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06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内容: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

相遇是一种奇迹,快乐从交流开始,很高兴和同学们有一个探讨哲学的机会。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屈原就曾在《天问》中有如此的感慨,我们一起朗读这四句诗词,感受一下古人的哲学情怀。

《天问》屈原,开始。

生:

屈原问天:

昼夜交替川流不息,这是谁造成的?

日月天三者结合的是如此自然,他们之间又是怎样变化的?

哲学回答到:

世界是普遍联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那么什么是矛盾?

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展示课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板书)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板书:

矛盾)

(二)讲授新课:

走进哲学,走进生活,我们看一个生活调查。

同学们有没有过网购?

有。

我们在网购中是买家还是卖家?

买家。

买家和卖家对价格的想法一样吗?

不一样。

请一个同学说明一下。

买家想价格越低越好,卖家想价格越高越好。

可见买和卖在价格问题上是对立的。

如果少了买卖其中一方行不行?

不行,网购就无法进行。

这又说明买和卖相互依赖的,是统一的。

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矛盾就是反应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板书:

一、含义)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下面我们结合网购来继续探讨矛盾的基本属性。

二、基本属性)

思考第一个问题:

买卖双方一方退出,网购还能继续吗?

这说明买卖双方是什么关系?

学生集体回答:

第一个问题。

有买的就得有卖的,有卖的就得有买的。

买卖交易离不开买卖双方。

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个问题:

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卖方总是占主动地位,买方总是占被动地位吗?

这说明矛盾双方还存在什么关系?

不一定。

什么情况下不一定?

请学生单独回答第二个问题。

一般来说,“物以稀为贵”,商品供不应求,卖方市场,卖方就占主动地位;

“货多不值钱”,商品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买方就占主动地位,可见买卖双方地位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是我们要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想方设法战胜对方,甚至为了价格不惜发生语言冲突,这体现了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第三个问题。

(略)

买卖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性是一回事吗?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指一切差异和对立,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所以说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不等于生活中的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有什么关系?

请两个同学表演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完成一笔交易。

同学们在感受买卖交易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买卖交易存在的前提是什么?

买卖双方一个想买一个想卖,买卖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有争议,所以讨价还价,在争议中对立,在对立中促使交易成功。

有些同学说我没讨价还价,交易也成功了,这说明买卖交易这一矛盾的斗争性只表现为买卖需求不同,有差别。

可见买卖交易存在是以买卖需求不同和讨价还价的对立为前提的。

如果一个不想买了,或者一个不想卖了,没有买卖双方对立面的存在,这个买卖交易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说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一定是对立面的依存,矛盾双方的贯通一定是对立面的贯通,转化也是向对立面的转化。

任何一个买方和任何一个卖方都是对立同一关系吗?

学生回答:

看图片,这是图书交易中的卖家和买家,这是水果交易中的卖家和买家。

卖书的和买水果的能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吗?

不能。

为什么?

不在一个买卖关系中。

可见买和卖的对立是存在于买卖交易这一个统一体中,两个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的卖家和买家,不需要讨价还价,当然也就不是一对矛盾了。

所以说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刚才我们探究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

正因为买卖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促使了买卖的成交,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又一个买卖矛盾,推动了网购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

2013年11月11日,天猫以350亿元的成交额,创造了网购的奇迹,可见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网购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

我们来看两幅漫画,结合漫画谈谈如何看待网购。

(略)网购拥有价格便宜,产品丰富、送货上门等优势,但也有虚假广告、质量难以保证等弊端。

网购有利也有弊,利和弊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不只是认识网购,认识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防止片面化。

下面做个合作探究名言名句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关系的。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虚心和骄傲是一对矛盾,进步和落后是一对矛盾,没有虚心体现不出骄傲,没有进步感受不到落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进步和落后这对矛盾在虚心或者骄傲的情况下会互相转化,可见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句名言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

(2)“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3)关系最密切的人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所以才会斗争,所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谦虚使人进步”“不同的音调造成和谐”关系最密切的人给你压力也给你动力,使你不断成长进步,这些都可以体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不只是网购,自然界、人的思维领域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存在的一些矛盾。

师生合作回答。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都存在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在自然界中同化与异化贯穿于植物生长的始终;

在人类社会中只要社会存在一天,生产与消费这一对矛盾就不会消失;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知与不知的矛盾就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可见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所以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界有自然界的矛盾,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的矛盾,事事有矛盾。

“此事古难全。

”从古到今,这些矛盾都存在,时时有矛盾。

矛盾是普遍的,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你是如何对待的?

