.2.1.拆迁
本桥施工所在地拆迁工程量不大,在第一批人员进场后,首先解决好拆迁问题。
2.2.2.运输
万州端利用港区进场道路与梁万公路相接,宜昌端利用江东机械厂的进场道路,不足之处新建便道,新建长度为2km。
便道宽5m,混凝土路面0.2m,片碎石基层厚0.3m,满足长大构件运输要求。
2.2.3.供水
两端生产、生活用水均采用城市自来水管网,驻地内铺设自来水管,沿桥方向贯通铺设水管,共需铺设水管2.5km。
为防止城市自来水管网停水对施工造成影响,分别在两端山坡上设置水池,水池容量为200m3,不足之处从长江中抽取。
2.2.4.供电
新架设10kV线路11km,工地动力线路2km。
2.2.5.通讯
经理部、各作业队安装程控电话,主要负责人员配备移动电话。
2.2.6.钢梁拼装场
在2#-4#墩之间设置钢梁拼装场,面积为4000m2,待桥墩基础施工完成后,开挖土石方,地基处理,浇注台座。
预拼场配置2台40t龙门吊,1台25t汽车吊。
其中1台40t高架龙门吊也负责钢梁提升。
在10#-11#墩附近设置钢梁拼装场,面积为6000m2。
修筑进场临时便道,地基平整,浇注台座,配置40t龙门吊2台和25t汽车吊1台。
2.2.7.码头
在长江两岸各设万能杆件起重码头一座,万州端设在5#墩附近,宜昌端设在7#墩附近。
在上面安装吊机作提升钢梁及其它物件用。
采用片石混凝土做护坡,并在临江一侧设置钢管桩作防撞用,码头处设置400t铁驳一艘作靠帮船,铁驳通过锚锭固定。
2.2.8.混凝土搅拌站
本标段设置两个混凝土搅拌站。
江的两岸各设一个,万州端的搅拌站设在4#墩附近。
搅拌设备为HZS60混凝土搅拌楼两套,负责万州端的混凝土浇注供应。
宜昌端的搅拌站设在10#墩附近,搅拌设备为TRNASMIX1500两套,负责宜昌端的混凝土的供应。
2.2.9.临时工地房屋
经理部生活及办公房屋应首先考虑租用地方现有的房屋为主。
为了施工的方便,施工队伍在江的两岸分设两处生活用房,租用土地搭建临时房屋为主。
生产房屋主要有材料堆放、加工修理车间以及砼搅拌站等的用房,以搭建临时房屋为主。
实施时利用征地红线范围进行布置,同时考虑堆料的需要,就近在红线外租用不足部分的面积进行搭建。
临时房屋数量表
单位
临时房屋(m2)
生活房屋
生产房屋
合计
经理部
700
租用房屋
桥梁施工一队
1500
1000
2500
桥梁施工二队
1800
2800
钢梁施工一队
2000
钢梁施工二队
500
600
800
1400
搅拌站
400
1200
7500
5600
13100
2.3.施工现场布置
2.3.1.平面布置总图
见后页图
2.3.2.钢梁拼装场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总图
钢梁拼装场平面布置图
3.1.工期目标
开工时间:
2002年12月1日;
竣工时间:
2005年5月31日。
其中:
受三峡初期蓄水影响5、6、7、8号墩及临时支墩在2003年5月20日前完工,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2003年5月25日前完工的要求。
0、12号台及1、2、3、4、9、10、11号墩在2003年6月20日前完工,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2003年6月30日前完工的要求。
单拱连续钢桁梁制造及安装于2004年8月31日前完工,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2004年9月30日前完工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2004年9月30日前完工,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2004年10月31日前完工的要求。
2005年4月30日前完成桥面系和轨道工程。
全部工程在2005年5月31日前竣工。
3.2.施工顺序及施工进度安排
2002年12月1日进场,进行一期施工准备,在12月20日完成。
2002年12月21日开始施工4#~8#墩基础,2003年5月20前完成4#~8#墩的下部工程。
2002年12月21日至2003年1月20日,进行二期施工准备,完成之后开始施工0#台、12#台、1#~3#墩、9#~11#墩,2003年6月20日前完成以上工程的下部工程。
2002年12月21日开始进行移动模架设计、制造、运输,到2003年10月31日完成,2003年11月1日开始7#墩~12#台连续箱梁施工,2004年3月31日完成。
2004年6月1日开始0#台~4#墩连续箱梁施工,2004年10月16日完工。
2002年12月21日一期施工准备完成后,钢梁制造合同签订、制造、运输,2003年1月21日开始施工临时支墩,钢梁预拼场从2003年6月6日开始施工到2003年7月15日完工,2003年7月21日开始钢梁预拼,2003年8月1日开始168.7+360+168.7单拱连续钢桁梁的安装,2005年8月31日完工。
2005年3月1日开始轨道工程,2005年4月30日完成,2005年5月31日全桥施工结束。
3.3.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与横道图
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与横道图见后页
施工进度横道图
网络计划图
3.4.工期保证措施
3.4.1.超前准备
超前作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
项目班子成员和主要管理人员以及由各类工种组成的基本队伍及时到位,提前进行技术培训和适应性训练;
对于重点和难点工程,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机况良好。
确保进场快、安点快和开工快,抓住有利施工季节,为施工创造良好开端。
3.4.2.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
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公司领导人担任项目经理;
选派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本项目的总工程师;
选派长期在各个项目工作,具有丰富生产组织指挥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各主要部门负责人;
挑选具有长期类似工程施工操作经验,并具有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青壮技工担任现场主要工序操作手和工班技术骨干;
