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047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抢分点八小说探究题紧扣主题与标题讲义Word下载.docx

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

“真的不要钱。

“那我也不要。

”我也很干脆地说。

不要钱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就是最贵的,这么没谱儿的事情,我不做。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

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小姑娘。

她就在出口处站着呢,立马跟上了我。

”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

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

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

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

我笑。

“我真的不要钱,真的。

”她耐心地劝说着我,“我经常送东西给我喜欢的客人。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

我正好是属鼠的。

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

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

这个鬼精灵!

“好,我收下了。

”我说。

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我和她合了影,答应把照片寄给她。

然后我去买丝巾,她依然跟着我,告诉我说什么样的丝巾是好的……导游开始催促上车,我上了车。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

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

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

老师!

”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

车轮喷出的灰尘扑上她的小脸,很快把她的泪痕遮盖起来。

然而更多的泪又冲下去,她的脸上很快就变得模糊一片。

司机把车停下来,全车的人都望着我,我艰难地把脸转向她。

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

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

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

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了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

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一栏写的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

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

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

你长得像我的汉族老师。

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

我很想她。

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馅饼。

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

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哈提雅,请不要像我,还有我们——你送礼物的这28个人。

那27个人,都是怎么想的呢?

都是怎么看待你的礼物的呢?

在他们的意识里,大约也都认为自己是经遍世事的聪明人吧?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

我才发现:

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灵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

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啊,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第28个馅饼。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23期)

1.下列对作品的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随作家代表团去西部采风,在入口处张望,哈提雅主动向我打招呼,并猜测我是一个老师,说明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孩子。

B.哈提雅几次拒绝了我想付给她的钱,是因为她经常送东西给她喜欢的客人,且从不收钱。

C.哈提雅收到我送的礼物,写了一封信给我。

看完后我呆住了,我是被哈提雅的内心震撼了,我为我的偏狭而感到惭愧。

D.哈提雅一共送出去28个铃铛,却只收到1个回赠礼物,暗示当下社会人心的冷漠,毫无同情心。

E.文章结尾通过作者的内心忏悔,看到了成人虽遍经世事,心灵的嗅觉却变得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

相较而言,哈提雅小小的内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的草场,从而让主题得以升华。

解析:

A项“她是一个有心机的孩子”错;

B项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其实她也有她想要得到的礼物,那就是书和文具;

D项“暗示当下社会人心的冷漠,毫无同情心”过于言重。

答案:

CE

2.标题为“哈提雅的第28个馅饼”,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

答:

理解标题的含义,要注意表层与深层两个角度,表面上是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馅饼,实际上是哈提雅纯真善良的内心,让我体会到人间真情的高贵。

①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

②这最美味的馅饼象征着哈提雅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3.小说中是怎样塑造哈提雅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小说采用了正面描写和对比反衬的手法。

文中有对哈提雅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也有通过“我”的言行的侧面描写和对比反衬,还有小说采用的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使哈提雅这一形象真实、自然、感人。

①正面描写(或细节描写)。

通过哈提雅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②侧面描写。

通过我对哈提雅的情感态度的转变(从婉拒到不忍再到为之震撼)来塑造人物形象。

③对比(或反衬)。

通过与以“我”为代表的成人的那种自以为是的“智慧”和经验相比,表现哈提雅的纯洁善良美好的人物形象。

④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有利于表达对哈提雅的情感,有利于增强文章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2016·

福建漳州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

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

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

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

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

“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

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

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

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

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

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

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

正好!

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

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

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

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

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

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

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

“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儿在眼里直转。

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

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

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

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

”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

“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

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

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

“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

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

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

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

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

“你要802次的票吗?

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

”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

“真运气!

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

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

街道上一片寂静。

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儿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E.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A项,“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错误,故事结局并非沉重和压抑的。

B项,“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理解不准确,文中并没有细腻描写了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

C项,“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依据不充分,有委屈、感动的心理。

DE

5.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此题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

买票场景是小说的中心情节,作者以此为叙事写人的中心,可以从情节的紧凑、不同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的对比、营造紧张而繁忙的春运环境等角度分析。

①使故事情节集中、结构紧凑。

把情节和人物集中在售票窗口展开和刻画,透过买票的情景,使情节单一集中;

②有助于发掘人物的深层心理、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我买票时的矛盾纠结心理及青年男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买票场景表现出来;

③影射出春运买票难的社会现实。

售票窗口人头攒动,排队买票的旅客中有人终于排到窗口却买不到票。

(意思对即可)

6.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而内心善良的人,可以通过他买票的目的、与青年妇女的语言交流和最后对小女孩的轻轻一吻看出。

作者塑造这个形象,与我形成对比映衬,有助于凸显小说相互帮助、急人之困的主题。

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

这一人物、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凸显主题。

(二)

一、(2016·

豫南九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

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

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象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

李暖暖的妈说:

“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

”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

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

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

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

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

她抬起头来看我。

那个瞬间,我心疼了。

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

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

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

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

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

“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

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

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

”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

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

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

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

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

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

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

然后,依旧怨怨地说:

“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

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C.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

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D.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

“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B项“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的理解有些牵强。

D项“‘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的表述不恰当,是重要情节。

E项对谋篇布局的分析错误,主要扣住青年在经历磨炼后,逐步成长成熟;

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

AC

2.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是遥远、偏僻、泥泞难行。

暗示了李暖暖所在的学校离城市的遥远,所在地方的贫穷,为下文写李暖暖的形象做铺垫,也交代了李暖暖变得坚强、简朴、懂事的原因。

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

②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做铺垫;

(或:

引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

)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

3.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这是一道文本探究题,两种观点都有其相对正确的成分。

作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选择一个观点,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然后紧扣小说的内容,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探究。

(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炼后的成长。

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

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老人。

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

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

③做事认真,顾及心理。

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

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的自尊;

分食物像母亲。

(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

①老师热爱学生。

②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得大哭。

③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他父亲拿钱来赎身;

学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敬她。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

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

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

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

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

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

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

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

“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

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

“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

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

”喊话的是王详堂。

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

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

“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

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

“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

人各有志嘛!

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

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

”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

”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

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

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

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

“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

”他听后犹豫了:

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

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进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

“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

”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

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

“李记,你们怎么来了?

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

“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

”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

李茂很生气,说:

“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

”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

“我们不嫌老师穷。

要是您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

……”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

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

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

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

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

“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

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