请三个学生回答。

例如:

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和同学的合作与竞争、和家长的理解与误解。

老师点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不只存在于个人成长中,也存在于社会经济、国家发展中。

例如,效率和公平、权利和义务、和谐与冲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

我们国家也通过改革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

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矛盾就在那里。

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这说明矛盾又具有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有三个表现,结合教材分析以上材料分别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哪种表现?

板书:

特殊性

自主探究回答。

总结点评矛盾特殊性,特别强调第三种表现是两种情况。

(1)网购有网购的利和弊,现实购物有现实购物的利和弊,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商品交换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过程有不同矛盾。

(3)网购这同一事物中有不同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4)买和卖这同一矛盾中,买方和卖方这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由此我们也可以总结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网上流行这么一句话: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放光芒,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太阳和月亮的矛盾是不同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月亮在初一十五的矛盾是不同的,体现了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过程有不同的矛盾。

这句话体现出矛盾的特殊性。

太阳有太阳的矛盾,月亮有月亮的矛盾,体现了事事有矛盾;

月亮在初一十五时都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这句话也可以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事事矛盾是不同的;

时时有矛盾,时时矛盾是不同的,可见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又是特殊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让我们走进现实购物,继续探究。

看看水果版《爸爸去哪儿了》,村长今天给小朋友布置的任务是去买水果,小开米来买水果。

老板说:

“你要买什么?

”开米说:

“我买水果。

”老板说:

“你要买苹果吗?

“不,我买水果。

”老板又说:

“你要买桔子吗?

“不,我要买水果。

”愁坏了森碟,她想:

“这样的水果能买到吗?

这样的水果能买到吗?

为什么不能买到?

水果和苹果、桔子是什么关系?

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看图片,苹果、桔子、香蕉有什么不同。

颜色不同、味道不同、形状不同。

可见苹果、桔子、香蕉都有自己特征,这是个性。

苹果、桔子、香蕉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植物的果实、可以食用,汁液比较多,味道甜美……

苹果、桔子、香蕉有着水果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共性。

水果和苹果、桔子、香蕉是什么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老师总结:

水果是共性,苹果、桔子香蕉是个性。

矛盾也有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开米所说的水果是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那水果存在哪里?

水果存在于苹果、桔子、和香蕉中。

水果存在于苹果、桔子、香蕉中,并通过苹果、桔子、香蕉表现出来,没有苹果桔子香蕉就没有水果。

也就是说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苹果桔子香蕉再特殊都是水果,都具有水果的共同特征。

个性离不开共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水果和苹果、桔子香蕉是什么关系?

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那食物和蔬菜、水果、面包是什么关系?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第一组时,水果是普遍性;

在第二组时,水果又变成了特殊性,这说明什么?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发生了转化。

为什么会转化?

范围发生了变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相互联结的,相互转化的,小开米的错误就在于还没学哲学,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没有看到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2013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说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我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结合了我们的国情,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也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学习了有关矛盾的五个含义,两个关系,一起来总结一下。

让我们回归生活感悟矛盾,用哲学智慧的光芒照耀人生前进的方向。

五、课后作业: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2、“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

3、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 ④条件性和具体性

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

4.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  )。

A.承认事物是发展的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C.承认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承认矛盾的特殊性

5.《老子·

二章》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

这说明()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美丑、善恶的矛盾时时刻刻都存在。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6.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3月27日出席巴黎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坚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

在中法关系进入“知天命”之年,我们要抓住当下、面向明天,更好规划中法关系未来发展,让中法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持久、更加特殊。

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

主席的讲话体现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A2、C3、D4、B5、B

6、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中法领导人看到了中法之间有相同之处,又看到存在差异,坚持求同存异。

(2)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寻找正确地方法解决矛盾,坚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法关系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抓住当下、面向明天,更好的规划中法关系未来发展。

(4)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接,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中法梦存在于中国梦和法国梦之中,并通过中国梦和法国梦表现出来,没有中国梦和法国梦也就没有中法梦。

课堂升华:

每个人的一生机遇和挑战相伴而行,优点和不足如影相随,所以我们自信也自卑,我们希望得到外界的鼓励,也难免会遭到质疑;

我们能做的是变压力为动力,坚持而不放弃;

追求结果也享受过程,让一切痛并快乐着。

因为这些矛盾是我们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