安排年富力强有较强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的技术人员组成一线技术管理队伍,配备足够的业务尖子担任技术主管、质监、安检、测量、机电、试验工程师和各项业务主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4.3.安排好分段平行流水作业,组织均衡生产和稳产高产,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编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网络计划,重点作好进度和资源的优化,设置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控制点,压缩非关键线路时差和资源,紧紧抓住关键路线各道工序和重难点攻关,确保关键路线的施组进度。
3.4.4.推行工期目标责任制
推行工期目标责任制,并将工期目标作为考核项目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将工期目标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并将其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
公司将严格工期目标的计划、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开展日碰头、旬检查、月调整的工作制度,对落后工序就地组织攻关,制定措施,赶上计划;
对难点工序有预案,必要时调整资源配置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使局部调整不影响总工期,确保工期目标落到实处。
3.4.5.确立合理的分阶段工期目标,分阶段进行工期控制
对技术复杂的单拱连续钢桁梁安装等重点和控制工程,仔细分析,确立合理的分阶段工期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分阶段进行工期控制,实现分阶段工期目标,从而保证总工期目标实现。
3.4.6.强化计划管理,加强协调指挥
根据实施性施组的总体安排和网络计划进度,编制年度、季度和分月分旬生产作业计划。
月旬作业计划要落实到班组。
要以旬、月计划的实现保证季度计划的实现,以季度计划保年度计划的完成。
从而保证总工期的如期实现。
施组和计划要结合现场实际和季节性因素,既要满负荷工作,又要留有余地,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可靠性。
加强施工指挥调度与全面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4.7.组织得力的后勤保障系统
公司将组建得力的后勤保障机构,按计划组织物资、材料、设备、配件的订货采购供应,计划好供应周期和采购运输方案,不出现停工待料,在现场设置机械分厂负责设备修理,配足常用床具和熟练修理工种,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施工机械化作业程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4.8.抓好安全、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妥善处理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关系,认真抓好安全质量工作,确保不出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加快施工进度。
3.4.9.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科技成果和工法成果的转化。
充分依靠科技组织重点工程的快速施工,向科技要进度。
3.4.10.服从大局,听从业主统一指挥
服从业主统一指挥,积极做好外部关系协调。
协调好与周边单位和居民的关系,及早解决征租用地、改移道路等工作,争取时间,尽快投入全面施工。
4.1.施工准备
4.1.1.组织准备
本着快进场、快筹备、早施工的原则,组织队伍、设备进场。
进行施工前的开工动员,介绍万州长江特大桥的基本情况和建设意义;
讲述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化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和成本意识的教育;
明确整体创优规划及本标段的创优目标、体系和措施。
组织人员、设备分两批进驻现场。
首批人员主要办理交接桩手续、进行全线精测、修建临时生产生活房屋、施工便道、供水系统及安装、架设水电管路;
组建试验室、砼搅拌站;
组织首期开工工程急需的材料设备进厂。
其余人员和设备也要尽快进场,作好全面施工准备。
4.1.2.技术准备
4.1.2.1.熟悉、审查设计图,参加设计单位组织的技术交底及现场核对,组织图纸会审;
4.1.2.2.制定测量方案并进行全面复核测量;
4.1.2.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
4.1.2.4.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4.1.2.5.制定各项试验检测措施;
4.1.2.6.研究制定各项施工技术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4.1.3.机械设备准备
4.1.3.1.配备原则
为实现快速、高质量的完成施工,机械的配备以减轻人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环境污染为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在配备施工机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4.1.3.1.1.适应性
施工机械适应于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作业内容,根据本桥施工的要求进行配套。
4.1.3.1.2.先进性
选择新型的、先进的、性能稳定的施工机械,使机械机动灵活、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管理方便。
4.1.3.1.3.通用性和专用性
