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25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

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

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

“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

“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

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从我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

记得听到讲课内容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

我在心里不停地埋怨,为什么是徐霞客而不是李白或苏轼?

我不熟悉徐霞客,不喜欢徐霞客,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呢?

我陷入了迷茫中。

可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我埋怨,容不得我不喜欢,我强压住内心的不满,一遍遍地朗读课文。

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了解到徐霞客是个奇人,写了一本奇书;

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

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

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

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阅读》,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的,对这个“肩荷一袱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丝好感。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当我对徐霞客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着手设计教学过程。

我习惯性地翻阅《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锦》,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奇人”这个关键词切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感受他“奇”在哪里。

我也打算走捷径。

可是,在预设学生会如何回答时,我犯难了,仅仅凭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几个重点词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吗?

世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

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

到底缺了什么呢?

我陷入困惑之中。

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

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

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回想起多年前讲《一夜的工作》一课,开始设计时也是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切入,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的劳苦、简朴,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跟周总理生活相距太远,并不是课文告诉他“劳苦简朴”他就能认同。

这篇课文也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

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

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

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

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

如:

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

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他人“奇”在哪里?

书“奇”在哪里呢?

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

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渲染。

在教学课文时,当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这些句子理解时,我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激情渲染——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

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而当讲到第4自然段谈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时,我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假如想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我敢说,影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肯定比文本《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但是,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

四、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

叶老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一篇课文不过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师经由这扇窗,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看到窗外更美的风景;

坏教师把学生紧紧关在窗子里,天长日久学生的眼睛渐渐蒙上了灰尘,越来越近视、短视。

在这节课上,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在内心深处对徐霞客萌生浓厚的兴趣,被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后主动地去阅读,去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资料,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

我想,课后学生一定会去阅读更多关于徐霞客的故事,或者多年以后,他在另外的地方再次接触到徐霞客,如果他能回忆起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情景或一丝体验,那么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知足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

在这节课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决“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这个重点问题时,老师的指导朗读缺乏层次性;

回放自己的上课录象,发现存在多处“好不好”“对不对”这些随意性的口头禅,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多改进,逐步完。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还要结合生活、回归生活。

例如,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他们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但是当我再次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时,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就更加深刻,能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

并且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次回归到课题:

为什么叫他“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学生谈到:

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当作书一页一页、一步一步刻苦的读着,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此时我

出示地图课件,通过看到中国的政区图,使得16个省市的印象丰满起来。

之后请同学们再来对比明朝地图,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使得学生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