配套通用施工机械,一机多用,简化施工过程中的工序,减少作业环节,扩大机械使用范围,提高机械利用率,方便管理和维修。
配套专用施工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使作业质量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4.1.3.1.4.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对施工机械配套方案进行优化,配备相应的施工机械,以达到整个施工工艺过程中最佳的机械组合。
机械能力的合理组合,主要机械和辅助机械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生产效率。
4.1.3.2.选择方法
4.1.3.2.1.根据作业内容选择施工机械。
选择机械时考虑一种机械能进行多种作业或一项作业也能采用多种机械替换。
4.1.3.2.2.根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
4.1.3.2.3.根据操作的舒适、安全性选择机械。
4.2.测量
4.2.1.概述
4.2.1.1.工作内容
4.2.1.1.1.会同设计单位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进行现场桩橛交接并作好交接记录。
4.2.1.1.2.对设计单位交给的所有控制桩点及水准点高程,进行复测;
并进行线路中线及高程的贯通测量。
4.2.1.1.3.桥梁的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4.2.1.1.4.竣工测量。
4.2.1.1.5.整理、汇总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立档保存。
4.2.1.2.仪器配备
4.2.1.2.1.GPS接收机1套:
美国ASHTECHLOCUS测量系统。
精度:
静态:
水平:
5mm±
1ppm,垂直:
10mm±
1ppm;
动态:
12mm±
2.5ppm,垂直:
2.5ppm。
4.2.1.2.2.J2级全站仪2台:
日本索佳。
测角:
±
1.5″,测距2mm±
2ppm。
4.2.1.2.3.J2级光学经纬仪2台:
北光J2,测角精度±
2″。
4.2.1.2.4.S1级水准仪2台:
瑞士GK2-A,测量精度±
1mm;
S3级水准仪2台:
北光,测量精度±
3mm。
4.3.1.2.5.计算设备、通讯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
4.2.1.3.人员构成
4.2.1.3.1.实行公司测量队、经理部测量组、作业队专职测量人员三级管理。
4.2.1.3.2.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具有丰富施工测量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4.2.2.施工测量
4.2.2.1.测量方案
由于桥梁施工的精度要求较高,加上通视等环境条件影响的因素,复测后的线路中线控制桩不一定能满足桥梁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网。
4.2.2.2.技术要求
4.2.2.2.1.该桥为特大桥,按照《桥规》的规定,特大桥的施工控制网的相对精度不小于1/10万。
为了保证精度,在复测时要对控制网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全桥可采用极坐标三维放样,整个大桥采用闭合环形的控制网,作为大桥的独立首级控制,然后按照施工的需要进行网点的加密。
4.2.2.2.2.首级导线控制网的测角,采用全圆测回法。
实测时,对多次(一般为十次)测回按以下原则进行平差:
测角取测回中数平均值,测边采用调整镜高,往返对象观测;
测距取测回中数平均值;
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量,调整境高往返观测,高差取测回中数平均值。
4.2.2.2.3.加密导线控制网的测角,同样采用全圆测回法。
实测时,测回数不少于四次,各边长的测量以及高程测量与首级导线控制网的取值原则相同,测角、测边、高差的取值,都是取测回中数的平均值。
4.2.2.2.4.精度要求:
导线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方位角闭合差均采用±
5√N(N为测站数),平差后的精度不得小于1/10万,高程测量要达到桥规和测规要求的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4.2.2.3.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4.2.2.3.1.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
按照施工平面控制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分主、附两级布设。
主网拟采用双大地四边形控制网,主轴线以两岸的桥位中轴线为基准控制线,二级附网按照施工的需要设于主网的三角点之间,通过边角联合交会的方法内插构成。
平面控制网设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示的DQn为主控制网点,Cn为二级副网的增设点,可依照实际的需要增设)
4.2.2.3.2.桥梁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通过与国家水准网点进行联测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现场水准基点为基准点,在河的上、下游各测设的一条水准线,按需要增设多个水准点(或临时水准点),共同组成多个相互关联的水准环网,组成桥梁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的控制网。
控制网的布设如下图所示:
4.2.2.4.桥梁墩台定位
该桥的高墩较多,保证高墩施工测量的准确性是桥梁施工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施工时,以全站仪测距极坐标法对高墩的纵、横两个方向和墩身高程进行控制,同时用激光铅直仪测量和检查垂直度。
分节灌注每次立模灌注前,除对墩身进行“十”字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